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5-12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的4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 4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0(15~3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5个月。2例螺钉切出,1例肱骨头坏死,3例肩峰下撞击征。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75(60~85)分。结论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打压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以提供良好的复位及骨折稳定性,患者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有利于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陈羿丞  沈浩  陆骅 《骨科》2017,8(3):246-248,252
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群中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其中粉碎且移位明显的病例以手术治疗为主.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是治疗骨质疏松及内侧距粉碎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可有效增加骨量,增强锁定钢板螺钉系统的稳定性,并为肱骨近端提供内侧支撑,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植骨种类包括腓骨、髂骨、股骨头及结构型异体骨,其中以腓骨最为常见.本文通过对近十年来采用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及临床试验进行归纳、分析、总结,为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评价“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7例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和“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自体骨、金世植骨灵)治疗。42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a,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组全部4个月内骨折愈合,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组7例骨不连;32例(32/42)术后肩关节不同程度僵硬。Neer 3、4部骨折(18例)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优良率为38.4%和20%;“三叶草”型钛钢板 植骨(24例),优良率为77.7%和50%。[结论]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宜早期手术治疗。与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三叶草”型钛钢板独特的韧性和构型,其近端“筛孔”任意角度穿钉的锚固作用符合AO内固定原则,同时植骨促进骨愈合,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8-01采用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诊治的17例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其中10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自体骨组),7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异体骨组)。结果 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1±8.6)个月。自体骨组手术时间较异体骨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Constant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异体骨组比较,自体骨组肱骨头内翻角度较小、肱骨远端沉降高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体髂骨与同种异体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Neer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自体髂骨支撑植骨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在术后能获得更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半年左右,对其愈合情况和肩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经过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后,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有19例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标准,有1例达到骨折功能复位标准。所有患者骨折都愈合,术后随访半年,无创口感染、钢板断裂、螺钉脱出、内固定失效等严重并发症。2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5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5.0%。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复位良好,术后功能恢复较满意,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介绍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异体骨植入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2月,应用有限切开AO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加异体骨植入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15例,均为粉碎性骨折;按AO分类:属C型骨折,其中2例为肱骨干骨折伴有同侧肱骨近端骨折,5例骨折线延伸至肱骨近端.结果 所有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40个月,平均21.6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12~36周,平均22.5周.2例发生医源性桡神经损伤(占13.3%),与原有的3例桡神经损伤均于术后3个月内完全恢复.肩、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有限切开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加异体骨植入是治疗复杂性肱骨干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加长型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PHILOS)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6-01采用加长型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3例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根据骨折线长度选用钢板,于骨折近端置入合适长度的锁定螺钉,避免螺钉穿透肱骨头进入关节腔,肱骨干远折端置入至少3枚锁定螺钉,亦可与皮质骨螺钉混合使用,远近骨折线之间根据跨度置入2或3枚锁定螺钉。结果 1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12~24)个月。切口未出现感染,均一期愈合。13例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0(15~36)周。随访期间未发生肱骨头坏死、螺钉松动、螺钉拔出及钢板断裂,1例合并桡神经损伤者3个月后神经功能自行恢复。末次随访时采用Neer评分评价肩关节功能: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加长型PHILOS钢板可有效固定老年肱骨干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骨折复位维持良好,术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采用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治疗的11例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2岁。评估术后情况、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末次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平均1.6分;多数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肩关节活动范围:平均前屈角度166°,平均外展角度166°;平均Constant-Murley评分为86.2分;前臂、肩及手快速残疾调查评分平均18.9分。随访过程中无病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螺钉切出或其他内固定失败。 结论注射式人工骨植骨一方面填塞外展嵌插复位后造成的骨缺损,另一方面提高螺钉的把持力,可有效解决近端螺钉切出的问题,解剖锁定钢板结合注射式人工骨植骨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外展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评价“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和“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自体骨)治疗。3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a,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组全部4个月内骨折愈合,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组7例骨不连;32例(32/42)术后肩关节不同程度僵硬。Neer3、4部骨折(18例)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优良率为38.4%和20%;“三叶草”型钛钢板+植骨(24例),优良率为77.7%和50%。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宜早期手术治疗。与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三叶草”型钛钢板独特的韧性和构型,其近端“筛孔”任意角度穿钉的锚固作用符合AO内固定原则,同时植骨促进愈合,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植骨将患者分为植骨组(14例,采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与未植骨组(12例,单纯使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活动度以及颈干角丢失角度等指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3个月。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2个月肩关节活动度(前屈上举)以及颈干角丢失角度植骨组均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不植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相关文献,从生物力学、影像学预后以及临床预后等多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与单纯应用锁定钢板相比,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对肱骨近端提供有效的内侧支撑,并增加内固定系统强度;同时可以更好地维持术后肱骨颈干角以及肱骨头高度,恢复更好的术后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并且不会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结论同种异体腓骨移植联合锁定钢板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的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方式,但目前中远期随访结果报道有限,移植腓骨的长期预后仍然不确定,同时该治疗方式可能引起的长期潜在不良反应仍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LCP)微创治疗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效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4月-2011年1月收治肱骨干骨折术后内固定失效患者11例,均采用LCP置入,原内固定物取出,骨折端有缺损者行自体骨植骨。结果11例术后获12~25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3~7个月(平均4.5个月)。肘关节功能按Mayo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0.9%。肩关节功能按Neer评分标准评定:优7例,良4例,优良率100%。无钢板螺钉松动、弯曲及断裂等内固定失效的发生,无神经、血管损伤。结论对于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失效的患者,采用LCP微创治疗,必要时一期植骨,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应用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与半肩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老年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患者(Neer分型:3型、4型)共60例,其中锁定钢板联合同种异体腓骨植骨患者28例(A组),半肩关节置换患者32例(B组)。随访期间测量肱骨头高度、颈干角。患肩评价采用Constant肩关节评分标准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3~18个月,A组平均(15.5±1.8)个月,B组平均(15.2±2.2)个月;末次随访A组在Constant肩关节评分、肩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高于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少;术后肩关节疼痛VAS评分,B组更有优势;术后影像学评估,B组肱骨头高度丢失及颈干角变化与A组无明显差异;根据Paavolainen方法,A组优良率大于B组。 结论同种异体腓骨植骨重建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术中联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能有效支撑肱骨头,预防肱骨头塌陷及螺钉穿出,较半肩关节置换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及更低的并发症。在解决疼痛方面,肩关节置换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HILOS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PHILOS钢板治疗34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结果 失访6例,28例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12个月按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评定临床疗效:优9例,良16例,可3例.结论 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手术创伤小,骨折愈合快,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治疗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PHILOS锁定钢板固定治疗35例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术前颈干角<130°),按术中是否采用异体腓骨来加强内侧支撑分为两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与单纯锁定钢板组。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共11例,男6例、女5例,年龄为(60.27±12.32)岁;单纯锁定钢板组共24例,男10例、女14例,年龄为(50.21±17.60)岁。两组患者资料在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术后影像学资料评估颈干角,并计算术后1年与术后第1天颈干角的差值,应用术后1年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及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score,DASH)评估患者肩关节功能。应用统计学比较两组术前基线水平(年龄、性别、骨折分型、是否抽烟、优势手及内侧柱是否粉碎)是否有差异,再比较术后1年两组颈干角差值及Constant-Murley评分是否有差异。 结果术后1年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颈干角改变(-1.36±2.58)°,单纯锁定钢板组改变(-7.21±8.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术后1年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Constant-Murley评分(76.82±6.11)分,单纯锁定钢板组为(64.29±9.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DASH评分(15.55±2.98)分,单纯锁定钢板组为(25.96±9.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组有1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单纯锁定钢板组有3例患者出现螺钉穿出,1例患者出现肱骨头缺血坏死。 结论在治疗头内翻型肱骨近端骨折方面,锁定钢板结合异体腓骨能有效地增加术后骨折块的稳定性,减少术后颈干角的改变,提高术后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Salvage of humeral nonunions with onlay bone plate allograft augmentation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ight women and one man were treated for 10 established diaphyseal humeral nonunions. Six patients sustained fractures in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and two patients sustained fractures in a fall. Two of the fractures were open. One patient with multiple myeloma originally was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nd received local radiation, followed by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plate fixation. The other patients previously were treated with fracture braces, intramedullary nails,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s, or a combination of these techniques. After removal of the surgical hardware and fibrous tissue at the nonunion site, stable fixation was accomplished using a cortical long bone plate allograft (femoral and tibial) or fibular shaft allograft and a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All humeral nonunions had united at an average of 2.9 months. Radiographic incorporation of the allograft cortical bone plate and fibular shaft into the host cortex occurred in all but one patient by 3 months. Graft to host junction healing was accomplished by incorporation of the cortical allograft plate into the host cortex, resulting in an increased diameter of the bone. Cortical allograft bone plates and fibular grafts provide structural and probably osteoinductive support to enhance healing of these nonunions.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室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11例平均年龄42岁的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仅在结节间沟外侧进行显露,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PImDS接骨板板内固定.结果 经平均20个月的随访发现1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9.1%.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50°、外旋20°、内旋Th12,JOA评分平均91分.结论 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依据采用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钢板内固定术;研究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SF-36评分以及肩功能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肱骨头内翻畸形的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SF-36评分与肩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研究组内翻畸形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诊疗的过程中,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对于患者肩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减少并发症及内翻畸形情况出现,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