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单切口双入路Ⅰ期前方融合 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胸段及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04年3月~2008年6月应用Ⅰ期前方病灶清除、植骨(或钛网植骨重建) 后路钉棒固定治疗14例胸椎及胸腰结核。所有患者术前皆行2~4周全身化疗,术后继续全身化疗9~12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全部Ⅰ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术后1~3个月ESR、C-RP恢复正常,后突畸形均明显改善随,随访无明显加重。访时间3~53个月,平均28个月,所有患者痛疼消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植骨融合时间为3~6个月。结论单切口双入路Ⅰ期前方融合 后路椎弓根固定术治疗胸段及胸腰段脊柱结核可行,有效,能同时解决清除病灶、前方减压、脊柱稳定重建及矫形等问题,是一种经济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人路手术治疗胸腰骶椎结核的治疗效果。方法145例胸腰骶椎结核患者,其中男98例,女47例,年龄15~74岁,平均41.2岁,均在抗结核治疗半月至一月后行后路病灶清除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7个月。大部分患者结核病灶消失,骨性融合,畸形矫正,其中2例患者出现瘘道,经换药治疗后伤口痊愈。结论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骶椎结核是治疗脊柱结核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人路简单,创口小,后凸畸形矫形满意,手术后病椎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7例。男5例,女2例,年龄35~56岁,平均44.7岁。受伤到手术时间为7h~6d,平均4d,有3例高处跌伤,4例车祸伤,骨折类型按照Magerl分型:A型2例,B1型2例,C2型1例,C3型2例。患者的神经功采用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例。结果手术时间310—480min,平均340min,出血量1200~2500ml(平均1600ml),术后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7个月,平均13.7个月,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有1级以上的恢复,术前骨折处后凸角度18.7°±11.3°(3°~28°),术后骨折处后凸角度为0.8°±0.6°(-4°-6°)。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的胸腰椎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6,(7):549-551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在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优缺点,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5年6月共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46例,分别采用前路与后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术后cobb角改善情况。结果:前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后路组(P<0.05),而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cobb角和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病灶清除联合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可获得与前路手术相同的疗效,且解剖入路相对简便、创伤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胸腰段三柱不稳定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胸腰段三柱不稳定型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均伴有不完全瘫痪。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胸腔镜下椎体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融合术。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高度的矫正及丢失,椎管容积的恢复并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随访4~15个月,5例不完全瘫痪患者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44%~83%,术后为20%以下(P<0.05)。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为正常的37.2%和72.3%,术后即刻为95.9%和98.6%(P<0.05)。植骨完全融合,融合时间为3~5个月。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正>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手术入路的选择上,传统后正中入路,剥离椎旁肌,对肌肉创伤较大;而且容易损伤脊神经后内侧支及腰动脉后支的肌支,造成肌肉失神经支配及肌肉缺血,从而造成肌肉萎缩[1,2]。而椎旁肌间隙入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棘突-棘上-棘间韧带的完整性,保留对脊柱节段间的旋转运动和剪切力起控制作用的多裂肌,大大减少了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且存在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无需放置引流管等特点[3]。2012年01月至04月笔者所在科收治无神经压迫症状胸腰段骨折患者30例,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Ⅰ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结核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评价:采用I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结核158例,男97例,女61例,经2周中西医结合正规抗结核治疗后Ⅰ期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加内固定术,术后继续中西医结合抗结核1~1.5年,计算患者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术前与术后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5年,平均18个月,158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及窦道形成,术前与术后Cobb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ankel分级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恢复。结论针对性抗结核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关键,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一期PVCR技术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截骨术(PVCR)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研究2004—2009年收治的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2例,年龄37~56岁,平均42.4岁;后凸Cobb角59°~95°,平均62.9°;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者5例,其中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2例;12例均伴有较重的胸腰背部疼痛。手术方式均为一期PVCR,手术前、后分别测量脊柱后凸Cobb角及进行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术后随访8~37个月,平均25.3个月。结果无围术期死亡发生,手术时间3.5~9.0 h,平均5.5 h;术中出血量720~5 320 mL,平均2 410 mL;术后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1°~32°,平均8.9°,平均矫正度数为54°,平均矫正率为85.9%。术后有神经功能障碍者1例,Frankel分级D级,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为80%(4/5)。均未出现神经并发症。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7%(2/12),包括脑脊液漏1例和表层伤口感染1例。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表现为内固定植入物松动,其余患者X射线片可见原截骨平面均已发生骨性融合,胸腰背部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结论一期PVCR是一种治疗胸腰段陈旧结核继发僵硬性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但技术要求高,谨慎使用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颈髓钳夹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髓钳夹型颈椎病Ⅰ期前后路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手术完成颈椎后路双开门减压和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通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X线、CT和MRI检查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22例术前JOA评分平均(8.5±2.2)分,术后1个月时JOA评分平均为(13.7±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1.5+5.1)%。21例术后3、6、12个月获得随访,JOA评分平均分别为(13.9±2.2)分、(14.9+1.4)分、(15.0+1.2)分,平均改善率为(63.2±4.3)%、(75.3±3.1)%、(75.6+3.0)%。11例术后13~24个月JOA评分平均为(14.7±1.8)分,平均改善率为(70.3±3.9)%。5例术后36~42个月JOA评分平均为(14.4±2.1)分,平均改善率为(69.4±4.6)%。术后各段X线、CT和MRI检查显示钳夹节段颈髓压迫明显解除,内固定无松动。结论:脊髓钳夹型颈椎病施行Ⅰ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在一定条件下安全可行,术后近期疗效明显,能避免患者二次手术痛苦。 相似文献
13.
凌小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1):124-125
目的:对比椎旁肌间隙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将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31例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治疗的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28例进行比较,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传统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治疗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8例胸腰段椎间盘突出症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2—61岁,平均53岁;病程0.5~4年,平均2.6年;2例有外伤史。所有患者行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术式摘除椎间盘并植骨融合。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以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为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JOA分值并计算改善率。结果18例共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每3个月或半年进行门诊复查。所有患者主诉四肢感觉、肌力、活动均较前明显改善。X线检查可见椎间隙已融合,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良好。平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1±0.3)分,提高到术后2周平均(13.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身对照t检验对照,P〈0.05)。术后3个月平均(14.1±0.1)分,术后6个月平均(14.5±0.3)分,术后12个月平均(14.8±0.2)分。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优6例,良8例,可3例,差1例。结论腹膜后侧前方入路椎间盘切除术的术野清晰,于脊髓的腹侧进行减压,对脊髓的干扰较少,相对安全,应是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4)
<正>脊柱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48%,其好发部位以腰椎多见,其次为颈椎、胸椎、胸腰椎,而发生在颈胸段结核(cervi-cothoracic spinal tuberculosis,CTSTB)约占整个脊柱结核的5%。颈胸段包括C7~T3椎间盘及椎体及其附属结构,解剖上颈胸交界处是颈椎前凸与后凸性胸椎之间的过渡区。因为颈椎是负重结构,结核破坏这些椎体常导致脊柱不稳、严重后凸畸形、大面积椎旁脓肿和进行性神经功能缺损,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因此应当尽早手术,清除病灶,重建颈胸结合部的稳定性。结核病灶清除,神经压迫的解除,脊柱后凸的复位及脊柱稳定性的重建和维持是CTSTB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单纯前路手术具有直视下操作,根治性清创,更广泛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对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方法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本院进行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植入内固定的入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照组包括对照1组和对照2组两组,治疗组包括治疗1组和治疗2组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中1组患者为结核累及单个椎体组,2组患者为结核累及多个椎体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对照2组的矫形率明显低于治疗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治疗1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治疗2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核累及单个椎体组患者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对结核累及多个椎体组患者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诊治的胸腰椎结核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4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使用Frankel分级评估脊髓损害程度。结果两组均无一例复发,后入路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均明显低于前入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Cobb角改善显著优于前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路组术后Frankel分级A级1例,C级2例,其余均为D或E级,前入路组A级1例,B级1例,C级2例,其余均为D或E级,两组术后Frankel分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入路手术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显著改善神经功能,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医药指南》2017,(28)
目的分析单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纳入本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共60例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和前后联合入路的脊柱结核患者,将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ASIA分级、Cobb角和椎体高度重建作为手术评价的相关指标。结果 2组在手术前后Cobb角、ASIA分级、椎体高度重建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方面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出现结核复发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一期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后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均可取得满意疗效,但单纯前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上均低于前后路联合入路,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1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采取椎管前外侧减压术的手术治疗方式.结果 随访6个月,属于B级的14例患者,术后下肢肌力有所改善,感觉也有明显改善;11例C级和15例D级患者,肌力部分增加,随访时发现有患者称排尿可以自己控制,下肢感觉和运动功能,也基本恢复到正常.所有患者经过椎管前外侧减压手术后,没有明显的并发症.按照Frankel分类标准,40例患者经过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后,属于A级的有0例,属于B级的有9例,属于C级的有10例,属于D级的有13例,属于E级的有8例.结论 椎管前外侧减压术能有效的治疗伴有脊髓损伤的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