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大白兔双侧下颌骨形成人工骨缺损,植入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及对照材料。进行X线片、组织学、扫描电镜等方法观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修复区密度,4、8、12、16周密度逐渐减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组织学观察,随时间延长新骨呈渐进性成熟,扫描电镜观察也证实了新生骨呈渐进性成熟过程。实验组骨缺损修复程度优于各对照组材料。结论:羟基磷灰石/骨碎补复合材料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修复兔桡骨骨缺损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月龄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 2组,将A、B组每只兔一侧前肢制成桡骨骨缺损模型,A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去抗原牛松质骨复合体;B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单纯去抗原牛松质骨.术后3、6、12周分别取材,将术侧桡骨完整取出,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及组织学检查,麦胚凝集沉淀法测定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大体观察及X线片显示:A组骨痂生长良好,骨缺损修复完成;B组骨缺损部分修复,部分为骨不连接.组织学检查:A组新生骨量较多,见大量成骨细胞,骨缺损与断端形成骨性连接.B组骨小梁间隙可见纤维组织长入,较多软骨团出现,编织骨数量多.统计学分析表明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活性A组显著高于B组(P<0.01).结论:复方接骨中药含药血清培养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去抗原牛松质骨载体能够较好地修复兔桡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汪皖 《安徽医药》2012,16(4):496-498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观察成骨效果和材料吸收速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复合材料;实验对照组(B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于兔双侧后肢胫骨制造约直径0.5 cm大小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的材料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6、10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各时间段CTS-nHA组新的骨基质生成量均明显高于n-HA组和空白组,其中n-HA组又高于空白组,只有在2周时n-HA组和空白组相似。同时复合材料在体内吸收速度比n-HA组快,复合材料的吸收与新骨生成速度协调性似乎欠佳。结论复合材料植入的缺损区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但在体内吸收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兔陈旧性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24只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均建立1.5 cm的陈旧性骨缺损实验模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植入自体颗粒骨+VEGF-165-GMs 1mg;B组植入200 mg自体颗粒骨;C组VEGF-165-GMs 1 mg;分别于术后3、6、9周切取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等手段,观察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情况。结果 A、B组均能较好地修复陈旧性骨缺损,A组术后各时间点X线评分、骨密度测量、生物力学测试、组织形态学观察均明显优于B组。C组各时间点均无骨性愈合迹象,9周时可见骨断端完全硬化,髓腔封闭。结论 VEGF-165-GMs复合自体颗粒骨修复陈旧性骨缺损可以明显促进局部血运重建,促进新生骨形成,提高骨改建塑形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单独及联合应用修复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60只新西兰兔双侧桡骨中段制作1.5 cm骨缺损,海水浸泡3 h,随机分为A、B、C、D四组,每组15只兔。A组为对照组,植入自体髂骨;B、C、D三组为实验组,B组植入自体髂骨/可吸收胶原海绵(ACS)/BMP-2;C组植入自体髂骨/ACS/VEGF;D组植入自体髂骨/ACS/BMP-2/VEGF。分别于术后1、2、4、8及12周切取标本,每组每个时相点根据随机原则取6个标本,通过X线摄片、骨痂灰度值、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各时相点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①1、2周时,四组X线差异不明显,4、8、12周时B、C、D三组与A组的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平均骨痂灰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骨缺损修复早期BMP-2、VEGF二者相互促进,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结论①BMP-2、VEGF单独应用均能促进海水浸泡兔桡骨开放性骨缺损的修复。②BMP-2和VEGF联合应用能显著促进海水浸泡开放性骨缺损修复,两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7.
骨碎补复合材料对牙槽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所致的牙槽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目前用于骨缺损修复的材料主要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天然衍生材料和复合材料,南京东南大学吕晓迎教授用猪骨提取的经羟基磷灰石和壳聚糖交联法获得的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并用该复合材料进行了动物骨缺损的试验研究。骨碎补作为中医骨伤科的常用药物之一.在临床上应用己有很长的历史,且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骨碎补具有促进骨折愈合、强骨补肾的功效。本试验用骨碎补的粉剂加入到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观察这一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影像学观察不同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后对成骨活动的影响,探讨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方法。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进行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与β-磷酸三钙(β-tricalcium phosphate,β-TCP)复合制作组织工程骨,分别将不同类型神经束植入组织工程骨,进行以下分组:A组,组织工程骨组;B组,感觉神经束植入组;C组,运动神经束植入组;D组,血管束(含有自主神经)植入组;E组,感觉、运动神经束联合植入组。分别用于修复兔股骨1.5cm骨缺损;各组分别在术后4、8、12周进行放射学检查,并在12周进行大体标本、骨密度检测用以比较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在观察期内,有感觉神经植入的组别和血管束植入的组别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骨化作用,而运动神经束植入却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结论感觉神经束和血管束具有明显的促组织工程骨成骨作用,可以作为组织工程骨神经化构建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在30只兔双侧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将每只兔双侧前肢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其中微创植骨术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第1、2、4、6、8周每周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 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微创植骨术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开放植骨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微创植骨术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开放植骨术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开放植骨术组。结论 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nHAC/PLA)材料为载体支架,复合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大鼠桡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将48只成年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制作成右侧桡骨为5mm的骨缺损模型,各组分别按以下方法将材料植入骨缺损处进行修复。A组:nHAC/PLA材料+BMSCs[BMP-2和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处理];B组:nHAC/PLA材料+BMSCs(无BMP-2和eGFP处理);C组:单纯nHAC/PLA材料;D组:空白对照组(只造骨缺损模型,不置入支架材料)。术后6、12周用空气栓塞法各组分别处死4、8只大鼠并取右侧整段桡骨,行大体形态学、X线检查、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查。结果 X线观察结果:A组的骨痂形成量优于其他组,B组次之,C组稍逊于B组,空白对照组最少。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的新生骨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等均优于其他各组,B组次之,C组稍逊于B组,空白对照组则最差。12周时4组生物力学测试结果显示:A组最大应力测试明显优于C组,B介于A组与C组之间,空白对照组最差。结论 nHAC/PLA是一种良好的载体支架材料,与经过BMP-2修饰的BMSCs复合后能显著提高骨生成的速度,在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方面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体红骨髓复合多孔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的治疗效果,希望通过实验验证自体红骨髓中促进骨缺损愈合的相关成分。方法选择体质量范围在2.53.0 kg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实验中建造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骨缺损大小1.5 cm)。利用随机分组法将120侧桡骨骨缺损模型分为五组,分别为A、B、C、D、E组,每组24侧桡骨骨缺损模型,以E组作为实验对照组。A组:自体红骨髓+PCPC;B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CPC;C组:无细胞成分骨髓液+PCPC;D组:去上清液骨髓细胞成分+PCPC;E组:单纯PCPC。标本采集及数据分析:获取标本时间分别为手术后第4、8、12周),每个获取标本时间点每个实验组选取6只新西兰大白兔,其中3只行X线摄片,另外3只兔子处死后用于组织形态学研究,研究不同时间段中骨缺损模型中新生骨生产情况。结果利用改良Lane-Sandhu X线评分标准对标本X线结果进行评分并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时间段实验标本的大体解剖学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显示,在植入物内部骨细胞、骨小梁、骨基质、骨质重塑上,以及PCPC降解情况,ARBM接种PCPC复合人工骨组(A组)明显优于其他各组。Lane-Sandhu X线及组织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西兰大白兔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如细胞成分)以及骨髓上清液中的无形成分(如生长因子)对骨缺损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另外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细胞成分)以及无形成分(含生长因子的骨髓上清液)在促进骨缺损的修复中存在协同作用。自体红骨髓中的有形成分(骨髓单个核细胞)在促进骨缺损愈合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可以将红骨髓的促新骨形成作用应用于骨缺损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12.
三种方法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较理想的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82例286颗中、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FX-II型玻璃离子、FX-II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设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2年后疗效。结果A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为93.5%,C组成功率为95.9%。A与B组、A与C组,P〈0.05,B与C组,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玻璃离子,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基质明胶复合体修复大鼠桡骨节段骨缺损,为骨组织工程中制备组织化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成MSCs/BMG复合体和桡骨缺损模型。实验组为A组:MSCs/BMG组;对照组:B组:BMG组;C组:MSCs 1×10^6/ml组。每组都设置2、4、8、12周四个时间点进行取材。观察术肢X射线放射学、免疫组织化学等检测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X射线放射学评分4、8、12周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Ⅰ型胶原蛋白表达各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均有明显增强,各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桡骨缺损效果优,可以用于组织化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后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18只家兔自体成骨细胞培养至第3代在双侧下颌骨设直径1cm圆形人工骨缺损,并植入A组成骨细胞复合自固化磷酸钙材料。B组自固化磷酸钙材料分别于4、8、12周处死取材进行X线片、组织学观察。结果:A组骨缺损修复区X线片:骨组织边界逐渐模糊均匀一致,组织学观察:大量骨小梁形成网状和板状排列板层骨形成,实验结果均优于B组。结论:自体成骨细胞复合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修复免下颌骨缺损具有良好的骨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5.
Shao H  Shao J  Bian H  Zhao Q  Zhou Q  Qi J  Zhu Y  Wang J  Qian N  Chen B  Deng L 《Die Pharmazie》2012,67(3):247-252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OIC-A006, an osteogenically inducible compound, is able to promote osteogenesis in vitro and in vivo. In this study, we used a rabbit critical-sized segmental radial defect model (CSD) (15 mm) to analyse the osteogenic activity of OIC-A006 in non-cell-seeded tissue engineering bone substitutes. The scaffold carrier was bovine sintered bone "true bone ceramic (TBC)". OIC-A006 was delivered by PLGA (D,L-lactide-co-glycolide acid) microspheres. Drug-free PLGA microspheres and rhBMP-2-loaded PLGA microspheres were used as negative and positive control groups, respectively. Three kinds of composite were fabricated by coupling TBC, type-I collagen and the corresponding microspheres. The animal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4 groups: (1) Group A: defect only, (2) group B:TBC/Collagen/drug-free-microspheres, (3) group C:TBC/Collagen/ OIC-A006-microspheres, (4) group D: TBC/Collagen/rhBMP-2-microspheres. The samples were analysed by histology, X-ray,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and biomechanical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IC-A006 promoted bone regeneration to a remarkable extent.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OIC-A006 might be a valuable method in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for healing large segmental defects of long bones. However, the biomechanical strength was a little inferior to that of BMP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兔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进行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影响对比的研究,以更好地指导自体颅骨粉末移植修复颅骨缺损的临床工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0只,每只大白兔的顶部人工形成2个直径为1cm的颅骨全层缺损,孔A、B。孔A作为实验组,移植人工形成缺损时收集的骨粉,并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可吸收生物膜。孔B为对照组,在移植的骨粉上面放置不可吸收生物膜;术后2、6、12周各处死10只动物,并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影像学(CT和X线)分析。结果术后2周,孔A、B都迅速地以松质骨完全修复整个缺损。术后6周,移植的骨粉被逐步吸收,形成的松质骨生长、改建,形成新骨,部分骨性修复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孔A、B均以较成熟的新生骨和部分纤维性骨痂完全修复整个缺损。孔A与孔B形成的新生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吸收生物膜和不可吸收生物膜对自体颅骨粉末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可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17.
曹亚飞  蒋勇 《安徽医药》2013,17(2):244-246
目的评价Nd:YAG激光在楔状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牙颈部有楔状缺损同时伴有牙本质过敏的106颗患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激光(A组)、酸蚀(B组)处理缺损区,再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充填,治疗3个月、6个月、9个月后进行复查并对各组的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脱敏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树脂充填效果比较3个月差异无显著性,6个月后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Nd:YAG激光能有效治疗牙本质过敏,提高树脂充填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