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24岁,美发师,因上颌前牙排列不齐影响美观就诊。检查发现该患者上颌前牙唇向倾斜,11与21间腭侧可见2个多生牙,冠呈锥形,体积较大,冠直径约5mm,其中1个已Ⅲ度松动,11与21间距约3mm,22逆时针扭转约30°角,21切缘低于牙(牙合)平面约1mm。多生牙处黏膜正常。拍曲面断层片显示11与1个多生牙冠部重叠,该多生牙根部位于近中,可见根尖肉芽肿,另1个多生牙位于21、22间,  相似文献   

2.
一、病史 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 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 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相似文献   

3.
上颌中切牙畸形阻生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远 《口腔医学》2002,22(3):168-168
<正>患者,女,9岁,学生。Ⅰ脱落1年,1未萌出,于1998年2月18日就诊。检查:磨牙中性关系,21反(牙合),2近中旋转,无(牙合)接触,3唇向低位萌出,上唇系带附于牙槽嵴顶,系带左侧粘膜下有一椭圆形隆突。 初步诊断:前牙反(牙合),1牙龈切开助萌。 3月后,1无萌出现象,即装置上颌固定矫正器,1暴露部分粘结托槽,弹力线结扎牵引导萌,并矫正21反(牙合)。1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用微种植体对修复科转诊的关闭磨牙拔牙间隙、磨牙伸长等患者进行局部牙列治疗的临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收治的修复科转诊患者11例。其中3例因上颌磨牙缺失不愿接受修复治疗和全口正畸治疗的患者,在其缺失牙的近中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缺失牙远中磨牙与微种植体间链状圈牵引,近中移动缺失牙远中的磨牙,关闭拔牙间隙。8例对牙合牙伸长致缺牙区颌间距离过小不能修复的患者,单个牙伸长者在伸长牙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使2枚微种植体成对角;相邻2个牙均伸长者在2个牙之间的颊、腭侧各植入1枚微种植体,2枚种植体之间通过伸长牙的牙合面挂链状圈或镍钛弹簧压低伸长牙。结果    3例关闭磨牙拔牙间隙患者,经过6 ~ 10个月的牵引后,原缺牙区间隙关闭,牙齿移动区域与对牙合牙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8例磨牙伸长患者应用微种植体加力5 ~ 9个月后,伸长牙被压低到其近(远)中边缘嵴与邻牙的边缘嵴平齐等高、修复颌间距离足够。两组患者X线牙片示根尖均无明显吸收。结论    对一些特殊病例如第一或第二磨牙拔除后不愿接受修复治疗或全口固定矫治以及对牙合牙伸长导致修复困难的患者等,可尝试应用微种植体对其进行局部治疗。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共收集来我院急诊室就诊患者98例,男69例,女29例,年龄11~48岁。其中牙完全脱位14例,部分脱位63例,牙嵌入21例。2临床表现:牙齿受到外力作用,脱离牙槽窝,临床常见有部分脱位、完全脱位和嵌入。部分脱位患者常有牙位的改变,牙齿松动,患者主诉牙齿伸长和不能咬,完全脱位的患者常常带着高体牙来就诊,应尽早行再植术。部分脱位应行X线照片确诊与根折相鉴别。3术前护理:①向患者讲解治疗方法,以消除紧张心理取得配合。②用物准备:除口腔科常用清创缝合用物外,另备0.20~0.25mm结扎钢丝及1~1.5mm牙弓夹板。4术中配合…  相似文献   

6.
病例报告郭某,男,17岁,2001年7月5日来我科就诊,前突面型,11之间有多生牙5个,11之间隙约为18mm,22舌向错位,2反(牙合),21完全重叠,12完全重叠,6666中性(牙合)。诊断:安氏I类错(牙合),毛氏I1错(牙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种植修复病例中,由于长期缺牙导致的对牙合牙伸长修复空间不足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的33例对牙合牙不同程度伸长患者,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分别采用调磨法、局部正畸压低法、去骨法和拔除法等各学科联合治疗方法获得较为理想的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空间,并比较种植修复1年后种植牙骨吸收量。结果    33例患者经过治疗后均达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为种植牙提供了足够的义齿修复空间,牙齿咀嚼功能得到改善。种植修复1年后骨吸收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对牙合牙伸长导致的修复空间不足的病例,通过不同临床处理方法可以进一步扩大种植体修复的适应证,能最大限度地完善种植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微型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压低伸长磨牙,同时用XIVE种植体修复对(牙合)缺失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7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牙伸长>2.5mm种植修复的患者.在对颌伸长的第一磨牙的近中腭侧和远中颊侧各植入1枚微型种植体.用橡皮链挂在颊、腭侧的种植体上,以压低伸长的对颌牙齿,定期更换并进行临床检查.同时缺牙区植入XIVE种植体,常规种植治疗.结果:7例患者中,1枚微型种植钉松动脱落,余6例患者伸长牙平均压低3mm,平均压低时间为5个月,经种植修复后均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针对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颌牙伸长较多的病例,微型种植体支抗和种植体的联合应用,能达到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9岁,因右侧上颌后牙缺牙区反复疼痛1个月就诊。检查:16、17、27、36缺失,25、26、27、28烤瓷桥修复,42烤瓷冠修复;37、46、47残冠,探痛(-),叩痛(-),47牙伸长达上颌缺牙间隙黏膜,黏膜面见溃疡,触痛(+)。诊断:创伤性溃疡。全口曲面断层片示:13、12、11、21、22、23根管形态可见,余牙未见明显根管形态。46、47根尖周稀疏区。治疗:37、46、47调牙合,根管治疗术,未探及根管口。16、  相似文献   

10.
|78融合畸形一例广东省新会市人民医院(529100)王金荣谭某,女,40岁。左上颌后牙痛3天,夜间加剧1天,于94年8月13日就诊。检查:|7近中邻面深龋,探痛(++),叩痛(+)、冷痛(++)、热痛(++)。牙无松动,牙冠伸长,牙根颈1/3外露;...  相似文献   

11.
李亮  李培  许颖 《北京口腔医学》2014,22(4):229-229
上、下颌前牙多为1个舌侧窝,罕见舌侧和唇侧均存在中央区凹陷,现将我科诊疗中遇到1例上、下颌前牙区所有牙均存在唇、舌侧窝者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患者女性,16岁,2013年1月28日冈牙列不齐就诊。检查前牙牙冠均存在唇、舌侧中央凹陷窝,舌侧窝形态正常,唇侧中央凹陷形态和舌侧窝相似,11、21最明显,12、22、31、32、4l、42次之,13、23、33、43略凹陷(图1-3)。21、22反牙合,23深覆袷、深覆盖,牙龈缘及牙乳头肥厚、红肿,探易出血。  相似文献   

12.
选择2011年4月至12月在曲靖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患者18例21颗患牙,其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43.9岁,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修复后冠根比1:1,牙龈外形与邻牙或对侧同名牙不协调,口内临床牙冠高度小于1mm,无手术禁忌症,无牙周疾病,摄X线片。  相似文献   

13.
乳前牙外伤致继承恒牙胚发育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12岁。因左侧上颌前牙一直未萌就诊。病史:患儿乳牙萌出时间、形态、色泽均正常,未患过猖獗龋。3岁时前牙区曾被撞伤,当时未给予治疗。6岁左右乳牙相继脱落。否认患过麻疹、水痘等疾病以及家族有类似疾病患者。部下颌恒牙已萌出,色泽、形态均正常。21至23未萌,牙槽嵴明显低平,黏膜色泽、弹性尚可。11已向近中移动,11、12间隙增宽,未萌牙的对颌41、42、43已伸长,两侧后牙牙合关系正常。X线片显示21至23牙胚发育不良,牙冠形态呈“贝壳状”,釉质及牙本质结构菲薄,牙根尚未发育,切端牙槽嵴骨质较厚,约5 mm。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作者认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全牙列垫切牙区的延伸范围对体外松动牙固定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仿生牙模上扩大11和21的牙槽窝,同期建立外伤牙模。使用万能试验机分别测量仿生和外伤牙模11和21的水平和垂直动度,验证模型有效性。按照全牙列垫延伸范围的不同,实验分5组( n=10) : G1 :垫自16-26唇(颊)腭侧覆盖至龈缘,远中覆盖16、26远中边缘嵴; G2 :自龈缘剪去11-21唇侧的1/2 ; G3 :自龈缘剪去11-21唇侧3/4 ; G4 :自龈缘剪去12-22唇侧1/2 ; G5 :自龈缘剪去12-22唇侧3/4。使用万能试验机测量11和21经各组垫固定后的水平和垂直动度。采用t检验分别比较了11和21固定后动度与仿生模型、松动模型11和21动度之间的差异,使用Welch近似F检验比较松动模型11和21动度、经各组垫固定后11和21动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①仿生牙模的各个牙齿动度处于正常牙生理范围内,说明建模成功。②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与松动牙模型11、21的水平动度相比,固定后各组11、21的水平动度均显著降低( P<0.05) ;与松动牙模型11、21的垂直动度相比,除经G5垫固定后11和21的垂直动度降低不显著外,其余组别11、21的垂直动度均显著性降低。③当垫切龈向延伸范围较大时,改变垫近远中向延伸均会对11和21固定后水平向和垂直向的动度产生显著影响( P<0.05)。结论 在体外模型上,改变全牙列垫切牙区的延伸范围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固定性能,建议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牙外伤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设计全牙列垫的延伸范围。  相似文献   

15.
患者宁×,女,11岁。于93年2月因车祸致左上前牙缺失而来我科就诊。检查:恒牙,6 66 6 轻度远中错,54 54  尖对尖,11低位,1切缘离平面2mm,1切缘离平面3mm,1 1 牙冠舌向倾斜,松动Ⅰ-Ⅱ°, 2 被嵌入前庭沟内,牙槽窝的外上方,切缘离平面15mm,牙冠1/2被嵌入上颌骨内,外露的1/2牙冠唇向倾斜, 2 间隙仅5mm。X线检查:21 12 牙根无折裂, 2 牙根远中面的牙周膜间隙基本消失,近中根面牙周膜影像变宽。诊断:安氏Ⅱ类, 2 嵌入性错位。矫治设计:Edgewise矫治器, 2 舌面粘牵引钩,0.4mm正畸钢丝打开并伸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及总结上切牙区多生牙的临床特点,为其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于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患者458例,对其就诊年龄、性别、多生牙数目和方向、就诊原因、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进行统计,并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58例患者,共有710颗多生牙。患者平均年龄(8.64±4.31)岁,男女比例为3.63∶1;儿童组人数最多,为387例(84.50%)。患者中,2颗多生牙者231例(50.44%),1颗多生牙者218例(47.60%)。多生牙呈倒置位最多,为362颗(50.99%);临床表现中,以无意中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者最多,为153例(33.41%)。患者中,390例(85.15%)选择了全麻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3.42±13.95) min。不同性别间的多生牙数目、方向、萌出状态,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多生牙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的多生牙方向、萌出状态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切牙区多生牙多见于儿童期,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以1颗和2...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EREC?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精确地确定冠边缘位置的方法。方法:报告1例采用CAD/CAM IPS e.max瓷块修复前牙(11、21)牙体缺损的病例,按照改良的美国公共卫生署(United States Public Health Service,USPHS)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牙体预备后,通过CEREC?口内扫描仪测量排龈前后游离龈缘(FGM)的变化。结果:取出排龈线30min后,FGM的变化趋于稳定,11和21的FGM分别根向退缩了0.2 mm。各阶段复查结果表明:患牙无折断、劈裂及继发龋等不良现象。临床指标均达到A级标准。结论:二矽酸锂玻璃陶瓷用于前牙牙体缺损的修复可以取得理想的美学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CEREC?椅旁CAD精确设计冠边缘的位置方法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反牙合伴下颌偏斜是临床常见病例之一。此类患者部分为反牙合求矫,部分因下颌偏斜就诊,因该类错牙合畸形的形成机理不完全相同,矫治的方法也因人而异,因此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不同的方法矫治此类患者1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矫治体会介绍如下。材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11例患者,男5例,女6例,年龄5~21岁,平均年龄13.5岁。11例患者中,由于牙合发育异常所致9例,其中前牙个别牙反牙合4例,一侧后牙反牙合4例,个别牙锁牙合1例;因早期髁突损伤致下颌骨发育不对称1例;因偏侧咀嚼习惯所致后牙反牙合伴下颌偏斜1例。2方法 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Forsus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高峰期后骨性下颌后缩患者的疗效以及矫治的稳定性.方法 依据纳入标准选定戴用Forsus矫治器患者7例,在治疗前、治疗后和随访时拍摄头颅侧位片(随访时距治疗结束17~32个月).建立坐标系,测量反映牙齿、颌骨的位置和角度的各项指标.结果 Forsus矫治器产生了三维方向的力量.在矢状方向上,下颌骨平均伸长6.47 mm,上牙舌倾(切牙平均8.97°,磨牙平均3.51°),下牙唇倾(切牙平均3.93°)向近中移动(磨牙平均3.61 mm),其中,骨性改变占36.68%,牙性改变占63.32%;在垂直方向上,上、下颌骨顺时针旋转(下颌平面平均1.70°),下颌磨牙伸长(平均3.06 mm);而且,这些改变在整个观察期间(治疗后平均25个月)保持相对稳定,仅下切牙有伸长的趋势(平均0.59 mm).结论 Forsus矫治器治疗骨性下颌后缩,产生了显著的牙性和骨性改变,且疗效保持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头帽肌激动器和普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上下牙列变化,从而进一步探讨功能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Van Beek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22例(简称VB治疗组),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患者23例(简称TB治疗组)。分别选取性别和骨型对应Van Beek治疗前后患者的未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各88例,Twinblock治疗前后对照组患者各92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拍头颅侧位片。结果VB组治疗后,上切牙压低,上切牙突度减少,上切牙唇倾度无改变,上第一磨牙推向后,下前牙唇倾度无变化,下第一磨牙伸长。TB治疗组,上切牙伸长,突度减少,上前牙明显舌倾,上第一磨牙推向后,下前牙唇倾,下第一磨牙伸长。结论Van Beek矫治器能压低上前牙,对上切牙转矩有效控制,能控制下前牙唇倾度。普通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使上前牙舌倾,下前牙唇倾。两类矫治器均能使上牙弓远中移动,但Van Beek矫治器作用更大,且均能使下第一磨牙伸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