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年来我院门诊初诊眩晕患者中有位置性眩晕33例(其中不包括美尼尔氏病、突聋、颈性眩晕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位置性眩晕)均为发病时就在一定位置上出现眩晕,就病史和检查做眼震电图检查,进行初步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1.症状和检查位置性眩晕,低头仰头时眩晕6例,向右卧位时眩晕11例,向左卧位时眩晕13例,平卧位时眩晕3例。伴耳鸣、耳聋者6例,耳聋、耳堵塞感2例。伴恶心5例,其中2例眩晕重者有呕吐。鼓膜正常者30例,鼓膜内陷者3例。纯音测听:听力下降者8例,均为高音下降。眼震检查:自发眼震阴性。位置试验:左侧卧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误诊的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18例。方法对误诊类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病人入院后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的3例;酒精过量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例,偏头痛3例,高血压性头痛3例,病毒性脑炎1例,眩晕症3例,癫痫2例。最长误诊时间4天,最短1天。结论对临床资料要全面分析而不只拘泥于现象,对不明原因突发眩晕、意识障碍、精神改变的患者,即使无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或仅有头痛、呕吐等一项症状时不要轻易放弃SAH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户文娟  武桂萍 《河北医学》1998,4(12):120-121
GBS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病程早期或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容易误诊。现就我院收治的1例以眩晕呕吐为首发症状的GBS误诊为脑干梗塞的原因进行分析如下:l临床角料患者.女性.67岁.主因突发眩晕、呕吐伴四肢无力、饮水发呛则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一早晨起床穿衣服时突然出现眩晕,不敢睁眼,随之恶心、呕吐3次,并伴四肢无力.当时测血压27/14kPa,给口服降压药治疗。服药时饮水发呛.当地给予脉通治疗3d.眩晕症状减轻,血压波动在26/14~22/13kPa之间,但四肢无力症状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住院治疗。病后无…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广胜 《中外医疗》2008,27(9):72-72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出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点,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3例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 3例患者临床表现及体征均不典型,通过腰椎穿刺取得血性脑脊液得以确诊.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呕吐、眩晕、意识障碍等一项或两项状态时,即使无典型的头疼、呕吐、脑膜刺激征也应考虑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能,及时行CT扫描和脑脊液检查,可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陈斌 《华夏医学》2009,22(6):1020-1021
目的:探讨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卧位时缓解,伴头昏、恶心、呕吐、头晕、耳鸣、听力下降、颈项强直.13例患者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均<7cmH2O,其中6例红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增多,2例患者为血性脑脊液.结论:认识低颅压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脑脊液改变,对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多因素致病,以体位性头痛、头晕为主要症状,颅内压〈70mmH2O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坐立位时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临床易误诊为眩晕症、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头痛、颈性眩晕等。现将我科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23例低颅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麻醉术后病人体位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从麻醉的影响、手术部位 ,来探讨麻醉术后病人的合理体位。方法 选取全麻、硬膜外麻醉术后病人各 75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对照组病人术后去枕平卧 6h后改半卧位 ,实验组病人术后直接给半卧位或低半卧位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各组病人生命体征均平稳 ,而对照组病人体位不适感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 麻醉术后病人头痛、呕吐、眩晕与体位无关 ,而舒适感与体位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8.
报告了5例50岁以上老年人后颅窝肿瘤,其特点是急性起病,表现为眩晕、恶心、呕吐、共济障碍、无颅内压增高症状及体征,早期误诊为推基动脉供血不足或栓塞。本文分析了误诊原因,提出了早期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卧位拔伸微调法与传统推拿治疗颈性眩晕(CS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3例CSA患者,随机分为传统推拿组和拔伸微调组.使用常用的临床评定方法及改良《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分别对2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分析、比较.结果:传统推拿组有效率为87.78%;卧位拔伸组有效率为95.70%;2种治疗方法对CSA患者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工作生活、心理及社会适应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均P<0.01),拔伸微调组较传统推拿组对于眩晕、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改善更为显著(P<0.01,P<0.05),对于颈肩痛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传统治疗方法及卧位拔伸微调法治疗CSA均有肯定的疗效,且卧位拔伸微调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卧位正骨牵扳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采用传统中医推拿手法对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的颈源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在显效病例治疗时间上相比较一个疗程以内差异有显著性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卧位正骨牵扳手法在改善颈源性眩晕症状功能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中医正骨推拿手法(P<0.05),而且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卧位正骨牵扳法安全可靠,不会产生医源性损伤,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Ramsay Hunt综合征又称带状疱疹膝状神经节综合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引起的以侵犯面神经为主的疾病.临床上除典型的耳痛、耳部疱疹和周围性面瘫外,还可出现眩晕、呕吐、听力下降、声音嘶哑、饮水呛咳等症状,不典型患者易误诊而延误治疗,从而影响预后.本文通过对23例Ramsay Hunt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例举误诊原发性颅内低压的常见疾病,指出本病病因不明,表现形式多样,病程不一,个别CSF蛋白或细胞增高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对原因不明的体位性头痛、眩晕、呕吐和无体征者、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并尽早腰穿测压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典型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具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三联征。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本报告3例以眩晕为首发症状和突出表现,缺乏头痛的SAH。  相似文献   

14.
低颅压综合征的诊治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颅压综合症指卧位腰穿压力在 0 .688kPa(70mmHg)以下的一组病征 ,近 10年来屡有报道。自Schalteubrand在 1938年第一个报道了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1970年Lasacter将它命名为“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 ,头痛与体位关系明确 ,同时可有眩晕 ,呕吐 ,精神障碍 ,植物精神症状等 ,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证等。我们将医院近 7年来的 18例患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其诊治 ,护理作一探讨。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 8例 ,男性 10例 ,年龄2 0~ 4 8岁 ,平均 38岁 ,均为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系统性眩晕临床误诊原因,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急诊科误诊为系统性眩晕的非系统性眩晕患者23例,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随访,综合确定最终诊断.结果 在23例非系统性眩晕患者中,误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例,颈椎病8例,梅尼埃病1例,位置性眩晕2例.最后确诊上消化道出血3例,宫外孕2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双硫伦样反应2例,水电解质紊乱3例,肾功能衰竭2例,低血糖2例,心肌梗死3例,眼部疾病2例,重度贫血2例,肝癌结节破裂1例.结论 非系统性眩晕患者病情重,诊断难度大,涉及知识面广,临床在诊断系统性眩晕时一定要先排除非系统性眩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66岁,以“位置性眩晕1 d”于2021年7月5日就诊。患者1 d前早晨卧位坐起时出现剧烈眩晕,持续约1 min,伴恶心、呕吐,躺下及向左侧翻身时均可诱发短暂眩晕。无耳蜗症状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发病当日头颅CT、DWI未见异常,肌注异丙嗪、静滴天麻素、倍他司丁后症状减轻。发病次日晨起位置改变时仍出现短暂眩晕。自诉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各种急慢性病史及外伤史。眩晕查体:头脉冲-眼震-眼偏斜检查(head impulse nystagmus test of skew, HINTS)未见异常,视频头脉冲测试(video head impulse test, vHI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7.
眩晕是常见的病症.医师对前庭系统的解剖、生理、病理等了解不充分,对前庭疾病的发病特点、检查方法、诊断要点及流程等不熟悉,可导致大量前庭障碍患者被误诊误治.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眩晕患者误诊原因的分析,加强前庭疾病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病史采集和眩晕床旁查体技能,了解前庭直接通路的评估和前庭疾病的诊治流程,有助于减少误诊误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时多有典型症状和体征,如头痛,呕吐,颈项强直,但有些病例不典型,早期只以头昏,眩晕,咽痛,发热等为主要表现,易造成误诊[1].现对我院2001年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中因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导致误诊的14例(23%)进行回顾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9.
患男,11岁。以眩晕呕吐20余天之主诉入院。住院后发现患儿晨起发作性眩晕,以自体旋转为主,伴呕吐,非喷射状,喜左侧卧位,变换体位症状加剧,闭目症状缓解,无头痛,视物模糊及复视。查体: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眼底未见异常;眼震电图示右侧半规管功能减退,引出中枢位置眼震,无视动中枢异常 ,电测听、颈椎X线片、脑干诱发电位均未见异常;脑电图未见阵发性慢波,两侧基本对称;头颅CT平扫未见异常。请耳鼻喉科会诊诊断为“前庭神经炎”,给扩管,改善微循环,抗病毒治疗8d,症状消失,自动出院。3d后以眩晕再次收院。继…  相似文献   

20.
膈疝为少见病,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漏诊.本文结合我院误诊的教训并复习文献,重点讨论膈疝病因及发病部位、辅助检查,以期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男,43岁,农民,因扛重物,突然左胸痛伴吞咽困难,恶心、呕吐20余天,于1979年12月25日以“左侧液气胸”收住院。既往体健。入院时,体温38.1℃,BP120/90mmHg,神志清楚,强迫体位(半卧位),呼吸急促,气管向右侧移位,心音低钝,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