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两种形式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其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血清共190例,其中正常对照60例,前列腺癌为90例,前列腺增生为40例.Bayer化学发光法测得TPSA和CPSA,计算CPSA/TPSA比值.比较三组的CPSA、TPSA和CPSA/TPSA.结果 在正常对照、前列腺癌(PCa)、前列腺增生(BPH)血清中的浓度具有很好的一致性.PCa患者组的TPSA、CPS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和BPH患者组(P<0.001),PCa患者组的CPSA/TPSA大于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P<0.001)而BPH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CPSA/TPSA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相同的敏感度情况下,CPSA和CPSA/TPSA较TPSA显示出更高的特异性.结论 联合检测TPSA、CPSA及CPSA/TPSA,更有助于对前列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和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的比值(f/tPSA)对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方法 53例行前列腺系统性穿刺活检或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按照病理结果 分为前列腺恶性组(26例)和前列腺良性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tPSA水平的分...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与前列腺癌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加,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不断提高,目前前列腺癌的诊断主要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为主要依据,受生活习惯,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检验方法改进的影响,PSA的参考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对以上提出PSA与前列腺癌的诊断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癌早期很少引起症状,当前列腺癌引起症状时表明肿瘤局部或远处出现转移。自 1979年从前列腺组织内分离和提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以来,PSA在诊断前列腺癌(PCa)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选诊断和随访。1 PSAPSA是一种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在男性前列腺上皮及尿道周围腺体产生。PSA基因密码位于 19号染色体上,其DNA序列也完全清楚。PSA在精液中呈高浓度, 其功能与性生殖能力有关,在正常情况下人血清中PSA的浓度较低,除小部分外,大部分以复合物形式存在。血清中结合型PSA的清除主要是通过肝脏,血清…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老年男性血清 PSA的检测 ,分析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作用。方法 :选 5 5岁~ 85岁老年男性作为受试对象 ,分为正常对照组、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结果 :非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总 PSA水平较低 ,一般小于 4ng/ m L ,前列腺增生患者总 PSA略为升高 ,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而前列腺癌患者总 PSA显著升高 ,多大于 10 ng/ m L ;当血清总 PSA在 4ng/ m L~ 10 ng/ m L ,前列腺增生患者游离 /总 PSA (f/ t PSA)比值通常较低。结论 :血清 PSA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诊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及两者比值(FPSA/TPSA)在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良、恶性疾病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60例前列腺癌患者及40例健康成年男性(对照组)的外周血中TPSA、FPSA、FP-SA/TPSA并对3组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在TPSA≥20ng/ml时和TPSA<2ng/ml时,TPSA的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2ng/ml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和可溶性上皮钙黏蛋白(sE-cad水平检测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监利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00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监利市中医医院同期280例男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SA、PSAD、s E-cad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SA、PSAD、sE-cad单独诊断与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结果 研究组的血清PSA、PSAD、sE-ca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0.00%、90.00%、84.43%,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92.86%、87.93%,sE-cad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6.67%、71.42%、68.97%,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67%、98.21%、97.41%,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高于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癌(PCa)是一种发病率高,危害性大死亡率高的疾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前列腺增生(BPH)和PCa都有明显增加[1],PCa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是威胁50岁以上男性生命的主要癌症.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隐蔽,早期诊断较困难,待确诊时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局部或远处转移,因此早期诊断将有助于生存率的提高.前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诊断PCa的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PSA不具有PCa的特异性,因此寻找能较早而又准确诊断PCa的实验诊断方法尤为重要.目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在前列腺肿瘤学研究中的价值越来越突出.本研究通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男性作检测,测定血清中tPSA,以了解PSA在前列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总前列腺抗原(tPSA)及其衍生指标(游离型前列腺抗原占总前列腺抗原比例,fPSA/tPSA;前列腺抗原密度,PSAD)的综合分析,探究其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病房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14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261例、经病理明确诊断的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105例的tPSA、fPSA/tPSA、PSAD,分析PSA及其衍生指标诊断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能力.结果 当tPSA<4μ g/L时,fPSA/tPSA、PSAD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与非肿瘤组差异不明显;当tPSA>4μg/L时,fPSA/tPSA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明显低于非肿瘤组,PSAD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明显高于非肿瘤组;当tPSA>20μg/L时,tPSA在前列腺恶性肿瘤组高于非肿瘤组.结论 tPSA及fPSA/tPSA、PSAD的综合分析可提高前列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对经病理证实的57例前列腺增生和19例前列腺癌患者作PSA双抗体放射免疫测定,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前列腺癌组的ISA平均水平(56.89±23.93ug/L)明显超过前列腺增生组(7.99±2.26ug/L(P<0.01),前列腺癌阳性检出率为78.9%(15/19),对临床筛选前列腺癌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PSA值测定时影响因素较多,前列腺增生38.6%(22/57)与早期前列腺癌有重叠现象,在分析结果时宜综合判断;此外,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也是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等合并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影响,评价总PSA(TPSA)与游离PSA(FPSA)/TPSA在BPH和前列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44例BPH以及前列腺癌患者进行PSA测定,其中前列腺癌组30例、BPH无合并症组43例、BPH有合并症组71例(合并急性尿潴留组23例、合并尿路感染组36例、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12例),并对各组患者的血清TPSA及FPSA/TPSA比值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血清TPSA[(61.1±29.3)μg/L]明显高于BPH无合并症组[(2.8±0.6)μg/L]和BPH有合并症组[合并急性尿潴留组(5.1±2.6)μg/L,合并尿路感染组(6.7±2.0)μg/L,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8.1±5.3)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PSA/TPSA比值[(0.14±0.02)μg/L]明显低于BPH无合并症组[(0.27±0.04)μg/L]和BPl4有合并症组[合并急性尿潴留组(0.26±0.06)μg/L),合并尿路感染组(0.25±0.05)μg/L,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组(0.23±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有、无合并症的BPH各组之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合并急性尿潴留、尿路感染、慢性前列腺炎的BPH患者的TPSA值比无合并症的BPH患者增高,但TPSA、FPSA/TPSA对BPH、前列腺癌仍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并急性尿潴留(AUR)患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增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BPH并发AUR(A组)及137例未并发AUR(B组)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A组患者年龄(73.30±9.59)岁,前列腺体积(PV)(58.18±36.66)ml,血清PSA(10.39±10.78)μg/L;B组患者年龄(72.04±9.19)岁,PV(43.51±23.45)ml,血清PSA(4.35±4.96)μg/L。A、B组间PV和血清PSA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1)。3个不同PV范围(PV<30ml,PV=30~50ml,PV>50ml)A、B组间前列腺体积和血清PSA进行比较,血清PS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V<30ml及PV=30~50ml,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50ml,P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4~10ng/ml之间,A组40例,B组37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10ng/ml,A组46例,而B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血清PSA与前列腺体积(r=0.492,P<0.01)呈显著正相关,与年龄呈正相关(r=0.186,P<0.05)。结论:影响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并急性尿潴留患者血清PSA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前列腺体积和年龄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到急性尿潴留本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浓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3年 12月 16例 6 1~ 84岁的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患者导尿前和留置尿管引流 1周后的血清PSA浓度 ,同期以需手术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5 1例术前血清PSA浓度为对照组 ,对比其血清PSA浓度的变化。结果 急性尿潴留组和对照组的血清PSA浓度分别为 19 5± 11 6 μg/L和 3 4± 2 2 μg/L ,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14 2 6 ,P <0 0 0 1) ;16例急性尿潴留组 ,留置尿管引流 1周后血清PSA浓度较导尿前明显下降 (t=8 96 ,P <0 0 0 1)。结论 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尿潴留时血清PSA浓度明显升高 ,留置尿管引流 1周后PSA浓度可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雄激素去除治疗对老年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检测前列腺癌行药物去势(A组,20例)或手术去势(B组,20例)和前列腺增生(C组,40例)用非那雄胺治疗的老年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年后血清睾酮(T)、骨钙素(OC)、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磷(P)水平.同期体检正常的老年男性40例为对照(D组).结果 治疗前,四组骨代谢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A、B组的tPINP和β-CTx均高于D组(P<0.05),但C组与D组相仿(P>0.05);A、B组的T均低于D组(P<0.01).结论 检测血清tPINP和β-CTx可以帮助临床评估雄激素去除治疗的老年前列腺癌患者骨代谢的变化.非那雄胺对于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其受体IGF-1R(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eceptor,IGF11R)在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PCa)发生和发展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对26例PCa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标本进行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染色,分析IGF-1和IGF-1R在PCa和BPH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表达强度。结果:IGF-1和IGF-1R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在PCa组织中阳性部位主要位于PCa细胞。结论:IGF-1和IGF-1R与PCa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关.以IGF-1和IGF-1R为共同靶点有望成为前列腺癌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姜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43-45
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PKRP)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采用TUPKRP治疗,术后3个月检查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手术安全性和手术疗效。结果:84例患者均手术顺利,围术期生命征平稳,未发生电切综合征,手术时间为(76.4±34.2)min,冲洗液变清时间平均(25.7±5.9)h。术后膀胱刺激征20例,继发性出血3例,压力性尿失禁7例,急性尿潴留2例,尿道狭窄2例,无膀胱颈部挛缩。术前、术后电解质、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3个月复查IPSS平均(5.6±1.8)分,QOL平均(2.7±0.5)分,Qmax平均(18.5±3.4)ml/s,残余尿量为(10.8±3.2)ml,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高龄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的特点。方法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68例。结果平均手术操作时间86min,平均失血量65.6ml,平均切割前列腺组织重量36.8g,术后保留导尿管3~5d,无TUR综合征发生,术后3个月尿流率、剩余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LQS)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新方法,更适合高龄、高危和抗凝治疗的BPH患者。  相似文献   

18.
马军  杨杰  殷长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1):3247-3248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经验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行TURP治疗BPH340例。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2(35-86)分钟。切除前列腺组织平均36.8(20-94)g,平均前列腺组织切除率80%,术后早期出血4例,迟发性出血1例,早期1例开放行前列腺窝缘缝合止血,其余均保守治疗止血成功,7例发生暂时性尿失禁.未发生永久性尿失禁及电切综合征。术后2-3天拔除造瘘管,4-7天后拔除导尿管,术后平均住院7.8(7-10)天。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分别从术后前的27分、4.8分分别降至术后9.8分、2.5分。结论: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行TURP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32例前列腺癌(PCa)和10例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的PSCA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比较各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a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间的关系。结果PSCA在PCa、BPH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28/32)、20.0%(2/10),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Ca组织中PSCA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PSCA蛋白表达阳性率随着肿瘤细胞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增加而升高。PSCA是一种新的前列腺肿瘤标记物,对PCa的诊断、免疫治疗等方面有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绿激光光气化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列腺选择性光气化术(PV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平均功率80W、峰值功率280W的高功率KTP激光行PVP治疗有梗阻症状的BPH216例(前列腺体积24~134 g,50 g以上78例)。结果手术时间30~120 min。121例留置导尿管0~24 h后均能自行排尿。186例术后随访1~3个月,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26.0±3.7下降至13.4±1.9,(P<0.01),最大尿流率(Qmax)由(6.82±2.47)ml/s上升至(17.23±4.78)ml/s,(P<0.01)。术后继发出血4例,尿路感染6例,急性附睾炎1例。结论PVP治疗BPH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侵袭性小、康复快,是治疗BPH较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