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会霖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2,(3)
虽然Muench(1959)已介绍用各年龄组人群的感染率,通过催化模型估算传染力的方法,但迄今很少将它应用于媒介昆虫种群。随着疟疾阻断传播疫苗效果考核的需要,通过媒介龄别子孢子率来估算传染力已提上议事日程。为此特选择靠近Gillies等(1965)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我国云南地区微小按蚊A、C栖息习性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在云南省勐腊县和元江县各选取一个自然村的人房和牛房,采用紫外灯通宵悬挂诱捕法采集蚊虫样本,将经形态学鉴定的微小按蚊的样本,分别取单蚊蚊腿,经多重PCR方法鉴别为微小按蚊A或C,统计其在人房和牛房的分布差异。对疑为微小按蚊A/C杂合子的,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PCR产物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测定D3序列进行鉴定。 结果 在人房中,微小按蚊A所占比例为21.4%,微小按蚊C为78.6%;牛房中,微小按蚊A所占比例为18.5%,微小按蚊C为81.5%,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57,P>0.05)。疑为微小按蚊A/C杂合子的样本,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PCR-ASA)、PCR产物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ASA)结果同时出现微小按蚊A、C的特征条带(PCR-ASA: 376、294和112 bp, PCR-RFLP: 108、268和376 bp),其D3序列在微小按蚊A与C的所有5个变异位点均出现杂合峰信号,即同时具有微小按蚊A和C相应碱基的峰信号。 结论 尚未发现我国云南微小按蚊A、C在人房和牛房的栖息比例存在差异。在我国云南勐腊县首次发现微小按蚊A/C杂合子。 相似文献
3.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6)
灵长类疟原虫只能在按蚊属蚊虫体内完成孢子增殖,但不是每种疟原虫都能在各种按蚊体内发育。大多数灵长类疟原虫能在菲氏按蚊(A. freeborni)体内完成孢子增殖,而诺氏疟原虫却是例外,这种疟原虫可以在菲氏按蚊的胃壁发育成大量的卵囊,但子孢子不能侵入唾腺。为了观察这种疟原虫在菲氏按蚊体内的命运,作者进行了以下试验。用含大约10~5个诺氏疟原虫H株裂殖体的感染血,静脉接种给健康的罗猴。当原虫血症达到5%~10%红细胞感染时,用羽化 相似文献
4.
5.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6)
在四十年代,微小按蚊是阿萨姆最主要的疟疾媒介。由于广泛使用杀虫剂,近十年来很少有这种按蚊的报道。最近,米佐拉姆有疟疾传播。因此,1984年7月在其南部的Tuichang进行研究。该地未曾使用过杀虫剂。已证实当地存在抗氯喹的恶性疟,为了预防感染不采用人饵诱捕法,而代之以CDC光诱阱捕蚊,晚间在棚屋内用捕蚊管搜捕成蚊作敏感性试验。光诱阱被挂在棚屋的2m高处,通宵诱捕。对捕获的按蚊进行蚊种鉴定和唾腺解剖。诱捕14个通宵,共捕获8种计788只按蚊,其中巴拉巴按蚊和微小按蚊分别占 相似文献
6.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9,(4)
新几内亚马当省一直是疟疾高度流行区,主要是恶性疟(占70%),其次是间日疟(25%)。儿童脾肿率在高度流行区和低流行区分别为>75%和<70%。各年龄组的平均发病率在35%一45%。该地区的传疟媒介是刻点按蚊复合 相似文献
7.
盛伯梁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4,(4)
本文报导印度重要传疟媒介溪流按蚊经X线照射后发生染色体移位的半不育遗传性,可能作为现场遗传防制的途径之一。以实验室饲养的溪流按蚊为原种,试验蚊在25℃,光照14小时和相对湿度70%的环境下饲养。由于单对交配成功率低,改为群体交配,交配在30×15×30cm的蚊笼内进行。雌血以鼠血喂饲。蚊胃血消化72~80小时后,以饲养笼中取出已孕雌蚊,分别单个饲养于2×9.5cm的指管中,管中放湿滤纸供其产卵。孕蚊产卵后,挑选孵化率高的进 相似文献
8.
高斌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3,(4)
为了探明不同种按蚊之间子孢子的输出量(包括随唾液注入的传输量和随血液重新吸回的摄入量)是否存在差异,对人工感染了恶性疟原虫的弗氏按蚊(An.freeborni)和冈比亚按蚊的传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人工感染了恶性疟NF54株的弗氏按蚊和冈比亚按蚊,在已停饲营养液1天之后进行实验。将含有10%人红细胞的199培养液盛入聚丙烯管状微膜饲喂器内供吸血。逐个蚊测定两种按蚊的传播能力。当蚊虫吸饱血后立即解剖,将唾腺、一定量的胃内含物 相似文献
9.
郑香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5,(4)
媒介传播疟疾的潜能可以用媒介能量来表示,其中重要的组成因子是吸血习性和寿命。本文介绍了登彭奈流域对唯一传疟媒介库态按蚊的吸血习性、寿命和媒介能量的研究结果。这次研究中发现库态按蚊在室内和室外叮人无选择性。当地居民夏季几乎全部露宿,但大量吸人血雌蚊次晨栖息于室内,即外食性而家栖。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叮捕的雌蚊中有30%已吸过1次血,比过去报告约有7%雌蚊在同一个生殖营养周期内再吸血的比例高得多。当然叮捕的雌蚊并不意味着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一种用于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检测和虫种鉴别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方法 采用针对4种人体疟原虫18S rRNA基因属特异性保守区的1对引物, 以疟原虫18S rRNA基因重组质粒与按蚊DNA的混合物为模板, 进行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优化, 验证方法的特异性, 并通过熔解曲线分析进行虫种鉴别。应用阴性按蚊DNA稀释的间日疟原虫18S rRNA基因重组质粒为模板制作标准曲线, 并分别以质粒DNA和实验室子孢子感染阳性的按蚊DNA为模板分析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敏感性。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部位、 不同用量按蚊DNA, 以探讨按蚊DNA对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 该方法对按蚊、 人血DNA均无扩增, 对4种疟原虫DNA均有特异性扩增且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 (Tm) 易于区分, 三日疟原虫、 恶性疟原虫、 卵形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Tm值分别为71.0、 72.7、 73.9 ℃和75.9 ℃。标准曲线中循环阈值(Ct值) 与模板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关系数r = -0.99)。最低可以检出含50拷贝的质粒DNA或32倍稀释的子孢子阳性按蚊DNA样本。按蚊DNA对荧光定量PCR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荧光定量PCR的Ct值在实验内和实验间均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结论 新建立的SYBR Green I染料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可用于按蚊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检测, 并可同时对4种人体疟原虫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1.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3)
在全球的灭疟规划中采取防制疟疾媒介的战略,创始于1956年,主要是使用滞效杀虫剂(滴滴涕)喷洒室内墙面,以控制按蚊成蚊。但是,近来许多热带国家疟疾回升,因此认为这样的喷洒方法,在热带许多地区无效。而且不真实地信赖墙壁滞留喷洒会在有限的时期内消灭疟疾,也就忽视了控制蚊虫的综合性规划,这规划除使用滞效杀虫剂外,还包含环境处理及用杀幼虫剂控制幼虫和蛹(Wright等,1972;Schliessmann,1983)。近来,由于许多热带国家从灭疟规划(MEP)到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6,(4)
全球性消灭疟疾规划始于1956年,主要采用DDT作室内墙面喷洒,防制成蚊以达到消灭疟疾。最近发现疟疾再次增多,说明只靠用药处理已无效果。因而由消灭疟疾改变为防制疟疾。强调综合性蚊虫防制,包括用成虫杀虫剂、幼虫杀虫剂和环境管理。在整个疟疾媒介防制中,生物防制剂所起的重要作用得到了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老挝占巴塞省按蚊种类及其疟原虫子孢子感染情况进行调查,为当地疟疾防治措施的制定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2017年7月在老挝占巴塞省巴通坡县采用诱蚊灯通宵诱蚊法和通宵人诱法进行捕蚊,对捕获的成蚊进行形态学鉴定,取部分雌性按蚊提取基因组DNA,巢式PCR检测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18S rRNA基因,计算按蚊疟原虫子孢子阳性率。结果共捕获蚊虫34 687只,分属库蚊、按蚊和伊蚊等8个属的29个种。库蚊属为当地优势属,占捕获蚊虫总数的92.6%(32 110/34 687);其次是按蚊属,占5.6%(1 947/34 687)。迷糊按蚊是按蚊属的优势种,占该属的65.5%(1 275/1 947);其后是可赫按蚊,占12.1%(235/1 947);菲律宾按蚊,占11.9%(232/1 947);中华按蚊,占5.1%(100/1 947)。巢式PCR共检测按蚊336只(可赫按蚊234只、中华按蚊100只和大劣按蚊2只), 8只按蚊间日疟原虫子孢子阳性,阳性率为2.4%(8/336)。其中,可赫按蚊子孢子阳性6只,阳性率为2.6%(6/234);中华按蚊子孢子阳性2只,阳性率为2.0%(2/100);均未检测到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巢式PCR扩增片段长120 bp,其序列与间日疟原虫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T991325、 KT991317、 MG708221、 MF540772、 LT635613、 KU569498、 AF145335、 KT991314和KX007932)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老挝占巴塞省捕获的可赫按蚊和中华按蚊存在间日疟原虫子孢子自然感染,且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晚近对间日疟原虫敏感蚊媒的研究,多见于嗜血习性、卵囊感染度、子孢子进腺时间及子孢子低温保存等方面,而对进腺后子孢子在唾腺内存活时间及其活力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6年5月~1987年6月对此进行观察,为流行病学提供这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张龙兴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88,(1)
本文比较了用ELISA法与解剖蚊体法检测恶性疟子孢子的效果。以实验室喂养的乌头按蚊叮咬带配子体的志愿者。每组20只蚊,于第10,11及12天以氯伤致死,解剖10只蚊,检查唾腺中的子孢子;另10只置小指管中冷冻后保存于有干燥剂的容器内,置-20℃ 2~3周。每只蚊加50μl含NP-40的BB液(含1% BSA,0.5%酪蛋白,0.03%硫汞撤及0.01%酚红的PBS)研磨成匀浆后,再加350μl BB液,即成蚊提取液。保存于-20℃备用。以Writz改良的ELISA二点法进行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斑须按蚊体内柏氏疟原子虫孢子的感染能力。方法 收集并计数感染后不同时间蚊唾液腺内子孢子数;收集感染后第20天蚊胃部、体腔和唾液腺内的子孢子及感染后第34天唾液腺内的子孢子,按不同的子孢子量分组经尾静脉注入小鼠体内,检查各实验组小鼠疟原虫感染状况。结果 1.感染后第14天,在唾液腺内发现子孢子。子孢子的密度在第20天出现一小峰,第30天达高峰,而后迅速下降。2.经尾静脉注入30个子孢子即可在小鼠体内检出红内期疟原虫。3.唾液腺及体腔内的子孢子均可使小鼠感染疟疾。4.感染后第34天唾液腺内的子孢子未能使小鼠感染疟疾。结论 不同发育时期唾液内的子孢子感染力具有差异,成熟囊合子内的子孢子尚需进一步分化、成熟才能获得感染能力。 相似文献
17.
徐芝君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2002,(6)
冈比亚按蚊复合体是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主要的疟疾媒介,其中冈比亚按蚊和阿拉伯按蚊是分布地区最广、传疟效能最高的两种媒介。这两种按蚊的分布受气象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较大的影响。一般认为阿拉伯按蚊是干旱草原地区的优势种,而冈比亚按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1,(4)
目的对约氏疟原虫感染后8、 11和14 d的斯氏按蚊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约氏疟原虫血淋巴子孢子诱导斯氏按蚊的免疫信号通路及效应机制。方法约氏疟原虫BY265株按常规腹腔接种感染健康昆明小鼠,3 d后选择血液内有配子体的小鼠供斯氏按蚊雌蚊吸血,于吸血感染后8、 11和14 d各取斯氏按蚊20只,提取总RNA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分析按蚊基因表达情况;使用统计算法Bray Curtis进行层级聚类,分析各样本间基因表达的差异;根据每百万转录本(TPM)值进行差异基因分析;使用gplots package软件绘制聚类热图,分析感染后8、 11和14 d, Toll信号通路(Toll)、免疫缺陷信号通路(Imd)、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和c-Jun氨基末端蛋白激酶(JNK)通路,效应分子如含硫酯蛋白家族分子(TEP)、抗菌肽、一氧化氮合酶(NOS)、硝化反应相关分子等的表达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扩增Rel1、 Rel2转录因子、含硫脂蛋白分子(TEP1)和血红素过氧化物酶(HPX8)进行验证。结果层级聚类分析显示,斯氏按蚊感染后11 d与8 d和14 d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较大。差异基因分析结果显示,斯氏按蚊感染后11 d与8 d相比,有1 109个基因上调,257个基因下调;感染后14 d与8 d相比,有62个基因上调,136个基因下调;感染后14 d与11 d相比,有174个基因上调,196个基因下调。聚类热图分析结果显示,在感染后11 d与8 d和14 d的比较中,斯氏按蚊Rel1转录因子、 Toll5A和Toll1A受体分别上调约1.9、 1.8和2.1倍;双过氧化物酶和双氧化酶均上调约2倍;HPX8上调约1.5倍。qPCR验证结果显示,感染后11 d Rel1、 Rel2和HPX8的相对表达量为3.43、 3.95和4.01,与对照组的0.82、 0.88和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约氏疟原虫血淋巴子孢子可诱导斯氏按蚊Toll信号通路通过直接或协调其他通路调控硝化反应相关分子表达。 相似文献
20.
潘嘉云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1994,(2)
为了发展新的控制疟疾方法,观察了四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H243株和HB101株、绿脓杆菌、Ewingella americana)和两种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斯氏按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子孢子发育的抑制作用。上述试验的菌种中E.americana是作者从实验室饲养蚊虫中分离,其余五种细菌由美国标准培养收集所提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