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颤患者233例抗凝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了解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233例住院房颤患者治疗的回顾性调查,观察并分析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差异性。结果心脏瓣膜病性房颤与心脏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亚组分析显示在心脏瓣膜病性房颤与心脏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人群中,其抗凝达标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而在心脏瓣膜病性房颤抗凝治疗人群中,曾经行瓣膜置换手术与未行手术的患者之间,其抗凝达标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结论抗凝治疗与医生的抗凝意识有关,也与患者的接受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华法林在房颤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房颤的抗凝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抗凝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根据近年研究,对房颤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如何监测及调整剂量、抗凝过度的处理等问题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7服用华法林安全吗?
华法林在临床上应用总体是安全的,少数患者会出现一些药物不良反应(ADRs)。最主要的ADRs是出血,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因不同治疗人群而不同。例如,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前瞻性临床研究中, 相似文献
4.
本刊从2003年起开辟继续教育园地栏目,以专家论坛及问答的形式对一些医药知识进行介绍,旨在提高医师、药师、护师们的合理用药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病人。每期有问答题,请读者裁下本期问答题(复印无效),连同本人的答案于2014年4月25日前寄回本杂志社,地址: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邮编200433。回答正确者由上海市药学会颁发继续医学教育Ⅱ类学分。2013年第6期的学分将与2014年第1~5期的学分一起统计。请将学分证工本费5元(无发票)寄到本杂志社,若要求以挂号信邮寄学分证,需寄8元。另外,经申请并获同意,参加本刊全年(共6期)继续教育园地答题的读者,可获得上海市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盖章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Ⅱ类)5分,工本费15元(无发票)。如需此类学分的读者请在答题时注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采取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实施规范化药学监护对治疗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1年2月期间入住某院心内科并且诊断为房颤并选择抗凝治疗的11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研究组58例。对照组仅采取医护常规治疗,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外,有临床药师介入住院期间实施规范化药学监护,出院后随访6个月。对两组患者用药依从率、抗凝治疗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依从率91.37%明显高于对照组64.4%(P <0.01),研究组中华法林治疗病例有效抗凝病例比例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67.75%(P <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3.45%明显低于对照组8.47%(P <0.05)。结论 临床药师对房颤抗凝患者实施规范化药学监护及随访可以有效提高病情控制率及INR达标率、增加依从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分析对房颤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和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房颤患者共50例,根据接受治疗的方式进行分组,为抗凝组与抗栓组,每组各有患者25例。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发生脑卒中概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房颤有着致死率以及致残率高的特点,正确使用抗栓治疗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房颤给患者带来的生命威胁。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较大的价值意义,但抗凝治疗方法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临床常见且严重的心律失常之一,脑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危险的并发症,口服抗凝药物是防治并发症的关键手段。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研发克服了华法林治疗窗窄、需要长期监测INR的弊端,但也有许多临床试验在证明新型口服抗凝药疗效的同时,验证和发现了出血、肝损伤等不良反应。现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抗凝与双联抗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38例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9例采用双联抗栓治疗,观察组69例采用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3年,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在出血事件、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比较则均无较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栓塞风险评分(CHADS2)与对照组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风险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栓塞风险,但治疗期间需做好对出血风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临床上对心房颤动(Af)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得到广泛的重视,房颤的正规抗凝治疗有利于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们总结了在我院内科住院的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现分析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王建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7):103-104
目的 探讨采用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90例心房颤动患者,根据临床诊断结果将其随机分配为风湿性组和非风湿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根据国际标准化比率采用华法林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INR调正结果及所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风湿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华法林对风湿性房颤和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进行抗凝治疗能够有效防止血栓栓塞的发生,但在使用时应注意控制药量防止引起出血。 相似文献
12.
13.
14.
老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升高。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低于2%,而7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则为13%。由于老年人房颤发病率增高,栓塞性卒中作为其主要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也呈升高趋势,风湿性瓣膜病房颤患者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7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危险性可增加4倍,栓塞性卒中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房颤预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抗凝治疗是预防卒中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已有多项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老年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率,并在适应证、药物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急性脑梗死伴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回顾性病例研究方法,抽取2019年出院、第一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且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患者,记录出院时抗栓药物并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符合条件的病例170例,平均年龄74(51~95)岁;男92例;CHA2DS2-VASc评分均≥3分;81例HAS-BLED评分≥3分。98例(57.65%)患者出院时接受抗凝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前使用抗栓药物(OR=2.497,P=0.039)和会诊建议抗凝(OR=19.842,P<0.001)有助于患者接受抗凝治疗;而出血(OR=0.331,P=0.029)和患方拒绝抗凝(OR=0.006,P<0.001)不利于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结论 抗凝治疗存在不足,提高会诊医生的抗凝意识、提高患方对抗凝治疗的理性认识和依从性对改善抗凝不足现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不同强度抗凝的治疗效果。方法把我院2005年1月到2011年10月有效随访的23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分成四组,第一组61例,采用阿司匹林(100mg/d)抗凝治疗;第二组54例,采用华法林(INR1.5-2.0)抗凝治疗;第三组63例,采用华法林(INR2.01-2.5)抗凝治疗;第四组58例,采用华法林(INR2.51-3.0)抗凝治疗。最后对四组患者在随访期内的血栓事件及出血事件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1%,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7%,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四组严重血事件发生率10.3%,高于其他各组(P<0.05),而第一组无严重出血事件发生,低于其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总出血发生率上四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华法林预防栓塞疗效优于阿司匹林,随INR强度上升栓塞事件发生降低,但严重出血风险升高,INR1.5-2.5时有效且安全,推荐国人采用。 相似文献
17.
18.
孟祥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1):69-70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导致心源性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外报告临床上10%~20%的脑卒中发生于房颤的患者。现对房颤病例155例,房颤并脑卒中33例,进行小结,结合国际上几个卒中预防临床试验资料,提醒广大临床工作者应重视房颤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9.
20.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药物应用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3年1~12月诊断为非瓣膜性房颤的住院患者共149例,结合血栓栓塞风险评分、出血风险评分、INR在治疗范围的时间比例(TTR)等对其抗凝药物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49例患者中有144例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其中使用华法林的110例(TTR≥60%76例),使用阿司匹林24例,使用达比加群酯10例。经血栓栓塞风险评分,高危、中危、低危分别有80例、46例、23例。阿司匹林治疗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治疗患者中8例发生非严重的出血事件。年龄大、合并疾病多、栓塞及出血风险高等因素影响抗凝药物的选择。结论:我院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现状较好,与国外指南推荐使用的抗凝方案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