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T细胞在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通过T细胞抗原受体(TCR)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由MHC分子呈递的肿瘤源性多肽,其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MHC I类分子结合并呈递的多肽。研究表明:CTL识别的多肽常由8~9个氨基酸组成,多肽的呈递受MHC分子等位型的限制,不同的MHC分子具有不同的等位型特异的多肽结合基序(peptidebinding motif)。FBL-3是B6小鼠(H-2~b)源由Friend病毒诱导的小鼠白血病细胞,灭活FBL-3免疫B6小鼠可诱导FBL-3特异CTL产生,从而建立FBL-3特异的免疫应答,保护小鼠免受FBL-3的致瘤性。因此,实验中根据H-2D~b多肽结合基序和Friend病毒gag基因序列,预测出7个可能编码FBL-3抗原多肽的片段。根据预测的结果人工合成了7个九肽(gag1-gag7)。实验结果显示:合成多肽免疫B6小鼠可诱导多肽特异的CTL产生,但用体外实验方法不能诱导初次免疫应答;FBL-3特异CTL可以杀伤gag3,gag5致敏的靶细胞EL-4(H-2~b),但体内实验表明gag3,gag5不象FBL-3一样,它们体内免疫后不能建立有效的抗FBL-3肿瘤免疫效应。表明预测的7个多肽可能不是FBL-3的肿瘤抗原。文中讨论了多肽抗原性预测的复杂性和可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FBL-3肿瘤抗原的研究:Ⅱ.从多肽池中分析肿瘤抗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抗肿瘤免疫效应中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是通过识别肿瘤细胞MHC I类分子结合的肿瘤源性多肽.为分析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及肿瘤抗原的多肽性质,本文选用FBL-3肿瘤细胞,用pH3.3的枸橼酸-磷酸盐缓冲液间隔24~36小时多次酸洗肿瘤细胞,以获得MHC I类分子结合的多肽,并分析酸洗液中多肽混合物的肿瘤抗原性,以及RP-HPLC分离的部分收集液多肽的肿瘤抗原性,为FBL-3肿瘤细胞抗原的确定提供基本数据.结果表明:酸洗法能有效获得肿瘤细胞MHC I类分子相关的多肽抗原,肿瘤细胞多肽抗原的分离、纯化、HPLC分析以及抗原性鉴定是肿瘤抗原性确定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免疫功能在机体抗肿瘤免疫中起决定作用。肿瘤抗原激活CTL及CTL杀伤肿瘤细胞的前提是CTL对肿瘤抗原的有效识别。与抗体和B细胞受体不同,CTL既不能直接识别游离抗原,也不单独识别出现于细胞表面的抗原片段,但是CTL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既能识别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又能识别靶细胞上MHC-1类分子及其所递呈的表位肽,这就是所谓的“双识别”,也是MHC限制性的基础。“双识别”产生CTL活化的第一信号,CTL与APC间CD28-B7、LFA-1-CD54、CD2-CD58等多种共刺激分子的相互结合可产生多种第二信号,从而使CTL充分活化。  相似文献   

4.
CIK细胞联合树突状细胞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 ine induced k iller cells,C IK)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如IL-2、IFN-γ和CD3单克隆抗体等诱导而成的对多种肿瘤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毒性T细胞,其溶瘤活性具有非MHC限制性[1,2]。C IK细胞在体内归巢于脾脏、淋巴结等,可特异地聚集于肿瘤局部发挥抗肿瘤作用;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主要的抗原递呈细胞,分布于除脑和睾丸以外身体各部的任何组织。DC通过受体的方式摄取外来抗原,并能与这些抗原表面的MHC I类和II类分子结合,刺激初始型CD8 T细胞和CD4 T细胞活化。DC除了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  相似文献   

5.
共刺激分子B7在T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目前人们最感兴趣的共刺激分子之一。属lg超家族,主要表达活化的B淋巴细胞,其对应受体是CD28分子及CTLA-4.T细胞对肿瘤的反应需要肿瘤抗原多肽由MHCI类分子提呈给CD8^ T细胞或由MHCⅡ类分子提呈给CD4^-T细胞,B7分子可协同诱导有效的.且为MHC限制的和肿瘤特异的抗肿瘤免疫.这可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热休克蛋白gp96抗肿瘤免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热休克蛋白(HSP)gp96是一种高度保守的呈单态性的蛋白质。它具有分子伴侣功能,能与细胞内大量多肽非共价结合而不受细胞单倍型和MHC分子的影响。gp96-肽复合物也可在体外形成,并具有与体内相似的免疫活性。gp96参与MHC1类抗原的提呈。用肿瘤gp96-肽复合物免疫小鼠可诱发抗相应肿瘤细胞的MHC I类限制性CD8^ 细胞毒性T细胞免疫应答,并能产生记忆性T细胞应答,具备了作为疫苗的一个关键重要,为肿瘤免疫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DC)是诱导初始免疫应答反应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它能捕获抗原并加工处理成小分子多肽,通过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提呈给T细胞和B细胞.Dc与肿瘤细胞融合所获得的融合瘤细胞,在共刺激信号存在的条件下,能够加工处理细胞内许多已知和未知的肿瘤相关抗原(TAA),并通过MHC Ⅰ类和Ⅱ类分子提呈.目前,DC融合瘤苗在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取得了许多进展,已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热休克蛋白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休克蛋白(HSP)肽复合物可以激活肿瘤特异性CTL反应,HSP受体的发现为阐明其作用机理提供了有力的证据。HSP通过与抗原提呈细胞(APC)上的受体结合而内化,经MHC Ⅰ类呈递途径诱导特异的抗瘤免疫应答。HSP受体具有饱和性、竞争性、特异性。HSP与树突状细胞(DC)上的受体结合后可促使DC成熟、分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并下调DC上HSP受体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肿瘤抗原多肽诱导的CD8~+CTL的体内外抗瘤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海绵移植模型,将Friend小鼠白血病病毒gag编码的二个多肽CCLCLTVFL(gPr80 gag 85-93)和RSPTNLAKV(Pr65 gag P30 131-139)分别注入正常或经FBL-3肿瘤细胞免疫过的C57BL/6小鼠皮下的植入海绵中,10天后,收集海绵中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用免疫肽周期性刺激培养扩增。实验结果表明:用多肽体内免疫正常或经FBL-3免疫的B6小鼠均能诱导出对免疫多肽特异的CD8~ CTL。其中,P85-93多肽诱导的CD8~ CTL除能杀伤该多肽致敏的同系靶细胞外,还能特异性杀伤FBL-3瘤细胞.抗原多肽诱导的CD8~ CTL在体外经用免疫多肽致敏的同系小鼠脾细胞作周期性刺激并在低浓度IL-2的条件下培养,可长期生长并大量扩增。用体外培养扩增的P85-93多肽特异性CD8~ CTL过继转输治疗FBL-3荷瘤小鼠,能有效治愈FBL-3白血病荷瘤小鼠。上述结果表明,用肿瘤抗原多肽替代肿瘤细胞体内免疫动物可诱导特异性抗瘤效应的CD8~ CTL,并可在体外扩增用于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经肿瘤冻融抗原体外诱导的脐血细胞毒T淋巴(Cytotoxic T Lymphayte,CTL)细胞体外扩增及杀瘤活性.方法以肿瘤冻融抗原协同IL-2体外诱导脐血干细胞,使其中的CD8+细胞得以扩增,获得CTL细胞,观测其表型变化及杀瘤活性.结果CD4+和CD8+T淋巴细胞表达呈增高趋势,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TL细胞杀瘤活性远高于LAK细胞,且可长期存活.结论CTL细胞可作为过继免疫疗法进行深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ang JX 《癌症》2003,22(8):893-895
以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这一新的肿瘤相关抗原为基础的肿瘤免疫研究正在兴起。来源于hTERT的抗原肽与MHC-1分子结合后递呈在多种肿瘤细胞膜表面,在正常人或肿瘤患者体内外激发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体内外实验表明,CTL能识别hTERT抗原肽并以MHC限制性方式特异性杀伤TERT阳性的多种肿瘤细胞,而对体内极少数TERT阳性的正常细胞如造血干细胞或激活的T淋巴细胞没有影响。在活动性肿瘤病人体内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引起自身免疫反应的可能性极小。这些结果表明,以hTERT这一新的肿瘤抗原为靶点的肿瘤免疫学治疗及预防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年发现一类抗原能同时激活比一般抗原多达数千倍的 T细胞 ,被称为“超抗原”,主要是一些细菌毒素和逆转录病毒基因产物。研究表明 ,超抗原能以与普通抗原不同的方式 ,与 MHC 类分子和 T细胞受体 ( TCR) Vβ的某个片段结合 ,活化大量 T细胞。超抗原所激活的 T细胞可引发人类多种急慢性疾病 ,也可将其用于肿瘤治疗 ,以激活抗肿瘤的 T细胞。本文就该领域进展简介如下。1 超抗原的特性一般多肽抗原仅激活机体淋巴细胞库中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的细胞 ,而有些物质却能使 1 /5 0以上甚至超过 1 /1 0的 T细胞激活 ,White等将具有这种性质…  相似文献   

13.
机体存在着能识别肿瘤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但由于种种因素使得抗肿瘤T细胞的质和量均不足放不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应答来抑制肿瘤生长.T细胞在肿瘤局部大量激活,可激发强烈的抗肿瘤免疫应答,这有可能成为恶性肿瘤免疫治疗的有效手段.在寻找这样有效的T细胞激活剂中,超抗原开始倍受人们关注.超抗原主要为一些细菌的毒素(如SEA、SEB),是目前已知最强的淋巴细胞激活剂之一,可通过MHCⅡ类分子的辅助,激活所有携带待殊TCR Vβ片段的T细胞,对表达MHCⅡ类的靶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为使超抗原能在肿瘤细胞靶向定位,并避免杀伤表达MHCⅡ类的抗原递呈细胞,近年来Kalland等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构建了抗人大肠癌的单克隆抗体C215和C242的Fab段与SEA的融合蛋白,以增强超抗原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这种融合蛋白对MHCⅡ类分子的结合力大大减低而对肿瘤细胞的亲和力明显增强,使超抗原能在肿瘤局部激活T细胞,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引起一系列抗肿瘤免疫反应,有望成为新的肿瘤生物治疗剂.本文目的在于观察融合蛋白C215 Fab-SEA和  相似文献   

14.
在T细胞识别抗原和激活的过程中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产生于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的结合,而第二信号则来自于T细胞膜表面粘附分子与它们在抗原提呈细胞上的配体相互作用。现认为,第二信号对T细胞的有效激活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共刺激,在缺乏共刺激的情况下,T细胞与抗原肽/MHC复合物的结合往往导致T细胞的无活性或失活。在已知的共刺激分子中,B7分子(包括B7-1和B7-2)与它的反向受体CD28的相互作用被认为对免疫应答是十分重要的。大部分肿瘤细胞往往不表达B7分子。尽管这些肿瘤细胞有能力通过抗原肽/MHC复合物传递给T细胞第一信号,但不能有效地提供第二信号即共刺激信号给T细胞,在黑色素瘤的小鼠动物模型上的实验证明,转B7基因的黑色素瘤细胞在小鼠体内可以有效地激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导致黑色素瘤的消退。这无疑说明了B7分子发现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为此,我们探讨了B7-1分子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表达是否可诱导出具有抗肿瘤作用的CD8~ CTL。我们构建了含B7-1基因逆转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磷酸胺(Cy)联合MHC Ⅰ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l致敏、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对转移性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用转移性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肽Mutl预激经IL-2基因修饰的DCs联合低剂量Cy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通过FACS分析其脾细胞内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51Cr释放法检测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抗原多肽致敏、IL-2基因修饰的DCs与小剂量Cy联合后,能比单用DCs更有效地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脾细胞中CD8~ T细胞和NK1.1~ 细胞明显比例升高,联合治疗组诱导出的CTL杀伤活性最高.结论:以肿瘤抗原多肽冲击致敏的IL-2基因修饰的DCs联合小剂量Cy能更有效地促进荷瘤宿主免疫应答,具有显著地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低剂量环磷酸胺(Cy)联合MHC Ⅰ类限制性肿瘤抗原多肽Mutl致敏、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s)对转移性肺癌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学机理.方法:制备小鼠骨髓来源的DCs,用转移性Lewis肺癌特异性多肽Mutl预激经IL-2基因修饰的DCs联合低剂量Cy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通过FACS分析其脾细胞内T淋巴细胞比例的变化,~51Cr释放法检测CTL和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肿瘤抗原多肽致敏、IL-2基因修饰的DCs与小剂量Cy联合后,能比单用DCs更有效地治疗转移性肺癌,小鼠脾细胞中CD8~+T细胞和NK1.1~+细胞明显比例升高,联合治疗组诱导出的CTL杀伤活性最高.结论:以肿瘤抗原多肽冲击致敏的IL-2基因修饰的DCs联合小剂量Cy能更有效地促进荷瘤宿主免疫应答,具有显著地体内抑制肺癌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肿瘤抗原可以由肿瘤细胞的MHCⅠ类分子提呈于细胞表面,经微酸法可以从肿瘤细胞表面洗脱下被MHCⅠ类分子所提呈的抗原多肽,进一步纯化富集后可获得高纯度的肿瘤抗原多既.从癌性腹水分离FBL3白血病细胞,以微酸提取液洗脱瘤细胞表面1类肽,洗脱液经Separk C18柱吸附,乙酸洗脱后,可获得分子量小于5,000D的多肽分子,冻干后即可用作肿瘤抗原多肽富集产物.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加人FBL3酸提抗原可有效激发FBL3特异性T细胞株的增殖,表明可以被酸提抗原多肽树突状细胞提呈给T细胞.将酸提抗原冲击后的树突状细胞回输小鼠体内,2天后,皮下接种FBL3细胞(3×10~6),而另设FBL3冻融抗原冲击DC治疗组及未处理组.酸提抗原致敏DC治疗组小鼠可诱导较  相似文献   

1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Ⅰ类分子-抗原肽单链三聚体(SCT)由MHCⅠ类分子的重链、β_2微球蛋白及抗原肽分子用接头相连接折叠形成。SCT能有效地维持其共价结构,并稳定地在细胞表面表达,能更有效地激活抗原特异性的CD8~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从而能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感染和恶性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抗白血病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黎  郑滨  范华骅  陆华中  高跞  沈志祥  高峰 《肿瘤》2004,24(2):108-110
目的探索抗白血病异体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方法.方法从健康者外周血中诱生DC,用不同方法负载K562抗原(化学融合法,冻融抗原冲击法,肿瘤与DC共培养法),比较这些DC疫苗在递呈抗原激活T细胞增殖及杀伤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从健康者外周血中可诱生出具有正常免疫表型和抗原递呈功能的DC.不同抗原负载方法致敏的DC均能激活T细胞特异性杀伤K562细胞.冻融抗原负载的DC能有效刺激T细胞增殖,其活化的CTL对K562的杀伤毒性最强.结论异体DC可有效递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冻融抗原负载的DC激活T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最强,为今后临床DC疫苗的选择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树突状细胞(DC)是人体内最具潜能的抗原提呈细胞(ARC),能提呈抗原给MHCⅠ类限制性CD8~ 和MHCⅡ类限制性CD4~ 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性免疫反应,被称为“天然佐剂”,近年来国内外基础研究表明,DC在体外及动物体内可诱导特异性肿瘤杀伤作用,为临床肿瘤免疫冶疗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