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N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 收集该院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123例,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前检测NT-proBNP水平(NT-proBNP1、NT-proBNP2),并计算NT-proBNP变化指数.123例患者根据心功能分为三组:Killip Ⅰ级组51例,KillipⅡ级组46例,KillipⅢ级组26例,比较各组患者NT-proBNP1水平的差别,并分析其与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所有患者随访观察1年或至心血管事件再发生,分析心血管事件再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NT-proBNP1水平随着Killip分级的升高而升高,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NT-proBNP1水平与患者心功能Killip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885,P<0.01).心血管事件再发组与心血管事件无再发组NT-proBNP1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事件无再发组NT-proBNP2水平显著低于再发组(P<0.0l),NT-proBNP变化指数显著高于再发组(P<0.01).NT-proBNP2、NT-proBNP变化指数、年龄、心力衰竭病史、糖尿病史和高血压病史是心血管事件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动态监测入院时及出院前NT-proBNP水平有利于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预后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采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本院收治的86例AMI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我院同期50例非AMI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予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分析、对比NT-proBNP、CRP水平,从而评估AMI经NTproBNP结合CRP检验的诊断效能。结果 试验组NT-proBNP和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试验组不同心功能分级中,Ⅲ级患者NT-proBNP及CRP水平高于Ⅱ级患者,Ⅳ级患者NT-proBNP与CRP水平高于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检验诊断符合率、特异度、灵敏度显著高于单一NT-proBNP、单一CRP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MI患者NT-proBNP和CRP水平呈高表达,对这两项指标进行联合检验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能提高AMI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126例)、重症肺炎患儿(88例)和健康体检者(60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按照心功能分级分为Ⅰ级、Ⅱ级、Ⅲ级。采用双抗体夹心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NT-proBNP和cTnI,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FABP水平。应用心脏超声仪测量3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清NT-proBNP、cTnI、H-FAB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cTnI水平明显升高(P<0.05),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较重症肺炎组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明显升高(P<0.05)。心功能Ⅱ级和Ⅲ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明显高于心功能Ⅰ级患儿(P<0.05);与心功能Ⅱ级患儿相比,心功能Ⅲ级患儿血清NT-proBNP、cTnI和H-FABP水平升高更明显(P<0.05)。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组心功能指标LVEF和LVSF较对照组、重症肺炎组均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和重症肺炎组LVEF、LVS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血清NT-proBNP、cTnI、H-FABP水平与LVEF和LVSF呈负相关(P<0.05)。结论NT-proBNP、cTnI、H-FABP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可作为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血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和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二者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74例明确诊断为HF患者(病例组I),120例经诊断未有HF的冠心病、高血压等其他患者(病例组II),200例健康体检人群(对照组)的NT-proBNP和cTnI的浓度。分析三组人群的血液中NT-proBNP和cTnI水平差异以及NT-proBNP和cTnI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并随访观察患者(病例组I和II)死亡及心衰再入院事件的发生。结果病例组I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3765.00±1765.34ng/L、0.029±0.012μg/L,病例组II全血中NT-proBNP和cTnI分别为778.5±354.33ng/L、cTnI为0.018±0.011μg/L,病例组I的NT-proBNP和cTnI分别明显高于病例组II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为105.5±68.21ng/L、cTnI为0.010±0.002μg/L。和对照组相比,病例组I和病例组II中NT-proBNP和cTnI浓度均有升高。联合检测平行(并联)试验对心力衰竭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91%和99.06%。随访结果提示,NT-proBNP和cTnI联合检测分组间的患者死亡率或因心衰再入院率有显著性差异(Logrank test,p<0.05)。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cTnI对心力衰竭的早期筛查和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T(cTnT)辅助诊断老年人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心绞痛患者32例,AMI患者20例,入院即刻(3 h)采静脉未抗凝血,检测其H-FABP、cTnT浓度;另选取同期健康老年体检者15例作对照组。统计分析三组H-FABP、cTnT浓度差异,并绘制H-FABP、cTnT诊断AM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老年心绞痛组、AMI组H-FABP、cTn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AMI组与心绞痛组H-FABP、cTnT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对老年AMI诊断AUC为0.98(95%CI:0.96~1.00),优于cTnT对AMI诊断的AUC为0.82(95%CI:0.68~0.95);H-FABP对AMI的最佳诊断Cut-Off值为5.575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0.865%),灵敏度为0.950%,特异度为0.915%。结论 H-FABP可作为老年人AMI辅助诊断的良好指标,对诊断老年人AMI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有利于降低漏诊率、误诊率。  相似文献   

6.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指标,受骨骼肌损害的影响极小,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显著的特异性;敏感性高,能灵敏的反映心肌损伤;分子量小,是目前常用心肌标志物中最小,心肌损伤后入血早;血中浓度与梗死面积相关性好,可用以估测梗死面积;发病后血中清除快(24h),比其他标志物更适合用于再梗死的诊断。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3h)的诊断中有其独特的优势,且对再灌注的判定也有肯定的意义,是一个优秀的心肌损伤指标。  相似文献   

7.
陈传民 《山东医药》2014,(29):80-8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血浆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MI患者44例,均行溶栓治疗,7 d后行冠脉造影,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通组、非再通组。分别检测两组入院时及溶栓后1、2、3、4、5、6、8、12、24、48 h血浆H-FABP含量,比较两组血浆H-FABP含量升高、达峰及恢复时间。结果再通组血浆H-FABP 达峰时间及恢复时间均早于非再通组( P均<0.05)。结论血浆H-FABP峰值提前在AMI患者溶栓治疗中可预测血管再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及评估梗死相关血管再灌注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胸痛6h内明确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5例,并于入院1h内接受溶栓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入院即刻和术后3h行床边心电图检查并采血检测肌钙蛋白I(cTnI)及H-FABP,再灌注治疗后3h以心电图ST段回落≥50%为血流再通的评价指标。结果 65例AMI患者入院即刻H-FABP阳性率(87.69%)显著高于cTnI阳性率(5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3h后H-FABP在ST段回降≥50%组与ST段回降<50%组中,酶峰值分别为(24.03±9.12)ng/ml与(32.57±10.2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nI测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可靠标志物,也可作为评价心肌再灌注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心肌纤维化(MF)的关系。方法 将213例AMI病人作为观察组,2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阴性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病人基线资料,检测入院时MF指标[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及血清Lp-PLA2、H-FABP水平,分析血清Lp-PLA2、H-FABP水平与AMI后MF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ⅢNP、PCⅢ、H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血清Lp-PLA2、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Lp-PLA2、H-FABP水平与AMI后MF指标(PⅢNP、PCⅢ、HA)均呈正相关(P<0.01);血清Lp-PLA2与H-FABP水平呈正相关(P=0.040)。结论 AMI后病人伴不同程度的MF,血清H-FABP、Lp-PLA2高表达与AMI后MF有关,随着血清H...  相似文献   

10.
H-FABP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丹丹 《山东医药》2008,48(27):14-14
心肌细胞损伤后,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释放至血中能导致血中浓度快速上升,因此H-FABP的检测具有较高的心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T-proBNP具有血半衰期长、浓度较高、个体变异小和体外稳定性高等优点;NT-proBNP能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提高心力衰竭诊断率,客观评估心力衰竭预后及危险分层,监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被认为是理想的心力衰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收治的90例A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溶栓治疗 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ST段回落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再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I、心排血量、每搏输出量、LVEF%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hs-CRP、NT-proBNP、TNF-α、sICAM-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AMI患者有助于心功能恢复、降低炎症反应程度,对AMI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3例发病6h内的胸痛患者,其中AMI组32例,非AMI组61例[含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者22例,非心源性胸痛者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69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检测正常人和患者发病0~3h或3~6h血浆的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6h内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在0~3h、0~6h时间段,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64.29%、84.38%)显著高于cTnI(28.57%、53.13%)和CKMB(21.43%、56.25%),与MYO(71.43%、78.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特异性上,4种生化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准确性上,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0.979、0.958)显著高于cTnI(0.800、0.878)、CKMB(0.575、0.782)和MYO(0.796、0.882)。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其诊断准确性优于cTnI、CKMB、MYO。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0例因急性胸痛住院的患者,按胸痛发作时间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3 h、3~6 h和>6 h三组,检测各组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比较3种心肌标志物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同时比较胸痛发作≤6h时不同心肌标志物联合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入选病例最终确诊为AMI 62例,非AMI 48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20例,稳定型心绞痛18例,非心源性胸痛10例).<3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7.5%、9.1%、45.8%;特异性分别为83.3%、91.6%、91.6%;3~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98.1%、54.5%、63.6%;特异性分别为94.4%、88.9%、93.7%;>6 h组H-FABP、CK-MB、cTnI水平诊断AMI的敏感性分别为81.3%、93.7%、75.0%;特异性分别为83.3%、94.4%、100%;3种检测指标的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93.5%、特异性为85.4%,cTnI与CK-MB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敏感性为74.1%、特异性为87.5%.结论:H-FABP水平检测对于早期诊断AMI有较高的敏感性,优于传统指标CK-MB、cTnI,但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与CK-MB、cTnI相当.胸痛发作≤6h时H-FABP与cTnI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AMI早期诊断的敏感度,优于传统的cTnI与CK-MB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快速检测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老年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层析技术研制H-FABP快速检测试剂条,检测64例发病6h内的老年胸痛患者的血浆标本,比较其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快速检测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90.48%)显著高于cTnⅠ(57.29%)和CK-MB(57.29%)(P=0.016),与MYO(85.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FABP的特异性(95.35%)高于MYO(60.47%)(P=0.014),与cTnⅠ(97.44%)、CK-MB(83.7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快速检测H-FABP对于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可用于老年早期AMI的筛选。  相似文献   

16.
<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得到迅速明确的诊断及及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1〕。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心肌坏死情况下早期迅速释放,已有研究表明,HFABP在心肌梗死患者体内3 h即达到最高峰〔2〕,与肌钙蛋白(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相比,升高时间更早〔3〕,表明H-FABP对诊断AMI的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比较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组合诊断早期AMI的价值。方法选择疑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AMI患者发病1h、2h、3h、4~6h、7~12h时血清H—FABP浓度变化,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种心肌损伤标志物及不同心肌标志物组合H—FABP+cTnI与H—FABP+CK—MB在诊断不同发病时间段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①在AMI发病3h内,H—FABP的诊断敏感性(66.7%)优于cTnI(0%)和CK—MB(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AMI发病4~6h内,H—FABP的敏感性(94.4%)仍高于cTnI(61.1%)和CK—MB(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H—FABP+cTnI组合对AMI的诊断敏感度最高(95.8%),特异度亦最高(100%)。H-FABP+cTnI组合次之,分别为93.75%和97.2%。这两种组合对AMI的诊断敏感度与单个H—FABP、cTnI和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特异度亦明显升高。结论在AMI发病6h内,H—FABP是最为敏感的心脏标志物,尤以发病3h内最敏感。H—FABP与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和CK—MB的组合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提高早期诊断AMI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心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中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水平,以检测其作为AMI早期诊断指标的有效性,为早期诊断AMI提供特异而敏感的生化指标。方法:(1)从心脏组织中利用RT-PCR方法克隆h-FABP基因,并转入E.coli中表达。(2)制备抗h-FABP的单抗和多抗;(3)利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血清中h-FABP的浓度,结果:(1)h-FABP在E.coli中高水平表达,并经纯化得到了人的h-FABP;(2)制备了抗h-FBAP的单抗及多抗,并通过纯化得到了特异于h-FABP的IgG;(3)AMI患者血清中的h-FABP浓度明显高于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并且在发病后2h开始升高,在5-6h内达到最高值,在12-24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h-FABP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早期诊断AMI的理想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9.
姜玉章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27(23):2335-2337
目前临床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指标主要有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异构酶(CK-MB)、肌钙蛋白I(TroponinI)、肌钙蛋白T(Troponin T)和肌红蛋白(Myoglobin)等。但CK-MB、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缺乏敏感性,它们在胸痛后6~8h浓度才上升;肌红蛋白则缺乏特异性,虽然在胸痛后2~3h浓度上升,但其不能区分骨骼肌和心肌损伤。近来Alhadi等〔1,2〕报道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胸痛后2~3h后浓度开始上升,在4~8h内达到最高值,在12~24h内恢复到正常水平,且h-FABP的免疫性不同于其他类型的FABP,具有特异性,不会发生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s)是一类可溶性小分子胞浆蛋白,其主要作用是调节细胞脂肪酸代谢和堆持细胞脂质稳态。它在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FABPs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早期内监测心肌损伤状况,评估梗死面积和再灌注疗效。与传统的生化指标相比较,其诊断时效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在AMI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