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头孢曲松钠所致假性胆石症彩色超声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后所致假性胆石症影像学特征。方法采用彩色超声对住院时均无胆囊或胆管结石,住院应用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停用头孢曲松钠后第1天超声监测结果为:248例胆囊及胆管正常,52例胆囊或胆管内出现强回声光点或光团,占17.3%。发现结石时间第2--14天,其中24例于用药后5--7天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隐痛,部分伴轻度恶心、呕吐,临床仅做对症处理,未做特殊治疗。其余28例无临床症状。对有强回声光点或光团的52例患者进行随访,强回声光点或光团均于停药后11--62天完全消失。结论头孢曲松钠可以引起假性胆石症,且在停药一段时间后,结石能自行消失。  相似文献   

2.
头孢曲松钠诱发性结石症61例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头孢曲松钠诱发性结石症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头孢曲松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万方、中国知网和维普三大数据库,收集国内公开发表的头孢曲松钠诱发性结石症病例61例,建立相关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所收集病例的性别、年龄与一般人口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潜伏期为5.3d;有49例(80.33%)患者出现腹痛症状;59例病例停药后胆囊恢复正常;2例患者一个月后转为真性结石。【结论】临床在使用头孢曲松钠静脉滴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头孢曲松钠诱发性结石症,应立即停药并进行保守治疗;发现胆石症患者应排除头孢曲松钠诱发性结石症,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仿真内窥镜成像技术(CTVE)对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度疑似胆囊炎患者138例。本研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对患者行常规彩超检查后采用双层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检查,对胆囊大小、胆囊壁及胆囊内改变、胆囊周围改变等结果结合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38例患者病理诊断为胆囊炎,CTVE在胆囊容量、宽径、纵径、囊壁和胆总管检测中优于常规彩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测量方法在胆囊大小、囊壁及胆囊管改变的比较均有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仿真内镜成像与常规彩超在诊断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泥沙样结石,胆囊内回声改变、对均匀回声和不均匀回声的诊断方面比较均有差异(均P〈0.05);常规彩超确诊胆囊炎确诊率为93.48%;CTVE确诊胆囊炎135确诊率为97.83%,两组确诊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CTVE不仅可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胆囊测量数据,还能对胆囊进行全面的、仿真地观察,对胆囊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脾结核诊断与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穿刺活检病理证实或抗结核治疗治愈而确诊的29例脾结核,分析其彩色多普勒声像特征及临床分型。【结果129例患者中粟粒型8例,脾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彩色多普勒示脾门及脾实质内血流丰富,血彩明亮;结节型11例,脾内单发或多发的弱回声结节,血流信号不丰富;脓肿型4例,脾实质内圆型低回声,内部无血流信号,周围脾实质内血管受压、推移,血流指数增高;钙化型6例,脾内散在分布多发点状或片状强回声钙化灶,血流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为脾结核的诊断与分型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苏五一 《临床医学》2013,33(10):79-81
目的 分析头孢曲松钠所诱发可逆性胆囊结石的超声图像,提高对头孢曲松钠所致的可逆性胆囊结石的鉴别诊断能力.方法 选择385例需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患者,其中55例患者出现可逆性胆囊结石超声图像,与同期5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52例功能性胆囊内沉积物、63例典型胆囊结石超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5例使用头孢曲松钠患者,在用药4~5 d后,出现假性结石,胆囊大小无明显改变,胆囊壁增厚,超声随访2~7周后恢复正常.50例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胆囊体积明显增大,张力高,胆囊壁增厚5~10 mm,呈多边回声,胆囊内无结石光团.42例功能性胆囊内沉积物,恢复正常正常饮食3天后复查,胆囊大小正常.63例典型胆囊结石,胆囊内可见形态固定的强回声团,后方伴有明显的声影.结论 超声在对头孢曲松钠诱发的可逆性胆囊结石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避免因头孢曲松钠诱发的可逆性胆囊结石造成的过度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67岁,因急性右上腹疼痛5d,以“急性胆囊炎”收入院。查体:腹部检查:莫非征阳性,血常规检查:WBC:19.6×10^9/L;超声显示:胆囊大小9.3cm×4.2cm,胆囊颈部折叠,壁毛糙不厚,于前壁可见一强斑点回声,隐约可见连续中断,囊腔无回声区内见稀疏点状强回声,胆囊颈部可见1.9cm强回声团反射,其后伴部分声影(图1),于胆囊周围可见深0.6cm无回声带,胆总管管径0.6c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成人胆囊内药源性假性高密度结石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21年5月间住院病人中确认为胆囊内药源性假性结石病例10例,选取标准为:初诊CT片胆囊内无高密度影而随后短期CT复查出现,排除近期使用碘剂造影剂者。6例有超声诊断。本组病人9例使用静脉滴注头孢曲松钠,1例头孢吡腭。查询病历记录药物的用量、时间,记录胆囊内高密度出现的形态、CT值等。胆囊结石患者16例,经手术证实,记录胆囊结石的形态、CT值等。结果:本组10例胆囊内药源性假性结石于用药2-6天后出现,呈高密度影,密度相对均匀,形态规则,以新月形、斑片状为主,位置及形态可以变化,3例胆囊内出现液平面,2例胆总管内亦见高密度影,伴胆管扩张;6例超声表现为胆囊内回声颗粒状改变、强回声光点及光团影。胆囊结石表现为高或低密度影,密度不均,形态呈类圆形、结节状、环形及不规则形,形态一直不变,位置可以移动。结论:胆囊内假性高密度结石多数为偶然发现,仅少数可引起临床症状,需临床干预。其CT表现有别于胆囊结石,区分两者可减少误诊及临床不必要的手术。近5年来,临床使用头孢曲松钠减少,胆囊假性结石发生率降低,但...  相似文献   

8.
病例男,22岁。因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入院行术前检查。腹部超声所见:肝脏左右叶大小一致,肝门位于中线。胆囊位于右上腹,内可见二枚1.0cm×0.5cm强回声团伴声影;胆总管上段见1.5cm×1.0cm强回声团伴声影。左季肋区未见  相似文献   

9.
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多普勒超声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普勒超声观察并记录甲状腺病灶内部的血流丰富程度、血流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测量血流峰值流速(PS)和阻力指数(RI),在甲状腺癌组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之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Ⅱ级或Ⅲ级血流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分支型或穿入型的血管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检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②PS值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R1大于0.7,在甲状腺癌组中的栓出率高于良性组(p〈0.05)。【结论】多普勒超声在提高鉴别诊断甲状腺癌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方面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 T )处理后对患者术后胆囊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0例曾经接受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而行ES T (本组行大切开至乳头根部)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99m Tc‐EHIDA肝胆动态核素显像进行定量分析,通过肝脏半排时间(TEX )、胆囊显影时间(GBVT )、胆肠分配率(Fgb)、肠道比例(Fsi)、胆囊的半排时间(GBT1/2)、30 min胆囊排空分数(GBEF)、胆囊排泄率(GBER)、胆总管高峰时间(CBD Tup)、十二指肠显影时间(DUT)、十二指肠高峰时间(DU Tup)综合评价胆囊的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EX明显缩短( P <0.05),CBD Tup、DUT、DU Tup出现的时间较早( P <0.05),GBVT 时间延迟( P <0.001), GBT1/2缩短( P<0.001),GBEF 30 min较大( P <0.001),10 min ,20 min及30 minGBER较快( P <0.001),Fgb明显减少( P <0.001),Fsi(%)增加( P <0.001)。【结论】EST 患者胆囊贮存功能明显受损,排泄功能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道系统超声图像改变对慢性胆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20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超声资料的回顾总结,研究胆总管内径、肝内胆管、胆道壁的厚度、回声强度的改变与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胆囊炎患者,胆总管内径的增加、肝内胆管壁增粗增强的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内径的增加、肝内胆管壁回声的增粗增强,有助于慢性胆囊炎的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12.
单次激发与多次激发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探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SFSE)与多次激发FSE序列(FSE)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诊断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应用1.0T超导MRI扫描仪对128例患者(68例胆囊结石和60例胆总管结石)行二维冠状面SSFSE序列和FSE序列MRCP扫描。结果: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显示,SSFSE序列图像优于FSE序列MIP图像。对于<0.5cm的较小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SSFSE序列图像及FSE序列MIP图像均难以准确显示。对于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FSE序列MIP图像均可较好地显示。结论:SSFSE序列图像对于较大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囊泥沙样结石的显示优于FSE序列MIP图像;但对于较小的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以及胆总管结石,SSFSE序列和FSE序列MIP图像的诊断价值相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及胆总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12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EST联用LC,对照组行开腹胆管探查T管引流。观察两组治疗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恢复情况等。[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及排气时间短,术后镇痛次数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联合LC利用内镜、腹腔镜的优势,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特点,优于传统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管囊腺瘤的组织学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管囊腺瘤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CA19-9、CK7、CK20及Villin的表达。【结果】CK20和gillin蛋白在胆管囊腺瘤上皮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7和CA199蛋白在胆管囊腺瘤上皮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胆管囊腺瘤上皮中出现了明显的肠上皮化生。【结论】胆管囊腺瘤上皮可能来源于胆管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5.
陶利平  李骁  陈霖  吴春成  胡兵  王春晖 《华西医学》2014,(10):1823-1826
目的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与开腹手术治疗单纯胆总管结石及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的成本-效果。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596例接受ERCP治疗(ERCP组)及173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手术取石组)的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术前准备时间及住院总费用。对同一时期29例接受ERCP+腹腔镜胆囊切除(LC)术治疗(ERCP+LC组),38例接受单纯腹腔镜治疗(腹腔镜组)及129例接受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胆囊切除术(手术取石+切除组)的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指标同上。结果单纯胆总管结石患者中,ERCP组与手术取石组的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总费用[(1.31±0.63)万元、(2.06±0.75)万元]、住院时间[(8.91±4.95)、(12.14±5.15)d]及术前准备时间[(3.77±3.09)、(5.13±3.99)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3组间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手术取石+切除组住院总费用[(1.89±0.46)万元、(2.32±0.89)万元]、住院时间[(9.00±3.74)、(12.47±4.50)d]及术前准备时间[(3.24±1.83)、(5.15±2.98)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LC组与腹腔镜组比较,住院总费用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前者术前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单纯胆总管结石的治疗,ERCP具有费用少、住院时间及术前准备时间短且与外科手术等效的优点;对于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良性疾病的治疗,ERCP+LC术相比传统外科开腹手术,也具有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胆囊壶腹套扎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住本院的复杂性胆石症182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壶腹套扎 (97例A组)和腹腔镜胆囊管解剖闭合 (85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LC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情况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B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显著高于A组(P<0.0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四微创方式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微创方式治疗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246例,分为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组92例(A组),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42例(B组),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46例(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66例(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住院费用等.[结果]A组腹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日、恢复正常工作时间、术后平均输液量、住院费用显著长于或高于其他三组(P〈0.05),C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D组术中出血量显著短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经胆囊管途径腹腔镜胆道探查术(C组)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体现出微创外科技术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腹腔镜胆道T管引流探查术,腹腔镜胆道探查一期缝合组术,腹腔镜胆囊切除加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组术式作为必要的补充方式,四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性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及处理。方法对北京地坛医院2004~2009年收治的7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和致病高危因素,并对不同治疗方法的介入时机和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是本组患者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主要表现形式。供肝灌注保存、供肝胆道修整、移植术中血管与胆道吻合技术及术后处理经验不足是造成胆瘘与胆道吻合口狭窄发生的主要因素。供肝热缺血时间延长是诱发胆泥形成与胆道非吻合口狭窄的主要因素(P〈0.01)。T管胆道外引流及胆肠吻合术患者较单纯胆道对端吻合患者术后早期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发病显著增加(P〈0.01)。腹主动脉采用UW液灌注病例术后胆泥形成、胆道非吻合口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发病均显著高于非UW液灌注病例(P〈0.05)。内镜及介入治疗胆瘘、胆泥形成、胆道吻合口狭窄等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疗效满意,但对于非吻合口胆道狭窄,尤其是胆管铸型综合征的治疗,疗效有限。对于内镜及介入治疗无效者需再次肝移植。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与手术技巧、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吻合方式、供肝灌注方式等因素有关。内镜和介入治疗对多数胆道并发症治疗有效。应重视胆道缺血性狭窄和胆管铸型综合征的预防,以降低其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对胆道蛔虫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54例胆道蛔虫病患者的胆道声像图特点。结果胆道蛔虫成活或虫体完整20例,术前超声检出17例,声像图示肝外胆管呈不同程度扩张,其内有一条或多条2~5mm宽的双线状强回声;超声漏诊2例胆总管内蛔虫,1例胆囊内蛔虫因合并多发结石。胆道蛔虫残骸者34例,超声检出27例,声像图示蛔虫体逐渐变得模糊,层次消失,仅可见节段性的等号状强回声;漏诊2例因合并胆管癌,5例因合并胆总管结石或胆囊结石,蛔虫残骸与癌肿、结石回声重叠。结论超声检查对胆道蛔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