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脾脏大小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脾切除术后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7年10月期我院行脾切除术治疗的67例ITP患者,根据患者脾脏体积指数分为正常组(<600cm~3)与脾大组(> 600cm~3),对两组患者的短期起效率(30d起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7例患者中,28例脾脏大小正常,39例脾脏增大。脾大组短期起效率76.92%高于正常组短期起效率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脾切除术是一种治疗ITP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脾脏大小是一项能有效预测ITP患者脾切除短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凝血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大部分患者可采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对某些内科难以治疗的ITP,脾切除是有效的常规治疗方法.腹腔镜脾切除术是近几年来微创外科发展、应用的新技术.LS治疗ITP以其创伤小、疗效明显的优点给ITP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2009年选择性地应用"二级脾蒂分离法"对18例难治性ITP行LS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陈永平  方伟  牟庆云  钟晖  王胜  邓玲  徐宏  蒲刚 《重庆医药》2009,38(14):1748-1750
目的探讨脾动脉部分栓塞术(PSE)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并对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117例需施行脾脏手术的ITP患者随机分为脾切除术组及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组,前者采用常规脾切除术,后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插管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栓塞面积约80%。对两组患者术后短期(1个月)、近期(3个月)疗效和远期(1年)疗效、手术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同时探讨年龄、性别、病程、血小板抗体、骨髓象的改变、抗核抗体等相关因素对脾动脉部分栓塞术疗效的影响。结果PSE组短期、近期及远期疗效均与脾切除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睥切除术组(P〈0.05或〈0.01)。PSE组中术后骨髓象基本恢复正常的患者复发率低于骨髓中仍存在巨核细胞成熟障碍(P〈0.05或0.01),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滴度低者疗效优于血小板抗体、抗核抗体滴度高者(P〈0.05或0.01),但与年龄、性别、病程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SE治疗ITP疗效与脾切除术相当,并发症少,但有待临床进一步探讨以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15例ITP患者术前均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或皮质激素依赖,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脾切除术,分析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情况。结果 15例ITP患者LS手术均获成功,术中失血30~120mL,手术时间60~150min。术后1年完全显效10例,2例部分显效,总有效率为80.0%(12/15)。结论对激素治疗无效或激素依赖的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免疫性疾病。一般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血小板自身抗体有关,而脾脏恰是产生其自身抗体的主要场所,因此临床上对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者,采用脾切除术,取得一定疗效。本文就近期的8例ITP患者脾切前后的一些免疫学改变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别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和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46例ITP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脾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4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且观察组无1例中转开腹。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虽然长于对照组( t=3.104, P<0.05),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t值分别为2.877、3.247、4.547,P<0.05);术后两个月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手术总有效率82.61%(19/24)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5.65%(22/23)(χ2=28.662,P<0.05)。结论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治疗难治性IT P的有效方法,且与开腹脾切除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ITP,脾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腹腔镜行脾切除术(L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已成为ITP手术治疗的方向。我院共行LS治疗23例ITP,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21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治疗方法。方法 按临床类型和治疗方法比较分析住院治疗的 2 14例成人ITP患者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结果  (1)疗效 :慢性ITP(CITP)脾切治疗组、急性ITP(AITP)内科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CITP内科治疗组 ,三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 94 7%、86 9%、5 9 6 % ,远期有效率分别为 85 5 %、91 4 %、6 6 7% ,前两组与CITP内科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2 )并发症 :近期脾切治疗组 12例次 (9 7% ) ,内科治疗组 31例次(34 4 % ) (P <0 0 1) ;远期脾切治疗组 17例次 (14 2 % ) ;内科治疗组 2 4例次 (2 8 9% ) (P <0 0 1)。 (3)死亡 :脾切治疗组 5例 (4 0 % ) ,内科治疗组 4例 (4 4 % ) (P >0 0 5 )。结论  (1)成人AITP内科治疗效果满意 ,故ITP患者至少应内科治疗观察半年以上 ,如无效诊断为CITP ,行脾切除疗效较好。 (2 )感染、出血是ITP患者的主要并发症 ,内科治疗组并发症率高于脾切治疗组。 (3)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以及行脾切除术 ,导致免疫学、血液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产生各种并发症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认为与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有关.有一部分患者用激素、脾脏切除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近年来,人们选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D-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997年~1998年接受ID-IVIG治疗的ITP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通常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激素依赖、脾切除术后无效或有效后再复发及复发后再用激素治疗无效者,均称之为难治性ITP(R-ITP)[1].  相似文献   

11.
刘秀秀  岳玉  刘林 《淮海医药》2011,(6):527-52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常规内科治疗方法为激素疗法,但其疗效持续时间较短,一旦停药,病情容易反复。为达到长期效果,一般行外科脾切除术,该方法的缺点主要为创伤大,部分患者不易接受。我们采取脾栓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该法为微创手术,副作用小,恢复快,通过长期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往治疗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脾切除术、免疫抑制剂等方法,部分病例疗效不满意。笔者自1995年~1996年8月应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7例患者,男4例,女3例,年龄7~62岁。4例病程为1~7年,3例病程1个月~3个月。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鼻腔出血,月经量多,以及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血小板<50×10~9/L,骨髓巨核  相似文献   

13.
王若  马利峰  康建省  乔娜 《河北医药》2012,34(11):1748-1749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研究表明,ITP与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血小板抗体PAIg)有关[1],ITP患者血浆PAIg是正常人的7倍,这些血小板抗体产生的部位主要在脾脏,ITP患者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器官也是在脾脏,因此,脾切除既减少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又消除了血小板破坏的场所,对于内科治疗无效的ITP患者,脾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腹腔镜脾切除(l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我科2002年6月至2011年1月行腹腔镜脾切除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7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LS)治疗血小板计数(PLT)<10×109/L的复发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006年 3月—2016年 6月期间行 LS治疗的 17例复发性 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2.18±15.70)岁,术前1 d PLT<10×109/L,中位病程为2(1,5.5)年,伴有脾大者6例。结果 17例 ITP 患者均顺利完成 LS,手术时间(156.76±17.90)min,术中中位出血量 50(20,175)mL,术后住院时间(7.47±1.94)d。17例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等凝血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LS术中均未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术后均未发生皮下气肿、感染、腹腔包裹性积液等并发症。LS术后短期内总体有效12例,包括完全反应者11例和部分反应者1例。术后1 d PLT≥100×109/L者术后有效率明显高于PLT<100×109/L者(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程、是否伴有脾大和术前免疫球蛋白封闭治疗等因素间术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LS治疗 PLT<10×109/L的复发性ITP患者安全、有效,术后1 d PLT可能成为预测LS治疗ITP短期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性药物治疗 ,但对部分难治性ITP病人则疗效欠佳。本文应用脾切除术治疗 ,效果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病人 15例 ,女 10例 ,男 5例 ;年龄在 12~6 1岁之间。病史均在 6个月至 2年之内。均应用过正规的VP方案治疗 4~ 6个疗程不等 ,未见明显疗效。 15例病人血小板均在 2 0× 10 9/L以下 ,骨髓均显示原幼巨核细胞增生 ,伴有成熟障碍。全部为慢性型 ,反复发作型。1 2 疗效1 2 1 术中术后未见明显大出血现象 ,有 7例术中输血6 0 …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diopath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 ,ITP)是凝血系统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腹腔镜脾切除术 (laparoscopicsplenectomy ,LS)是近几年来微创外科发展、应用的新技术。我院施行LS治疗ITP患者 1例 ,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 :女性  相似文献   

1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成年 ITP患者多数发展为慢性 ,约 2 0 %的慢性 ITP对皮质激素、脾切除或一般的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 ,长春新碱 )治疗无效 ,这类患者即为慢性难治性 ITP[1 ,2 ] ,其治疗非常棘手。我们自 1996年 3月起应用环孢素 A(Cs A)治疗8例难治性 ITP,取得一定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慢性难治性 ITP的诊断标准 :参考 George等 [2 ]的标准稍修改 :1血小板低于 5 0× 10 9/ L ;2病程 >6个月 ;3肾上腺皮质激素及 /或脾切除治疗均无效 ;4无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原因。1.2 病例选择 :除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部分脾脏栓塞治疗多种药物应用无效的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 8例ITP患者经股动脉穿刺后在脾动脉释放聚乙烯醇(polyvingl alcohol,PVA)颗粒,造影观察栓塞满意后拔管,术后监测血小板水平,并随访其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近期疗效(术后3个月):4例完全缓解(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脾切除对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安阳地区医院1995-2008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6例ITP患者行脾切除手术,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26例术后,血小板均明显升高接近正常或正常以上,19例随访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7例升高后又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应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治疗,2例血小板正常,1例血小板50×109/L左右,4例治疗无效,其中2例发现副脾,出血倾向较重。结论脾切除治疗难治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效,手术相关并发症少,是一种较佳的治疗方法;副脾是否切除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20.
邹文蓉  彭鹏  王瑜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0):1459-1460
目的:探讨部分脾柃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m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难治性ITP患者进行PSE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短期(术后1个月)内100%有效,近期(术后3个月)复发3例,85%有效;远期(术后1年)复发5例,75%有效;长期有5例失访,复发5例,66.7%有效.结论:PSE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而且保留了脾脏的免疫功能,是治疗难治性ITP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