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SV_(40)(Simian Virus)系一种致肿瘤DNA病毒,生产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必须对培养疫苗的猴肾培养物进行SV_(40)检测,这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法定的重要项目。WHO推荐的检测SV_(40)的方法,如用敏感细胞分离、中和试验,以及其它方法,如蚀斑滴定、免疫荧光、快速荧光病灶试验和免疫过氧化物酶技术等,均需要对SV_(40)敏感的非洲绿猴肾原代或传代细胞。我国无非洲绿猴,进口传代细胞往往代次较高,易失去对SV-(40)的敏感性,这是我国长期不能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进行SV_(40)检定,使该种疫苗未能全面达到国际水平的主要障碍。国内虽然建立了中和试验和免疫电镜技术,但前者需要敏感  相似文献   

2.
自1979年Lane和Crawford用免疫方法首次从SV—40感染的小鼠细胞中检出能与SV—40T抗原相结合的P~(53)蛋白以来,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浓厚兴趣。P~(53)基因具有抑制细胞恶性转化的作用,本文简述P~(53)基因与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一些研究表明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发展过程中可能有包括疱疹病毒在内的病毒抗原参与。本研究旨在确定在1例Sézary综合征患者发生肿瘤浸润皮损的浸润淋巴细胞中是否可检测到抗Epstein-Barr病毒(EBV)抗原的特异性T细胞。为了分析对EBV的反应性,作者采用了一种瞬时SV-40源性缺陷突变转换的猿猴细胞转染测定法,该方法可估测CD8T细胞对大量H LA/病毒蛋白复合体的反应性。该技术可检测出皮损中主要针对抗原表位(产生于裂解周期)的EBV特异性T淋巴细胞。据作者了解,这是Sézary综合征患者发生肿瘤浸润皮损的浸润淋巴细胞中出现EBV特异性T…  相似文献   

4.
<正> 免疫核糖核酸(immune RNA,iRNA)是动物经抗原免疫后或在体外免疫活性细胞经抗原致敏后,由免疫活性细胞中提取出来的核糖核酸制品。肿瘤免疫核糖核酸是免疫核糖核酸的一种,免疫核糖核酸概念是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类概念的外延。制备肿瘤免疫核糖核酸所用的抗原是肿瘤特异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肿瘤免疫核糖核酸目前之所以受到基础医学家和临床医学家的广泛重视,是因为在理论上它的研究有助于阐明信使核糖核酸(mRNA)在真核基因的表达、调控方面的作用,有助于  相似文献   

5.
制备人单克隆抗体(以下简称单抗)涉及EB病毒转化技术、抗原特异的B淋巴细胞的6一硫代鸟傈吟(6一TGr)抗性人浆细胞瘤或淋巴母细胞与免疫的人淋巴细胞融合技术,或两者相结合。 EB病毒转化抗原待异B细胞的方法最早由Steinitz等于1977年提出,EB病毒为多克隆刺激剂,可使少数抗原特异B细胞前体融合克懂扩增,带有EB病毒受体的小B淋巴细胞,体外经EB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用含有腺病毒EIA和EIB基因的DNA片段对一株由猴病毒40(SV_(40))转化的大鼠肝细胞系——CWSV-1细胞进行了转化实验,以了解腺病毒基因和SV_(40)DNA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结论是:(1)腺病毒DNA能转化CWSV-1细胞;(2)建立的NP细胞呈重叠生长趋势,当细胞复盖培养基达60%左右时,大部份细胞自行脱落,但细胞形态没有明显改变;(3)形成的NP细胞系大部份不再分泌可检测的白蛋白,少量细胞分泌白蛋白的能力也随着传代而消失。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 (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APC) ,有别于其它APC ,DC最大的特点是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 ,而巨噬细胞、B细胞仅能刺激已活化的或记忆性T细胞 ,因此D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地位[1] 。DC作为一种目前已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可以在体内外向T细胞提呈抗原并诱发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反应。 90年代开始 ,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近年来 ,在DC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应用肿瘤的各种抗原 ,诸如肿瘤特异性抗原、肿瘤相关抗…  相似文献   

8.
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主要由T细胞承担,且依赖于有效的抗原提呈.树突状细胞(D C)是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大、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 P C)[1].作为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和调控者,D C能够诱导患者机体产生对肿瘤特异、持久的主动免疫应答.近年来,随着体外扩增D C和制备D C疫苗技术的日趋成熟,采用D C疫苗进行抗肿瘤治疗已成为当今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在宫颈癌、卵巢癌、乳腺癌等妇科肿瘤的治疗方面也有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9.
刘玉欣 《上海医学》1989,12(9):553-556
肿瘤是机体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人体肿瘤免疫(包括妇科肿瘤在内)在一定意义上是指宿主免疫系统对自身肿瘤的抵抗力。这种形式的免疫必定是针对肿瘤特异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因而人肿瘤抗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斑点(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spot,ELISPOT) 检测技术结合了细胞培养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技术的长处,能够分析经特异抗原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如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等]的单个效应细胞的频数,具有敏感、特异、易于重复的优点[1],是检测抗原反应性效应细胞的最可靠实验方法之一[2],目前已成为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学研究的主流技术.本文就ELISPOT技术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一) 原理 正常人外围血液中淋巴细胞根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T细胞和B细胞,它们都是处于细胞周期的休止期。具有免疫活力的T细胞在遇到“非已”抗原时,或已致敏的淋巴细胞遇到相应抗原时,则在巨噬细胞或其它因素(淋巴细胞介质)的参予下,经过DNA合成后,T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并开始增殖分裂。目前应用植物血凝素(PHA)  相似文献   

12.
作者构建了pBMTHBR2质粒,此质粒含有鼠MT启动子、完整的HBsAg基因(preS和S基因)、SV_(40)的拼接信号和完整的BPV基因组。用磷酸钙沉淀技术把此质粒导入鼠C_(127)细胞内,用BPV转化灶做标记,获得了转化细胞克隆。实验表明,57%的克隆细胞系均能分泌HBsA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体内外能否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方法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DCs,Hela子宫颈癌抗原致敏,MTT法检测DCs激活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s)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皮下接种Hela子宫颈癌建立荷瘤鼠,给予抗原致敏的DCs回输;或先给予DCs免疫,后用癌细胞攻击,观察其抑制肿瘤的效果。结果从子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DCs高表达CD86、CD12、HLA-DR、CD54和CD83,激活的CTLs在体外特异性杀伤子宫颈癌细胞。DCs回输小鼠具有免疫保护作用,减低成瘤率;又能引起免疫治疗作用,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结论用GM-CSF及IL-4从子宫颈癌患者诱导的DCs能有效提呈Hela子宫颈癌抗原给T淋巴细胞,并且在体内外诱导出高效而特异的抗肿瘤免疫,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特异性免疫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嵌合抗原受体免疫疗法(CAR-T)因其显著的治疗有效率,已成为某些肿瘤的“特效药”。新抗原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抗原,可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发挥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目前,下一代基因测序技术和质谱分析为新抗原的发现和鉴定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基于新抗原的个性化肿瘤免疫治疗的突出疗效,在国内外实体瘤治疗大放异彩;其还可作为如T细胞受体修饰的T细胞治疗(TCR-T)治疗的特异性靶标;联合其他抗肿瘤疗法也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现就目前基于肿瘤新生抗原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HLA-Ⅰ类分子与肿瘤逃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肿瘤免疫应答过程中 ,MHC Ⅰ类分子限制的CD+8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s)在阻止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肿瘤免疫应答刺激信号的产生主要涉及到MHC 抗原肽 TCR三原体结构的生成。其中 ,MHC Ⅰ类分子、LMP、TAP等抗原加工提呈相关分子的改变对肿瘤免疫应答第一信号的产生有直接影响。这些分子的减少或丢失可能反映了肿瘤细胞在MHC Ⅰ类分子向T细胞递呈免疫源性多肽这一作用而选择的一种逃避机制。因此 ,检测HLA、TAP等抗原在肿瘤细胞上的表达成为一个新指标 ,有助于制定肿瘤生物治疗策略。1 MHC Ⅰ类抗原的递呈…  相似文献   

16.
异种抗原治疗肿瘤对荷瘤小鼠调节性T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对荷瘤小鼠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数量的影响,及其对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方法处理试验小鼠,测量瘤块大小,计算抑瘤率,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主要组织相备性合体Ⅰ类(MHC-Ⅰ)类型表达及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使用ELISA方法检测瘤内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结果实验组小鼠的MHC-Ⅰantigen、CD3 CD8 T细胞以及CD3 CD4 CD25 T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42.45%、22.58%和2.91%,IL-2的浓度为100.6pg/ml,与免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异种抗原免疫续贯瘤内注射的治疗方法可以上调肿瘤MHC-Ⅰ类抗原,减少肿瘤局部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免疫机理研究工作,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的进展而不断发展。本文运用T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的免疫球蛋白—Fc受体的原理检测Tμ和Tγ细胞,以了解肝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运用肝特异膜脂蛋白(LS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观察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初步探讨肝炎,肝癌患者Tμ和Tγ细胞变化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用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肝癌患者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能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Pang X  Shang X  Lü J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0):1234-1237
目的研究HLA-A2阳性肝细胞癌(HCC)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CD8+ T细胞对流感病毒抗原肽(Flu p58-66)的免疫应答能力.方法用免疫磁珠法分离出HCC患者与正常人外周血CD8+ T细胞,以照射后自体CD8-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或树突状细胞(DC)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加载Flu抗原肽,经7 d培养诱导,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法检测诱导后产生γ干扰素的效应CD8+ T细胞频数.结果当效应细胞为5×104个/孔时,CD8- PBMC作为APC,Flu抗原肽特异的CD8+ T细胞频数在HCC患者组(n=8)为22个±9个/孔,正常人组(n=12)为59个±27个/孔,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但均为阳性应答;在5名正常人,Flu抗原特异的CD8+ T细胞频数以DC为APC时高于以CD8- PBMC为APC时(P<0.05).结论 HCC患者对Flu p58-66的免疫应答程度虽较正常人低,但大多数中晚期HCC患者仍然具有对抗原肽产生特异免疫应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组骨髓衍生的与单核细胞有亲缘关系、不同于淋巴细胞的免疫细胞,因其细胞膜上具有膜样或刺样突起而得名,DC的最大特点是能够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诱导免疫应答,在肿瘤免疫过程中,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起着主导作用。T细胞的致敏、激活、扩增,依赖抗原提呈细胞,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不是被肿瘤细胞提呈,而是被APC提呈,而DC是体内最具免疫活力的抗原提呈细胞.因此,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载肿瘤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体外杀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用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细胞抗原冲击致敏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激活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采用乳酸脱氢酶(LDH) 4 h释放法检测CTL在体外对CT26细胞的杀伤活性;建立CT26荷瘤小鼠模型,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观察肿瘤大小和小鼠存活期.结果:负载CT26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为肿瘤特异CTL,该CTL对CT26细胞有高效而强烈的杀伤作用,杀伤率为(83.95±11.25)%,而对B16细胞、3LL Lewis 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12.75±5.36)%和(11.38±4.57)%.应用CTL治疗荷瘤小鼠能显著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小鼠存活期.结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能够诱导高效而特异的CTL杀瘤活性并能治疗荷瘤小鼠.提示负载肿瘤抗原的DC疫苗诱导的CTL可能在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