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寻找更好的方法来判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我们对45例临床确诊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的病人作了肝血池扫描。血池扫描一般在胶体扫描确定占位性病变的基础上进行,使用药物为~(113)锡~(-113m)铟发生器淋洗液氯化~(113)铟(pH2.5~3.0)。 按照放射性核素~(113m)铟血池扫描图中原占位性病变部位放射性分布与周围正常肝组织放  相似文献   

2.
目前常规开展的胶体肝扫描属阴性扫描,在发现肝内占位病变和定位方面有较大的价值,但由于各种占位病变的扫描图形缺乏特异性,不能对病变作定性诊断。肝血池扫描和亲肿瘤扫描,在对肝内占位性病  相似文献   

3.
肝胶体扫描对肝内占位病变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对病变性质常易混淆,造成误(漏)诊。我们用肝血池(Blood Pool)扫描以观察对肝内占位病变性质鉴别诊断的价值,并进行分析讨论。一、资料本组38例均为诊断明确的住院病者。诊断根据除临床表现外,还加上A型超声探查、B型超声扫描、甲胎蛋白、转肽酶和病理检验等五项中的两项以上。在此38例中除3例病变部位靠近腹主动脉和1例扫描条件关系难以辨认外,其余34例中手术病理证实有14例(肝癌  相似文献   

4.
对肝占位性病变患者75例,采用~(99cm)~TcO_4体内标记自体红细胞、肝动脉灌注动态显像和肝血池静态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方法,计算机感兴趣区技术描记血流灌注曲线,静态显像显示肝占位性病变处的血流分布。结果:肝血管瘤、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核素血池显像都有典型表现,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5%、特异性100%;检测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为72%。结论:放射性核素肝血池显像是判断肝占位性病变性质的有效方法,在肝血管瘤的诊断方面具有独到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对1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作了~(113m)In血池扫描,结果4例过度填充,7例填充,2例不填充,有1例即刻扫描填充不明显,延迟1小时后重复扫描见原缺损区有放射性积聚。通过本法检查具有方法简便、安全、可靠,对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肝血池显像的方法对59例肝血管瘤和9例肝癌病人进行了检查,并与B型超声波、X线CT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为96.9%,CT为65.6%,B型超声波为43.8%,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准确率明显高于B型超声波和CT2种方法,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9例肝癌病人,8例病人肝血池图像显示病灶区无明显放射性填充,1例部分病灶区轻度填充。提示肝血池显像是一种较好的肝血管瘤和肝癌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二维超声声像图中.肝小囊肿与肝血池均显示为小的液性暗区,后影效应增强。前者多呈圆形,而后者多为管状或不规则状且其周皆有细小血管与之交通。较容易诊断。但对以下两种声像图就难以鉴别:1.在小囊肿周围有细小血管与之重叠象。2.肝血池呈圆形。而彩色多普勒可较易地对上述两种声像图进行鉴别。资料与方法一、我科在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对17例经黑白B越提示诊断为“肝内单发小囊肿可能性大”的受检者用彩色多普勒进行复查时发现,其中13例为肝血地,4例为肝内单发小囊肿。13例肝血池受检者均有肝病史。13例肝血地和4例肝小囊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原发性肝癌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的表现,重建技术有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重建(SVR),SVR有两种方法: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结果:MSCT肝双期扫描后动脉期血管SVR图像直观,立体感强,能清晰显示动静脉瘘,但不能显示瘘口;MPR成像能清楚显示门脉主干及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结论:MSCT肝双期扫描后肝血管重建技术是显示肝癌合并动静脉瘘及静脉系统内癌栓的有效无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7例临床诊断肝血色素沉着症的CT表现,探讨CT诊断肝血色素沉着症的价值。方法 7例分别用TOSHIBA螺旋CT和GE128层螺旋CT扫描,测量肝CT值。1例增强扫描。结果 7例肝脏均显示平扫弥漫性密度增高,测量肝脏实质CT值为85~120Hu。1例增强扫描肝脏均匀强化,门脉期肝脏、血管强化密度一致,血管被"淹没";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肝内铁质异常蓄积。脾脏增大3例。1例胆囊内高密度影。结论 CT扫描对于肝血色素沉着症诊断有重要意义,可以提示临床,提高本病的正确诊断,还可以对疗效进行初步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99mTc -植酸钠扫描检测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方法 建立猪右肝下部分肝移植模型 ,部分捆绑缩窄宿主门静脉控制两肝门静脉血流 ,术后通过99mTc -植酸钠扫描检测两肝血流量 ,并与组织学相对照 ,观察99mTc -植酸钠扫描的实用价值。结果 99m Tc -植酸钠扫描检测的肝功能状况与组织学结果符合 ,门静脉缩窄 1/3组 (A组 )两肝血流量较均衡 ,移植肝及宿主肝均无萎缩 ,门静脉缩窄 1/2组 (B组 )宿主肝血流量明显低于移植肝 ,宿主肝萎缩 ,门静脉无缩窄组 (C组 )移植肝血流量明显低于宿主肝 ,移植肝萎缩。结论 99m Tc -植酸钠扫描能准确反映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 ,可作评价两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84例肝脏疾病患者行放射核素肝显像、肝血流和肝血池等检查,并与超声和CT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证明放射性核素检查是诊断肝血管瘤的最好方法,且诊断其他肝脏疾病的价值也和检查相当。放射性核素肝血流检查所示肝内出现放射性时间的早晚,有助于鉴别占位和非占位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扫描在鉴别诊断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接诊的肝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40例为观察对象,对所有入选者都施以CT扫描。综合分析40例患者的扫描结果,仔细观察病变的数目、部位和边界等,并作出最终的诊断。同时以患者病理活检的结果作为标准,分析本组40例患者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扫描提示原发性肝癌者14例、转移性肝癌者17例、肝血管癌者7例。本组的诊断准确率为95.0%。结论:通过对肝实质性占位病变患者采用CT检查法进行诊断,能够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患者的病情提供重要参考,建议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正> 脑池、脑室、脊髓扫描是利用放射性~(169)镱标记物在脊髓、脑池、脑室内的循环来诊断脑脊液循环通路中的疾病的。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它适用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脑脊液鼻漏、耳漏、脑室系统内的疾病以及脊髓控压迫、梗阻等各种疾病的诊断。我院曾对39例患者分别进行脑池、脊髓扫描检查,年龄最大者56岁,年龄最小者7  相似文献   

14.
黄淑鹏  李志 《广东医学》2008,29(6):1066
螺旋CT因其扫描速度快(一次快速注射造影剂,二期增强扫描)明显提高了肝内病灶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水平。而采用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更有助于提高肝脏占位性诊断水平。本文回顾我院2005~2007年68例肝肿瘤患者行螺旋CT三期扫描的诊断结果,现报告如下。1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99mTc-植酸的钠扫检测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方法 建立猪右肝下部分肝移植模型,部分捆绑缩窄宿主门静脉控制两肝门静脉血流,术后通过^99mTc-植酸钠扫描检测两肝血流量,并与组织学相对照,观察^99mTc-植酸钠扫描的实用价值。结果 ^99mTc-植酸钠扫描检测的肝功能状况与组织学结果符合,门静脉缩窄1/3组(A组)两肝血流量较均衡,移植肝及宿主肝均无萎缩,门静脉缩窄1/2组(B组)宿主肝血流量明显低于移植肝,宿主肝萎缩,门静脉无缩窄组(C组)移植肝血流量明显低于宿主肝,移植肝萎缩。结论 ^99mTc-植酸钠扫描能准确反映异位肝移植后两肝功能状况,可作评价两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判读46例肝实质、肝血池SPECT断层显像的体会,分析了肝脏SPECT图像中六个正常结构的特点,包括肾脏压迹、门静脉及分枝、下腔静脉、镰状韧带、肝静脉、胆囊窝,其中肝内、外血管结构在肝实质断层和肝血池断层上有良好对应关系。作者认为,肝血池断层显像对于识别肝实质影像上正常血管影像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SPECT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B型超声或CT疑诊肝血管瘤患者,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做肝实质和血池显像及断层处理,结果43例诊断肝血管瘤,37例诊断有肝非血管瘤。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4.6%,假阳性率15.4%,SPECT肝实质或血池显像,能够分层显示肝脏或肝血池的形态学变化和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分布,有助于发现普通γ照像不易发现的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变,提高了肝小血管瘤的检出率是诊断肝血管瘤理  相似文献   

18.
SPECT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B型超声或CT疑诊肝血管瘤患者,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做肝实质和血池显像及断层处理,结果43例诊断为肝血管瘤,37例诊断为肝非血管瘤。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4.6%,假阳性率15.4%。SPECT肝实质或血池显像,能够分层显示肝脏或肝血池的形态学变化和放射性核素示踪分布,有助于发现普通γ照像不易发现的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变,提高了肝小血管瘤的检出率是诊断肝血管瘤理想、高特异性、无创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扫描对确定肝脏占位性病变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诊断方法,其临床意义国内外已有大量报道。对~(113m)铟肝扫描剂的制备,有用柠檬酸或明胶作稳定剂,也有采用甘露醇作稳定剂制备~(113m)铟胶体。其方法虽逐步有简化,但操作至少要二步,并加入二种试剂。较理想的制备方法应该采用一步制备法。最近我们试用磷酸缓冲液(pH 7.5)制备~(113m)铟胶体用于肝扫描,现将初步结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技术对肝血管瘤的诊断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价的具体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22例,年龄在21到71岁之间,具有上腹不适、腹胀的临床表现.78例患者均已经做了B超及CT的检查,最后进行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检查,病灶较大者,也可直接做平面显像检查,病变在平面显像显示不清或者是病灶较小的患者,追加进行肝断层显像,断层厚度为6.25mm,横断、矢状、冠状的断层图像.结果 应用SPECT检查肝血管瘤,阳性率可达100%;CT检查的阳性率为74.4%、假阳性率为25.6%;B超检查的阳性率为56.4%,假阳性率为43.6%.结论 SPECF肝血流-血池显像在对于肝血管瘤患者的检查、诊断以及对介入治疗疗效的评价具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