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静  陆妤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6):1776-1778
目的 通过对300名母婴同室产妇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评价母婴同室产科病房的护理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对2007年5-10月母婴同室的产妇于出院前,采用自填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 调查的300名产妇中,对护士护理技术满意者占86.7%;对护士操作技术满意者占83.7%;对护理及时满意者占85.0%;对服务态度满意者占88.6%;认为护士语言文明者占86.6%;认为护士主动巡视病房者占85%;认为病房整洁安静者占83.7%;认为护士换液主动者仅占78.0%.结论 总体上看,产妇对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服务评价是满意的.但仍然存在满意度较低之处.因此,继续加强护理人员操作技能、护理服务礼仪、护理服务意识和服务态度等培训,加强病房环境管理,对提高护理满意度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谭惠琦 《家庭护士》2009,7(11):999-1000
分析了产科病区新生儿安全危险因素,并提出了安全管理措施,使母婴同室新生儿在住院期间得到安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相关指标在内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价值,为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查阅临沂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内科系统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分析2017年内科系统全年的产出能力得分,根据产出能力得分对2018年内科系统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比较实施前后内科系统产出能力得分、医疗服务效率、医疗服务安全、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满意度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根据DRGs产出能力得分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后,2018年医院内科系统产出能力得分高于实施前,医疗服务效率中时间效率指数较实施前降低,病区管理质量、护理安全管理质量、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健康教育质量、危重患者管理质量、消毒隔离质量、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人力资源方案满意度得分情况均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36、3.367、-13.090、-14.665、-11.630、-10.005、-11.572、-13.941、-8.906;P<0.05)。结论医院内部以DRGs产能得分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可以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条件下,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与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维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119-1121
目的探讨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对住院病人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6年全年住院病人对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结果与全院不同护理单元的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与护士的配置呈正相关,人力资源相对不足的科室,综合满意度低。结论人力资源不足时,细节服务、基础护理、健康教育不到位,护理服务质量不能保证。应重视护士安全配置,核定护理工作量,适当增加护士编制,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确保护理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助理护士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工作满意度,借以证实配置助理护士人力的可行性。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分别对24个优质护理示范病区100名护士、128例住院患者、36名(全部)助理护士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分析助理护士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工作满意度。结果:护士、患者及助理护士满意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任务完成得很好:护士、助理护士频数较高,差错事故偶尔出现:护士、助理护士频数较高。结论:护士、患者、助理护士对助理护士在优质护理示范病区的工作满意度较高,证实病区推行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人力不足的情况下,配置一定数量的助理护士是有益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张翠萍 《全科护理》2011,9(32):2976-2976
压力源是指任何能使人产生压力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刺激,护理工作中的压力源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及工作质量。产科为高压力科室,母婴同室是其重要病区,常年工作在母婴同室的护士由于特定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完整和幸福,因此对母婴同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帮助护士缓解工作压力并提高应对能力,充分发挥其潜能和主观能动性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本调查旨在探讨母婴同室护士的主要工作压力源并制订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住院患者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健 《上海护理》2006,6(1):16-18
目的了解患者对住院期间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改进护理质量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方法2005年6月随机对30例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护士主动服务意识较强,在与住院患者的沟通、健康教育、护士学历层次和护士人力配置方面存在不足,患者在陪护方面存在较强需求倾向。结论医院管理者应科学地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护士在护理中应积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在健康宣教中应着重康复知识、药物、心理保健和饮食指导;进一步规范护工管理;从而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员参与病房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于本院入住的患者及其护士作为对照组,对护士实行传统护理质量控制管理模式;将2015年1月~12月于本院住院的患者及其护士作为实验组,对护士实行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管理质量包括病房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基础护理、急救物品管理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后病区护理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模式可全面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增强护士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提高护士护理质控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我科优质护理服务病区实施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工作内容与流程优化、排班模式、安全管理、呼吸专科护理、优质服务评价体系优化等方面。比较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病区整体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等的差异。实施精细化管理后,病区整体护理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有明显增加,而书写护理文书时间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士进行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4~6月10个病区进行为期1个月的基础护理理论及基础护理操作培训,并与2009年4~6月10个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病区数和住院患者对基础护理操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规范化培训后,基础护理理论、基础护理操作合格率均提高(P<0.01,P<0.05);2010年4~6月病区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住院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护士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告知注意事项、患者感觉舒适安全、操作过程正确规范有效的满意度均高于2009年4~6月(P<0.01,P<0.05).结论: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可提高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水平、基础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对基础护理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对助理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助理护士实行人性化管理,提高其执业考试通过率和护理实际工作能力,对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保障护士合法权益,全面提升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和做好医院护理人才储备工作,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特色病房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方法,为“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的合理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和自我记录法,对四川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4个优质护理特色病房的护士工作量进行为期2周的现场跟踪观察、记录。[结果]4个特色病房床护比为1∶0.38;每日护理总时数为5964.8 min±100.2 min,直接护理时间为4158.5 min±24.6 min,间接护理时间为2003.9 min±72.6 min,特色病房共需增配护士23人,增配后床护比1∶0.51。[结论]现行床护比偏低,应制定以满足病人需求为目标、能体现专科护理特色的“优质护理服务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以改善临床护士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强化护士的责任意识,合理利用有限的护理人力资源,提高病区管理,为病人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护理.方法 根据病区床位数,将护士分成两组,各设组长一名,每个护士分管一定床位,实施护士长领导下的分组护理责任制.结果 病人对疾病知识知晓率和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经χ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组护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了住院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rengthen the responsibility sense of nurses, make full use of limited nursing human resources so as to provide high-quality, highly effective service for patient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sickbeds, the nurse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each consisted of one group leader; every nurse was responsible for several sickbeds. Carried out the grouping responsibility nursing under the head nurses'leadership. Results By x2 tes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fore and after grouping in disease awarenes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P <0. 05) . Conclusions Group nursing represents humarized nursing conception, and betters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increased patients'awareness of disease, so enhances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s'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ABC连续排班模式在病房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优质护理病房实施ABC连续排班模式,抽取实施前和实施后3个月住院患者共120名和护士40名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分析,侧重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度的对比。结果:实施ABC排班后,责任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程度得分由(81.06±4.12)分提升到(92.13±4.82)分(P〈0.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分由(87.27±5.84)分上升到(95.54±2.12)分(P〈0.05);护士工作满意度得分由(63.514-5.01)分上升到(68.11±7.23)分(P〈0.01)。结论:ABC连续排班模式使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工作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服务质量,促进了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是一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排班模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设置病人安全管理护士对减少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的作用。方法:在神经内科每个病区选取1名护士,经培训、确定工作职责后负责本病区的病人安全管理工作。结果:在设置病人安全管理护士后,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显著下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而投诉率降低。结论:神经内科病人安全管理护士的设置能更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对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意识和防范病人发生安全意外事件的能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测算和描述北京市产科母婴同室病房的护理工时,了解病房的人员配置状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地区3家医院,共9个母婴同室病房,对各项护理操作的工时进行测定。结果:母婴同室病房24小时护理总工时为(256.30±80.81)h,其中对新生儿的护理时间为(80.83±36.82)h,约占总工时的1/3。在最耗时的5项护理操作中,有3项为"对新生儿的护理操作",其中为新生儿"换尿布""喂药、喂水、人工喂养"两项操作耗时最多,用时远高于其他护理项目。结论:对新生儿的护理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造成母婴同室病房的人员配备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及成效。方法 2010年11月,本院肝癌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制订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实行包干责任制;加强护士培训,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便民服务;接受患者监督。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差异。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及基础护理覆盖率、护理文书合格率高于实施前(均P<0.01);护士受表扬人数增多,无发生护理差错和纠纷。结论根据肝癌病房的特点制订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优化了护理流程,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为患者服务,从而增加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当前护士的社会支持状况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护士的社会支持状况,自编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社会支持的3个维度及总分都与患者满意度呈正相关(r=0.21~0.32).主观支持与患者感受到护士对其关心和爱护的满意度之间以及客观支持与患者对护士知识和技能的满意度之间均高度相关.此外,护士对支持的利用度与知识技能方面的满意度也存在相关性.结论 护士的社会支持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相关,提供护士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个体化服务在特需病房中的实施效果。方法结合特需病房的特点,引入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住院病人实施个体化护理,内容包括:简化入院和出院的程序、个性化医嘱实施、出院后的后续服务、多元文化护理和安全管理等。结果本院特需病房自2001年3月起实施个体化服务以来,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90%上升到99%;病人住院率从70%上升到95%;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率由70%提升到100%,本科学历达到30%,大专学历或在读率达到100%。结论个体化服务在特需病房中的应用既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又提高了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