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 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 对早期发现单纯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36例43眼并采用美国Coherent公司生产的Novus200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3个月~2年4个月的随访,全部裂孔均封闭,而且无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 视网膜裂孔的尽早发现和氩激光光凝能.有效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视网膜脱离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整体护理的推广,心理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必须熟悉其生理、心理特点,掌握与患者沟通的方法。我们对老年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激光光凝预防性治疗的疗效和意义。方法对326例326只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的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视网膜裂孔并局限性浅脱离患者采用532倍频激光机进行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周围激光光凝治疗。结果追踪观察14~180天,平均92.0天,321例(占98.5%)未出现视网膜脱离,达到预防效果,5例(占1.5%)出现视网膜脱离。结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侧眼采用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周围,起到预防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是目前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凤平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08,(5)
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是指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属于原因不明的类型,多见于近视眼.早期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是指视网膜脱离时间短,视网膜脱离范围一般不超过3个象限,视网膜下液多且不能吸收,并常见视网膜下膜及视网膜褶皱形成,玻璃体无浑浊或轻度浑浊等改变.回顾分析5年来,在我院住院行单纯巩膜外加压联合环扎术治疗的早期单纯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21眼).在文中做简要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5.
沈平宇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5):89-90
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往往是视网膜脱离较长时间未治疗,出现视网膜脱离范围扩大、玻璃体混浊加重及色素颗粒增多、视网膜下液多且不能吸收、广泛多变的视网膜下膜及视网膜皱折形成等改变.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7岁以下儿童视网膜脱离(RD)21例。儿童裂孔源性RD主要由外伤引起,非裂孔源性RD多与遗传、发育异常、Coat's病、眼内感染等因素有关。本文还讨论了儿童外伤性RD的临床特点和预防措施,强调了孕产期妇女保健对预防儿童非外伤性RD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晓梅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9):F003-F004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的致盲性疾病 ,手术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玻璃体切割术的发展 ,其手术过程、效果均有较大的改进。但由于玻璃体切割术对仪器、术者的要求较高 ,视力恢复程度亦不能肯定 ,目前尚无法完全替代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术。由于传统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方法多、时间长、术中需要的器械、材料较多 ,因此 ,顺利完成手术就需要手术者、护士和患者三者的密切配合。现将我院 1997年 4月至今对 161例该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共进行传… 相似文献
8.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三维超声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显示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立体结构形态和视网膜裂孔。方法:使用加拿大Ophthalmic Technologies公司的3Di-SCAN系统对32例(34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检查,采集患眼二维图像重建三维图像。结果:三维超声成像清晰地显示32例(34眼)脱离的视网膜的立体结构及14例(14眼)视网膜裂孔,8例显示裂孔周围视网膜裂孔盖,8例马蹄形裂孔有5例显示了玻璃体牵拉。结论:三维超声成像对眼部解剖结构的阐明和可视化上优于二维图像,并为寻找视网膜裂孔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出血,由于眼底看不清或完全不见,往往待玻璃体积血吸收后,才能考虑视网膜复位手术,但此时视网膜脱离已发展成漏斗形,增殖病变严重,失去手术良机。此外,玻璃体出血如伴有视网膜脱离,因顾虑玻璃体切除会损伤视网膜或考虑手术预后不良而放弃手术,这些病例无异被视为不治之症。我们报道8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玻璃体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11.
范真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5):130-130
1资料与方法男患儿因早产、生存能力差,出生6小时后(2006年11月15日)转入NICU病房,初步诊断早产儿、新生儿窒息、极低出生体重儿、Ⅱ型呼吸衰竭。出生后20天(12月5日)NICU申请眼科会诊。眼科检查:双眼睑皮下轻度瘀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对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方法 将94例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重视术前、术后知识的教育.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与患者的遵医行为有直接关系,进行护理干预可减轻不适症状,促进患者的依从性,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探讨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8眼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原因、手术方法、手术疗效和预后。【结果】 外伤和近视是儿童视网膜脱离最常见的原因,手术治疗使视网膜复位的成功率为94.7%,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提高,但较难达到完全正常。【结论】 手术治疗对儿童视网膜脱离有较高的成功率,但病程的拖延常导致视力恢复的效果较差。应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儿童自我保护意识,避免眼外伤并正确处理眼外伤;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对于有眼外伤或近视的儿童应定期复查,双眼检测,及早手术可减少儿童视网膜脱离的发病率,并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相互分离是视网膜的病理状态。本病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近几年,年轻人患视网膜脱离呈上升趋势。该病是眼科最为常见的致盲性疾病之一,复发率高,且复发后治疗困难,预后差。本文笔者通过对所在眼科科室263例临床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均进行体位护理、合理膳食、同时注意用眼卫生,及时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和合理疏导。通过护理组干预后,抑郁、恐惧、焦虑、紧张等现象大幅度降低,可见该医院人性化护理效果良好。通过研究笔者提出应该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全方位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健康,体现护士的专业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手术方式选择原则.方法 选择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72例75眼,根据黄斑裂孔底部呈红色(红孔)或白色(白孔),后巩膜葡萄肿形态等选择手术方式.所有病例分三组:A组行16% C2F6充气性视网膜固定术(26例26眼),B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16% C2F6眼内填充术(23例26眼),C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23例23眼),并进行6~1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 A组患者一次手术复位率69.2%(18/26),B组为73.1%(19/26),C组为87.0%(20/2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84).结论 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根据视网膜脱离手术原则选择手术方式,均可获得良好的视网膜复位. 相似文献
18.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是严重的致盲性眼底病,随着对病因与危险因素认识的深入,及先进的辅助检查技术如三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的广泛应用,使RRD得以早期诊断。在以往RRD术式的基础上结合新技术新材料使手术的成功率提高,眼内并发症降低,视力的明显改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20.
视网膜脱离是因为原本紧密附和的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导致的一种眼底疾病,有严重的致盲性。临床上以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最为常见,多发生在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眼外伤、视网膜存在变性的患者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