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黏液腺癌的CT及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的影像表现.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肺黏液腺癌患者的影像、病理及病例资料,6例患者均有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及诊断CT资料,其中4例有增强CT.结果:2例为广泛分布型,最大病变位于下叶或以下叶分布为主,均可见支气管充气征.4例为局灶型病变,位于上叶1例,下叶3例,病灶最大径2.1 ~ 7.0cm,仅1例为磨玻璃与实性混合密度,其余均为实变影,1例形成肿块样,其余3例为不规则片状,2例平扫内部可见低密度区,2例有空泡征,1例有毛刺,2例病灶周围有小结节或微结节.4例增强扫描的病例中3例可见血管造影征,1例广泛分布病变患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18F-FDG符合线路SPECT显像结果为4例局灶型病变中,目测分级0级2例,1级1例,0-2级1例,2例广泛分布病变放射性摄取最高区目测分别为3级和4级.结论:肺黏液腺癌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好发于下叶,CT表现以实变、磨玻璃影为主,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增强扫描可见血管造影征,易发生肺内转移,表现为广泛播散性分布.局灶型黏液腺癌FDG摄取值低,容易误诊为良性病变,广泛分布型黏液腺癌表现为FDG高摄取,需要与感染性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2.
郑海平 《现代肿瘤医学》2015,(22):3319-332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96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均予多排螺旋CT进行扫描,观察其在影像学表现情况。结果:在CT上,病灶主要集中在左肺上,病灶大小以8~15mm为主结节内部主要表现为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和密度不均匀呈小颗粒堆积状,病灶边缘分叶较深,病灶周围14例可见胸膜边缘呈现磨玻璃样晕影,30例见有线影,胸膜凹陷征40例,支气管血管聚集征9例;增强扫描后,病灶均匀强化29例,不均匀强化67例,病灶时间密度曲线呈缓慢升高型。结论:多排螺旋CT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首选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PLC)与局灶性机化性肺炎(F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FOP患者48例作为FOP组,同期收治的52例PLC患者作为PLC组。2组均使用MSCT进行诊断,对比分析2组CT征象、增强前后CT值变化情况。结果 FOP组大病灶紧贴胸膜、支气管充气征、空洞、结构疏松高于PLC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低于PLC组;FOP组小病灶支气管充气征、结构疏松高于PLC组,血管集束征、胸膜凹陷低于PLC组,且2组间大病灶所处部位、分布特点、毛刺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大、小病灶均存有液化、坏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大小病灶平扫CT值、静脉期CT增加值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P组大小病灶动脉期CT增加值[(31.17±6.02)HU、(30.26±7.09)HU]、总增加CT值[(43.04±6.02)HU、(41.84±6.27)HU]大于PLC组[(18.79±4.16)HU、(17.43±5.20)HU、(31.89±5.32)HU、(28.63±5.09)HU]...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MSCT对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肺炎型肺癌患者和40例局灶性肺炎患者的MS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肺炎型肺癌中31例(77.5%)有血管集束征,16例(40.0%)有胸膜凹陷,26例(65.0%)有细短毛刺,7例(17.5%)有粗长毛刺,25例(62.5%)有空泡征,21例(52.5%)有支气管充气现象,29例(72.5%)有磨玻璃密度,36例(90.0%)显示瘤体。局灶性肺炎中3例(7.5%)有血管集束征,5例(12.5%)有胸膜凹陷,7例(17.5%)有细短毛刺,29例(72.5%)有粗长毛刺,9例(22.5%)有空泡征,7例(17.5%)有支气管充气现象,8例(20.0%)有磨玻璃密度,5例(12.5%)显示瘤体。肺炎型肺癌患者与局灶性肺炎患者的MSCT影像表现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对肺炎型肺癌与局灶性肺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肝脏非典型性局灶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例肝脏非典型性局灶病变进行超声造影并与手术病理或增强CT结果对照.结果 21例常规超声不能明确局灶病变存在,经超声造影,确定病灶存在15例,同时发现新病灶6例;排除局灶性病变6例;15例常规超声局灶性病变性质不能确定或与其他影像诊断有异议,经超声造影获得诊断.结论 超声造影可有效地反映肝脏病变的血流灌注特征,对非典型性局灶病变的确定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方法通过经病理证实的47例甲状腺单发良性结节和21例恶性结节CT影像对比,分析两者间的CT表现差别。结果47例单发良性结节中39例病变边界清晰、8例病灶边界欠清、26例囊变、10例钙化;21例恶性结节有17例病变边界不清、4例病灶边界较清、8例囊变、9例钙化、6例表现强化残圈征、9例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和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螺旋CT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周丽娜  吴宁  李蒙 《癌症进展》2012,10(1):64-6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同时多原发肺癌的诊断价值及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83个病灶同时多原发肺癌的CT征象及组织病理类型;分析X线胸片及CT漏误诊病变原因。结果同时多原发肺癌同侧肺发病率高于双侧肺(34∶6),周围型多见,占94%。组织学类型以腺癌最多见,占79.5%(66/83),腺癌中以女性发病更多见(55.2%)。周围型病灶边缘见毛刺者占76.9%(60/78),胸膜牵拉者占70.5%(55/78)。腺癌组和非腺癌组病灶的密度(非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结节形态(圆形或类圆形、不规则形)、边缘分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T第一诊断非恶性病灶共12个,术后均为腺癌,其中4个病灶随访3~6个月后复查,病灶增大,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胸片漏诊周围型病灶24个(22个直径≤1.5cm;12个为非实性结节),均由胸部CT扫描检出。结论同时多原发肺癌不同癌灶大多具有原发肺癌的典型CT表现,并与其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X线胸片漏诊率高,多层螺旋CT对检出小癌灶和非实性癌灶尤为重要。初次影像表现恶性征象不典型病灶,密切随诊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肝细胞癌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微小病灶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学医生共同回顾性分析80例肝细胞癌病灶周围微小病灶的螺旋CT及血管造影表现,并达成一致意见。所有病例均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果:80例肝癌患者经螺旋CT或/和DSA造影发现病灶周围微小病灶者37例,其中微小病灶只分布于主灶周围1cm范围内者21例。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可栓塞肝细胞癌周围的微小病灶。结论:肝细胞癌病灶周围的微小病灶存在较为广泛,术前准确诊断有利于指导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瑛  吴宁  邹霜梅  郑容  张丽  梁颖  张雯杰  赵平 《癌症进展》2012,10(3):306-312
目的分析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18F-FDG PET-CT表现,提高对肺结核PET-CT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在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的PET-CT表现。27例行双时像显像。所有患者均行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所有病例通过组织学或诊断性治疗证实。结果 31例肺结核(均径≤4.0cm)均为周围型肺结节,23例有分叶,27例有毛刺,27例有胸膜牵拉,13例有小卫星灶。肺结核病灶的SUVmax常规为3.87±3.20,SUVmax延迟为4.10±2.94,△SUVmax为0.97±1.02,RI为28.92%±32.11%。肺结核病灶的SUVmax与其均径呈正相关(r=0.816,P<0.01),且在不同大小病变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患者有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大淋巴结的平均短径为(1.52±0.41)cm,肿大淋巴结的SUVmax明显高于非肿大淋巴结(P<0.01)。15例患者的淋巴结为高密度,淋巴结的SUVmax在高密度淋巴结组与非高密度淋巴结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误诊为周围型肺癌的肺结核病灶,形态学表现和摄取程度可与周围型肺癌相似,但较少伴有淋巴结肿大,当病灶中央出现摄取分布稀疏区以及病灶周围有小卫星灶时,对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1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PSH)共13个病灶的临床及CT资料,归纳PSH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①11例PSH均为女性,平均年龄52.9±15.7岁;②9例为单发,2例多发;③11个病灶为周围型,2个病灶为中央型;④均呈圆形、类圆形肺内结节或肿块;⑤9例CT平扫密度均匀,3例病灶内见散在点片状钙化,1例混杂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或不均匀强化;⑥4个病灶周围见"尾征",7个病灶边缘见"贴边血管征",1例为动脉为主型PSH,4例表现为周围"晕征"。  相似文献   

13.
薛少军  任莉 《肿瘤学杂志》2017,23(5):442-444
摘 要:[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结核与肺癌空洞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肺部空洞性病变患者共9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结核空洞62例,肺癌空洞33例。回顾性分析肺部空洞患者的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将肺结核与肺癌空洞患者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肺结核空洞多位于中叶/舌叶者,空洞壁厚及大小均明显低于肺癌空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主要特征包括内壁光整、外壁毛糙、结节、分叶、短毛刺、偏心性空洞以及气液平面,肺结核空洞主要特征包括钙化及部分偏心性空洞。但肺癌偏心性空洞多为近肺门侧壁厚,肺结核偏心性空洞多为远肺门侧壁厚。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空洞周边组织主要特征包括胸膜黏连以及胸膜凹陷征,肺结核空洞周边组织主要特征包括周围组织炎症、胸膜黏连、纵隔淋巴结钙化、周围卫星灶以及胸膜凹陷征。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对于肺部空洞性病变病灶局部及周边情况观察效果良好,可用于肺结核与肺癌空洞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PSFT)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的PSFT的CT资料。结果 9例均表现为胸腔内单发的软组织肿块,位于左侧胸腔6例,右侧胸腔3例。肿瘤最大直径4.3~18.7 cm,平均14.3 cm,其中7例体积较巨大,周边稍呈分叶状,2例较小者呈类圆形。CT平扫肿瘤较密实,呈等或略低密度,6例密度不均,见2种密度区混杂分布,3例密度较均匀;增强扫描7例不均匀强化,强化方式多样而程度变化较大,5例巨大者轻、中度强化和显著强化同时存在;7例见肿瘤内血管明显强化。4例周围见轻度压迫性肺不张,3例少量胸腔积液。9例瘤-肺界面均较光整,邻近肋骨结构均正常,未见明显骨质增生及压迹或骨质破坏,周边见胸膜局限掀起呈胸膜尾征。结论 PSFT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对其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在胸膜及肺周围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及住院患者106例,穿刺前均做X线、CT或MRI检查,发现胸膜及肺脏周边病变者,大病灶行超声引导下活检枪穿刺,小病灶行细针穿刺,所取组织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106例胸膜及肺脏周围病变穿刺100%成功,35例为良性,71例为恶性.结论:超声引导经皮在胸膜及肺周围病变穿刺活检术具有操作简单、取材准确、诊断准确性高、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弥补其他影像学检查不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6.
48例肺结核合并肺癌与肺结核临床影像学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特点和X线、CT特征,从而掌握其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48例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并与X线分型相同的48例肺结核加以对照研究.结果48例中,两者发生同侧同叶者32例,占66.7%.刺激性干咳,消瘦多于对照组(P<0.01).病灶的形态如肿块影、分叶毛刺征;CT增强结节状强化(CT值>30HU);病灶与周围的病变如阻塞性肺炎、肺不张、胸膜凹陷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特异性(P<0.01).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对肺结核治疗不满意或新增异常阴影时,应根据临床特点和X线、CT特征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HRCT对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25例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直径≤3 cm)的CT资料,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方法:25例肺癌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直径≤3 cm周围性小肺癌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早期肺癌的主要CT表现:全部为孤立小结节,25例有分叶征;25例有小毛刺征;17例胸膜凹陷征;15例有血管集束征;8例有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结论:SCT HRCT 动态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的CT特征,以加深对IHPC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4例IHPCC的CT表现.结果 34例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不规则肿块,边界欠清,其中病灶内和(或)病灶周围见更低密度影27例;病灶周围肝内胆管扩张23例;肝叶萎缩9例;局部肝包膜回缩12例;28例增强扫描早期肿瘤边缘实质部分轻中度强化,其中见线样强化征12例;22例延迟扫描中18例表现出特征性的从周边到中心的向心性强化,呈"延迟强化".结论 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其与肝内其它常见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5例早期周围性小肺癌(直径≤3cm)的CT资料,以提高对其CT表现的认识和诊断.方法:25例肺癌病例经手术、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临床观察证实直径≤3cm周围性小肺癌的完整CT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早期肺癌的主要CT表现:全部为孤立小结节,25例有分叶征;25例有小毛刺征;17例胸膜凹陷征;15例有血管集束征;8例有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结论:SCT+HRCT+动态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纵隔型肺癌属于晚期肺癌,3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右肺上叶6例,左肺上叶4例,右肺门部14例,左肺门部8例.胸部X线片显示纵隔增宽,气管受压移位变形,8例伴有阻塞性肺炎,14例伴有胸腔积液.CT显示肿块在纵隔胸膜下与纵隔呈锐角,边缘不规则,增强后强化不均匀.病理类型小细胞癌21例,鳞状细胞癌9例,腺癌2例.结论 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影像学改变,大部分纵隔型肺癌都可做出准确诊断,CT在鉴别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