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为主的妇科疾病,中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但目前临床上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而住院的女性患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1-2])。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曾经羞于这类疾病就诊的女性思想上的转变,另一方面也说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逐渐成为困扰女性、降低女性生活质量的一大因素。盆底结构、功能受妊娠、分娩影响导致诸多功能性障碍疾病,包括盆底脏器脱垂、尿失禁、盆腔慢性疼痛、性  相似文献   

2.
盆底功能障碍是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所引起的包括盆腔器官脱垂、排尿及排便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肛提肌是支持盆底的主要结构,静态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能客观地评价肛提肌的形态及结构,动态MRI能实时反映肛提肌的运动及功能,为其全面评估提供客观依据。就静、动态MRI在盆底功能障碍中对肛提肌评价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后盆腔障碍疾病是以肛直肠解剖和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类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伴有便秘、便失禁等临床症状。MR排便造影是一种动态MR成像方法,可对后盆腔结构形态和运动功能异常情况直观显示,能够鉴别后盆腔障碍性疾病的类型并认识其发病原因,如直肠膨出、肠疝、盆腔器官脱垂和直肠套叠、脱垂等,同时对便失禁早期的肛直肠形态学和功能学异常改变的诊断有重要提示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取2013年5月~2013年12月妇产科收治的102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妇科常规检查,确认其是否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通过自制调查问卷收集产妇孕产期一般情况,询问产妇是否在孕期以及产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相关症状,整理各项研究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初次妊娠分娩女性相比,多次妊娠分娩女性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产程正常产妇相比,第二产程延长产妇具有更高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二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产后女性而言,其第二产程延长以及分娩次数均会对疾病发生率产生显著影响,但新生儿出生体重以及孕期体重增加过量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PFD)所致便秘与耻骨直肠肌功能不全密切相关。盆底超声不仅可以通过多种成像技术精准评估耻骨直肠肌的局部运动和组织硬度,还可以动态观察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毗邻关系,发现盆底各脏器、肌肉、血管的异常改变,对FPFD相关性便秘有较大应用价值。就盆底超声对FPFD所致便秘病人耻骨直肠肌功能的诊断价值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对于肛肠和盆底功能障碍的病人,临床治疗比较困难。动态膀胱阴道排泄造影(cystocolpoproctography,DCP)衍生自一种评价肛肠功能紊乱的方法,目前作为功能方法评  相似文献   

7.
腹腔造影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腔四重造影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通过临床肛肠外科严格筛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者共25例(男8例,女17例),男性为三重造影(膀胱、盆腔、直肠),女性再加做阴道造影为四重造影,除直肠造影用钡剂外,其余脏器用含碘溶液(优维显、泛影葡胺等).结果 在25例中见直肠前突9例,直肠黏膜脱垂8例,盆底痉挛综合征1例,耻骨直肠肌肥厚1例,子宫后倾3例,盆底疝5例,合并2种或2种以上疾病3例.结论 腹腔四重造影对于临床症状隐匿、物理检查难以发现的盆底疝及子宫后倾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超声医学的发展,盆底超声已成为诊断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重要手段。本文对盆底的基础解剖、超声成像技术的进展和临床应用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盆底支托组织的松弛或断裂是主要发病基础之一,妊娠及分娩是重要的高危因素,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盆底超声既能动态观察盆腔脏器脱垂及盆底肌肉受损情况,评估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又能确定植入材料的功能和位置,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盆底功能性疾病影像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一系列的盆腔器官功能紊乱.临床表现为多种症状并存.主要有排便功能障碍、尿失禁、性功能障碍及腔门失禁等,与之相应的病因主要为肛直肠功能性病变(包括直肠黏膜脱垂或套叠、直肠膨出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征等)、膀胱膨出或脱垂、子宫阴道脱垂和盐底疝等。影像学检查对上述病变的诊断有独特的价值,笔者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评估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简便、快捷的筛查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3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我院常规健康体检正常人30例为对照组,无便秘病史。应用经会阴盆底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直肠超声在静息期和力排时的盆底器官位置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肛直角(ARA)测量及参数比较,正常对照组和研究组静息ARA、Valsalva ARA较静息期差异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直肠前突(RC)的超声检查,正常对照组30例被检查者中有1例超声诊断为RC,研究组中有9例超声诊断为RC。结论通过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相关性便秘患者,进行盆底动态三维超声及经直肠超声,观察在静息状态下、力排状态下盆底器官结构的变化,统计各个观察数据,肛直角(ARA)及直肠前突两个观察指标在便秘患者与正常对照组中有统计意义。动态三维超声联合经直肠超声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提供一种简便筛查方法,可推广。  相似文献   

12.
慢传输型便秘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的分类方法较多,根据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将便秘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重度指便秘症状持续,患者异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不能停药或治疗无效。中度则鉴于两者之间。所谓的难治性便秘常常是重度便秘。根据便秘的临床类型,一些学者根据病理生理学的差异将便秘患者分为三类:慢传输型、盆底功能障碍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核磁共振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观察.方法 以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其他常规来我院检查的女性52例,作为对照组.通过行动静态核磁共振,观察2组在进行共振时,盆底解剖结构的不同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动态时,耻直肌与耻尾肌的面积,都要小于静态,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检查选择性剖宫产分娩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18例选择性剖宫产分娩的初产妇,在其产后6周经会阴超声检查,记录其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 118例初产妇中,发生盆底功能障碍25例,其发生率为21.19%。对照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均未见异常,且两组均未检出压力性尿失禁的病例。研究组经会阴超声检查发现产妇直肠膨出2例,阴道前壁脱垂3例,膀胱颈活动度增加17例,子宫脱垂3例。两组产妇经会阴超声检查在膀胱颈活动度上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而两组在直肠膨出、阴道前壁脱垂及子宫脱垂诊出情况上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研究组膀胱颈移动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且研究组在静息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的肛提肌裂孔面积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大。结论产后早期行经会阴超声检查能早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盆底动态MRI形态学表现与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采用Siemens 1.0T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对 6 0例妇女进行MRI检查 ,将这些受试者分为两组 :30例为无症状健康志愿者和 30例为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采用仰卧位使用梯度回波二维FLASHT1WI快速扫描序列获得屏气期间盆底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的静息和最大盆腔用力时MR影像。所有影像用于观测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比较两组间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变化的程度。结果 盆腔器官脱垂常发生于多个部位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发生频率较高 ,与健康受试者比较相差显著 :膀胱膨出 (P <0 .0 1) ,子宫颈脱垂 (P <0 .0 1) ,盆底疝 (P <0 .0 1) ,直肠连接异常下降 (P <0 .0 1) ,直肠膨出 (P <0 .0 1)和盆隔裂孔膨胀 (P <0 .0 1)。结论 盆底动态MRI可用于准确评价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形态 ,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整个盆底软弱 ,盆腔器官脱垂频繁发生于多个部位并伴随盆隔裂孔的显著膨胀  相似文献   

16.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主要包括女性压力型尿失禁(stress urinaryincontinence,SUI)和盆底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PFD严重影响妇女身体及心理健康,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文综述目前国内外有关PFD研究的新进展。1神经、肌肉生理学及形态学研究盆底骨骼肌的张力在维持盆底支持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骨骼肌的活动均受神经末梢的支配。Snooks等[1]通过神经电生理研究发现,分娩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阴部神经障碍在POP及SUI患者尤为明显。神经障碍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参数在不同分娩方式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分娩的4919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剖宫产组(1913例)和阴道分娩组(3006例),另选择100例未生育健康女性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经阴道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各组间盆底超声参数差异。结果静息、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前后径、内外径、膀胱后角在对照组、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逐渐升高,各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尿道旋转角度、膀胱颈移动度在对照组、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逐渐升高,各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分娩较剖宫产对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更大,经阴道三维超声可清晰观察女性盆底结构和功能变化,为临床盆底结构和功能异常或障碍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马起鹏 《临床军医杂志》2016,(12):1252-1255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行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的短期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应用网片行盆底重建术的糖尿病POP患者30例(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POP患者30例(非糖尿病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围术期相关的临床指标,术前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分度,术前及术后3、6个月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短表20(PFDI-20)评分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要版-7(PFIQ-7)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排尿异常、新发尿失禁或既往尿失禁加重、盆腔感觉异常、排便感觉异常、网片裸露、复发等并发症例数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例数(43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组(24例)(P<0.05)。两组患者术前PFDI-20、PFIQ-7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糖尿病组术后3、6个月PFDI-20、PFIQ-7评分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与非糖尿病POP患者比较,合并糖尿病的POP患者行应用网片的盆底重建术同样能达到理想的客观治愈率及明显的生活质量改善。但糖尿病患者盆腔、泌尿系统并发症较多,术后短期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不及非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查观察产后女性前腔室结构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产后前腔室盆底功能障碍(PFD)预防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分娩且产后42天进行盆底超声检查的产妇376例,盆底超声检查指标包括静息状态下及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膀胱颈移动度、尿道后角,尿道漏斗形成情况等,分析产妇分娩年龄、孕次、产次、体重指数(BMI)、新生儿重量及生产方式与上述超声检查结果的关系。结果 产妇生产年龄对前腔室PFD相关参数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次及产次对女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及移动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产妇BMI对静息状态膀胱颈位置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重量对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活动度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方式对绝大部分前腔室功能指标影响显著(均P<0.05),阴道分娩较剖宫产对前腔室功能的影响更大。结论 经会阴盆底超声可动态监测女性前腔室结构,多孕产次、高BMI及新生儿重量和经阴道分娩的产妇更要注意预防...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及相关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例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 应用盆底超声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并进行国内外文献复习。结果 2例病例中1例膀胱轻度膨出、膀胱颈移动度增大并尿道旋转角增大及膀胱后角开放、肛门内外括约肌及肛提肌无损伤, 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轻度脱垂、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1例膀胱轻度膨出、膀胱尿道漏斗形成并膀胱后角开放及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肛提肌裂孔面积增大;2例均有临床症状。2例均属轻度病例, 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半年后随访, 2例患者行自主Kegel训练或行自主间断Kegel训练及盆底康复理疗半年余, 症状明显好转。结论女飞行员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引起重视, 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 保障女飞行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