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集唐以前医学大成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千金方》 有较多关于膏摩法的论述.既是膏摩法的又一次总结,又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指导、启示,许多成就至今仍具有重要 参考价值,为膏摩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并加以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2.
《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集唐以前医学大成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千金方》有较多关于膏摩法的论述,既是膏摩法的又一次总结,又为后世医家提供了指导、启示,许多成就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膏摩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值得深入挖掘整理,并加以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3.
《千金方》包括《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是集唐以前医学大成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千金方》重视日常保健推拿,丰富和发展了膏摩法,详述了两套完整的按摩方法,并对小儿推拿方法及所治病证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头面部疾病,现在医学多采用特异性治疗药物跟非特异性止痛药物治疗。长期服药造成一定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偏头痛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张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初次记录头风摩散,该外治方的主要功效是用来治疗头风病,同时开创了摩顶膏法的先河。 摩法是最古老、最常用的手法之一。记载摩法的古代文献颇多,可追溯至《素问.病能》曰;“摩之切之。”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摩之、浴之。”并由此演绎出一系列实用手法。本文旨在探究摩法结合头风摩散治疗偏头痛的操作应用及其原理,进一步考究摩法与头风摩散结合治疗偏头痛的协同作用,以期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古代膏摩应用述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代,推拿治病时常以手法配合药物作用于体表,中医称为膏摩.本文将古代各时期对膏摩疗法的文献记载总结如下,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风病是一种发展快、恢复慢、死亡率高、致残重的急性局部脑血管病,临床的主要表现是偏瘫。一旦发病,不仅患者痛苦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和影响。因此,中风病的康复显得尤其重要。近年来,中医膏摩康复应用越来越多,整体调节康复效果得到肯定。中医膏摩外治方药治疗中风病始见于《肘后救卒方》,本书记载“丹参膏”用膏摩方法治疗“瘫痪不遂,偏枯拘屈,口娲”。历代多有发展。笔者以中风膏摩方为线索,对中风膏摩康复疗法源流做一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膏摩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后在武威出土的汉代医药简牍以及西晋王叔和《脉经》、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清代赵学敏《串雅内外编》、清代吴尚先《理瀹骈文》等历代医著以及推拿专著中均有记载。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再施以推拿手法,借以药物的治疗作用来共同防治疾病的推拿方法,因叠加效应故膏摩疗法甚得临床医生推崇。  相似文献   

8.
以古今著名医家的医疗实践和医学文献为依据,将膏摩发展分为六个历史时期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以古今著名医家的医疗实践和医学文献为依据,将膏摩发展分为六个历史时期作了系统而简要的论述,并提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吴丽娜  王小慧 《海南医学》2012,23(23):109-110
香油又称芝麻油,据《本草纲目》记载,其有润燥、解毒、止痛、消肿之功。《别录》"说其利大肠,胞衣不落。生者摩疙肿,生秃发"。《日华子本草》记载,"陈油煎膏,生肌长肉,止痛,消痈肿,补皮裂"。根据以上中医理论,笔者将香油应用于儿科治疗中,现介绍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儿,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口腔疾病64例(A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九、卷十载录的《伤寒论》称《唐本伤寒论》,又称《孙思邈本伤寒论》。犹如《宋本伤寒论》又称《赵开美本伤寒论》一样。《孙思邈本伤寒论》与《赵开美本伤寒论》都来源于一个共同的祖本,即均来自南朝梁阮孝绪《七录》著录的《辨伤寒十卷》。阮孝绪《辨伤寒十卷》与陈延之《小品方》著录的《辨伤寒》相关。《宋本伤寒论》受到世人高度崇信赞佩,关于它的研究已成滔滔江河之势,《唐本伤寒论》直至现在,对它的研究考证仅是涓涓细流,未被医家与学者周知。文章考证《千金翼方》成书时代及其流传,考证《伤寒辨》之特点与结构,比较《辨伤寒》与宋本《伤寒论》之异同。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方药加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方药加减的内容有加减类方、原方加减法和衍化方三种,前两者是加减方,即在某一基础方上药物有所加减,但加减后,其基本方义及作用并未改变。加减的缘由有三:一是随病情的发展变化,原方不能适应新的病情而加减,二是照顾兼夹症状而加减;三是据患者体质不同而加减。明白伤寒方药加减的内涵,就能对论中症状的病理,药物的药理,体会更加深透,也就能更好地运用伤寒方药于临床。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中的手术器械——九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器械是与医学理论和治疗技术同步发展的,但在中医文献中,对医疗器械的专论不多本文据“九针十二原”与“九针论”两篇经文对九针的论述,将九针的形态、大小、功能、主治等进行比较,并结合《内经》记载的几种手术进行探讨,结论表明,古人所说的九针,既不仅限于针灸针,也不限于九种,而是对百代多种医疗器械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闫萍  刘晓红 《安徽医学》2007,28(3):269-270
目的完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科学管理制度。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为准则,对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进行全程管理。结果科学的管理保障了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质量。结论加强一次性坎菌医疗用品的管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区内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与物体表面的卫生现状。及时发现问题,预防医院感染。方法依据《消毒管理技术规范》所规定的方法对医务人员的手与医疗机构物体表面进行采样检测,判断标准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的要求。结果检测各类医疗机构,总合格率为74.6%;细菌菌落总数合格率为77.5%。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铜绿假单胞菌2株等;医务人员手及物体表面的微生物中致病性微生物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37%、肠杆菌科细菌8%、蜡样芽胞杆菌7%、真菌1%,未检出微生物43%。结论高明区医务人员手与物体表面消毒效果和卫生状况亟待提高和改善。  相似文献   

16.
侯月颖  邱悦  王媛丽 《当代医学》2011,17(4):161-162
目的对短时间内大量接触一氧化碳的劳动者进行职业病诊断。方法依据GBZ188-2007《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对该劳动者进行了临床检查和住院观察。结果根据住院观察结果,结合职业史、既往史,依据GBZ23-2002《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度中毒。结论短时间内大量接触一氧化碳可引起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相似文献   

17.
《脉学辑要》为日本医家丹波元简所著。丹波元简,字廉夫,号桂山、栎窗,中名刘桂山,法号本觉文懿孝宪居士,日本著名汉医学家。本书版本众多,其中刊印最早,保存最好的是日本宽政7年(公元1795年)江户万笈堂刊本聿修堂藏版影印本。其所含内容,虽可谓述而不作,然其检选之功,亦非等闲之力,上至《难经》,下逮明清诸大家脉学。本书辑古今脉学之论于一帙,集众家之长于一炉,抒发己见,总结了宽政以前的脉学经验,对脉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创新和扩延了脉学理论,是学习和研究脉学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短暂的时期,其间产生了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医药文献。它们除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以外还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是我们研究民国医学史及其他相关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医界之警铎》为例,剖析民国中医药文献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消毒效果,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对使用中消毒液、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紫外线灯强度、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无菌器械浸泡液的消毒效果进行采样监测。结果共监测各类医疗机构187家,监测样品4214份,合格3960份,总合格率为93.97%。2006~2007年度消毒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3.23%、95.12%,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医院、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与个体诊所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01%、94.51%、8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监测项目中紫外线灯强度合格率最高,为100%;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最低,为87.93%。结论南山区各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在逐年提高,但仍需加强消毒工作,特别是个体诊所的消毒监督与管理,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小儿指纹诊法不是起源于钱乙,而是起源于唐代王超的《仙人水镜图诀》,现存医书记载指纹最早的是刘昉的《幼幼新书》。小儿指纹诊法的理论是《内经》诊鱼络的发展,察指纹与诊太渊脉同义。诊断指纹与病情轻重有密切关系,而与病证无关。其浮沉、颜色、淡滞及三关对临床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