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室性并行心律虽以室性早搏形式出现,但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又不同于一般室性早搏。由于普通心电图记录时间短,容易漏诊,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率。本文通过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一组典型室性并行心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诊断问题。  相似文献   

3.
室性并行心律是一种特殊的异位心律 ,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经临床观察发现 ,不同类型的室性并行心律的临床经过和预后有明显不同。本文将我院经心电图证实的 5 2例室性并行心律患者进行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室性并行心律患者 5 2例 ,男 32例 ,女 2 0例 ;年龄 5~ 76岁 ,平均 40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 ,确诊为心肌炎患者 16例 ,冠心病 5例 ,肺心病 3例 ,心肌病 2例 ,先心病 1例 ,高心病 1例 ,急性肾炎 1例 ,原因不明的 2 3例。1 2 分型 按并行心律心…  相似文献   

4.
5.
6.
报告6例房性并行心律。以老年人多见,病因多见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常伴有其他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提示多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占同期心电图的0.02%,占同期房早和房速的0.6%,发生率不算很低。诊断时应注意新旧图对比,对疑并行心律者,强调记录时间延长,找出各类型P波的特征,有助于检出房性并行心律。  相似文献   

7.
汪宁 《安徽医学》1996,17(2):64-64
<正> 患者成年男性,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炎。心电图(附图)Ⅱ导联示:基本节律窦性,频率70次/分,QRS波为Rs型,时间0.06 s,P—R间期0.14 s,S—T段及T波均正常。R_(2、4、9、11)为提前出现,呈qR型,时间0.09s,其前无 P波,S—T段压低,T波低平,为交界性早搏伴非相性室内差导性传导;其中R_(2、9)呈插入性,其后窦性激动的S波略加深,P—R间期延长至0.16 s,说明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心电图监护仪的广泛应用,发现室性并行心律并非一种少见的心律失常。现就我院自1983年以来收治的室性并行心律,结合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是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5例均符合室性并行心律诊断标准[1]。其中男23例,女12例,男女比为1.92:1,年龄为18~75(平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报告12例房性并行心律,年龄20~70岁。8例有器质性心脏病。单灶性4例,双重性2例,四重性1例。病程2天~8年。对其诊断、治疗和预后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的“配对时间逆文氏型并行心律”是并行心律中一种极少见的特殊类型,有别于以往的报告,即(1)间歇性反复出现(2)早搏间时距不呈正倍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饶邦复  张佐才 《四川医学》1993,14(6):353-354
并行心律并不少见,虽然可发生于器质性心脏病,但却有一部分病例从临床上无法查清其病因。作者选择12例原因不明的并行心律患者,进行心内膜心肌活检(EMB),旨在探讨该心律失常与心肌组织病理的相关性,并对该心律失常的临床意义进行讨论。对象和方法一、对象 12例原因不明的并行心律患者,女8例,男4例。年龄14~51岁(平均26.5岁)。所有病例均有完整病史、体检、心电图、X线胸片、二维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有关化验检查。二、临床表现 12例主要症状为心悸,无与心律失常相关的血流动力学症状如血压降低、晕厥等。5例有前驱病毒感染史;7例无明显诱因,但其中3例于病程中并发上呼吸道感染后加重病情。心律失常病程2月至3年(8例<6月)。  相似文献   

13.
王敏芳 《安徽医学》1997,18(6):70-70
<正>患者:男性,20岁,学生。胸痛2天。病前无“感冒”其胸痛位于心前区,呈隐痛,不向它处放射。饮食正常,无咳嗽及发热,无呼吸困难,无晕厥,大小便正常,因复习迎考近日睡眠不佳。既往无类似现象及心脏病史。体检: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自动体位,呼吸平稳。血压13.3/9.3kPa,体温36.3℃,心率90次/分,节律不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下肢无浮肿。急查心电图发现:(1)Ⅱ、Ⅲ、avF及V_1导联可见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其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期前间期不等。(2)Ⅱ、Ⅲ导联亦可见一组节律不规整的宽大畸形QRS—T波群,(3)V_1导联见室性融合波。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室性并行心律性心动过速伴有文氏型传出阻滞。给予心律平100mg3次/日,谷维素10mg3次/日。第3日患者自觉胸痛消失。复查心电图示:正常心电图。随访1月未复发。  相似文献   

14.
党群 《西部医学》2004,16(2):147-147
患者男性,74岁。头晕,阵发性心悸10余年。近1月来感上述症状加重,伴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心电图示:QRS为室上型,R R间隔快而基本匀齐,形态略有差异,平均心室率约2 14次/min。每个QRS波群后均可见明显P波,PⅡ↑、QVR↓,平均心房率约2 0 7次/min。R P时限0 0 4 0 0 8秒。其  相似文献   

15.
同步记录麻醉狗心外膜窦房结电图、高位右心房电图及体表ECG之Ⅱ、aVR导联,观察窦房结局部注入维拉帕米、电刺激右颈迷走神经。右心房超速起搏及石碳酸破坏SN前后的变化,发现SN功能正常对SNEc上A波前有P前波,HRAE上则无。ECG上PⅡ直立、PaVR倒置。  相似文献   

16.
刘斌 《安徽医学》1997,18(4):62-62,50
<正>患者男性,73岁。慢性咳喘史十余年,近来症状加重,临床诊断慢支伴感染,阻塞性肺气肿收住入院。心电图为人院后ⅱ导联连续记录及V—(l)导联(见附图)图中显示窦性心律约88次/分,P—R间期0.12秒,QRS时限0.09秒,并可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室性并行心律的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选择典型患者80例,使用心电图机描记足够长时间12导联心电图明确诊断,定期随访2-5年,观察病程经过。结果:除7例原有的基础心脏病外,经过症治疗后室性并行心心律均可消失,恢复时间不一,预后良好,随访中期前收缩也未复发。结论:室性并行心律一般预后良好。是一种良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3例异搏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的小儿并行心律。通过绘制窦性搏动电紧张活动对并行性异位起搏点起调整作用的时相反应曲线,图解分析窦性搏动对异位起搏点的影响,证明本文3例小儿并行心律中异搏间期之间无倍数关系的原因,是由于异位起搏点周围的传入阻滞是不完全的,每一个窦性搏动对异位起搏点产生的作用程度不一,可使并行周期相应的延长或缩短。故井行心律的诊断主要依靠配对间期的不固定和融合波出现。  相似文献   

19.
吴月娥  马兰  陈欣然 《安徽医学》2017,38(9):1180-1183
目的 利用逆向技术分析室性并行心律(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243例频发室性早搏(PVE)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筛选出Lorenz散点图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或复杂分布的39例频发PVE患者为病例组,余204例频发PVE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逆向技术分析VPSR在Lorenz散点图中的非典型表现。结果 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及复杂分布患者的VPSR检出率分别为69.56%、100.00%和50.00%,均高于对照组的检出率17.16%,其中PVE点吸引子呈叶片状、三角形分布患者与对照组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orenz散点图和逆向技术可提高VPSR的检出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76岁,冠心病史十余年。本图(见图1)录自Ⅱ导联,为连续记录,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频率为56-79次/分,P-R间距为0.16ms,较长的异位搏动间距是最短异位搏动间距的倍数,上行R_4及下行R_3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异位搏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