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血通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6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血通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9.1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梁文楚  陈聿峰 《广西医学》2009,31(12):1810-181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水平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T2DM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根据血红蛋白水平予以分组:GHbA1c≤7.5%(A组)、GHbA1c〉7.5%(B组),并对两组病人肌钙蛋白T(cTnT)、心率变异性(HRV)、6个月内再入院数及再发心脏事件等指标对比分析。结果B组HRV参数SDNN、SDANN、SDNNI均较对照组低(P〈0.05),其cTnT阳性、6个月内再入院及再发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UA合并T2DM患者预后高危因素之一,有效控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预防心脏事件再发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microRNA-9-3p(miR-9-3p)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以及T2DM 合并不稳定型心绞(T2DM+UA)痛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分析miR-9-3p 对于T2DM 以及T2DM+UA 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2 年1 月-2013 年6 月唐山市工人医院就诊的单纯T2DM 患者50 例为T2DM 组,T2DM+UA患者50 例为T2DM+UA 组,健康体检人员30 例为对照组。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提取microRAN(mi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以miR-423-5p 为内参,检测3 组血浆中miR-9-3p 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统计分析其对于T2DM 以及T2DM+UA 的诊断价值。结果 3 组血浆miR-9-3p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T2DM 组及T2DM+UA 组均高于对照组,T2DM+UA 组高于T2DM 组;miR-9-3p 对于T2DM 的诊断价值AUC=0.723(95%CI :0.610,0.837,P <0.05),miR-9-3p对于T2DM+UA 的诊断价值AUC=0.972(95%CI :0.963,0.981,P <0.05)。结论 miR-9-3p 在T2DM 以及T2DM+UA 患者血浆表达水平升高,miR-9-3p 有望作为T2DM 以及T2DM+UA 早期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与非合并2型糖尿病(DM)的冠心病(CHD)患者临床特点。方法:经冠脉造影已确诊的CHD患者193例,依据是否合并DM分为DM组85例,非DM组108例,对两组患者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DM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收缩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于非DM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于非DM组;从冠脉病变看,DM组三支病变发生率,Gensini评分高于非DM组(P均<0.05)。结论:DM组患者冠脉病变复杂严重,因此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血压,体重,血脂及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81例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绞痛日平均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发作平均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为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心绞痛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区别于稳定型心绞痛的一类心绞痛总称,它包括初发型心绞痛,恶化型心绞痛和自发型心绞痛,病情表现不稳定,常是导致AMI和猝死的前趋信号。我院自2005年12月-2006年12月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3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心脏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包括除稳定性心绞痛以外的其他各型心绞痛^[1]。UA曾被称为中间型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冠状动脉机能不全、进行性或强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冠状动脉衰竭等。UA既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各导联ST段改变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均于胸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结果:56例患者中,共52例、1127次一过性心肌缺血,56例患者中,心率变异〈50ms 41例,心率变异〉100ms18例,心电图出现T波的异常(≥2个导联)51例,其中仅有T波的异常者29例。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时的心电图改变能够提供具有诊断价值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葛根素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作用。方法治疗组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查。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改善。结论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s—CRP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到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测定其空腹血清hs—CRP值,临床观察6个月,发现患者hs—CRP值高低与患者发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的关系。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血清hs—CRP值明显升高者,如果hs—CRP值〉30mg/L,其发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猝死的几率明显增加。结论 hs-CRP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独立危险因子,可预测冠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134例诊断明确的变异性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洛他唑50mg口服,每日2次,连续治疗30d后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0d后治疗组的心脏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8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3%,两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洛他唑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结果:(1)实验组显效率(X2=4.396,p<0.05)和总有效率(X2=4.070,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实验组LVEF(t=3.147,p<0.05),LVESD(t=3.463,p<0.05)和LVEDD(t=4.138,p<0.0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3)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临床效果,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辅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 8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米氮平30mg/d。观察期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组2 9例心绞痛发作每周少于或等于1次、5例为每周2次以上,对照组则分别为9例、2 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 )。治疗组每周硝酸甘油用量少于或等于2mg、2mg以上的患者分别为2 7例、7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 0例、2 4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1 )。治疗组治疗3、6个月时心肌缺血(ST段压低次数)分别为( 73±1 5)次、( 51±1 5)次,对照组则分别为( 1 0 1±2 3)次、( 1 1 8±2 4 )次,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治疗组再次住院2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 0 5)。结论: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伴抑郁症患者,加用米氮平抗抑郁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1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冶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滴。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和63.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76.8%和5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明显药物副反应。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10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加用辛伐他汀治疗。结果:(1)对照组治疗前后TG,TC,LDL-C,HDL-C和hs-CRP等指标有轻微改善,实验组治疗前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副反应。结论:采取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能显著控制炎症反应和降低血脂,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是值得考虑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降纤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抗心绞痛常规疗法基础上,治疗组30例用降纤酶10u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5d;对照组30例用脉络宁3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10d,6d后考核疗效及有关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各为96.66%和70%(P〈0.01),期间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用量、镇痛药使用次数较对照组少(P〈0.01和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1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服药14d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0.91%,而对照组为76.36%,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55%,对照组为78.18%,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奥扎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比较肯定。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的变化.方法: 选22例UAP患者和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无狭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冠状静脉窦(CS)、主动脉根部(AO)和上腔静脉(SVC)血,测定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g)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P患者冠脉循环中t-PA活性减低(P<0.05),PAI活性增高(P<0.01),Fg含量增高(P<0.01),DD含量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UAP患者三部位各指标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UAP患者存在凝血、纤溶功能的失调,UAP患者纤溶活性降低,凝血功能增强;UAP患者在心绞痛缓解后,冠脉循环中凝血、纤溶状态与周围循环血中一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6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RP水平,均于入院后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测定,同时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自入院起30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为(18.26±3.61)mg/L,对照组为(4.05±1.1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正常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04%,CRP升高者主要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与急性炎性反应有关,CR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近期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6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硝酸酯类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和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P〈0.05),且无明显的副作用。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有效、安全的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