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对北京市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并就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从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等方面,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无显著变化;药品价格变化不大,单张处方费用下降,药品可负担性有所提高;处方用药行为比较规范,但部分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仍不够熟悉。结论:进一步明确基本药物最低使用比例,保证各项相关政策衔接,提高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可度,合理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提高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安徽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从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三个方面确定关键指标收集数据,对基本药物实施效果进行前后比较分析。结果:改革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的配备率、配送率和使用率逐年递增,可获得性良好;但配送企业的利益难以保证,影响基本药物配送率。在可负担性方面,基本药物采购和零售价格明显下降,基本药物可负担性得到提升,但存在少数药品价格偏高的问题;处方用药行为得到改善,但注射剂处方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对基本药物不同品种采取不同配送模式;加强政府监管,确保生产企业以合理价格中标;针对农村居民的用药需求制定特殊用药政策;开展合理用药的培训和宣传,确保药品的规范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政策目标层面评价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效果。方法:文献法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费用、合理用药情况及基本药物质量等。结果:2011年1—9月次均门诊药品费用和次均住院药品费用较2010年同期分别下降25.93%和25.22%,基本药物价格显著下降,基本药物可及性得到保障与提高;注射剂使用率、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用率、激素使用率及单张处方金额均有所降低,合理用药水平提高;通过基本药物电子码监管与国家药监局飞行检查两大途径,基本药物质量得到保障。结论:我国基本药物制度政策实施效果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从药物目录调整、合理用药培训、药物质量监管、长效补偿机制以及药品采购机制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南省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从可获得性、可负担性和合理用药等方面选取关键指标,收集河南省3个城市6个区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相关数据,进行改革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基本药物配备率和使用率逐年递增,可获得性提高,但有部分医务人员和患者认为不能满足治疗需求;基本药物采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均下降,患者对改革后基本药物价格和费用的满意度较高,可负担性得到改善;处方合理用药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优于乡镇卫生院。结论:完善地方基本药物增补目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改良“双信封”评标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药品管理能力,并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培训和宣传.以满足医务人员和患者对基本药物的合理期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省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供实证依据与对策建议.方法:比较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样本地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合理用药情况、基本药物可负担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药品收入占医疗机构总收入比例下降,财政补助占比上升;样本医疗机构国家基本药物配备率中位数为50.81%;次均处方费用从23.95元降至21.23元,含抗生素处方率从71.06%降至68.37%,含注射剂处方比率从32.27%降至29.70%.基本药物可负担性提高,但部分仍超过了农村居民收入可负担范围.结论:基层医疗机构财政补偿机制转变;基层医疗机构"两降两升"效果未完全显现;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率不足;基本药物价格下降,可负担性仍有待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问题仍待改善.  相似文献   

6.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楠  傅鸿鹏 《卫生软科学》2011,25(11):782-785
[目的]了解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使用的影响。[方法]选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2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调查。[结果]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抗生素的使用更加规范,抗生素的经济可及性提高,合理使用程度增加,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与国际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农村不合理用药现象更为严重。[结论]为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高药物可及性、改善合理用药状况,应不断加强相关配套政策建设,加强对医患双方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有关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及国际组织报告,时间跨度为2009年1月—2014年12月。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 292篇,其中中文1 277篇,英文12篇,研究报告3篇。近年来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研究文献众多,但评价技术及指标不够完善,样本代表性不足,证据连续性欠缺,利用医学大数据开展的循证评价研究刚刚起步,国际合作研究较少。结论与建议:我国基本药物制度评价研究亟待加强。基本药物制度评价既要立足国情,又要与国际的多维度评价框架相结合,从可获得性、可支付性及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基本药物制度的推进实施提供科学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沈阳市某区基层医疗机构采购基本药物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促进基本药物合理使用及完善监督体系提供参考。方法对被调查机构2018年网上采购药品的品种数、采购金额、用药频度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被调查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情况总体良好,但采购品种占比未达到要求;各类基本药物的采购金额及构成比符合基层疾病谱和用药特征,并且与用药频度同步性较好,可见基层对常用基本药物的选择性相对集中。结论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情况的动态监测,重视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其优先使用。  相似文献   

9.
基本药物制度对农村地区药品可及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前后基本药物的价格水平进行比较,评价基本药物制度对提高中国农村地区药品可及性的效果。方法:资料来源于2010-2011年在中国4省的药品价格问卷调查,借鉴WHO/HAI提供的方法,以中位价格比值评价药品价格水平,以国家相对贫困线和农村地区人均纯收入作为相对购买力划分标准,评价药品价格的可负担性。结果:药品中位价格比值由13.858降为8.204,降价效果最明显的是抗炎药物和心血管药物;药品的总体销量增加了36.74%;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后,一个疗程的药品费用大概为低收入人群4.21天的工资或一般收入人群0.98天的工资。结论: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药品价格降低,与国际参考价格相比我国药品价格水平仍相对较高,基本药物对低收入人群的可负担性仍较低。建议:应继续大力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并进一步完善包括基本药物生产、流通、定价在内的整个产业链,同时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低收入人群对基本药物的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访谈,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前后处方费用及用药行为变化情况,评估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效果。结果显示,基本药物制度对降低处方费用有积极效果,但是仍需完善基本药物制度,监督医生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成都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及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实施状况。方法:抽取成都市13家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5家试点乡镇卫生院作为样本,采集其财务数据、药品清单,并分别抽取2009和2010年处方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0年5月,所调查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基本药物配备率分别为94.2%和62.2%;与2009年5月相比,次均处方基本药物种数比例同比增幅分别达9.6%和31.0%,次均处方基本药物费用比例同比增幅分别达57.6%和118%;而次均处方药品种数、含抗生素处方比例、含注射剂处方比例三项指标的年度变化都不明显。结论:财政补偿责任下沉,补偿存在机构间地区间差别;目录品种不能满足基层用药需求,目录遴选未与基本医疗服务挂钩;基本药物使用率提高,但对合理用药影响不明显,基本药物使用缺少激励。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政策实施效果。方法:以安徽省、河南省和重庆市为样本地区,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基本药物价格、质量和配送等方面进行改革前后和地区之间的比较分析。结果:改革后三省市基本药物中位价格比值和人均每日费用降低,以安徽省和河南省的价格降幅较为明显;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改革后药品质量得到提升,但安徽省药品质量满意度相对较低;基本药物配送率均较高,但存在地区差异。结论:“双信封”制在降低药品价格上有优势,重庆市组建采购联合体的做法有利于有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中标,但总体上兼顾质量和价格是完善评标机制的挑战;基本药物配送受货源提供及配送方式影响。建议:完善药品限价机制,合理确定招标方式,保证药品生产企业的供应能力,加强对基本药物配送方式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本院2013年住院部基本药物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为基本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3年本院住院部基本药物的使用数据。结果:2013年本院住院部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在11%~14%范围内波动,占比例较大的为中药注射剂。结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本院住院部的执行尚可,但需注意使用品种的多样化,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多维度分析基层版基本药物流通的障碍,在此基础上得出相关结论和建议。方法定量描述,定性分析。结果及结论通过定量研究发现,基层医务人员对基本药物的认知度较低;患者对基本药物的可获得性低;现有基本药物品种满足患者基本用药需求受到质疑;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一,补贴机制不到位;政府机构对基本药物的定位需明确。解决上述问题是保障基本药物基层版顺利流通,提高患者对基本药物可获得性,保证卫生公平,降低群众基本用药费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门诊患者对基本药物的价格、种类、数量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的满意度,并分析对就诊意向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市、重庆市、河南省、安徽省四个省市抽样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共3792名门诊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相对于合理用药和药品价格,患者对药物种类和数量的不满意程度较高;基本药物总体满意度高对门诊患者首诊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有区域和城乡之间的差别;基本药物制度设计及实施过程对门诊患者满意度有明显影响。结论:调查地区门诊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总体上满意,农村高于城市,对门诊患者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