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宫颈息肉样病变的病理类型。方法:对3179例宫颈息肉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按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进行分类。结果:98.99%病例为宫颈息肉,其中腺性息肉32.73%、单纯型30.79%、纤维肉芽组织型27.2%、血管瘤样型6.51%、淋巴组织增生型2.51%、微腺管型0.25%。本组另一类为肿瘤性病变,仅占1.01%,多为恶性肿瘤。结论:在诊断宫颈息肉时要注意与息肉样改变的真性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2.
例1:患儿,男,出生2天,因发现腭部肿物就诊.患儿吃奶哭闹、量少、呛咳,呼吸偶有发憋,检查口咽部发现:腭部正中可见一约4.0 cm×2.0 cm×1.5 cm大小肿物,下垂至咽部.肿物呈粉红色,质软、光滑、无波动感,基底部触之质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了4239例宫颈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按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进行分类。结果 宫颈息肉(瘤样病变)占97.6%,其中纤维肉芽组织型36.9%、腺瘤样性息肉24.0%、单纯型20.0%、血管瘤样型8.6%、混合型4.1%、囊肿型2.4%、淋巴组织增生型2.4%、假蜕膜型1.4%、微腺管型0.3%;肿瘤性病变占2.4%,多为恶性肿瘤。结论 宫颈息肉在病理形态上具有多态性,在诊断宫颈息肉时要注意与息肉样改变的真性肿瘤鉴别,还要考虑到部分类型宫颈息肉的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颈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分析了4239例宫颈息肉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部分病例进行了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按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进行分类. 结果宫颈息肉(瘤样病变)占97.6%,其中纤维肉芽组织型36.9%、腺瘤样性息肉24.0%、单纯型20.0%、血管瘤样型8.6%、混合型4.1%、囊肿型2.4%、淋巴组织增生型2.4%、假蜕膜型1.4%、微腺管型0.3%;肿瘤性病变占2.4%,多为恶性肿瘤. 结论宫颈息肉在病理形态上具有多态性,在诊断宫颈息肉时要注意与息肉样改变的真性肿瘤鉴别,还要考虑到部分类型宫颈息肉的潜在恶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咽部淋巴管瘤性息肉(lymphangiomatous polyps, LAP)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口咽部LAP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物均呈息肉状,有蒂或无蒂,灰白、灰黄或灰红色。镜下见表面被覆鳞状上皮,上皮可见增生或角化,局部糜烂,可见淋巴细胞"亲上皮"现象;上皮下由纤维和增生、扩张的淋巴管组成,扩张的淋巴管腔内含有蛋白性液体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大小形态相对单一,可有或无淋巴滤泡;间质疏松、轻度水肿,并夹杂一些脂肪组织和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其间夹杂散在分布的B细胞,淋巴管及血管内皮CD31或CD34阳性。3例术后分别随访26、18和13个月均无复发及恶化迹象。结论口咽部LAP罕见,综合临床特点、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可明确诊断;肿物切除后可治愈,暂未发现复发及恶性转化的病例,但仍需避免误诊为淋巴瘤等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168例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经尸检证实的活产新生儿心脏病168例,占同期活产新生儿尸检的14%。先心病占新生儿畸形的首位。心脏畸形比较发病率以室间隔缺损(VSD)最高,其次为房间隔缺损(ASD),两者共占尸检总数的40%,明显高于国外资料。ASD和VSD病人死于心脏外原因者占100%和84%,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大动脉转位、肺动脉闭锁伴室间隔完整,死于心脏原因者分别占100%、80%和78%。本文30例伴有心外畸形(17.7%),其中Down's综合征、无脾综合征各4例。现公认孤立性先心畸形为多基因遗传,而伴有心外畸形或伴综合征分别为染色体或可能为单基因遗传。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脑水肿13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本院1989年-1993年136例新生儿脑水肿尸解结果进行分析。轻度60例,重度76例。本文认为新生儿的脑水肿诊断线索为:①凡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低下,呼吸、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者,应怀疑脑水肿,有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肢体震颤多为重庆脑水肿。②重度窒息并有二氧化碳潴留多为重度脑水肿,无窒息并有低钠血症者多为轻度脑水肿:两者均有不同程度酸中毒,其次为低氧血症和低钙血症。本文认为:治疗脑水肿应以治疗原发病为基础,纠正缺氧及酸中毒为主要环节,及早使用脱水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控制入量,酌情补纳为重点。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s,APA)的临床与病理学特点。方法分析5例APA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及4例随访资料。结果5例APA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样腺癌,1例局部分布分化良好的腺癌成分;免疫组化显示:间质SMA( ),desmin( )或局部( ),vimentin局部( )或(-);腺上皮ER、PR均( );p53、Ki-67(-)。随访的4例患者均健在(3~60个月)。结论APA需与高分化的子宫内膜样腺癌鉴别,后者可与APA并存,或起源于子宫内膜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具有低恶性潜能和潜在的复发性,长期随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肠道息肉样肿物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类型。方法对813例肠道息肉样肿物组织行HE染色,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EBER原位杂交和c-myc基因检测,并对患儿进行随访。结果813例患儿中男童605例,女童208例;发病年龄0.5~14岁,平均5.45岁,中位年龄5岁;发病部位:直肠586例,结肠191例,回盲部12例,回肠8例,多部位16例。病理类型:幼年性息肉788例,幼年性息肉病5例,Peutz-Jeghers息肉7例,伯基特淋巴瘤6例,炎性息肉3例,肠源性囊肿2例,幼年性息肉与炎性息肉并存和绒毛状腺瘤各1例。结论儿童肠道息肉以男童多见,病理类型以幼年性息肉为主。息肉类型与发病部位有一定的关系,对息肉进行病理分型有助于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肠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IFP)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胃肠道IFP的临床资料、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33~64岁,平均51.2岁。肿瘤均发生于胃窦部。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其中1例患者表现为黑便。肿瘤均为单发。镜下形态相似,瘤组织主要位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其中1例黏膜腺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式以瘤细胞围绕小血管及黏膜腺体形成经典型洋葱皮样结构为主,部分区呈交织状或束状排列,间质内小血管丰富,背景中有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见瘤细胞形态较一致,胞核染色质细腻,可见小核仁,胞质淡染,核分裂象少或无。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胞质强阳性,Ki-67增殖指数1%~3%。4例行内镜下肿物切除术,1例行内镜活检术,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恢复良好,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胃肠道IFP是胃肠道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依靠病理学检查可确诊,极易被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于宫腔镜下未能确诊,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息肉样腺肌瘤15例,由富含平滑肌组织的基质包绕大小和形态不等的子宫内膜腺体,但无不典型性改变;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12例,由杂乱无章的不规则腺体构成,具有明显的腺体结构复杂性和细胞非典型性,可见鳞状上皮化生。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异的病理特征,为良性病变,但是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存在低度恶性潜能,需完整切除肿物,防止复发,且应严密随诊。  相似文献   

12.
15例新生儿深部霉菌感染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新生儿深部真菌感染15例尸检的临床病理特点。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11例,毛霉菌感染6例,曲霉菌病2例(6例为双重感染)。全部病例胸腺均呈重度萎缩。重点分析4例毛霉菌引起的原发性真菌病,证实毛霉菌可以通过脐部创口引起肝坏死,进而向它处播散。并讨论了其它常见致病因素及真菌病诊断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3.
沈国菊  徐嘉忆  彭川  尹霞  王代文 《医学信息》2019,(22):154-156,159
目的 探讨消化道炎性纤维性息肉(IF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9年4月经内镜切除和普通外科手术切除的29例消化道IFP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结果 29例患者中肿块位于胃部24例,结肠1例,食管2例,小肠2例。大多数病变为单发(28例),少数为多发(1例)。肿块位于粘膜下层,可累及粘膜层,由短梭至梭形的间质细胞组成,病变内含薄壁小血管,梭形细胞常围绕血管排列,形成“洋葱皮”样结构,个别可伴有胶原化,间质疏松,常常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部分病例间质可伴有粘液样变。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100.00%),CD34(86.21%),部分病例可表达SMA(20.69%),不表达CD117,DOG-1,S-100。结论 炎性纤维息肉是消化道少见的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改变及免疫组化,手术或内镜下可完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脐乳头状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组织学发生等。方法收集7例脐乳头状腺癌,总结其临床特点、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临床表现均为脐局部包块,病程1年以内,均行局部包块根治性扩大切除,术后行化疗加放疗。6例获随访资料,2例转移死亡,4例生存,1例失访。大体见肿瘤为囊实性肿块,内可见乳头状突起物。镜下见肿瘤排列呈乳头状结构,表面被覆上皮为单层或复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质比高。免疫表型:癌组织CK7、CK19均阳性,CK20、vimentin、Ki-67均阴性。结论脐乳头状腺癌非常少见,诊断主要靠常规病理切片确诊,免疫组化标记协助诊断。治疗以局部根治性切除为首选,术后辅以化疗、放疗。  相似文献   

15.
28例新生儿损伤性颅内出血病理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0年间28创新生儿损伤性颅内出血,占同期院内分娩新生儿死亡尸检检次率的11.52%。其中早产、低体重儿尸检检出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各产式中颅内出血的发生顺序依次为:臀位产、产树、吸引器、剖宫产、顺产。出血部位以硬候下肢最多见,损伤部位多为混合性的。且个患儿可同时伴有2个或3个部位的损伤。文中总结了预防性的几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毛母质瘤的针吸细胞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7例术后经病理切片证实为毛母质瘤的临床资料,镜下观察穿刺涂片、组织切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26.5岁,平均病程1.9年,头颈部占12例,临床诊断100%误诊,术前穿刺细胞诊断符合率88%.穿刺涂片主要为丰富密集成团分布的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偶见多核巨细胞,组织切片易明确诊断.结论 毛母质瘤临床极易误诊为表皮样囊肿、淋巴结炎、结核甚至转移癌等病变,根据其独特的细胞学特点结合病史资料可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因误诊引起扩大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吞咽动作不协调又称咽部协调障碍,是一种功能障碍。可反复引起吸入。由于咽部神经,肌肉运动不协调,当吞咽的乳汁部分入食管,部分入鼻腔。部分入气道。从而引起肺炎。一般在数周或数月后功能恢复。体位治疗,鼻饲维持营养。现报告2例临床病例例1:女,汉族,1天,系97年11月18日在私人诊所自然分娩,G2P1,孕40周,出生时哭声响亮。以“生后8小时口吐白色泡沫”转入我院。生后即刻回家,患儿出现口鼻有白色泡沫样分泌物,量较多,到本市某医院,给予处理后,未见好转。来到我院以“新生儿吸入综合征,足月小样儿”收住。…  相似文献   

18.
对150例声带息肉手术摘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息肉上皮下组织可见水肿、血管扩张、玻璃样变、纤维增生、灶性出血、含铁血黄素沉着等多种改变.炎症细胞浸润十分常见.结合文献复习,对本病的病理分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对1981-1994年间145例新生儿尸检资料进行临床与病理诊断回顾对照,结果:两者基本符合率86.2%(125/145),误诊率13.8%(20/145)。历年尸检呈下降趋势。同时对造成误诊及尸检率下降之可能原因进行分析,重申尸检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RDD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RDD主要发病部位在颌面部、乳腺及皮下组织。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部分病例存在典型组织细胞吞噬现象,病变常有纤维组织、纤维母细胞和泡沫样组织细胞增生;病变可呈明暗区交替;还可见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围绕血管成靶环样。免疫表型:组织细胞中S-100、CD68均阳性,CD1a、IgG均阴性。7例患者中仅有2例复发。结论 结外型RDD见多量组织细胞增生和慢性炎细胞浸润,组织学缺乏典型伸入运动特征,易与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结核和IgG4相关疾病混淆,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免疫表型排除其他疾病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