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息肉)患者胆汁的常规生化特点,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154例术后病理示慢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患者(胆囊结石143例,胆囊息肉11例,结石并息肉6例),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在术中取其胆汁送常规、生化检查,并取部分胆囊壁行病理检查。胆汁离心取沉渣涂片、染色镜检。结果胆汁常规:送检胆汁大多呈墨绿色,pH 6.5~8.5,白细胞(+)·HP-112例,阳性率7.7%;红细胞(2~4)个·HP-111例,阳性率7.1%。离心后涂片,特殊染色后镜检显示:31例见华枝睾吸虫虫卵(占20%),4例见革兰阳性菌,6例见革兰阴性菌。胆汁生化成分:82例胆汁中见结晶(包括胆红素,胆固醇或碳酸钙结晶),余未见结晶。胆汁生化: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结石并息肉三者总胆汁酸(TBA)、磷脂(P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结石及胆囊结石并息肉中总胆固醇(TC)明显高于胆囊息肉(P<0.05)。结论保胆取石(息肉)术中常规对胆汁进行常规、生化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探讨病因,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及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受检者大便标本中查找华支睾吸虫空壳,探讨其出现的意义,完善华支睾吸虫生活史.方法:通过大便常规镜检在受检者大便标本中查找华支睾吸虫卵空壳,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正常对照组,对查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空壳的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均检测ALT、AST、TBIL、DBIL、GGT、PA、ALB和E%等肝吸虫病病情诊断指标.结果:在656例找到华支睾吸虫卵的病例中,发现其中5例大便中有华支睾吸虫卵空壳,这5例患者ALT、AST、GGT、PA和ALB的检测结果的均数与正常对照组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虫卵可以在人体内孵出毛蚴,这在华支睾吸虫生活史上是一个新的发现.因此在遇到可疑物时,一定要多次留标本或用多种方法找虫卵,同时查看病人相关的检验指标,只有这样才不会漏检、误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华支睾吸虫的排卵规律和服用消炎利胆片来提高华支睾吸虫虫卵的检出率。方法将300例血清肝吸虫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阳性的疑似华支睾吸虫感染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常规方法留取标本的对照组,第2组为服用消炎利胆片组,第3组则根据华支睾吸虫的排卵周期,分别于第1天、10天、20天留取粪便标本;各组送检的粪便标本均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水洗沉淀法和醚醛沉淀法三种方法检测华支睾吸虫卵,并对检测结果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第2组和第3组检测华支睾吸虫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和第3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华支睾吸虫的排卵规律留取标本和服用消炎利胆片均能明显提高华支睾吸虫虫卵检出率,有助于明确华支睾吸虫病的诊断,在临床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细菌鉴定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肠道致病菌的价值。方法就诊的3330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同时进行常规细菌鉴定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观察肠道致病菌中沙门菌及志贺菌检测阳性率。结果 3330例粪便标本中,常规细菌鉴定法检测沙门菌阳性率为3.90%(130/3330),志贺菌阳性率为1.65%(55/3330);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沙门菌阳性率为4.11%(55/3330),志贺菌阳性率为1.80%(60/3330),两种方法检测沙门菌及志贺菌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阳性标本均经常规细菌鉴定确诊,阳性率为100%。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可直接从粪便中提取DNA,检测肠道致病菌,具有简便、快速等优点,大大缩短了检出时间,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快速检测临床粪便标本中艰难梭菌的应用进行评估。方法采用双拭子蘸取临床未成形粪便标本,一支拭子用于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艰难梭菌毒素基因tcdB,另一支用于常规厌氧菌培养检测;对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与常规厌氧菌培养结果的一致性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等参数。结果临床收集到141例未成形粪便标本,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艰难梭菌毒素基因tcdB阳性42例,其中常规厌氧菌培养阳性34例,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775 0,P0.01),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2%、92.2%、81.0%和94.9%。结论 GeneXpert实时荧光定量PCR直接检测粪便标本中的艰难梭菌具有检测快速、操作简便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DNA检测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析自建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CR方法扩增肿瘤型M2-PK DNA片段(162bp),纯化后采用TA克隆法转入PGM-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评价自建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重复性。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的结直肠癌患者20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100例,采用自建方法对受试者粪便和血清标本进行肿瘤型M2-PK DNA检测,并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肿瘤型M2-PK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自建方法检测肿瘤型M2-PK DNA的灵敏度为10copy/mL,对肌肉型M2-PK DNA和M1型丙酮酸激酶(M1-PK)DNA检测结果为阴性,批内及批间变异系数为0.3%~2.9%。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粪便标本肿瘤型M2-PK DNA阳性率为92.50%,ELISA检测肿瘤型M2-PK阳性率为80.00%。粪便和血清标本肿瘤型M2-PK DNA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结果与肿瘤病理分期密切相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适用于结直肠癌患者粪便标本肿瘤型M2-PK DNA检测,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可用于结直肠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胡缨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5):2017-2018
目的分析将灵芝孢子误认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原因,并提出防范误诊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2010年将灵芝孢子误认为华支睾吸虫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镜检患者服用的灵芝保健品,对比观察华支睾吸虫卵示教标本,患者粪便集卵毛蚴孵化试验检测以及患者停服灵芝保健品后复查粪便。结果确认粪便中检出的是灵芝孢子,患者并未感染华支睾吸虫。结论检验人员应加强业务学习,掌握异常结果鉴别诊断的方法,参考其他检查项目,并及时与临床沟通,才能防止错误报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在检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EB病毒(EBV)DNA定量的临床应用,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检测血浆和PBMC中EBV DNA含量的差别,并研究EBV阳性患者的病种分布特点。方法应用罗氏Light Cycler荧光定量PCR仪检测375例患者PBMC中EBV DNA含量,所有阳性患者均用血浆进行复查,比较其差别,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点。结果检测PBMC中EB阳性标本35例,阳性率为9.3%。阳性患者中鼻炎13例,鼻咽癌4例,鼻息肉4例,肺炎7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6例。取阳性标本检测其血浆游离EB DNA,33例阳性,其拷贝数低于相应标本中PBMC中的拷贝数。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BMC和血浆中EB DNA准确,快速,在确诊EBV感染相关性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且检测PBMC中EB DNA可能更优于检测血浆中EB DNA。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检测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 方法:根据stx1和stx2及其变种序列,设计PCR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评价,并对STEC模拟粪便标本及动物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 结果: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含志贺毒素基因重组质粒的灵敏度为1×102 copies/反应体系;该法对17种常见肠道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对47株不同志贺毒素类型及变种的已知STEC菌株的检测特异性为100%;对模拟粪便标本的检测下限为3.55×103 CFU/g;对动物粪便标本的检测阳性率高于细菌分离培养。 结论: 建立的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作为不同志贺毒素类型及变种的STEC菌株的快速鉴定方法,亦可用于人感染性腹泻标本和动物粪便标本STEC感染的快速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方法。方法对350例14岁以下的疑似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血清金标渗滤法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同时用咽拭子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MP)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检测标本中的肺炎支原体病原体(DNA)。结果金标渗滤法检测350例上呼吸道感染MP-IgM 76例阳性,阳性率为21.7%。MP-IgG有56例阳性,阳性率为16%。PCR法检测结果MP-DNA有150例阳性,阳性率是42.9%。结论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在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优于金标渗滤法,是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的胆汁成分及其相关性。方法连续测定135例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胆囊结石患者的胆汁成分,包括微量清蛋白(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补体(C3和C4)、pH值、总胆红素(TBIL)、总胆汁酸(TBA)、胆固醇(CHO)、钙离子(Ca2+)和碳酸氢根离子(HCO3-);同时以胆汁/胆石镜检虫卵结果将患者分为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组和阴性组,对比两组间各成分的水平,分析阳性组的胆汁成分变化情况及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感染阴性组相比,阳性组胆汁中MALB、pH和HCO3-的水平较高,而CHO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胆汁中各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ALB与TBIL和Ca2+呈正相关(r=0.174、0.263,P0.05);pH与HCO3-呈正相关(r=0.522,P0.05),与IgA、TBIL、TBA、CHO和Ca2+呈负相关(r=-0.315、-0.250、-0.294、-0.214和-0.168,P0.05);此外,CHO与HCO3-呈负相关(r=-0.232,P0.05),与TBIL、TBA和Ca2+呈正相关(r=0.497、0.430和0.218,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感染患者胆汁的pH、HCO3-、CHO和MALB的水平会发生变化,且改变的成分之间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HBV—DNA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诊疗意义。方法对850例临床标本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定量测定乙肝病毒血清学指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标本中的HBV—DNA,并依据乙肝两对半结果进行归类分组。结果302份HBsAg(+)、HBeAg(+)、HBcAb(+)标本中有26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6.4%,其PCR定量拷贝数为(2.21±0.76)×10^7/ml;321份HBsAg(+)、HBeAb(+)、HBcAb(+)标本有96份HBV—DNA阳性,阳性率达到29.91%,PCR定量拷贝数为(1.69±0.98)×10^6/ml;32份HBsAg(+)、HBcAb(+)标本中有9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28.13%,28份HBeAb(+)、HBcAb(+)标本有4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14.29%;11份HBcAb(+)标本有6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42.9%;74份HBsAb(+)、HBeAb(+)、HBcAb(+)标本有5份HBV—DNA阳性,阳性率6.75%;13份HBsAb(+)、HBeAb(+)阳性标本有2份PCRHBV—DNA阳性,阳性率为14.3%;12份HBsAb(+)、HBcAb(+)标本有1份HBV—DNA阳性,阳性率7.69%;4份HBsAb(+)的标本HBV—DNA均为阴性,PCR定量拷贝数为〈1.00E×103;24份HBsAg(+)、HBsAb(+)、HBeAg(+)、HBcAb(+)标本中有21份HBV—DNA为阳性,阳性率为87.50%;1份HBsAg(+)标本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为100%;10份HBsAg(+)、HBsAb(+)、HBeAb(+)、HBcAb(+)标本有3份HBV—DNA均为阳性,阳性率30.00%,其余38例全阴性结果和各少见模式基本见有HBV—DNA的检出。结论PCR定量测定HBV—DNA可以真实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及病毒载量情况,更有利于临床治疗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巢式PCR检测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中人巨细胞病毒核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用巢式PCR检测外周血血浆和白细胞中人巨细胞病毒(HCMV)DNA的阳性率。方法93例外周血标本分离血浆和白细胞,分别提取DNA后进行巢式PCR检测,同时进行荧光定量PCR以及HCMV IgM测定。结果白细胞HCM VDNA检出率为32.3%,明显高于血浆的16.1%(P〈0.017),巢式PCR检测敏感度高于荧光定量PCR(检出率8.6%,P〈0.017);9例具有系列标本的患者中,用白细胞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和频度均高于血浆DNA。结论检测HCMV DNA时,以白细胞作为检测材料的阳性率高于血浆,巢式PCR敏感度高于荧光定量PCR。  相似文献   

14.
乙肝免疫标志物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五项免疫学标志(HBV-M)与HBV DNA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对收集的373例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进行检测。结果373例血清中HBsAg阳性292例;其中HBV DNA阳性207例,阳性率70.9%;207例HBV DNA阳性血清中,检出HBeAg134例,阳性率64.7%;组中HBV DNA阳性率98.2%,以Ⅰ、Ⅱ组HBV DNA值显著高于其他组;Ⅴ、Ⅵ、Ⅶ组中,HBs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有部分患者可检出HBV DNA。组仅HBcAb阳性的27例患者中,检出HBV DNA阳性2例。结论血清HBV DNA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20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对宫颈组织标本进行HPV DNA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法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51%和85.7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72例慢性宫颈炎及鳞状上皮病变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法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9.72%和36.1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3例患者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法HPV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1.43%和57.6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和HCⅡ都可用于HPV DNA检测,二者对某些类型宫颈疾病的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HPV感染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有利于宫颈类疾病的早期诊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阳性献血者感染标志物含量特征。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5月金华市中心血站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定量检测乙肝五项和实时荧光PCR技术定量检测HBV DNA,并按照HBsAg阴性和HBsAg阳性进行分组比较感染标志物含量。结果共检测46 324例标本,发现HBV DNA阳性124例,阳性率0.27%,平均HBV DNA浓度(1.82±0.94)lgIU/mL。其中,HBsAg阴性组64例、HBsAg阳性组60例。HBsAg阴性组HBcAb阳性率为93.75%,主要以HBeAb(+)+HBcAb(+)及单独HBcAb(+)血清学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9.01(6.10,11.51)PEIU/mL,HBsAb平均浓度为3.18(1.06,14.86)mIU/mL,HBV DNA平均浓度为1.33(0.90,1.70)lgIU/mL。HBsAg阳性组HBcAb阳性率为100%,主要以HBeAb(+)+HBcAb(+)模式为主,HBcAb平均浓度14.85(9.90,18.48)PEIU/m...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 HCV-RNA 载量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检测抗-HCV 抗体的相关性。方法抽取 CLIA 法抗-HCV 检测有反应性标本58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 进一步检测 HCV-RNA。结果荧光定量 PCR 检测 HCV-RNA,阴性225例,阳性362例,阳性率为61.67%,且阳性标本比例与 CLIA 法 S/CO 比值呈正相关。结论HCV-RNA阳性率与 CLIA 法 S/CO 比值呈正相关,可根据 S/CO 比值预测 HCV-RNA 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华支睾吸虫高发人群与低感染人群的红细胞膜血型糖蛋白A(GPA)相关基因GYPA的多态性,探讨红细胞跨膜糖蛋白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2019年12月~2020年6月随机筛查广西南宁市武鸣区(n=700)、贵港区(n=500)人群,分别采集抗凝血,检测血浆中的华支睾吸虫IgG抗体并提取白细胞中的DNA,通过基因测序的方法分析1200例标本GYPA基因全长外显子与部分内含子序列,以基因克隆方法鉴定碱基突变特征,使用卡方检验计算感染危险度。结果武鸣区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率62.7%(439/700),贵港区华支睾吸虫IgG抗体阳性率3.4%(17/500)(P<0.05)。GYPA基因中内含子2的第54位插入碱基C引起阅读框移码,突变比例:武鸣区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人群突变率23.9%(105/439),阴性人群49.4%(129/261);贵港区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人群突变率17.6%(3/17);阴性人群54.7%(264/483)(P<0.05)。结论武鸣区华支睾吸虫感染率明显高于贵港区。GYPA内含子2中第54位插入碱基C引起阅读框移码的突变率在华支睾吸虫感染阳性人群中远低于阴性人群,提示该位点突变是华支睾吸虫感染阴性人群的保护基因。需要深入研究该基因突变点与华支睾吸虫感染的相关机制,以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输血管理、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检测结核分枝杆菌(MTB)插入序列IS6110 DNA的方法,探讨其在肠结核(IT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FQ-PCR技术对36例内镜活检ITB标本(30例石蜡、6例新鲜组织)、36例Crohn’s disease标本(16例石蜡手术标本,15例石蜡内镜活检标本,5例新鲜内镜活检组织)及34例阴性对照标本进行IS6110 DNA的实时定量检测,并比较上述标本抗酸染色结果。结果13例ITB抗酸染色阳性,CD无1例阳性,抗酸染色对ITB诊断的敏感性36.11%。MTBIS6110DNA检测结果:23例ITB(63.89%)阳性,6例CD(16.67%)阳性,另有1例阳性为升结肠腺癌癌旁正常组织。MTBIS6110 DNA在ITB与CD中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对ITB诊断的敏感性为63.89%,特异性83.33%。FQ-PCR敏感性显著高于抗酸染色(P〈0.05)。MTBIS6110 DNA阳性的ITB标本其定量结果范围为2.44×10^-4-2.26×10^1拷贝/细胞。结论FQ-PCR检测MTBIS6110 DNA是一种快速有效的ITB诊断方法,其定量范围广,检测灵敏度高。对活检组织少、病理改变不典型、抗酸染色阴性组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尤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与COBAS Amplicor 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与COBAS AmplicorPCR-ELISA平行检测110例HBV携带者和4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标本,比较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差异程度。结果实时荧光PCR与COBAS Amplicor PCR-ELISA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44,对高浓度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异性更小。结论我们采用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血清标本HBV DNA与COBAS Amplicor PCR-ELISA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