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湖南省南部地区近20年疟疾流行特点及监测方法。方法 收集并分析湘南部11个县(区)20年疟疾资料。病例侦查采用常规方法对四热病人进行血检。结果 湖南南部地区曾为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混合流行高发区。近20年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0.01‰-0.14‰。疟疾流行特点发生新的变化,以输入病例为主,占89.23%,患多数是流动性大的青壮年,疫点散在分布,7月和8月病例最多。间日疟为当地唯一流行虫种。1980—1990年四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33%,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87.57%;1991—1999年三热病人的血检阳性率为1.24%,其中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检疾二热病人血检发现阳性人数占总病例数的96.66%。结论 当前湖南南部地区疟疾防治的重点是加强对外出流动人口的管理监测,建议该类地区以临床初诊疟疾和疑似疟疾为主要血检对象,年血检率可达0.30%左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龙岗区2006—2016年疟疾流行状况及流行特征,为龙岗区消除疟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疟疾个案调查表、疟疾个案流行病学报告等途径收集并整理龙岗区2006—2016年“三热”病人血涂片镜检结果和疟疾疫情报告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全区血检监测“三热”病人50 674人次,平均血检率为1.34‰,发现阳性患者172人,血检阳性率0.34%。累计报告疟疾病例85例,其中本地病例7例,输入性病例78例,最后一例本地感染病例发生在2009年。病例高峰主要集中于7—9月;按地区分布,坂田街道、布吉街道占报告病例的50%;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男女比例4.31,年龄段主要集中于20~40岁,多为境外务工人员。发病时间、地区分布以及病例基本特征主要取决于辖区内跨境企业境外务工人员的出境、住所等因素。结论 龙岗区近5年疟疾发病率平稳且低于1/万,“三热”病人血检率超辖区服务人口1‰,符合消除疟疾考核评估验收要求。随着消除疟疾工作的推进,龙岗区输入性病例逐渐转变为以境外输入病例、恶性疟病例为主。由于恶性疟存在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重症病例等特点,医护人员、疟防工作者应继续加强疟疾监测、防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邳州市灭疟后期疟疾流行特点,探讨疟疾监测对象。方法对邳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结果做发热病人血检情况,疟疾病例分类、地区分布、性别与年龄分布、发病时间分布、发病与感染来源、疫点周围人群调查等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邳州市12年累计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12.19万(168/137853o其中按诊断原因: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简称二热病人)者血检阳性率64.14%(162/251),占总阳性数96.43%(162/168);发热原因不明者血检阳性率为0.0044%(6/137602),占总阳性数3.57%(6/168)。按血检人群来源分:血检当地发热病人116396人次,病灶点居民560人次,外出回归人群16614人次,外来人群4283人次,4类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11%、0.36%、0.21%和0.05%;病人发病分布散在,本地感染病例占总病例的77.98%(131/168),输入性病例占22.02%(37/168)。以5—10月份为发病高峰期;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邳州市疟疾发病率低,疫情稳定。以本地病例为主的呈点状分布的流行特点。因此,在以中华按蚊为唯一媒介的基本消灭地区,经过一段时间巩固后,疟疾监测对象可以为二热病人和流动人口。  相似文献   

4.
应用双重PCR检测海南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双重PCR检测疟区发热病人的效果。方法 对疟区求诊发热病人,手指取血分别制作厚薄血膜片和滤纸血斑作为检测血样。参照献用恶性疟原虫PF1-2和间日疟原虫PV3-5为特异性引物,同在一个反应体系常规进行PCR,扩增片段分别为206bp和431bp。同时镜检厚血膜作对照。结果 该反应体系最低可检出原虫血症为1个恶性疟原虫/μl血和10个间日疟原虫/μl血的感染;检测132例疟区发热病人血样的阳性率为65.1%,而镜检法为64.4%,且有1例漏诊和3例误诊,两法符合率为97%。结论 双重PCR用于疟区发热病人检测,较镜检敏感、特异,适合我国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的疟疾诊断,还可用于血检质量的监控。  相似文献   

5.
1996年一2005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等重点疟区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十年,监测结果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12579例,检出间日疟疟原虫阳性77例,阳性率为0.61%;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610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66例(间日疟63例,恶性疟3例),阳性率为10.82%。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6.15%,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泰州市2008—2016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适合本地区消除疟疾达标后的监测方案。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6年泰州市网络报告的疟疾病例信息、发热病人血检、疟疾专报系统中个案调查表、临床医生对疟疾诊治知识掌握水平、检验人员疟原虫镜检技能考核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6年泰州市共报告疟疾病例295例,其中间日疟42例,恶性疟214例,三日疟6例,卵形疟32例,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1例。295例疟疾病例中实验室确诊病例272例,临床诊断病例23例。从2011年起,除1例输血感染外,其余233例疟疾病例均为境外感染的输入病例。泰州市2008—2016年共血检发热病人278 943人次,血检阳性数为272例,血检阳性率为0.098%。泰州市最后1例本地感染疟疾病例为2010年。疟疾知识平均分18.7分(15~20分),镜检平均分19.1分(12~20分)。结论 泰州市已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风险主要来自输入性病例,今后应继续做好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和监测工作,加强人员培训,巩固已取得的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7.
1996年~2000年在彝良县,间日疟流行的牛街、洛旺、柳溪三个重点乡镇,进行发热病人疟原虫血检监测五年,血检当地无外出史发热病人7781例,检出间日原虫阳性53例,阳性率为0.68%,血检当地居民外出打工回归的发热病人403例,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48例(间日疟46例,恶性疟2例),阳性率为11.91%。提示,当地居民外出感染回归发病的疟疾病例已占当地疟疾疫情总数的47.52%,流动人群疟疾管理问题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凌云县疟疾流行趋势,为消除疟疾后继续巩固成果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凌云县1951-2015年疟疾发病数、发热血检及居民普查血检调查、媒介调查、疟疾病人等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951-2015年凌云县共报告疟疾病例数57 619例病例,平均年发病率为57.5/万,占传染病发病数的22.42%;死亡52人,病死率0.09%.1980-2015年居民发热病人血检405 854人,阳性753例,其中间日疟占77.42%(583/753),恶性疟占22.44%(169/753);荧光抗体阳性率由1988年的1.4%(7/500)降至2000-2009年的0.62% (23/3 725);中华按蚊为主要传疟蚊种.通过几十年来的综合防治,疟疾发病率从1958年的316.05/万下降到1985年的1/万以下,于2000年10月份达到了基本消除疟疾目标.从2005年起已无本地疟疾病例,所报告的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2014年12月通过百色市级消除疟疾考核.结论 落实疟疾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将继续加强“三热”病人血检监测和输入性疟疾病例监测,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思茅市西盟县疟疾发病态势及防治情况,为控制疟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思茅市西盟县2004~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登记表,疫情报告和疫点处理资集,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9 511人次,阳性355人,间日疟322例,恶性疟31例,未分型2例,无死亡病例;2005年发热病人血检11 575例,阳性352例,其中间日疟314例,恶性疟27例,未分型11例,疫情报告疟疾发病372例,死亡1例,其中间日疟332例,恶性疟29例,未分型11例,比去年同期下降28.46%.结论 西盟县应采取综合性防治对策,进一步加强对疟疾防治工作的指导,做好出境人员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基层镜检员对血片的镜检技术和操作水平,把好镜检质量关,为制订疟疾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三亚、琼中、乐东三个高疟区市县2001年“四热”病人血片抽查复检2911张,其中阴性片1810张,阳性片1101张。结果 复检符合率为97.46%,错检率为2.54%,(其中阴错检阴血片1.10%,阴错检阳血片0.82%,虫种错检血片0.62%);染色差血片数占19.2%(559张)。结论 从符合率看三市县镜检技术达较高水平,但从血片的阳性或阴性错检和虫种错检及血片制作染色看,问题仍然突出。如何提高基层镜检员的镜检技术和操作水平,是当前疟防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孝涛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33-1335
目的 分析临沂市疟疾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临沂市2001~ 2011年的疟疾疫情、发热病人血检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沂市2001~2011年期间共报告疟疾病例53例,年平均发病率0.047/10万,在2005~2008年间疟疾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发病率平均为0.092/10万.疟疾病例实验室诊断37例,临床诊断16例;间日疟44例,占83.0%,恶性疟9例,占17.0%;本地感染22例,占41.5%,外地感染31例,占58.5%.病例以20~45岁青壮年农民为主,发病主要集中在7~10月份;发热病例血检阳性率为0.087‰.结论 临沂市2001~2011疟疾发病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管理,防止输入性继发病例的发生,是今后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临床医师使用复方青蒿素(ACTs)治疗缅甸输入恶性疟疗效。方法 在缅甸输入性恶性疟较多的云南省保山市,对2014—2015年收治恶性疟病人诊断、感染来源、输入性疟疾的判定、治疗情况等进行调查,对治疗失败患者开展疟原虫青蒿素抗性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2014—2015年保山市全市共收治疗恶性疟病人42例,其中37例得到标准疗程的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治疗规范率88.1%;5例治疗不规范,不规范率11.9%。规范治疗的37例中,治愈34例,治愈率91.9%;治疗失败3例,治疗失败率为8.1%。该3例均为缅甸输入病例,其中2例在缅甸韦茂感染,1例感染地不详;对其中保存血液样本的2例治疗失败病例检测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基因(K13)结果显示,疟原虫K13基因F446I位点均发生突变。结论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对缅甸输入的恶性疟疗效较好,该药仍然可以作为治疗恶性疟的一线药物;发现2例治疗失败病例,且疟原虫K13基因F446I位点发生突变。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深圳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特征。为其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7-2008年输入性疟疾病例资料,以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分析其特点;采用镜检法、Opti—MAL免疫层析法和PCR三种检测方法核实诊断并进行虫株鉴定。结果24例输入性病例,年龄介于21~55岁,男性23例,女性1例;其中3例为外国籍,其余为深圳外出从事商务回国人员;按输入来源地区:非洲21例,东南亚3例;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1月和2月,合计13例.占总病例数的54%;镜检结果显示:16例为恶性疟,间日疟4例,未分型4例;以OptiMAL免疫层析法和PCR法核实鉴定,4例未分型者均为恶性疟,1例间日疟为恶性疟,1例间日疟为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结论深圳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以深圳外出疟疾高发地区回国人员为主,且多为恶性疟;OptiMAL免疫层析法和PCR法对于疟疾病例的核实鉴定具有积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淮安市258例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疟疾诊治能力和监测响应水平,防止输入性疟疾的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淮安市2012—2019年疟疾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疫点基本情况表、疫点调查与处置报告、医院有关疟疾诊治的病历资料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淮安市2012—2019年输入性疟疾258例,其中恶性疟203例,间日疟4例,卵形疟39例,三日疟8例,混合感染4例。输入地广泛,涉及22个国家,其中非洲255例、大洋洲2例和东南亚1例,分别占总病例数98.83%、0.78%和0.39%。国外居住15~2 990 d,期间发病次数0~30次;回国多集中在春节前、麦收前和秋收前三个高峰,占总回国人数72.48%(187/258)。清江浦区报告病例数最多,为109例,占42.25%;20~<49岁青壮年215例,占总病例数的83.33%;民工131例,占总病例数的50.78%;回国至发病时间间隔平均为9.5 d,最长为634 d,其中93.10%(189/203)的恶性疟患者在回国后30 d内发病。患者自发病至确诊时间平均为2 d,30 d内确诊254例,占总数的98.45%。结论 淮安市自2012年以来全市报告的均是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应加强对往返于高疟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归国人员的疟疾筛查,提高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疟疾诊治和疾控部门复核血片的能力,避免死亡病例发生和防止输入性疟疾继发传播,巩固消除疟疾工作成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广西梧州市1994~2009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4~2009年梧州市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重点人群荧光抗体监测以及蚊媒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6年来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例26492人次,流动人口发热病例257人次,流动人口非发热病例14702人次,检出输血感染三E/疟2例,输入病例26例,三类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7%(2/26492)、10.117%(26/257)和0。重点人群IFA抗体阳性率为0.078%。结论梧州市基本消灭疟疾16年来仅检出输血感染三日疟病例2例,输入性病例26例,未发生输入继发疟疾病例,表明疟疾防治成果巩固,现行的疟疾监测和控制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流动人群、特别是从高疟区外来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广州白云区基本消除疟疾后监测效果与防治对策,为调整疟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白云区达到基本消除疟疾后,在全区范围内设专职或兼职镜检站22处,开展疟疾传染源搜索,及时发现和治疗现症病人,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处理,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定时对各镜检站的工作进行检查、督导,并对本地区小学生进行疟疾抗体检测及进行按蚊密度监测。结果 2005~2013年共报告全区疟疾病例69例,其中间日疟19例,恶性疟40例,未分型10例,均为输入性病例。69例病例中确定外籍病例26例,其中非洲籍22例,东南亚籍4例;本地居民外出非洲感染34例,外出东南亚感染9例。2010~2013年辖区医疗机构共血检"三热病人"19 958人次,发现疟原虫阳性3例。连续2年对学龄儿童疟疾抗体监测1 013人次,未发现阳性者。在2011~2013年按蚊监测中,只有2013年在白云区郊区捕获1只中华按蚊,其它均为致倦库蚊,表明本地区中华按蚊密度维持在极低水平。结论输入性疟疾病例为现阶段病例的主要来源,基本消除疟疾后的防治成果得到了巩固,现行疟防措施可以适当简化。加强非洲及东南亚等地流动人口的疟疾监测及管理是巩固疟防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武汉市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6—2019年武汉市85例输入性疟疾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19年报告的85例疟疾病例全为境外输入病例,外籍患者3例,中国籍82例,恶性疟68例(80.00%),间日疟12例(14.12%),卵形疟4例(4.71%),三日疟1例(1.18%),混合感染0例。1—12月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5月份出现明显集中趋势,1、8月份存在小高峰。输入性疟疾病例以青壮年男性为主,来源于非洲国家79例(92.94%),亚洲国家6例(7.06%)。患者一般在发病后4 d内就诊,63.53%患者既往有疟疾病史,均有发热症状,部分合并寒战、头痛及意识障碍。83.53%为轻症病例,重症病例中恶性疟占92.86%。不少患者出现贫血,血小板、白蛋白降低,合并肝功能、肾功能等多器官损害。采用青蒿素及衍生物规范抗疟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 武汉市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加强对出国务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保持高效的疟疾监测体系;对于输入性病例采用规范的抗疟原虫及综合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2—2018年南京市消除疟疾监测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消除疟疾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2018年南京市疟疾疫情报表、发热病人血检报表以及所有病例的个案信息、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8年南京市共监测发热病人血检173 792人次,报告确诊疟疾病例138例,其中恶性疟105例,间日疟11例,卵形疟16例,三日疟3例,混合感染3例。138例病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来自非洲131例,亚洲7例。人群主要为男性青壮年,职业以工人、农民、技术人员为主。全市10个区有病例报告,且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特征。发病当天就诊的病例占26.09%(36/138),经首诊单位确诊病例占68.12%(94/138)。主动病例侦查1 047人,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采用诱蚊灯法进行全通宵蚊媒监测,在 5个监测点共捕获中华按蚊417只,密度为0.17只/(灯·小时)。2016—2018年南京市疟疾报告病例采用镜检法和RDT两种方法检测,配对比较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结论 南京市输入性疟疾病例仍有再传播风险,需进一步强化医疗机构专业人员业务培训,加强多部门合作,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有力防控措施,防止输入性疫情的传播与扩散,巩固消除疟疾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2009~2012年广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点,为防治疟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2年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的直报数据及全省疟疾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广东检出疟疾患者分别为83、95、96、87例,年发病率分别为0.08/10万、0.09/10万、0.09/10万、0.08/10万。死亡数分别是2009年1例、2010年0例、2011年2例、2012年1例。四年中全省21个地市中有17个地市42个县(市、区)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其中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东莞,3市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总数为228例,占病例总数的63.16%。四年报告疟疾病例数中,来自国内其他省份输入12例,占3.32%;来自国外输入349例,占96.68%。四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疟疾高发职业以工人、商业服务及民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44.88%。疟疾病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年龄段,占病例总数的91.41%,男性病例是女性的5.56倍。四年输入性疟疾未在当地引起二代病例出现。结论广东省2009~2012年疟疾疫情平稳,病例全为输入性,输入地主要以非洲为主,输入性恶性疟有增加趋势,有必要加强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红河州消除疟疾阶段的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2012-2016年红河州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相关资料,对疟疾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境外输入性实验室确诊疟疾病例89例,其中间日疟84(94.38%)例,恶性疟5(5.62%)例,恶性疟死亡1例,年病例数从2012年的17例上升到2016年的28例,上升64.71%.金平、个旧和元阳县(市)病例数占84.27%;20~50岁男性青壮年病例数占89.89%;农民工病例数占88.76%;缅甸输入病例73例(82.02%).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明显增多,以成年男性和外出务工人员为主,感染来源主要为缅甸.应当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防治知识的宣传,同时加强对来自疫区回归人群的监测和管理,避免继发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