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分布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水平、垂直角膜曲率(K1,K2)、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角膜直径(corneal diameter,W-W值)各屈光参数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Zeiss)获得学龄儿童813人1626眼的AL,K1,K2,ACD,W-W值,年龄:5~12(平均8.46±2.30)岁,经电脑验光(Topcon)后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及远视5组,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组之间各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1)5~12岁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屈光状态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近视比率随着年龄不断上升;(2)不同年龄组之间:AL和ACD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之间:AL在高度、中度及低度近视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在低度与中度近视组及低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1,K2,W-W值在低度与高度近视组及中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屈光度与AL呈负相关(r=-0.764,P<0.01),屈光度与ACD呈负相关(r=-0.498,P<0.01),屈光度与K1,K2及AL相关性较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发育中,AL的增加对屈光度的改变有着最主要的作用,轴性近视在5~12岁学龄儿童群体占主要的成分,同时,K1,K2,ACD,WW值对屈光度的改变也有影响。7~8岁可以认为是学龄儿童从正视化向近视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1~6岁早产儿近视患者屈光参数的变化,探讨早产儿近视发生发展与屈光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01/2018-12在湖南省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随诊的1~6岁早产儿近视者158例316眼作为早产儿近视组,选取同期随诊的早产儿非近视者164例328眼作为早产儿非近视组。检测并分析两组受检者角膜曲率(CR)、前房深度(ACD)、玻璃体腔深度(VITR)、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等屈光参数。结果:1~3岁受检者中,早产儿近视组较早产儿非近视组CR陡(44.47±1.14D vs 43.38±1.22D),AL延长(21.89±0.71mm vs 21.24±0.56mm)(均P<0.05),而ACD、VITR及L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4~6岁受检者中,早产儿近视组较早产儿非近视组AL延长(22.49±1.32mm vs21.43±0.72mm,P<0.05),而CR、ACD、VITR及AT值无明显差异(均P>0.05)。1~3岁早产儿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CR陡、AL长,4~6岁早产儿高度近视患者较低、中度近视患者VITR深、AL长。结论:屈光参数发育不匹配可能是早产儿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其中眼轴长度变化起主要作用,而角膜曲率陡是低龄(≤3岁)早产儿近视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及眼轴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辉  阎洪欣  刘玉华 《眼视光学杂志》2005,7(2):105-106,109
目的探讨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及眼轴的关系。方法对单纯性近视277例536只眼,测量其角膜水平及垂直曲率,并按年龄、屈光度分组,对各组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组角膜水平及垂直曲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两组间的角膜曲率和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屈光度两组比较,角膜曲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眼轴长度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显示眼球轴长增加是单纯性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因素。角膜水平曲率与垂直曲率呈正相关,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呈负相关。结论青少年单纯性近视的屈光度与角膜曲率及眼轴长度密切相关,且眼轴长度是单纯性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近视眼患者屈光度与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眼压及角膜厚度的相关关系及各因素对近视屈光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430例,分为3组:低度近视组140例(≤-3.00D);中度近视组177例(>-3.00D,≤-6.00D),高度近视组113例(>-6.00D)。测量患者眼的屈光度、眼压、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及眼轴。结果:低度、中度、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4.33±0.86mm,25.45±0.78mm,26.12±1.05mm。各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屈光力分别为:42.96±1.40D,44.09±1.32D,43.59±1.33D。中、高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096,0.0062,P<0.05);各组眼压分别为:15.71±2.51mmHg,16.04±2.48mmHg,16.89±2.31mmHg。眼压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关系(r=0.185,0.192,P<0.05);各组角膜厚度分别为:604.66±51.47μm,531.17±37.06μm,533.03±35.61μm。中度、高度近视的角膜厚度与低度近视的角膜厚度有显著差异(r=0.506,0.613,P<0.05)。结论:在近视性屈光不正的影响因素中,眼轴长度是影响近视程度的主要因素,随屈光度的增加,眼轴长度增加;眼压也是近视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眼压随眼轴长度和屈光度增加而增加;中、高度近视除眼轴增长外,角膜屈光力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而对在低度近视的作用甚微。角膜厚度与屈光度有直接相关关系,还与长期配戴角膜接触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邯郸市主城区1~6年级学生眼屈光状态及生物学参数,探讨晶状体屈光力和轴径比等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并评估其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抽取邯郸市主城区10所小学2508名小学生,通过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和电脑验光仪获得眼轴(Axis length,AL)、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和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并计算晶状体屈光力(Lens refractive power,LP)、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按年级分为6组,并按屈光状态分为近视组、正视组和远视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组之间各参数的关系及各生物学参数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 1~6年级组SE (F=48.642,P<0.05)及LP (F=287,P<0.05)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AL/CR (F=64.523,P<0.05)、AL (F=62.468,P<0.05)、ACD (F=3.876,P<0.0...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3~6岁视力低下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21年9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的3~6岁轻度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197人(197眼),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按有无视力低下分两组:视力低下组与视力正常组。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记录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及轴向、等效球镜度(SE)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CDVA)。A型超声生物测量仪测量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CD)及眼轴长度(AL)。角膜地形图测量角膜平均屈光力(Km),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轴率比(AL/CR)。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儿童年龄、等效球镜度及柱镜屈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视力正常组相比较,视力低下组儿童LT、Km较高,VCD、AL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间ACD、AL/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视力低下组儿童SE与AL、VCD、AL/CR均呈负相关(r=-0.468、-0.448、-0.341,均为P<0.05),与Km...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和研究近视性的高度屈光参差眼屈光参数及角膜生物学参数的差异性.方法 对23名近视性的高度屈光参差患者(双眼等效球镜SE差≥6.00D),用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测量角膜滞后性(Corneal Hyteresis,CH),用改进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3)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用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mean K)及眼轴长度(AL).统计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近视程度高度眼平均AL(28.34±1.10)mm,低度眼平均AL( 24.53±0.7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眼角膜平均曲率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程度高度眼CH平均值(10.00±1.61 )mm Hg,低度眼CH平均值( 10.96±1.38)mm Hg,双眼C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度眼CH与眼轴和角膜厚度相关(P<0.05).结论 相同基因及环境下,高度近视眼的CH显著下降,角膜无明显变薄,提示眼轴的过度增长可能会导致角膜的微观结构改变,引起角膜的生物力学性能改变.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曲率仪对年龄在8~22岁的近视患者,336例共672只眼的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垂直径角膜屈光力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P<0.001),垂直径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并且随近视屈光度增加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而在高度近视眼与中度近视眼组之间,垂直角膜屈光力的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的增高是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近视眼屈光力与眼轴、角膜屈光度相关性程度.方法 对88例(176只限)的儿童近视眼患者,应用IOL-Master分别测量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和眼轴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 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眼轴长度和前房深度明显增长.正视组、轻度近视组和中度近视组间角膜曲率(K1、K2)无明显差异,但高度近视组的角膜曲率明显升高.屈光力与眼轴、角膜屈光力的回归方程为直线回归方程DE=81.915-1.953AL-0.569K1-0.28K2.结论 儿童近视眼眼轴延长是发病的主要因素,角膜屈光力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屈光要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高度病理性屈光参差同例双眼的屈光要素构成差异,探索影响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相互关系。方法收集136例等效球镜>3.00D的单纯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复性近视性、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高屈光眼组和低屈光眼组;按屈光状态不同分为近视性屈光参差组(104例)和远视性屈光参差组(32例)。对所有患者双眼进行角膜地形图检查角膜屈光力,眼部A超检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对相关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对各屈光要素与眼球屈光度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角膜屈光力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高于远视性屈光参差组的68.75%(P<0.05);前房深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68.27%,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59.38%,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晶状体厚度近性视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79.81%,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90.6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近视性屈光参差组双眼相似率为12.50%,远视性屈光参差组为18.75%,相似率均较低(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示:近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呈正相关关系(b=0.836、1.406、2.279,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呈负相关关系(b=-2.051,P<0.05);远视性屈光参差屈光度数与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成负相关关系(b=-0.912、-1.389、-2.318,均为P<0.05),与前房深度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结论角膜屈光力及眼轴长度是影响眼球屈光状态的主要因素。前房深度及晶状体厚度在眼纵轴线上的位置对眼球屈光状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眼轴、角膜屈光力、晶状体屈光力与儿童屈光不正的关系。

方法:通过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及光学生物测量仪(IOL-Master)获得44例88眼的屈光不正度数、眼轴、角膜屈光力、前房深度等参数,经计算得到晶状体度数。按屈光不正度数分为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直线相关与回归比较年龄和屈光不正与各屈光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受试者44例88眼,平均年龄9.04±2.39岁,等效球镜(SE)-3.50~+8.75D; 远视组眼轴比近视正视组短(P<0.05),远视组晶状体屈光力明显低于近视正视组(P<0.05),三组间角膜屈光力和前房深度无明显差别。本研究发现年龄与等效球镜(SE)之间成负相关; 眼轴与年龄成正相关; 年龄与晶状体屈光力成正相关; SE与眼轴成负相关; SE与晶状体屈光力有负相关关系。

结论:儿童随年龄增长,SE向近视发展,眼轴变长,晶状体屈光力增强; SE越偏远视,眼轴越短、晶状体屈光力越弱。  相似文献   


12.
徐静  李雪  胡琦  杨帆  吴琼  王珂萌 《眼科新进展》2012,32(10):952-955
目的 研究超高度近视患者屈光力及眼轴影响因素,并分析超高度近视患者易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16例(354眼)受试者按照屈光力不同分成3组AA组260眼(>-9.00~12.00 D)、B组75眼(>-12.00~15.00 D)、C组19眼(>-15.00D),对其屈光力、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前房角(anterior chamber angle,ACA)、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等相关眼部参数进行测量,分析各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超高度近视眼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与AL、角膜最大屈光力(K2)、年龄之间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ACD及ACA之间呈正相关(均为P<0.05).AL与Goldmann眼压值(Goldmann-correlated IOP value,IOPg)、角膜代偿的眼压值(corneal compensated intraoeular pressure,IOPcc)和年龄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0.001),而与角膜最小屈光力(K1)、K2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为P<0.001).IOPcc与K1、K2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均为P<0.001);IOPg与GCT和AL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均为P<0.001),而与K1、K2呈负相关关系(均为P<0.05).ACD与ACA、IOPg之间,ACA与IOPg、IOPcc之间均呈正相关关系(均为P <0.05).B组的SE与IOPc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影响超高度近视眼屈光力的主要因素为SE、AL、K2及ACD,而影响AL的主要因素为K1、K2、IOPg及年龄.结论 AL延长是超高度近视眼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AL越长近视越严重,而IOP可以通过影响AL而影响超高度近视眼的屈光力,从而加快超高度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散瞳对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生物学测量和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结果的影响及与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的区别。方法:采用IOL Master测量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22例34眼(A组)和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23例39眼(B组)散瞳前后眼轴(AL)、角膜曲率(K,包括K1和K2)、前房深度(ACD),并用SRK-T、Haigis公式计算IOL度数。结果:散瞳后A组ACD(3.84±0.58mm)较散瞳前(3.61±0.35mm)增加(P<0.01),B组ACD(3.30±0.70mm)也较散瞳前(3.13±0.63mm)增加(P<0.01),两组散瞳前后ACD差值无差异(P>0.05)。两组散瞳后AL、K测量值与散瞳前相比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散瞳前后两组采用SRK-T、Haigis公式计算IOL度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散瞳前后计算的IOL度数差异≥1D占比A组分别为15%、27%,B组分别为3%、5%。结论:散瞳引起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前房深度明显增加,与对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的影响相比无区别。散瞳对角膜曲率和眼轴测量没有影响。散瞳不影响用SRK-T、Haigis两种公式计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IOL度数的计算结果,但相对正常眼轴患者出现大度数差别的几率较大,故建议在未散瞳状态下进行测量和计算以尽量减少误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与近视发展特点。设计 回顾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 6~7岁学龄儿童167例(167眼)。方法 167例儿童3年2次(2011年、2014年)行眼球生物参数与屈光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取右眼数据),分为非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未确定为近视),新增近视组(2011年检查未近视,2014年检查确定近视),近视组(2011年与2014年检查均确定为近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参数变化,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主要指标 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半径(CR)、中央角膜厚度(CCT)、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轴率比(AL/CR)等。结果  非近视组105眼2011到2014年SE、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1.75,P=0.36、0.084),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84、-2.28、-13.94、9.81、-8.18,P=0.000、0.025、0.000、0.000、0.000)。新增近视组45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8,P=0.099),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9、-15.54、3.37、-15.30、11.16、-61.90,P=0.000、0.000、0.002、0.000、0.000)。近视组17眼2011到2014年C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5,P=0.733),SE、AL、CCT、ACD、LT、AL/C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10.70、-2.43、-3.746、4.439、-7.95,P=0.01、0.000、0.027、0.002、0.000、0.000)。3组间2011年SE、AL、ACD、LT、AL/C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6.14、8.89、9.29、4.47、11.76,P=0.000、0.000、0.000、0.013、0.000),非近视组与新增近视组两两比较LT有显著差异;2014年SE、AL、ACD、LT、AL/CR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85、24.77、11.17、6.63、41.08,P=0.000、0.000、0.000、0.002、0.000)。结论  三年随访观察显示,此年龄段儿童眼球生物参数变化显示SE降低、AL增长、CCT变厚、ACD加深、LT变薄、AL/CR增大等特点,而CR无明显变化。LT可能是近视发生的预警信号之一。(眼科,2016, 25: 106-109)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屈光度的相关影响因素,明确高度近视眼患者的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前房深度等因素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 对42例(77只眼)屈光度>-7.0D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进行研究,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角膜曲率(K1/K2)、眼轴长度、角膜厚度,眼压为自变量,以等效球镜SE作为因变量,用多元线性同归模型筛选出有影响的因素,并比较各因素影响力的大小.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经相关分析,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等效球镜(屈光度)=-39.558+1.141×眼轴长度+0.560×角膜曲率K2-1.515×前房深度-0.089×眼压.回归效果检验F=60.114(P<0.01).结论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K2、前房深度,眼压对高度近视眼屈光度有明显影响,其中眼轴长度对高度近视眼屈光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李聪慧  王倩  杨静  尚文青  信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1):1936-1939

目的:分析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3~6岁)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其与屈光度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6-01/2018-12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203例405眼,睫状肌麻痹状态下行检影验光,根据双眼等效球镜度将患儿分为轻度远视组、中度远视组、高度远视组。眼科A型超声仪测量眼球相关参数,收集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玻璃体腔深度(VITR)和眼轴长度(AL),自动验光仪检查水平和垂直角膜屈光力(K1、K2)。并分析各组眼球生物学参数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学龄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儿童平均ACD为3.08±0.38mm,LT为3.91±0.34mm,VITR为14.53±1.85mm,AL为21.45±1.01mm,K值为43.34±1.70D。AL、ACD、LT和VITR在三组间均有差异(P<0.05); 而K值在各组间无差异(P>0.05)。远视屈光度与AL和VITR呈负相关(P<0.01),与ACD、LT、K值无相关性(P>0.05)。

结论:AL的变化是影响远视性屈光不正性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最主要因素,表现为远视屈光程度越高,AL越短,玻璃体腔越浅,协同参与屈光状态的变化,而远视程度与ACD、LT和K值无相关性。学龄前儿童远视屈光不正以轴性屈光不正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SE)的关系,并评估各筛查指标在诊断屈光不正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同意完成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计791名。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小瞳孔下电脑验光和散瞳验光后SE,然后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比值。结果:共纳入791名学生,其中男生400人(50.6%),女生391人(49.4%)。AL、CR、AL/CR及SE平均值分别为22.62±0.94mm、7.81±0.29mm、2.90±0.09、+1.95±1.31D。AL、CR及AL/CR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男生AL及CR显著大于女生(均P<0.001),男生与女生AL/CR及SE均无差异(P=0.82、0.19)。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50、0.16。多元线性回归表明:AL/CR每增加1个单位,SE向近视转变10.91个单位。AL/CR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0.46%,约登指数为0.84;小瞳孔下电脑验光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1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L)与角膜曲率半径(CR)及其比值(AL/CR)对儿童青少年屈光状态的影响,评估AL/CR比值对青少年儿童近视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7-12/2018-12在我院首诊的3~16岁疑似屈光不正儿童青少年816例1 632眼,检测AL和CR,并行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记录等效球镜度数(SE)。

结果:本研究纳入受检者816例,检出屈光不正者773例(94.7%),其中近视患者以7~14岁者居多(88.6%)。不同屈光度组受检者右眼AL和AL/CR比值均有差异(P<0.001)。近视和中度远视受检者的SE与AL和AL/CR比值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年龄越大的受检者其SE与AL和AL/CR比值的相关性越强。以睫状肌麻痹验光结果为金标准,AL/CR比值诊断近视的灵敏度为0.880,特异度为0.916,准确度为89.2%,Kappa系数为0.76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4。

结论:中度远视、近视、年龄越大的儿童青少年SE与AL、AL/CR比值的相关性更强,其中AL/CR比值对近视的定性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