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目的:评价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86例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57例;女性29例。年龄28—76岁,平均46.5岁。结果:CT所见异常征象为①小关节突的异常增生、肥大及骨赘的形成。②关节间隙变窄及其骨赘导致的侧隐窝、椎间孔及椎管的狭窄。③小关节腔内的积气现象。④小关节不对称及关节失稳。结论:小关节退变发生率高,CT可充分显示其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40例腰椎小关节造影中发现8例椎弓峡部不连,造影具有特征性表现。可见邻近关节、对侧关节或硬膜外腔同时显影。在关节内注入局麻药和类固醇激素后,腰腿痛可以缓解。因此,腰椎小关节造影和封闭为诊断和治疗椎弓峡部不连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青年男性官兵的下腰椎小关节方向与椎间盘退变、椎间盘突出的可能关系.方法 收集下腰痛青年男性官兵的腰椎CT及MRI影像学资料,在腰椎间隙CT断层成像上测量L3~S1腰椎小关节的矢状位角度,根据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量表在腰椎MRI成像上评价L3~S1各椎间盘的退变分级,比较不同退变分级各组的小关节角度...  相似文献   

4.
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体滑脱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小关节退变又称腰椎小关节综合征,由此导致的椎体滑脱称退行性滑脱即假性滑脱(本文中没有特别注明“真性”二字时,是指假性滑脱),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危害在于导致椎管狭窄而引发腰腿痛。现代医学影像学及脊柱外科学都偏重于椎弓峡部裂所致的真性滑脱的研究[1-5],而对假性滑脱的讨论相对较少。笔者现收集67例腰椎小关节退变合并32例椎体滑脱的CT平扫图像,着重探讨腰椎小关节形态改变与椎体滑脱CT征象的相关性,以提高真、假性滑脱的鉴别诊断水平,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有力佐证。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26例,女41例;…  相似文献   

5.
刘小芳 《航空航天医药》2014,(10):1406-1407
目的:分析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临床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收治的10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诊断,就其临床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0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经CT检查发现198个小关节发生病变,包括61个关节突增生肥大、48个关节腔真空、21例关节脱位或不稳、42个关节囊钙化、有63个关节膨出,81个椎间盘突出,其它征象包括关节面骨皮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等。结论采用CT技术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可以为腰椎关节疾病临床诊治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指导,诊断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6.
腰椎小关节真空现象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腰椎间盘CT扫描检查中,腰椎小关节内的真空现象比较常见,但很容易被忽视。一般认为椎小关节真空现象,是椎小关节间软骨退变的一种征象,但通过它能较早地发现腰椎滑脱的存在^[1]。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153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症状与诊断,分析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改变,进行重新认识、领会与提高。结果椎小关节退变CT影像表现为:小关节突的骨质增生、硬化、骨赘形成,关节软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积气,关节面下小囊变及周围筋膜、韧带的钙化等。结论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形态、结构等退行性改变,在目前临床医师未足够重视的情况下,运用CT的高分辨特性,对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充分提高他们对椎小关节退变的认识,为临床医师正确治疗反复腰腿痛的患者提供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成人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腿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发生在30岁以后。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因此.在临床诊治过程中不能仅注重椎间盘突出症.而忽略椎小关节退变引起的临床症状。笔者搜集近两年来的56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滑脱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价值,比较Meyerding与Taillard方法测量的准确性。方法以招收飞行学员的52例L5双侧峡部裂者作为研究对象,取立位腰椎侧位X线片,分别按Meyerding和Taillard方法测量L5椎体滑脱的程度,计算阳性率,分析滑脱对峡部裂诊断的意义。结果侧位片按Meyerding和Taillard方法测量,L5滑脱率分别为40.38%(21/52)和86.54%(45/52),Taillard较Meyerding测量方法更精细准确(P〈0.05)。结论 L5脊柱滑脱是L5峡部裂诊断的重要间接X线征象,它不仅说明峡部裂的存在,也说明了双侧性;采用Taillard法测量L5滑脱较Meyerding法更准确。在招收飞行员体检和青年人腰椎疾病诊断中,侧位片脊柱滑脱高度提示相应椎体峡部裂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腰椎活动节段精确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采用一种新型CAD方法用CT资料精确建立腰椎L4-L5节段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 方法用一种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提取腰椎目标区域得到二值图像;再用反应腰椎曲度的"最佳切割平面"从初始表面模型获得非平行的切割轮廓线并建立"分段线性子空间";后者经仿射变换到"规则子空间"后快速重构腰椎曲面,最后经逆变换恢复原三维空间的形状特征.将L4-L5节段表面模型所有结点的坐标数据和三角面片信息导入ANSYS 进行网格划分. 结果所构建的有限元模型包含L4-L5节段所有重要解剖结构,压缩、屈曲、伸直载荷下有限元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生物力学结果相符合. 结论包含先进算法的CAD技术实现了腰椎复杂几何模型的快速、精确建模.  相似文献   

11.
不同运动负荷下腰椎应力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利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1500N压力和15Nm弯矩下的脊椎前屈、后伸、侧弯和扭转运动时腰椎应力分布,探讨腰椎运动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基于L3-L4节段的CT扫描数据建立有限元模型.根据腰椎三关节复合体结构,观察椎间盘膨出内陷尺度、纤维环应力水平、小关节负荷水平及后部结构等效应力分布来评价运动负荷导致的力学变化. 结果:压力和前屈负荷引起椎间盘前部受压膨出,后伸和侧弯负荷引起椎间盘在后部和后外侧部膨出.扭转不仅引起单侧小关节高负荷承载,还造成椎间盘后外侧区纤维环应力集中.后伸时小关节负荷虽低于扭转,但高于侧弯和前屈.椎弓根和椎弓峡部在压力和后伸负荷下等效应力较高.结论:椎间盘对压力的耐受性好于拉力,椎间盘后外侧区是各负荷下变形最大的区域,该部纤维环易于出现高应力而失败.小关节对腰椎活动特性有重要作用,扭转、后伸和高压力负荷引起小关节承受高负荷和小关节应力失败有关.椎弓根和椎弓峡部以及椎体前上部皮质骨区在屈伸和压力负荷下容易出现与应力相关的破坏.  相似文献   

12.
人工髋臼接触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人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髋关节臼的接触力学特性.方法 建立人工髋臼模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在接触区域建立接触对,按真实人体关节对模型进行边界条件的设定后进行有限元接触力学分析.对不同条件下(摩擦系数0~0.25,髋臼厚度6~12 mm,髋臼直径26~32 mm)的髋臼分别进行步态分析.结果 计算结果显示压缩变形量在接触面摩擦系数增大、髋臼直径增加情况下均呈现下降趋势.接触层厚及接触面积受髋臼厚度的影响在不同尺寸处体现不同的特性,接触面积和层厚对于植入假体的稳定性及磨粒的产生有重要影响.结论 综合考虑两者的作用效果认为7~9 mm厚的髋臼表现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胸腰椎损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建立人体胸腰椎活动节段的力学模型,对其在垂直压缩、压缩屈曲、分离屈曲三种外加破坏性载荷下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胸腰椎损伤的生物力背景。结果提示:胸腰椎损伤时,这些部位最先发生破坏,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指定位移时牙种植体周围颌骨组织应力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指定位移约束对颌骨的应力分布影响。方法:建立一个实用局部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FEM),计算此模型在不同指定位移情况下的各节点的应力和位移。结果: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沿种植体轴线对称分布,在皮质骨层应力值很大,在孔底部分松质骨层应力值较小;应力值大小与指定位移大小呈正比的线性关系。结论:在研究和预估测种植体周围颌骨组织内应力分布时,指定位移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体外除颤时胸腔电场分布的有限元集成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求解体外除颤时胸腔电场分布的集成仿真分析方法,为生物电场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人体胸腔的生物电容积导体属性,给出描述心律失常的体外电除颤时胸腔电场的数理方程;进而采用SCIRun有限元分析工具对胸腔电场分布进行集成仿真求解.结果 通过数值计算求解,获得了放电过程中胸腔各处的电势、电压梯度线、等势面,及心脏区域电压梯度值等多种电场分布数据.结论 应用有限元集成求解方法分析体外除颤时人体胸腔复杂电场分布是可行的,对除颤技术的临床研究和方法改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开发包含应力分析的牙种植PISA软件系统搭建有限元自动建模平台。方法 首先利用VTK技术由患者的CT图像建立3D实体模型并进行可视化;然后根据颌骨特点进行种植体的选型、定位并重新采样;最后通过将体素转换为8节点的正六面体单元来建立有限元几何模型;骨组织的材料属性值由节点的灰度值直接计算得到。结果 针对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骨内种植体,建立了适合牙种植体及颌骨特点的基于体素的有限元自动建模方法,能在几分钟内得到准确反映患者个体真实几何信息和骨材料状态的体素有限元模型。结论 本文建立的方法使得在临床利用有限元应力分析对种植牙手术进行术前预测、评价成为可能。该方法也可用于微结构的有限元建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粘接层厚度对全瓷冠修复系统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的影响,为牙齿的全瓷冠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和CAD建模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应力数值模拟。结果在垂直荷载作用下,近中、远中位置的粘接层中有应力集中产生;粘接层上下表面应力分布形式相似,应力值相差不大;沿特定路径,粘接层厚度0.15 mm模型的颈部应力较0.05 mm模型应力降低近30%。结论粘接层厚度对全瓷修复系统内的应力分布有重要作用,在所研究的3个模型中,粘接层厚度0.15 mm的模型显示出更好的抗破坏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MRI图像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探讨股内斜肌不同负载情况下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应力的变化。方法:一名志愿者在屈膝60°位接受MRI扫描,获得MRI图像,采用Mimics8.1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过Magic RP软件优化后,采用MSC.PATRAN软件进行四面体网格化,并建立模拟的髌腱,附加材料属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股内斜肌负载从0N依次增加到33N、66N及100N时的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等效应力(VMS)的变化。结果:随着股内斜肌负载从0N增加到100N,髌腱近端止点内侧受力逐渐下降,峰值VMS从2.41MPa降低到1.41MPa;而外侧受力逐渐增加,峰值VMS从2.90MPa增加到5.03MPa。结论:在屈膝60度状态下,股内斜肌负载增加使髌腱近端止点外侧受力增加,内侧受力减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