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易并发感染,这与其免疫功能障碍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作为固有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数量减少及功能损伤在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障碍中起关键作用,损伤的功能包括趋化、吞噬、呼吸爆发、形成和释放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等。本文在近年来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就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的原因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阐述了改善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一些措施,以期为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损伤的机制探索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普通酵母菌对44例门脉性肝硬化患者、10例慢性迁延型肝炎患者以及38例正常人进行中性粒细胞吞噬及细胞内杀菌功能试验,结果,38例正常人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杀伤率均值分别为23±7及39±3,而44例肝硬化患者即为15±5及30±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而2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与12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者与36例未合并肝癌肝硬化者吞噬及杀伤功能无差异.慢迁肝患者吞噬及杀菌能力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高于肝硬化组(P<0.001).肝硬化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机理尚不清楚.本组44例肝硬化患者中15例检测了IgA及10例检测了C_3含量,结果表明,15例患者IgA高于正常值,10例C_3含量低于正常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由此推测,本组肝硬化患者吞噬及杀菌功能异常似与IgA升高和(或)C_3降低有关.IgA升高抑制了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抑或与抗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后者封闭了中性粒细胞Fc和C_3受体,致使被调理的微生物不能被中性粒细胞所吞噬或杀伤.C_3b由C_3裂解而来,C_3降低势必导致C_3b减少,结果微生物因C_3b减少而不能被调理,不能被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伤.因此本试验也提示了,肝硬化患者易感染性与他们中性粒细胞吞噬及杀菌功能减退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郭春辉  翁锡定 《海南医学》2010,21(22):134-135
目的观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方法采用酵母吞噬法对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其中合并SBP23例)进行PMNs吞噬功能水平的检测,并与30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组PMNs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20±6)%、(23±3)%,显著低于正常人组的(39±8)%、(43±1)%,P〈0.01;肝硬化患者中SBP组PMNs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17±4)%、(19±5)%,明显低于非SBP组的(23±8)%、(27±2)%,P〈0.01。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与高原地区健康人相比较,探讨青海慢性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外周血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MN)的吞噬能力及呼吸爆发功能。方法①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HAPC患者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分类数等;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对FITC标记细菌的吞噬能力;③用双乙酰基二氯荧光素(DCFH-DA)荧光探针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功能。结果①HAPC患者的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健康组,但白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及单核细胞百分率与健康组相比无明显差异;②机体在缺氧状态下,PMN吞噬能力及呼吸爆发能力降低,HAPC患者尤为明显。结论高原缺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PMN的吞噬和杀伤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和吞噬功能,并与成人慢性牙周炎、青少年牙周炎扣性粒细胞趋化和吞噬功能比较。方法:测定三组牙周炎患者外周血中粒细胞趋化和吴噬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老年牙周炎患者中性粒细胞低于成人慢性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患者;吞噬能力和吞噬活性较成人慢性牙周炎和青少年牙周炎患者明显减低。结论:老年牙周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功能明显降低,可能是老年牙周炎发病率高,病情重、牙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量全血化学发光技术,检测了2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并对7例AMI 患者冠状动脉输注尿激酶(ICUK)治疗前、后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与正常人比较,AMI 后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显著增强(P<0.01);ICUK 治疗后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增强(P<0.05)。结果提示:中性粒细胞在AMI 发病中有重要的病理意义;中性粒细胞参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吞噬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不同病理模型大鼠脾切除后细菌的吞噬功能.方法75只Wistar大白鼠建立正常对照、肝硬化、激素负荷、免疫抑制4组动物模型,行脾切除术.所有大鼠测定中性粒细胞体外吞噬功能,计算中性粒细胞的吞噬率(PR)和吞噬指数(SI).结果大鼠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平均PR分别为26.25%、22.60%和22.57%,平均SI分别为4.72、3.70和3.53,后两种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对照大鼠脾切除前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9.21%和30.71%,平均SI分别为5.48和4.11,脾切除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4组模型大鼠脾切除后对细菌的平均PR分别为30.71%、20.79%、14.46%和13.86%,后三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SI分别为4.11、3.77、3.49和3.08,免疫抑制组与正常脾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鼠中性粒细胞对肺炎球菌和大肠杆菌的PR和SI较低.脾切除术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均有下降.不同病理状态降低大鼠对细菌的PR和SI,因此临床上对病理性脾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应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对正常组、单纯感染组、急性白血病组和淋巴瘤组患者各10例,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结果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 结论化疗药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功能,应用rhG-CSF能部分恢复受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9.
rhG-CSF对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应用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中性粒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过氧化氢释放法、琼脂糖测定法、免疫荧光技术和流式细胞仪测量术对正常组、单纯感染组、急性白血病组和淋巴瘤组患者各10例,检测中性粒细胞的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结果:血液肿瘤病人化疗后用rhG-CSF前中性粒细胞吞噬、趋化及氧化代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用rhG-CSF后功能均增强,基本接近正常组甚至超出。结论:化疗药物可降低中性粒细胞功能,应用rhG-CSF能部分恢复受损的中性粒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是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一项重要指标,在机体抗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感染为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测定了临床确诊的各种肿瘤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其中包括吞噬率、吞噬指数及吞噬速度,并与正常人和其它疾病患者作了对照,现报道如下。1 检测对象 恶性肿瘤组:临床确认的(经病理证实)恶性肿瘤患者40例,其中食道癌7例,肺癌13例,胃癌12例,其它恶性肿瘤8例,年龄40~65岁。  相似文献   

11.
Th1型相关细胞因子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以及Th1细胞诱导因子IL-12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在碳酸盐缓冲液(CB,pH9.5)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pH7.2)中标记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菌标记率。取新鲜健康成人外周血与标记细菌于37℃孵育5~20 min后,洗涤和溶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或外周血预先分别与IL-2、IFN-γ及IL-12孵育2 h,再加标记细菌孵育5 min,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并与对照组比较计算吞噬增加比率。结果: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在碱性的CB中标记率较高,而金葡菌在中性的PBS标记率较高(P<0.01)。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的吞噬率在5 min时分别为45%和38%,15~20 min达到平台期,分别为86%~88%和83%~89%。外周血预先用IL-2(20u/ml)、IFN-γ(50 u/ml)或IL-12(30 u/ml)作用后,中性粒细胞对大肠埃希菌的吞噬率分别增加19%、19%和26%;对金葡菌的吞噬率分别增加25%、23%和35%。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1型诱导细胞因子IL-12均能增强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Th1型细胞因子和IL-12均具有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预染色法中性粒吞噬功能试验.方法:通过对吞噬前细菌进行预染色,使细菌容易辨认,从而提高试验准确性.观察中性粒细胞吞噬试验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数量变化等影响因素.结果:预染色法可以进行显微镜人工计数,37℃温浴5分钟,吞噬效果明显,细菌容易辨认,仪器法计数准确,结果重复性好,可以在临床应用.结论:本实验为2型糖尿病因细胞膜转运障碍导致中性粒细胞功能下降建立了新的试验方法,有利于后续的纠正试验.  相似文献   

13.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了7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活动期患者中性粒细胞的化学发光明显升高,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患者体内的白细胞被高度的预激活,白细胞的吞噬能力或氧化代谢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IL-2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新鲜健康成人外周血分别加入不同浓度IL-2(20,40,80,160 U/ml)孵育2 h后,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孵育5 min后,瑞特染色,观察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结果正常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为(38.71±2.37)%和0.35±0.032;加入IL-2 20,40,80,160 U/ml,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分别为(45.38±1.94)%和0.49±0.084,(51.12±2.06)%和0.61±0.054,(56.73±1.32)%和0.67±0.028,(59.46±1.72)%和0.71±0.039。结论IL-2能提高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具有增强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性粗细胞吞噬功能状态以及与病程长短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用酵母菌吞噬法对32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20例健康者进行了中性粒细胞吞噬率的测定。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下降.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吞噬率下降的程度增大,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其非特异性免疫状态关系密切。制定包括捉高患者免疫功能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案,能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 中性粒细胞功能,方法采用琼糖凝胶玻板法,对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测定。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性粒细胞趋化指数低于正常(P〈0.01),但肝硬化患者血清趋化指数也正常人血清的趋化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患者血清对中性粒细胞并无趋化因子活性,结论 体外测定中怀粒细胞功能,对肝硬以患者的免疫病理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流式细胞仪测定成人与儿童中性粒细胞功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建立评价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氧化功能的流式细胞仪方法。方法 取健康成人、儿童外周血,佛波 脂(PMA)刺激中性粒细胞活化后吞噬并氧化二氢若丹明123(DHR)为可发出绿色荧光的若丹明123,用流式细胞 仪检测阳性细胞以评价中性粒细胞吞噬和氧化功能。结果10μg/mL佛波脂(PMA)可有效刺激中性粒细胞吞噬 和氧化功能。20例健康成人无刺激时中性粒细胞活化率<10%[(4±3)%],10μg/mL PM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活 化率均>90%[(96±3)%];19例健康儿童无刺激时中性粒细胞活化率<10%[(5±4)%],10μg/mL PMA刺激后 中性粒细胞活化率均>90%[(95±4)%];8例足月儿脐带血无刺激时中性粒细胞活化率为(7±4)%,10μg/mL PMA刺激后中性粒细胞活化率(89±6)%。采用刺激指数(SI),PMA刺激与对照荧光强度几何均数,也可用于评 价中性粒细胞刺激后活化情况,但变异较大。结论 流式细胞仪-DHR分析可用于临床评价成人与儿童中性粒 细胞吞噬和氧化功能。  相似文献   

18.
舒平 《友谊医刊》1998,21(3):83-83
功能完整的中性粒细胞系统对细菌性肺炎的预防和恢复是必要的,这些感染包括皮肤、软组织、深部器官的感染和细菌性脓毒症。中性粒细胞对临床预后的重要性可用细菌性肺炎来说明。一些病理状态(包括病毒感染、酒精中毒、无脾、严重损伤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与中性粒细胞功能受损和对肺炎敏感性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式手术治疗卵巢良性肿瘤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腔镜组,分别采用开放式手术及腹腔镜行肿瘤切除术,术后24h采用玫瑰花环实验检测红细胞凝集率,细菌吞噬法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3^+T、CD4^+T及CD3^+T/CD4^+T表达变化。结果术后24h腔镜组患者血清细胞凝集率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数高于对照组,CD3^+T、CD4^+T及CD3^+T/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治疗妇科良性肿瘤能够减少手术的免疫损伤,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四氧嘧啶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对中华墨汁颗粒的吞噬功能测定,结果显示:(1)糖尿病大鼠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降低(P<0.01);(2)体外试验观察到在高葡萄糖浓度下,正常大鼠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显著下降,并与葡萄糖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但相关关系不密切。高血糖可能是糖尿病状态下粒细胞吞噬功能受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