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住院UAP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LMWH腹壁皮下注射,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硝酸甘油含服量、心电图改善情况、药物不良反应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心电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含服量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LMWH治疗UA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能减少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LMWH)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UAP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用药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ST-T变化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在缓解UAP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心脏事件发生率低.结论:LMWH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万镇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1):984-985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48(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2例UAP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基础上,治疗组加用LMWH,对照组加用安慰剂生理盐水。结果治疗组近期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电图ST-T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主要指标较之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LMWH治疗UAP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收集了在我院就诊的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后心绞痛症状的缓解情况、心电图检查的改变情况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情况,并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检查疗效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并且在治疗后血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以增加心肌的能量供应、降低血脂水平,对于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情况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硝酸甘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任立冰  翟桂兰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23):2699-270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SF)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NO)水平的变化。探讨SF治疗UAP的疗效并阐明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3例UAP患者中男48例,女15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常规组)31例;SF治疗组(SF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休息、吸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调脂药物口服及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SF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SF 0.3 g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点滴,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心电图变化,测定两组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和NO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SF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结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血清内皮素水平下降(P<0.05)、NO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内皮素及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在常规治疗UAP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2组。葛根素组(40例)在对照组(38例)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静滴,2疗程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的变化;检测静息心电图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葛根素在缓解心绞痛总有效率(89.5%)、心绞痛被控制所需时间(平均5~6d)、改善异常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硝酸甘油用量(0.45±0.15mg·d~(-1))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分别为 61.1%,8~9d1.25±0.19mg·d~(-1)),葛根素组和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葛根素治疗UAP疗效优于常规西药冶疗。  相似文献   

7.
孙照群 《黑龙江医学》2001,25(9):680-681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 (LMWH)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5 0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 (对照组 )及常规治疗加LMWH(治疗组 ) ,疗程为 7d。观察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缓解时间及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78% ,对照组有效率为 5 2 % (P <0 0 1)。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LMWH是治疗UAP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8.
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64例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魏酸钠组(治疗组)和丹参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s-CRP均无显著变化(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魏酸钠治疗UAP疗效明显,安全性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博苏治疗卧位性心绞痛的疗效及对心律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60例卧位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博苏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缺血变化、心律失常及HRV时域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日用量、症状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反映交感神经张力的HRV 指标明显提高(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博苏可增加卧位性心绞痛患者的HRV,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改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缺血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 (LMWH)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纤溶系统的活性以及冠状动脉舒缩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初发劳力型和恶化型心绞痛患者 ,入选前 48h内有一次以上的心绞痛发作 ,发作时心电图缺血性ST段下降≥ 1mm。把患者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硝酸甘油、硝苯吡啶、β-阻滞剂等 ;低分子肝素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 ,每日 2次 ,每次0 4ml,皮下注射 ,连续 7日。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 ,测定血浆D -二聚体、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水平。结果 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血浆D -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0 0 1 ) ,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差异 (P <0 0 2 )。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D -二聚体无显著变化。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0 5 ) ,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有显著下降 (P <0 0 5 )。两组治疗后CGRP都有轻度升高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促进纤溶系统的活性 ,溶解冠状动脉内血栓 ,同时还可调节机体血管活性肽水平 ,扩张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心通与消心痛联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冠心病病人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口服消心痛10 mg,每日3次,治疗组加用脑心通3片,每日3次,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绞痛及伴随症状、心电图及血脂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伴随症状、心电图及血脂变化方面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与消心痛联用能较好缓解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及伴随症状,改善心肌缺血及血脂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妍慧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2,29(4):280-281,285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分为2组。对照组55例,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5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周。观察2组用药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9.02%)高于对照组(6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及发作持续时间均减少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2组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有效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并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相似文献   

13.
韩献  文迎  韦正群 《医学综述》2012,18(14):2299-2301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对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和地尔硫。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消耗量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和心电图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消耗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地尔硫较单一采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好,可明显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量,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减轻心肌缺血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宁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变化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为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80.8%,对照组为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治疗组中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符合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补土益心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生频次、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使用剂量及血脂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心绞痛发生频次、硝酸甘油使用剂量、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改善方面都更优于对照组(P<0.05);在心电图疗效和三酰甘油的水平改善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土益心方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具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危险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黏滞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67例冠心病心绞痛患,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予西药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及血脂、血糖、血压和血液流变性变化。结果:治疗组对心绞痛、心电图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性,但在调脂、降糖、降压及改善血液流变性作用方面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心绞痛患多重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燕  付英杰  吴晓蓉  陈翔  谢春毅 《河北医学》2011,(11):1440-1443
目的:观察醋柳黄酮对绝经期女性心绞痛患者疗效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5例绝经期女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醋柳黄酮组(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耗量,HOTER检查中ST段压低>0. 1my的总时间(∑ST)及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段压低>0.25my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300mg/d,14d),分别于用药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ET、NO水平,并观察心绞痛疗效。结果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除疾病认识程度得分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外,余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各因子评分和总分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ET、NO水平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且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降低ET,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与地尔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②方法将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31例加用低分子肝素、地尔硫.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u=2.49,P<0.05),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4.59,P<0.05);两组心电图ST-T段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X2=4.18,P<0.05).观察组出现咯血1例,停药后自行缓解,对照组未发现出血病人.④结论低分子肝素与地尔硫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和hs-CRP等指标有轻微改善,实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采取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