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分别行前臂动静脉内瘘,鼻烟窝部内瘘及上臂动静脉内瘘手术治疗8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结果88例病人手术均1次成功,术后2周以上使用动静脉内瘘均能达到血液透析要求血流量。结论动静脉内瘘首选非惯用手鼻烟窝处桡动脉和头静脉吻合,其近期并发症最常见是血栓形成,远期常见为吻合口狭窄或闭塞致二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血透)是目前尿毒症患者的主要生存手段,而动静脉内瘘术成功与否则是进行血透的必备条件。手术后血管吻合口的血栓形成是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内瘘手术失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本试验中试通过观察灯盏花注射液对预防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血栓形成及血管内皮细胞(VEC)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为微血管吻合术后预防血栓形成的理想药物以及预防血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人工动静脉内瘘术前、术后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2例人工动静脉内瘘进行术前吻合血管(桡动脉、头静脉)的筛选、监测和术后1周及4—6周的动态观察。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人工动静脉内瘘手术32例,30例成功,1例失败,1例放弃手术。术后超声发现2例患者因血栓形成导致动静脉内瘘阻塞,临床处理后内瘘再通。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术前监测是保障内瘘成功建立的有效手段,术后的动态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成功率、延长内瘘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动静脉内瘘术后早期血栓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功的动静脉内瘘是终末期肾衰竭患者顺利进行血透治疗的保证,临床上各种原因造成的血栓形成,往往在手术后1—8周内导致栓塞,内瘘失败。所以动静脉内瘘术后预防早期血栓形成,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50例终末期肾功衰患者,施行动静脉内瘘手术,我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客观地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有关发生,发展及预后知识,教育患者认识到内瘘是慢性肾功患者的生命线,其建立与维护非常重要,教会患者正确地护理内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衰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术后护理,以提高动静脉内瘘术的穿刺成功率。方法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手术方法均为桡动脉-头静脉吻合术,并予正确的术后护理。观察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结果 156例终末期肾衰患者中造瘘成功152例,失败4例。结论动静脉内瘘术后正确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并提高患者长期开放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我院82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依据有无CDFI围手术期评估分为评估组与未评估组,各41例。对比两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时间、手术一次成功率及评估组手术前后血管变化。结果:评估组自体动静脉内瘘术一次成功率97. 56%(40/41)较未评估组80. 49%(33/41)高,平均手术时间(52. 62±16. 24) min较未评估组(65. 37±20. 64) min短(P 0. 05);评估组1例患者术后1周因内瘘闭塞,加之自身血管条件不佳,修瘘困难,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未评估组术后1周8例患者内瘘闭塞,其中5例再次修瘘治疗成功,1例因血管条件较差改行颈内静脉长期管置入术,1例由于前臂血管条件不佳,改行肘部高位瘘成功,1例于对侧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成功;评估组术后1周头静脉、桡动脉内径均较术前长,头静脉、桡动脉血流量均较术前高(P 0. 05)。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围手术期采用CDFI检查,可指导手术方式选择及手术定位,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且术后还可通过检测动静脉内瘘血流及内径情况评估内瘘功能,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10月于南京一民医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76例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观察结果,将76例患者分为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在行自体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并记录所有患者桡动脉与头静脉血管状态以及血流状态。结果:76例手术患者中,手术成功62例,失败14例,其中血栓形成6例,术后血肿3例,成熟不良3例,吻合失败2例,手术成功组与手术失败组年龄与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手术成功组桡动脉内径、桡动脉血流量、桡动脉峰值流速以及头静脉内径均高于手术失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间反应性充血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术前评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对手术成功率进行预测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决定着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目前常采用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建立透析通路,但是对于术后动静脉内瘘失功,多次手术导致头静脉过短、头静脉过细等患者,血管资源不足往往让医生感到棘手。我们在2010年2月~2015年2月对17例肾衰竭患者选择大隐静脉移植行前臂的动静脉内瘘人工成型术,术后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维持生命治疗方法.动静脉内瘘是患者视其为生命线[1],而术前术后的护理对保护好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提高透析效果等至关重要.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前臂动静脉内瘘形成术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对其动静脉内瘘进行积极有效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手术成功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53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在腕部或肘部皮下施行动脉和静脉的吻合(动静脉内瘘)手术,观察分析术后动静脉内瘘未成功的原因。结果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与使用寿命,与患者的血管条件、手术者的技巧、术后护理及患者的自我保护有关。结论术前正确的评估、细致的手术、密切的术后监测,是AVF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透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防治对策.方法 选择行维持性血透、应用内瘘透析时间大于1个月的患者110例,其中对发生内瘘闭塞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例内瘘闭塞患者中2例通过瘘口按摩和溶栓成功,3例因血管条件差改永久性颈内静脉置管,15例在原造瘘处行内瘘修补术.结论 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后,通过非手术再通的成功率低(10%),强调预防动静脉内瘘闭塞是延长内瘘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使用至今未曾再发生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进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4):317-318
目的探讨延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及重复使用期内瘘的观察护理。结果62例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59例手术成功且内瘘使用良好。结论对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及穿刺时精心的护理,是获得手术成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的关键,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得以顺利实施的首要条件,对透析效果和长期存活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透析患者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自体动静脉内瘘(radio-cephalic arteriovenous fistula,RC-AVF)术中合理选择球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湖南省交通医院收治的100例透析用自体动静脉内瘘出现头静脉I型狭窄并行球囊扩张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的患者展开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展开术前评估、术中动态监测,对比手术前后血管内径、血流量指标。结果:10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I型狭窄患者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及术中检测下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球囊行PTA治疗,结果显示狭窄即刻成功开通98例,失败2例,失败率为2%,均为术前血管接近闭塞状态导致超声评估不准造成,1例因导丝无法通过狭窄的内瘘静脉段导致治疗失败,1例静脉回路在PTA术后狭窄未能完全解除导致治疗失败。狭窄开通率为98%,60%的病例需要采用14~18个大气压球囊取得成功,30%的病例需要采用20及以上个大气压高压球囊取得成功,提示在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前对头静脉狭窄处内径及临近血管内径的检测为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患者置入支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5例人工血管动静脉瘘闭塞患者,于手术取栓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型后,对残存狭窄≥50%处置入支架。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结果 5例均经手术取栓联合支架置入治疗成功,术后可正常血液透析,4例动静脉内瘘通畅,1例术后3个月死于心源性猝死;未发生感染、血管破裂、急性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近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主要血管通道,具有维持通畅时间长,穿刺成功率高,感染及并发症少的优点[1],在临床上广泛使用。我院2003年6月-2005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致血管闭塞7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使用至今未曾再发生闭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手术病房行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经肾内科或肾移植科确诊终末期肾病,愿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转诊至血透通路专病门诊。完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后,在日间手术住院系统内登记预约手术。当日日间病房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日间病房观察1 h,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师确认患者可以出院后,安排患者出院。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日间病房住院时间(进入日间病房至离开日间病房),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成熟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 6 min。患者日间病房住院时间为199. 0 min。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初次内瘘患者共2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术后2周闭塞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未能成熟3例,初次成熟率为79. 2%(19/24)。再次内瘘手术修复患者4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4)。结论前臂自体动静内瘘日间手术模式是安全的,无严重并发症,且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就诊经超声检查诊断为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的10例患者,病例组在超声引导下行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对比分析病例组术前、术后及对照组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等数据。 结果:所有病例组均取得手术成功,术后6个月1例患者动静脉内瘘吻合口发生再狭窄;无患者出现再闭塞。病例组患者术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所增加,峰值流速有所减低,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超声引导下置管溶栓联合高压球囊治疗前臂动静脉内瘘急性闭塞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高龄、糖尿病、再次手术等因素,越来越多血液透析患者无法建立标准内瘘,贵要静脉转位术就是其中一种替代通路.我们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自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行前臂远端贵要静脉转位术患者1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