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每日口服氯沙坦50~100mg及贝那普利10mg,地高辛0.125~0.25mg,双氢克尿塞25mg或速尿20μg,阿斯匹林100mg。对照组45例,除无氯沙坦外余同治疗组,持续6个月。两组治疗前后检查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功能。结果治疗组左室舒张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3个月时上述指标改变不明显(P〉0.05)。临床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沙坦和贝那普利可抑制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神经内分泌激活,改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卡维地洛并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CHF患者随机单盲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氯沙坦50 mg/d,卡维地洛3.125 mg,1次/d,对照组给子氯沙坦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的临床显效率63.3%和总有效率96.7%均较对照组(30.0%和66.7%)显著提高(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血压、心率、LVEF、 SV、CI均有显著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卡维地洛联合氯沙坦治疗 CHF可以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3.
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CHF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80mg/d,贝那普利10mg/d,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d及安慰剂治疗。两组基础治疗相同,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相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量(SV)、心脏指数(CI)、6min步行距离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6min步行距离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比单用贝那普利治疗CHF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治疗高血压所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单盲自身对照及组间对照,将72例高血压CHF患者分为氯沙坦组(36例),服氯沙坦25~100mg/d,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6例),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心胸比及实验室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氯沙坦组显效率39%(14/36),有效率53%(19/36),无效率8%(3/36);对照组分别为28%(10/36),50%(18/36),22%(8/36),两组LVEDV、血压、心胸比相关参数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P<0·05,P<0·01),治疗后LVEF[(41·5%±7·2%)比(36·1%±9·3%)(P<0·01)],LVEDV[(130·6±34)mL比(151·3±35)mL(P<0·05)],LVESV[(73·5±30)mL比(88·1±31)mL(P<0·05)],血压[SBP:(102±11)mm Hg比(108±13)mm Hg(P<0·05);DBP:(74±6)mm Hg比(78±9)mm Hg(P<0·05)],心胸比[0·58±0·03比0·63±0·07(P<0·01)]氯沙坦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血生化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治疗CHF疗效显著,优于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樊冬梅  张琼  王瑜清 《心脏杂志》2013,25(1):47-050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标准AMI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观察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仅加贝那普利基础治疗,坚持服用24周,不能耐受贝那普利的改为替米沙坦。分析3 d和24周超声心动图的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 )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快速充盈E波最大流速(VE)和心房充盈A 波最大流速(VA)比值(VE/VA)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增高幅度显著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贝那普利及阿托伐他汀钙抑制AMI后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效应明显好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单独与联合治疗对改善及逆转老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55周龄Wistar京都大鼠18只,同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54只,随机抽取Wistar京都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各6只检测,以确定左心室肥厚,其余分为Wistar京都大鼠对照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0 mg/(kg.d)、氯沙坦组30 mg/(kg.d)及贝那普利10 mg/(kg.d) 氯沙坦15 mg/(kg.d)联合用药组。监测动脉收缩压及左心室质量指数,光镜观察心肌组织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心肌胶原纤维表达,TUNEL末端标记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各药物干预组均可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P<0.01),改善心肌组织结构的改变,降低总胶原及Ⅰ型胶原表达(P<0.01),并轻度降低Ⅲ型胶原表达,均以联合用药组更显著(P<0.01);贝那普利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自发性高血压对照组(P<0.01),氯沙坦组及联合用药组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联合治疗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对改善和逆转左心室重构优于单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核因子-KB(NF-KB)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和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组。超声心动图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NF—KB活化的阳性率;ELISA法测定血浆hs—CR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贝那普利组LVEF低于联合治疗组(P〈0.05);贝那普利组NF—KB活化的阳性率及hs—CRP水平高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合氯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改善心功能,降低外周血淋巴细胞NF—KB活化的阳性率和血浆hs—CRP水平方面优于单用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Ibesartan)与培哚普利(Perindopril)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102例CHF病人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的基础上,随机分为A组(n=52):口服厄贝沙坦每天75 mg,培哚普利,每日4 mg;B组(n=50):口服培哚普利每日4 mg.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心功能(NYHA 分级)评估,行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量(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短轴缩短率(FS)、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均有显著改善(P<0.05).LVEDV、LVESV、EF、FS及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均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培哚普利联合治疗CHF优于单用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9.
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肾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55例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三组,分别用氯沙坦(50mg/d)、苯那普利(10mg/d)和氯沙坦(50mg/d)加苯那普利(10mg/d)共治疗24周。单独用药组治疗12周后,若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继续单独用药治疗12周;若血压>130/80mmHg,改为联合用药治疗12周。观察血压、尿蛋白、血肌酐、血尿酸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血压控制率比单独用药组高(P<0.01)。三种药物均有降尿蛋白作用。与治疗前比较,联合用药组第12周后血肌酐有明显下降(P<0.05)。联合用药及单用氯沙坦均有降尿酸作用。单独用药血压未达标病例再联合用药后,血压、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尿酸均有明显下降(P<0.05,P<0.01),且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下降幅度比血压达标病例继续单独用药更显著(P<0.05,P<0.01)。联合用药的不良反应与单独用药相比没有明显增加。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伴有高血压和稳定肾功能不全的慢性肾炎,较单独用药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和血尿酸,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瞿家武 《山东医药》2009,49(15):58-59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肌肥厚和心功能不全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3例NHYAⅡ-Ⅳ级、EF≤50%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予缬沙坦80mg/d、B组予苯那普利10mg/d、C组予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10mg/d;若治疗4周血压≥160/100mmHg则苯那普利、缬沙坦分别增至20mg/d、160mg/d。服药后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变情况;采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心室相关指标,并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三组治疗后左心室收缩功能均显著改善(P均〈0.01),血压均显著降低(P均〈0.01),室间隔和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显著减低(P均〈0.01),其中C组改善最显著;但各组左心室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可改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并逆转心肌肥厚;联合用药疗效更显著,且该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相似文献   

11.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冶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给予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注射液200ml,1次/d静点,疗程7~10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有显著改善(P〈0.01),较对照组亦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伴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重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并发有冠心病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49例)和贝那普利组(44例),分别予以替米沙坦口服(80~160 mg/d)和贝那普利口服(10~20 mg/d),每日1次,疗程均为24 周,治疗前后分别测血压、血脂、尿酸(UA)、hs-CRP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结构和功能,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与治疗前比较,替米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161/101至130/83 mmHg;160/102至131/85 mmHg,均为P<0.01);②替米沙坦治疗后,三酰甘油(TG)、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A/E明显降低(P<0.05);UA、左室射血分数(LVEF)、hs-CRP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非常显著(P<0.01);贝那普利组治疗后无明显的变化,但hs-CRP、LVMI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替米沙坦组UA、LVMI明显下降及LVEF明显改善(P<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LVMI呈正相关(r=0.61,P<0.05)。结论: 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均能有效降低EH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贝那普利比较,替米沙坦还能显著降低hs-CRP水平以及改善三酰甘油代谢和血UA代谢,并使EH患者LVH显著逆转和心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治疗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3例1、2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服用氯沙坦50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1次/d;和苯那普利10mg,1次/d,氢氯噻嗪12.5 mg,1次/d,治疗4周。观察用药前后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压均非常显著下降(P<0.01)。氯沙坦组、苯那普利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77.1%,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前者显著低于后者(2.8%:17.1%,P<0.05)。结论:氯沙坦和苯那普利分别与氢氯噻嗪联合应用治疗老年1、2级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相似,但前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6月我院心内科共收治CHF患者193例,入院后病人均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利尿剂作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达到全剂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71例CHF患者,在剔除收缩压〈100mmHg、风心病及肥厚性心肌病病人后进行随机对照试验,厄贝沙坦治疗组(36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对照组(35例)原治疗不变,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病人心功能、肾功能、超声心动图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左室短轴缩短率和6min步行试验(6~MWT)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心功能分级,6-MWT,超声心动图检查的LVEF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0.01),且治疗组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常规治疗联用厄贝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进一步获得有益的疗效,并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步长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伴慢性心房颤动(AF)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HF伴慢性AF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常规使用地高辛等常规用药,治疗组加用美托洛尔(12.5~50mg/d)及步长稳心颗粒(27g/d)。观察两组1月疗效,并随访半年心脏原因所致再住院率、死亡率。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心室率(HR)和运动前、后即刻心室率差值(HD)显著降低,6min步行距离(m),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增加,心功能NYHA分级,生活质量(QOL)显著改善(P<0.05~<0.01)。对照组的上述参数除HD外亦有显著改善(P<0.05),但HR、HD、6min步行距离改善显著次于治疗组(P<0.05)。随访半年,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率较低(14.0%∶27.1%,P<0.05),死亡率亦较低(6%∶14.6%,P<0.05);NYHA分级、6min步行距离、LVESV、LVEDV、LVEF、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步长稳心颗粒联用美托洛尔1个月仅HR,HD,6min步行距离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而半年后心功能、生活质量都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对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另外3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心力衰竭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3.3%),左室射血分数(5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培哚普利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明显改善心功能,心力衰竭的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9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卡维地洛组(45例,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起始剂量为3.125mg,2次/d,持续两周,无不良反应则加至6.25mg,2次/d,直到6个月)。对照组(45例,进行常规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E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胸比例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卡维地洛组患者的HR变慢,LVEF增加,LVDED,LVESD及心胸比减少,心功能改善(P<0.05~<0.01),总有效率达91%。结论: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卡维地洛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卡维地洛对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3例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及对照组26例,全部给予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5~40mg/d,疗程6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左心室超声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过程中,两组均发生部分轻度不良反应,无一例停药。结论应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左室舒张功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海捷亚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过1周药物洗脱期和2周安慰剂期后,再随机分为两组:海捷亚组(每天1片)和苯那普利组(10mg/d),每组40例,疗程8周。在治疗第1、2、4、6、8周末记录血压、心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压均下降,海捷亚组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 97.5%;苯那普利组显效 28例,有效 5例,无效 7例,总有效率为 8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海捷亚能有效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