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鞠通论治湿热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的记载始见于《内经》 ,其论痹的专篇《素问·痹论》对痹证的病因病机、证候类型、演变规律都有阐述。《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已有了如桂枝芍药知母汤、乌头汤等治痹的专方。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痹证论》除了对风痹、湿痹、寒痹加以论述外 ,还对热痹的因、症、治作了概括 ;清代尤在泾《金匮翼·热痹》专论热痹 :“热痹者 ,闭热于内也 ,……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感风寒湿邪客气 ,热为寒郁 ,气不得通 ,久之寒亦化热。”清代温病学说兴起 ,对热痹的认识亦随之加深 ,特别是湿热病理论和证治的系统化 ,湿热痹作为湿热病的一类病…  相似文献   

2.
少阳证与湿热阻遏膜原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少阳病与湿热阻遏膜原证的病位,病因,病机,证候,治疗等进行了分析探讨。确认两证病位均属少阳,同此导致了病机及证候上的相近,而感邪性质的不同又有其病机与证候上的差异。阐述了两证治疗均应注重疏利气机,同时针对病邪性质分别予以清泄或辛开宣化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湿热痹证用宣痹汤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口服宣痹汤,对照组使用口服消炎镇痛类药物,两组连续口服药物30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0.90.对照组总有效率0.6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柴胡证以指导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遵照张仲景提出少阳病治疗禁忌是以条文中脉症乃少阳病为前提进行分析。结果:柴胡证包括诸多小柴胡汤相关条文中的脉症。结论:张仲景提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由于少阳病具有枢机不利的病机特点,涉及的病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旨在说明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湿热痹以肢体关节红肿疼痛,却喜暖恶寒,关节痛不可触,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肢体困重为主症,有时活动受限,或伴有红斑结节,或伴有发热,咽红咽痛,多汗等症状,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或数。西医检查血沉增块,抗“O”>400单位,而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者,它不同于着痹,也不同于热痹。称为“湿热痹”。对此,采用中药汤剂熏洗为主治疗4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25~56岁,平均年龄46岁,以45~55岁居多。具备以上湿热痹的临床症状,西医诊断为风湿性…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索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和寒湿痹阻型两型相关细胞因子、疾病活动指数等指标的差异,为类风湿关节炎湿热、寒湿痹阻两型辨证客观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门诊及住院RA患者共80例,辨证分型为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常规检测IL-1β、IL-2R、IL-6、IL-8、IL-10和TNF-α,及RF、ESR、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25羟基维生素D等指标,疾病活动度以DAS28评分表示。探索两证型间各指标的差异,并进行ROC曲线分析及判别分析,建立判别函数公式。结果在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两型患者中,IL-2R、IL-8、TNF-α和CRP在两证型间存在差异(P<0.05),ROC曲线图以湿热痹阻型为目标,结果显示:曲线下的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IL-2R>IL-8>TNF-α>CRP(P<0.05);以上四项判别分析的判别函数,各研究对象回代后判别正确的概率是73.8%,交叉核实法表明判别正确的概率有72.5%。结论 IL-2R、IL-8、TNF-α与CRP可作为湿热痹阻与寒湿痹阻型RA客观化分型依据,其中以IL-2R与TNF-α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热除痹汤对华南地区基层部队战士湿热痹型关节痛的疗效。方法对华南基层部队166名湿热痹型关节痛士兵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83例),分别给予清热除痹汤和湿热痹片口服治疗,观察治疗20天后总有效率及临床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清热除痹汤能明显改善湿热痹患者的关节疼痛、关节疼痛个数(P〈0.05),显著提高疾病总体疗效评价(P〈0.05),总有效率是93.78%。结论清热除痹汤治疗湿热痹型关节痛疗效确切,值得在华南地区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湿热痹既可由感受外界的湿热病邪而致,也可由寒湿痹日久不愈、邪气化热而致.本文叙述了运用加减木防己汤治疗湿热痹证2例,取得良好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宣痹汤合三妙散配合常规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宣痹汤合三妙散(防己、羌活、萆、滑石粉、薏苡仁等)治疗,观察比较2组总体疗效、症状/体征变化、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在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及晨僵方面比较,P〈0.05或P〈0.01,治疗组在改善关节疼痛及关节肿胀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在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宣痹汤合三妙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能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及类风湿因子,减轻关节疼痛、肿胀、压痛、屈伸不利及晨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湿热痹阻外洗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收治的60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证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采用甲氨蝶呤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湿热痹阻外洗方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晨僵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血沉(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为73.3%(22/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关节肿胀数、关节压痛数明显减少,晨僵时间明显缩短,VAS评分及ESR、hs-CRP、RF水平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作用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  相似文献   

12.
少阳病是在外感热病过程中,正气已虚,抗能时续时断,邪气屡进屡退,抵抗之力未能持续相济,即生理性转机和病理性加剧二者相持不下而时有往复之际,机体反映比较轻微,呈亚急性表现的病情阶段。《玉篇》说:“少,幼也。”如按阳气多少而论,少阳为一阳。《素问·阴阳离合论》说:“少阳为枢”,少阳是六经中阴经与阳经中间的枢纽。从表里辨证而言,少阳在阳经的表与阴经的里之中间,相当于由表向里的移行期,故称之为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13.
运用《伤寒论》中理论,对部分咳嗽从少阳论治进行探讨,分析少阳病机特点为枢机不利,易化火邪,影响津液代谢,并针对病机分析四逆散,论述其治当在少阳。治疗少阳咳嗽,少火被郁,郁之轻者,发于外致咳则用小柴胡汤加减;郁之重者,发于内致咳则用四逆散加减。  相似文献   

14.
刘英锋教授秉承姚荷生先生学术思想,精于六经辨证,尤其善于运用少阳三焦理论指导疑难杂病辨治,其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可靠。本文即从其对少阳三焦生理病理特点之见解,结合临床病案分析,以展示其运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辨治之妙处,进而加深对"六经辨证可为万病立法"实际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湿热痹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C18(250×4.6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乙腈-1%磷酸溶液(46:54)(每100ml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0.10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01009-0.4034μg·ml-1,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98.3%,RSD=0.44%(n=6)。结论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湿热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湿热痹片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以C18(250×4.6mm,5μm)色谱柱为分析柱,乙腈-1%磷酸溶液(46:54)(每10ml中加入十二烷基磺酸钠0.10g)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5nm.结果 盐酸小檗碱在0.01009-0.4034μg'ml-1,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回收率:98.3%,RSD=0.44%(n=6).结论 本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湿热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持续升高,并造成组织或器官损伤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临床以高尿酸血症、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晚期关节僵硬畸形等为主要特征,可伴有痛风石沉积、痛风性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1].笔者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痹膏局部外敷治疗痛风58例,效果明显,特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共入选病例120例,所有入选病例均来自我院2012年-2016年住院病人,中医辩证均为湿热蕴结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鉴定湿热痹胶囊给予大鼠后血浆、尿液和粪便中的代谢产物.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C18(2.1 mm×50 mm,1.7μm),柱温40℃.流动相: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超高压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采用电喷雾电离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检测.结果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出湿热痹胶囊中7种入血的原型成分,在尿液中分析出湿热痹胶囊原型成分6种,粪便中分析出湿热痹胶囊原型成分11种.结论 体内测得成分可能为湿热痹胶囊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来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医的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96例。按照其就诊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秋水仙碱口服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等实验室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前后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度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如: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指标的比较中,治疗后的ESR、CRP、UA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中,C-反应蛋白下降不明显,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变化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肿胀及关节活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透热通痹汤结合梅花针扣刺、中药贴敷对湿热痹阻型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立足伤寒温病之经典,从概念论述少阳与三焦的生理结构与生理功能,强调少阳主枢机、三焦主道路的功能特性.明确少阳一证寒起少阳、热起三焦的病因.寒证邪陷少阳,气机不利致三焦失司、痰湿蕴阻;温证湿热阻滞则三焦不畅、遏阻少阳,二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着重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与蒿芩清胆汤两方组方思路及治法异同,指出寒重和解温化、温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