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曲鬓本穴出于《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在耳上入发际曲隅陷者中,皷颔有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简称《铜人》)、《十四经发挥》(简称《发挥》)、《针灸大成》(简称《大成》)、《针灸聚英》(《聚英》)皆云:“在耳上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类经图翼》(《图翼》)描述同《甲乙》,惟“陷者中”作“陷者”。《医宗金鉴》(《金鉴》):“从悬厘后行耳前入发际曲隅陷中,鼓颔有空”。  相似文献   

2.
人中穴,又名水沟,出自《甲乙经》。本穴位置古今医籍记载不一,据有关文献考证,现今定位并不妥当,当应重新厘定。关于本穴定位,主要有以下几说(1)“在鼻柱下人中,……直唇取之”,即定于水沟中点处。此说见于《甲乙经》,后世著作如《千金》、《发挥》、《素问·王注》、《图翼》《铜人》《大全》等均同比。(2)“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此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针方六集》同。(3)“鼻柱下沟中央,近  相似文献   

3.
<正> 十三、任脉会阴本穴最早见于《素问·气府论》,载:“下阴别一。”王冰注谓本穴。《甲乙经》始名会阴。属任脉。《甲乙经》卷三谓:“在大便前小便后两阴之间。”考“会”,有会合之义(其义详前释)。“阴”,阴、阳之阴(其义详前释),在此指前后二阴。此穴正当前、后阴会合之处,故名会阴。  相似文献   

4.
<正> 三、足阳明胃经腧穴承泣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考“承”有受义。《礼·礼运》:“是谓承天之祜”。《易·师卦》:“开国承家”。虞翻谓:“承受也”。“泣”,《说文》:“无声出涕曰泣”。《六书故》:“书:‘呱呱而泣,’诗:‘其泣喤喤’,泣非无声也,大约悲者泣而哀者哭,哭泣之声有细大之差焉”。《尔雅·释言》:“泪也”。此穴在目下,当悲泣泪下,此穴处首先受之,故名承泣。四白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下一寸,面(九页)骨颧  相似文献   

5.
大椎,属督脉经 腧的穴,位于第七颈 椎棘突下,为临床常用穴位。《针灸甲乙经》说:“大椎在第一椎上陷者中,三阳督脉之会”。北宋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补充了“手足”二字,有“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的记载。它们都指出了此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经的交会穴,又由于此穴具有治疗诸阳经病证的功能,所以后世有“大椎为诸阳之会”的说法。  相似文献   

6.
天突穴刺法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突穴属任脉,出于《灵枢·本输》,又名玉户(《针灸甲乙经》)、天瞿(《千金翼方》),为阴维、任脉之会(《甲乙经》)。本穴内应肺系,外通气窍,为气息出入之要塞,可宣肺平喘,清音利痰,主治咽喉部多种疾病,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治疗咽喉炎、功能性失语、支气管炎...  相似文献   

7.
百会其穴位在《针灸甲乙经》定位于“以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十四经发挥》等均遵此说。百会在历代的针灸文献中,有诸多名称,如《针灸甲乙经》称百会为三阳五会;《针灸资生经》称为天满;《普济本事方》称为泥丸宫;《针灸聚英》称为巅上。尚有称五会、三阳、岭上、维会等名称。百会穴是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督脉5条经脉的交会穴,故称三阳五会,又是百脉朝会之穴,有输出输入、宣通气血的功能。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百会在临…  相似文献   

8.
“复溜”穴是足少阴肾经之腧穴,也是肾经之“经”穴。该穴位于足内踝与跟腱连线之中点上二寸处。在针灸界,一般认为该穴有补肾益阴,通调水道之功效,主治水肿、腹胀、腿肿、盗汗、泄泻、肠鸣、脉细无力、腰脊强痛、发热无汗、舌干口燥。纵观《内经》、《甲乙经》、《针灸大成》以及现代针灸专著与教科书,无一提及“复溜”穴可治失音。但笔者认为“复溜”可治失音,且疗效应佳。一、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灵枢·经脉》篇对肾经的循行是这样描述的:“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少指(指应作趾)之下,邪(邪与斜字通)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踹应作腨)内,出腘内廉……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论,既然肾经循喉咙,挟舌本,而喉与舌乃发音之主器官,那么,属于肾经的“复溜”穴肯定能治失音。  相似文献   

9.
<正> 十一、足少阳胆经瞳子髎本穴最早见于《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甲乙经》卷三谓:“在目外去眦五分”。考“瞳”,意指瞳子,《玉篇》:“目珠子也”。“子”,犹人也,《荀子·王霸》:“谁子之与也?”。瞳子,意指瞳人,或称瞳孔。“髎”有深空之义(其义详前释)。此穴在目外眦五分处的陷凹中,此处目瞳子,故名瞳子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整理《针灸甲乙经》中主治妇科疾病的条文,分析其治疗妇科疾病的选穴规律.方法 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出版《针灸甲乙经》为底本,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统计妇科疾病条文中的病种、经络、选穴等,结合中医理论分析《针灸甲乙经》中妇科疾病的取穴规律.结果 《针灸甲乙经·卷第十二·妇人杂病第十》论治妇科疾病原文共计49条,论述妇科疾病35种,选穴48个,经脉以足厥阴肝经、任脉、足阳明胃经为主,选穴部位集中在腹部和下肢,并以五输穴、募穴等特定穴多见.结论 《针灸甲乙经》治疗妇科疾病取穴规律是以单穴为主,重视足经;重视任脉,善用腹部近治法;重视特定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1.“五输穴”应用 五输穴是指十二经在肘膝以下各有五个重要经穴,分别命名为井、荥、输、经、合,合称五输穴。五输穴是针灸临床常用的有效穴,早在《灵枢·针灸十二原》中就系统地说明了五输穴的具体内容,即“所出为井,所留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灵枢·本输》篇又详细地说明了除手少阴心经五输穴的名称和具体位置,《难经》又进一步解释了五输穴的使用方法,其后《针灸甲乙经》又作了补充。历代针灸学家成功地运用五输穴,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现将五输穴的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神阙穴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神阙穴又称脐中,“气舍”、“下丹田”、“命蒂”。近年来笔者对该穴进行探讨,现概述如下。1历代医家对神阙穴的认识神阙穴始见于《素问·气穴论》,但最早提出“神阙”二字的是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素问·气穴论》曰:“藏俞五十穴,……齐一穴,……针之所由...  相似文献   

13.
浅说交会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会穴属于特定穴中的一种,主要指两经或数经相交会的穴位,在现行针灸教材中,有关交会穴的内容提及不多,但它在针灸学理论及临床应用中确有重要的地位。《灵枢》中说:“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是也”,到了《针灸甲乙经》,不仅正式提出了“交会穴”之名,而且对...  相似文献   

14.
<正> 八、足少阴肾经涌泉本穴最早见于《灵枢·本输》,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甲乙经》卷三谓:“在足心陷者中”。考“涌”有水腾溢、上升之义,《说文》:“滕也”。杨基诗:“酒酣文思涌”。“泉”水自地出为泉(其义详前释)。《释名·释水》:“水上出曰涌泉”。此穴在足底,当足跖屈时的凹陷处是穴。足少阴肾脉由此向上腾溢,如泉水自地涌出,故穴名涌泉。  相似文献   

15.
皇甫谧是针灸发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也是魏晋时代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文史医历诸方面造诣精深,撰著宏富,见重于世。皇甫谧中年后在“病风加苦聋”的困境中,钻研医学,根据《针经》、《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论著,总结了魏晋以前针灸学的成就,“使事类相从”,“论其精要”,著成千百年来造福于人类的医学巨著《针灸甲乙经》。本书久经实践检验,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科研、教学的指南。 我们在探索《腧穴学》教学法改革的过程中,从《针灸甲乙经》对经穴“头身分部,四肢分经”的编排法得到启发;尤其是  相似文献   

16.
廉泉穴首见于《内经》。《灵枢·刺节真邪》:“其咳上气,穷诎胸痛者……取之廉泉……取廉泉者,血变而止。”《素问·刺症》说:“刺舌下两脉出血……舌下两脉者,廉泉也。”《内经》记载廉泉位于“舌下两脉”中。《黄帝明堂经》、《甲乙经》皆曰:“廉泉,一名本池。在颔下,结喉上,舌本下,阴维、任脉之会。”可见《黄帝明堂经》、《甲乙经》所说的廉泉穴,指任脉廉泉,位于喉结正上方,舌骨上缘。至明代、刘纯撰《医经小学》,将“舌下两脉”廉泉归属奇穴,更名金津(左)玉液  相似文献   

17.
《明堂孔穴》是关于针灸经穴的专书,为《针灸甲乙经》所引录。从所载腧穴主治症可辩明与《内经有关字的相承关系。本就大牖五部穴、厥心痛各穴、六府下合穴、十二经井穴和十五络穴的条作了具体分析,可看出其间既有继承又有所改变.是《内经》经穴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针灸甲乙经》治疗便秘的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学习、文献整理、文献分析的方法以黄龙祥校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黄帝针灸甲乙经》(新校本)为蓝本进行研究。结果:《针灸甲乙经》对便秘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均有整体的论述。结论:《针灸甲乙经》对便秘及各种胃肠道疾病的研究有着较高的学术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 明代著名针灸医家杨继洲先生,字济时,三衢县人(今浙江衢县)。先生有志于医,尤致力于针灸学的研究,终成医林圣手。《针灸大成》就是杨氏在其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辑先生以前的针灸重要著作而成。是继《内经》、《甲乙经》、《铜人》之后对针灸理论及临床的又一次总结。本文仅就其所收之“策”、“下  相似文献   

20.
在《伤寒论针灸配穴选注》一书中,单玉堂先生谈到各经循环相生法,他说:“即本经之病与他经之病同见,则配穴据循环相生取义而一时并用。如针肝经(属木)、太冲(属土)穴而合心经(属火)、灵道(属金)穴,则为经与经相生(木生火),又穴与穴相生(土生金),有互相促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