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分析。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9月选取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CTA检查患者100例,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56例为动脉瘤,14例动脉硬化,8例动静脉畸形,7例烟雾病,5例为其他原因,10例未发现明确原因。结论 CTA能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在指导临床选择治疗、评估手术的难易程度及治疗效果的评估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融  杜东平 《西部医学》2010,22(10):1831-1831,1834
目的总结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经头颅CT证实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患者的影像学与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结果经颅内CT及DSA证实颅内小动脉瘤12例(60%)、高血压动脉硬化4例(20%)、动静脉、畸形破裂4例(20%)。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及DSA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疗效判断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 25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中颅内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AVM)1例,未见异常者5例.42例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AVM 14例,动脉瘤6例,烟雾病1例,未见异常者21例.结论 DS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检查,对明确诊断、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2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278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2007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输尿管结石患者,共选取278例,采用北京爱科凯能医用大功率钬激光机(75W)经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结石。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病因者250例(89.93%),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28例(10.07%)。术后4周复查,一次性碎石成功为260例,单次碎石成功率为93.53%,结石完全粉碎,碎石时间〈20min,其中输尿管上、中、下段结石的排净率分别为96.15%(125/130)、88.24%(60/68)、93.75%(75/80)。结论钬激光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疗效确定、无痛苦、恢复快等优点,是其它治疗措施无法比拟的。总之,钬激光结合腔内泌尿外科技术是治疗输尿管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中老年脑梗死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剑琴 《当代医学》2011,17(9):75-76
目的对5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的5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给予活血化瘀常规治疗及改善微循环,脑细胞代谢药物的治疗。对发病在24h内的脑梗死患者给予降纤酶溶栓及中医针灸、按摩,同时做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处理,病因明确的对症治疗。结果本组病例就诊后24h内即明确诊断者45例(90%),就诊后2~4d内明确诊断者5例(10%)。50例中老年脑梗死患者经过积极治疗之后,显效(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2例(44%),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8例(36%),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10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对该类病例的治疗,要及时给予降纤、抗凝、改善脑血流及大量的B族维生素,同时要教育患者戒酒,防止血管系统的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6.
马荣  马强  刘娜嘉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78-77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68例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68例中,有25例同时接受DSA检查,证实CTA诊断者20例,包括3例经MSCTA检查阴性患者,复查DSA亦无阳性发现;2例MSCTA发现动脉瘤,DSA检查阴性。结论 MSCF颅内血管造影术可替代DSA检查,成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方法。它提供的信息对尽快确定治疗方案有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年1月~2009 年12 月实施绿色通道对12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急症CTA 或DSA 检查,确定病因,快速多学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后3个月行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测评.结果:126 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现动脉瘤106 例,其中行栓堵治疗55 例,手术夹闭38 例,保守治疗13 例;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11 例,再出血6例,脑积水12 例,死亡6例.动静脉畸形8例,其中行栓堵治疗2例,手术治疗2例,保守治疗4例;治疗中及治疗后发生血管痉挛1例,再出血1例,脑积水1例,死亡1例.CTA 或DSA 未见明显异常者12 例,均采取保守治疗.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数测评明显改善.结论:医院多学科协作,开通绿色通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明确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为病因治疗提供依据,可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TOF(三维时间飞跃法)-MRA(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在诊断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5例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55例患者进行3D-TOF-MRA检查。结果:在这55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被检测出33个动脉瘤。结论:使用3D-TOF-MRA对颅内动脉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和诊断,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准确率。此诊断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治疗后的护理体会。方法收集蛛网膜下腔出血手术治疗后患者20例,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18例患者顺利出院,2例死亡。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致残致死率极高,明确诊断后尽快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精心细致的护理,出现病情变化及时告知医生可以提高治愈率,可降低患者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MSCT)血管造影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位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行64排MSCT颅内动脉成像扫描,应用3D重建技术显示颅内动脉,以明确病因。结果:28例正常,2例烟雾病,8例动静脉畸形,2倒动脉畸形,45例动脉瘤,1例垂体瘤猝中。结论:64排螺旋CTA成像技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能够及时明确诊断,对于指导治疗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旋  周天银  龚霁  张家成 《当代医学》2013,(32):154-154
目的对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疑似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5例,对其分别进行CT和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检查发现,35例患者均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发现正常者2例,阳性者33例,诊断率为94.29%,与临床和CT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展开病因诊断具有直接、可靠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红霞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1):885-885,888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方法对4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3例患者中发热者32例(占74%),发热均发生于起病后1周内,发热持续1周以内者10例(31%),持续1周以上者22例(69%),以不规则的中、低度发热为主。感染性发热者15例(占47%),非感染发热17例(53%),其中有28例患者使用了抗生素(87.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热原因复杂多样,应针对病因治疗,防止抗生素滥用。  相似文献   

13.
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8例SAH患者DSA检查结果。结果:颅内动脉瘤46例(42.59%)、血管畸形21例(19.44%)及动脉炎4例(3.70%),为SAH主要原因。DSA检查正常者37例(34.26%)。结论;脑血管造影仍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经典诊断方法,凡有条件应在SAH后3天内或3周后行DSA检查,有利于病因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4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有高血压病者36例,以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者32例,意识障碍者16例,均经颅脑CT明确诊断。经药物治疗,25例好转,14例死亡(再出血5例),9例转院。结果:先天性动脉瘤破裂是SAH最常见的病因,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其次要病因。CT的诊断准确率几近100%。结论:在基层医院CT对SA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药物治疗是主要的基础治疗和抢救措施,也可减少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位于脑蛛网膜下腔的动脉破裂引起的,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SAH的病因诊断具有重大意义。选择适当时机进行造影是关键。早期即发病后3天内行脑DSA可以早期作出病因诊断。早期病因手术根治治疗对防止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有帮助。我科1994年至1999年对SAH患者早期行脑DSA检查15例,现将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我院2000~2004年6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周宏智 《南通医学院学报》2002,22(4):419-419,422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栓塞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DSA检查,7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19例DSA发现病变,阳性率73.1%,动脉瘤11例,动静脉畸形5例,烟雾病、脑膜瘤及动脉炎各1例,7例未发现病变。7例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有效,有效率100%。结论:DSA有助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血管内栓塞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9月至2013年10月就诊的75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先行头颅3D-CTA检查,3D-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行动脉瘤夹闭术或介入栓塞术,3D-CTA诊断阴性的患者进一步行DSA检查。结果 75例患者中3D-CTA检出63例动脉瘤,后经介入栓塞或手术证实63例动脉瘤患者中61例为动脉瘤,2例为血管扭曲。12例3D-CTA检查阴性,后经DSA检查后1例确诊为动脉瘤。3DCTA对颅内动脉瘤病因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91.7%。结论对于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D-CTA诊断准确率高,且可提供许多有用的治疗信息,在基层医院是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患者31例,按时间对积水情况进行分期,对其临床症状、CT、诊断标准、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31例患者全部诊断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易形成急性、亚急性、慢性的脑积水,临床诊断脑积水的首选方法为CT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护理配合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救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9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其中院前急救组( A组)45例,以自行来院就诊患者为对照组( B组)47例。结果:院前急救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发病到急救护理的时间明显缩短( P 〈0.05),治疗1 h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05),1周内的再出血率降低( P 〈0.05)。结论: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可较早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出血症状,阻止病情变化,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