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妇女冠心病的代谢易患因素:Framiagham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48年起,Framiagham地区5127例居民每2年检查一次,至今已逾30年。2873例妇女中,574例首次出现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心绞痛315例,心肌梗塞195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51例,(冠心病死亡196例,其中)猝死73例。妇女冠心病发病较男子晚10年,妇女心肌梗塞和猝死较男子晚20年。随年龄增大,冠心病发病率逐渐增高,男女之间差别趋于减小,均于55岁以后发病率最高。妇女冠心病以心绞痛最常见。妇女55岁以前很少发生心肌梗塞和猝死。妇女首次心肌梗塞漏诊较男子为多(35%对28%),男女均以高血压患者为然。  相似文献   

2.
<正> 冠心病猝死在世界范围内,尤其在工业发达国家发生。近30年来,我国由传染病引起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心血管死亡率显著升高,成为首要死亡原因,其中冠心病猝死似有增加趋势。1984年1月1日至1984年12月31日,我们在实施WHO MONICA方案同时,在北京70万自然人群中登记核实冠心病猝死125例,其中心肌梗塞猝死16例,现分析如下: 诊断标准及收集方法我们采用WHO Monica方案制定的冠心病死亡的诊断标准,以急性症状发作后24小时内死亡为冠心病猝死,并包括急性心肌梗塞的猝死。监测总人数709,977人,25~74岁为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85年开始,对冠心病(CAD)及心肌梗塞后恢复期(MI)患实施运动处方锻炼。研究证实,长期坚持运动锻炼,可增强左心功能、提高体力耐力负荷,对此,已有报道但运动锻炼对老年CAD患生活质量的影响则探究较少。此研究旨在确定锻炼对CAD、MI患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74例出院老年心肌梗塞患者的随访结果表明,心肌梗塞后残余心肌缺血与猝死关系密切。经统学分析证明,老年心肌梗塞后有残余心肌缺血患者较无残余心肌缺血患者,残余心肌缺血合并室性早搏患者较无合并室性早搏患者,合并左心机能不全患者较无合并左心机能不全患者,其猝死的发生率均显著升高(P<0.025~0.005)。分析残余心肌缺血患者猝死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为:1.存在持久的心肌梗塞病灶;2.急性心肌缺血的再发作,甚至有再次发生心肌梗塞的可能;3.室性早搏与左心机能不全的发生率较高。故预防老年心肌梗塞后残余心肌缺血患者发生猝死的关键是改善残余心肌的缺血性改变、预防急性心肌缺血的再发作及再次心肌梗塞的发生,并及时防治室性早搏与左心机能不全。  相似文献   

5.
吸烟者伴有心肌梗塞与猝死发病率增加,65岁以下冠心病患者,其心肌梗塞及死亡率停止吸烟后有降低。吸烟增加冠心病之心肌梗塞及猝死机制不清楚,Levine提示血小板聚集(以下缩写PA),可能是吸烟产生动脉血栓性疾病的链节,支持这一假说的证据有:吸烟伴有血小板存活时间缩短;促进ADP诱导的PA;血小板  相似文献   

6.
<正> 2.Holter 监测对检出冠心病及无痛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Holter 监测是在冠心病人中检出心律失常最敏感的方法,较踏板运动试验敏感.特别是患过心肌梗塞后,作 Holter 监测发现室性心律失常相当常见,而有多发性早搏或复杂室性心室失常者发生猝死的机会较其它人多.除了检出心律失常外,Holter 监测可根据 ST 段及 T 波变化等缺血性改变对有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大连地区近10年来发生猝死的97例患者进行调查。被查者年龄50~81岁,平均64岁,除1例平时体健外其他均同时患有1~3种常见老年病(冠心病,心肌梗塞,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其中以冠心病多见(67%)。结果表明,猝死前心电图ST-T是缺血性改变者占67%,其他尚有房、室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等,猝死时心电图示  相似文献   

8.
本文目的是:评价无并发症心肌梗塞后3周进行以症状为止点的运动试验判断运动锻炼的可行性;比较在心肌梗塞后3至7周进行正规运动锻炼与否的功能耐力。方法:70例在心肌梗塞后3周无不稳定心绞痛、心力衰竭和其他疾病的70岁以下男性患者,在梗塞后第3周按 Naughton 等方案作梗塞后第一次踏板运动试验,运动时 ST 段呈水平或下垂型压低≥0.1毫伏者列为有缺血性反应。为安全起见,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1984年至1998年在我院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发生猝死的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调查,以探索冠心病猝死的诱因及发生规律。1 一般资料猝死病例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0~75岁,平均67.5岁,均属老年冠心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突然意外发病,于6小时之内死亡。其中冠心病心衰5例,稳定型心绞痛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5例,陈旧性心肌梗塞12例,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5例。2 猝死的诱因及时间猝死诱因:情绪激动5例,排便6例,饱餐4例,劳累6例,诱因不明显9例,猝死主要发作于晨6时~晚9时。3 护理对策猝死较多发生于晨6时~晚9时,此段时间,交感神经兴奋增高,…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但左室功能良好者通常预后较好,然而其中部分患者仍有心肌梗塞、猝死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高度危险性,运动试验可以检出这些高危病人。  相似文献   

11.
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可使心率加快或血管痉挛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甚至发生心律失常、心肌梗塞和猝死。为做好老年保健,本文观察电视录像片中惊险镜头对老年人,尤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的影响,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一、观察对象老年组:为60岁以上老年疗养员100名,男80例,女20例。其中冠心病组50例,无冠心病组(含其他慢性病及健康疗养员)50例,年龄60~69岁87例,70~79岁12例,83岁1例,平均年龄64.57岁。非老年组,随意取同期59岁以下疗养员72例,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冠心病30例猝死与30例存活的对比分析,显示冠心病猝死与复杂性室早、心脏扩大、心肌缺血、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或休克、低血钾、抗心律失常无效等因素相关。及早消除上述各种危险因素,对预防冠心病猝死发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 7~ 1997年 ,我院保健科有 36例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发生猝死。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4例 ,女 2例 ;年龄 62~ 84岁 ,平均 71.9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 ( 2 8~ 30天 ) 4例 ,陈旧性心肌梗塞 18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4例 ,冠心病心衰 8例 ,稳定型心绞痛 2例。均为突然意外发病 ,死亡前及猝死时均有心电图描记。猝死诱因 :情绪激动 8例 (占 2 2 .2 % ) ,排便用力 8例 (占 2 2 .2 % ) ,饱餐 4例 (占 11.9% ) ,劳累 9例 (占2 5% ) ,诱因不明显 7例 (占 19.5% )。 2 4例有前驱症状 ,表现为憋气、剧烈心绞痛者 16例 ,胃烧灼感 2例 ,…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影响老年人和部分中年人健康,导致死亡的重要疾病。因此,迫切需要采取合乎国情的既经济又能从根本上减步冠心病发病率的预防措施,具有症状的冠心患,不管是否发生过心肌梗塞,近年来,国内均已注意到进行综合性的康复治疗。(1)运动疗法:可降低血脂、减步肥胖,增强体力,则能预防冠心病,并减少心肌梗塞复发和猝死。(2)自然因子疗法:它不仅仅对部分系统器官起作用,而且具有全身性作用,可使冠状动脉循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运动对严重冠心病患者体内循环血小板集聚的影响,以及阿司匹林治疗对冠心病人运动前后血小板集聚的影响: 方法:组1为17例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平均55.5岁(33~65岁),其中12例作了冠状动脉造影(8例三支冠状动脉狭窄≥80%,3例二支冠状动脉病变,一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其余5例有透壁性心肌梗塞的心电图改变。组2为12名相应年龄的正常人对照,平均53岁(41~55岁),其中5例曾作过冠状动脉造影,均属正常。组3为13例年青健康者对照,平均27岁(24~29岁),均无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的全身疾病。所有检查在试验前至少两周未服用血小板抑制药。  相似文献   

16.
目前,心肌梗塞后病人被推荐参加运动锻炼,然而正规锻炼对心室重构过程影响,仍尚不明确。该文介绍了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ELVD (Exercise in lef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研究,调查长期运动锻炼对心梗后无症状但伴收缩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大小和重构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为心肌梗塞后伴左室功  相似文献   

17.
一些研究证明,冠心病患者短暂性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在清晨明显增高,该期间心肌梗塞和冠心病猝死发生率亦同时增加。为了确定夜间觉醒和起床对心肌缺血的触发作用,本研究观察了冠心病患者夜间觉醒和起床后又入睡的病人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按照冠心病人发生心肌梗塞、死亡的危险程度进行分层对于判定预后,指导二级预防、治疗、康复运动有重大意义.例如心肌梗塞低危病人一旦恢复期结束,即可像大多数参加保健锻炼的人一样参与锻炼,毋须监护;而中、高度危险病人的锻炼通常需要严密的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猝死的相关性。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猝死诊断标准,收集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住院且在猝死发生前后1个月内行冠脉造影的冠心病猝死患者47例,另随机收集同期住院的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未发生猝死冠心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冠心病猝死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与猝死的相关性。结果 47例冠心病猝死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8例,年龄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62.57±12.67)岁,均为急性或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14例,合并高血压23例,血脂异常3例,肥胖13例,有吸烟史23例,有冠心病家族史10例。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enter)显示,性别、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猝死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冠心病猝死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患者中男性、合并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更易发生猝死,应积极控制上述冠心病危险因素,预防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17例运动所致的猝死幸存者之临床和血管造影观察,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17例心跳骤停复苏幸存者,其中男15例、女2例,分2组。A组10例,平均46岁,为院外运动所致猝死的幸存者,体健、爱运动,仅1例有用药和心绞痛史,吸烟5例,高血压1例;其中6例在运动中、4例在运动后发生猝死。B组7例,平均55岁,为运动试验之中或之后的猝死幸存者;其中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