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江西省樟树县 GAP基地不同采收时间栀子药材中栀子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西红花苷 I、京尼平苷酸、绿原酸、隐绿原酸 6种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的变化规律,为江西省樟树县 GAP基地栀子药材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栀子药材 6种主要药效成分含量及液相指纹图谱相似度为指标,考察 9个不同采收时间栀子药材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时间的栀子药材质量有明显差异。结论:江西省樟树县 GAP基地的栀子药材的最佳采收时间为 10月中旬至 11月中旬,果实呈红黄色。  相似文献   

2.
税丕先  庄元春  孙琴  朱烨  余昕 《中药材》2007,30(5):536-538
目的:对栀子叶Folium Gardeniae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栀子苷的含量。结果:详细描述了栀子叶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栀子叶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订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栀子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涂盛辉  邱祖民  刘燕燕  吴琴芬 《中成药》2006,28(10):1519-1521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 ionidesE ills)的干燥果实,性味苦寒,入心、肺、胃、三焦,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主治病热心烦,黄胆尿赤等症[1],为临床常用中药。栀子所含化学成分有栀子苷、栀子素、去羟栀子苷等[2],栀子苷是主要的环烯醚萜苷化合物,是栀子的重要有效成分[3]。为了充分利用药材资源,减少浪费,确保临床疗效,本实验以栀子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栀子的不同提取工艺进行比较,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出栀了苷的最佳提取工艺。1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的栀子药材购于江西省樟树中药饮片厂,经江西省樟树市药品检验所鉴定符合《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栀子在食品、医药、饲料、农业等的广泛应用着重描述其药理作用。展望了今后国内栀子开发利用的前景,并为今后开发研究栀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以栀子果实为原料分离提取栀子黄色素、栀子蓝色素、栀子多糖、熊果酸和果胶等产品最新研究开发现状。展望了今后国内栀子开发利用的前景,并为今后开发研究栀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立  潘海鸥  钱海峰  张晖  齐希光 《中草药》2017,48(12):2564-2571
栀子是茜草科栀子属植物Gardenia jasminoides的成熟果实,栀子作为药食两用资源,一直备受关注。栀子的活性成分包括京尼平苷和藏红花素,研究证明其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综述了这2种主要功能性成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包括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脑缺血等疾病以及学习、记忆等功能的改善作用,为栀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多波长HPLC-DAD,同时测定栀子不同部位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羟异栀子苷、栀子苷、绿原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Ⅱ和竹节参皂苷Ⅳa 7种化合物的含量,比较各成分在栀子不同部位的分布。结果表明栀子中各成分在各部位分布不同,且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栀子苷主要分布在果实和叶中,竹节参皂苷IVa主要分布于根和茎中,西红花苷类成分主要存在于果实中,绿原酸以叶和茎含量较高,羟异栀子苷在叶和根中含量较高,去乙酰车叶草酸甲酯在根和茎中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栀子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含量差异,为栀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采用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提取栀子中油脂的提取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提取时间、液料比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子,采用响应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栀子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时间为28.7min,液料比为11.62:1,提取次数为3.36次,在此条件下,做3次平行试验进行验证,得到栀子油脂的提取率为13.50%,与模型预测值之间拟合性较好。结论:超声波提取有效的提高栀子油脂的提取率,为栀子油脂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体内过程及其对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外近期文献为依据,系统介绍栀子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对生物活性酶影响的研究进展,讨论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为指导该类化合物的临床合理用药、剂型改革、开发利用提供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栀子生药及其复方制剂的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栀子生药及栀子复方制剂的分析研究进展,为栀子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提高与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栀子不同部位(皮、仁、须)指标性成分含量及对其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比较栀子不同部位成分含量及组成差异,为栀子皮、仁药效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探究栀子须的开发利用价值,避免栀子药用资源浪费。方法:栀子苷、西红花苷Ⅰ含量测定采用HPLC法;总环烯迷萜苷含量测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栀子不同部位3个成分含量进行分析。采集栀子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分别建立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栀子不同部位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并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栀子不同部位指纹图谱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河南、福建、江西栀子皮、仁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变化相同,栀子苷含量为福建河南江西,福建栀子皮中3种成分含量远远高于河南、江西。西红花苷Ⅰ和总环烯迷萜苷含量为福建江西河南,福建、江西总环烯迷萜苷含量远远高于河南。不同产地的栀子须中3个指标性成分含量比较,栀子苷、西红花苷I含量为福建江西、河南;总环烯迷萜苷含量为福建江西河南。同一部位,栀子皮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除了S13~S15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栀子仁指纹图谱共标定22个共有峰,除了S22~S30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栀子须指纹图谱共标定16个共有峰,除了S7~S9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在0.9以上。不同部位,栀子须与皮、仁指纹图谱差别较大,须部位峰数减少,峰2,3,5的峰高须皮仁;仁部无峰X,峰高须皮;除峰17外,仁部位图谱各峰的峰高均高于皮部位。结论:栀子皮、仁部位指标性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栀子须中总苷含量较高,可用于提取总环烯醚萜苷。所建指纹图谱可以反映栀子不同部位成分含量差异及种类分布,为栀子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理论支撑,为临床上栀皮、栀仁分开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含栀子保健食品配方原料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构建含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数据库,在此基础上,使用软件的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有栀子配方中常用的配方原料、原料组合,及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配方的原料应用。结果表明,71个含有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中,应用最多的原料是栀子、枸杞子、当归、茯苓等;常用的原料组合是栀子-枸杞子、栀子-当归、栀子-茯苓、栀子-白芍等;含有栀子的保健食品保健功能涉及18种,其中最多的是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其次为免疫调节功能;23个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的含栀子的配方中,栀子常与葛根、枸杞子、山楂、白芍、枳椇子等养肝柔肝中药配伍应用。分析含栀子的保健食品配方原料的应用,为栀子在保健食品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栀子中京尼平苷的分离及其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丽茹  于治国  范岩  涂继辉 《中草药》2004,35(11):1253-1255
栀子为茜草科植物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苦、性寒,主治热病心烦、黄疸尿赤,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等作用。栀子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类,京尼平苷(geniposide,栀子苷)为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京尼平苷的提取分离方法主要有铅盐沉淀法、活性炭吸附法、中性氧化铝除杂质法等。本实验根据京尼平苷的理化特性,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醋酸乙酯-丙酮重结晶纯化,制备京尼平苷单体,并采用HPLC法对各产地栀子药材中京尼平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为栀子的深入研究及质量控制提供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掌握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种类、分布、药用功效情况,为该科药用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野外普查、标本采集与鉴定、标本查阅、文献检索。结果江西省苦苣苔科药用植物有9属22种(含种以下单位),占江西省苦苣苔科植物属、种比为69.2%、66.7%,大多数药用苦苣苔科植物未能开发利用。结论苦苣苔科药用植物在我国民间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并具较高的食用和观赏价值,但在江西省境内未能开发利用,有待于应用现代化学、药理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安肝丸中栀子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栀子甙为对照品,测定复方中药制剂安肝丸中主要成分栀子中的栀子甙含量,按选定的色谱条件,栀子甙在0 ̄7.5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1%,变异系数为1.56%,为考察安肝丸质量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富集栀子黄废液中栀子苷的工艺条件及参数。方法:以栀子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大孔树脂分离富集栀子黄废液中栀子苷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HPD-400分离精制栀子苷较为合适的工艺:吸附流速2.0ml/min;洗脱流速1.0mL/min;采用梯度洗脱法洗脱,经浓缩干燥后得到淡黄色的栀子苷产品,栀子苷含量达到83.4%。结论:此工艺简便易行,可较好地富集栀子黄废液的主要有效成分栀子苷,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饶志  张帆  董毓松  魏玉辉 《中草药》2023,54(6):1998-2004
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是首批列入药食两用的药材,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传统栀子品质评价方法及质量控制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辨状论质”理论的提出及发展在栀子品质评价中极具价值,已有大量研究依据该理论对栀子的品质评价进行了一系列探索。通过对栀子的状-质关联、品质内涵及其成因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相关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为建立科学的栀子质量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HPLC法测定栀子及黄芩清肺汤中栀子甙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MAXSIL5C18柱,以甲醇-水-冰乙酸(20∶80∶1)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36nm,对栀子及黄苓清肺汤中栀子甙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该法加样回收率为102.8±2.2%,RSD为1.15%,为栀子及其制剂中之栀子甙提供了简便易行、准确精密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付小梅  孙菡  刘婧  裴建国  吴志瑰  黄潇 《中草药》2018,49(19):4653-4661
目的建立栀子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栀子及其主要混淆品(水栀子、大红栀子)的指纹图谱,并通过HPLC-ESI-MS对指纹图谱中的色谱峰进行鉴定。同时采用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对样品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获得了栀子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17个,鉴定出15个共有峰。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能将22批栀子类药材区分为栀子、水栀子、大红栀子。结论栀子指纹图谱的构建和化学模式识别为栀子的真伪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掌握江西省杜鹃花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方法野外调查、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结果江西省现有杜鹃花科药用植物6属37种,占江西省杜鹃花科植物属、种的比分别为100%、56.9%。结论应当加强杜鹃花科药用植物资源与民间应用现状调查、药效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研究,以期为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