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离心性静脉穿刺抽血法的临床实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手背静脉离心性穿刺抽血法(简称试验法),对照一组采用手背静脉向心性穿刺抽血法(简称常规法),对照二组采用肘正中静脉向心性穿刺抽血法。观察3组之间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后皮下淤血情况有无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一组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所用时间、采血后皮下淤血出现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与对照二组的采血成功率、采血所用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采血后出现皮下淤血情况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离心性静脉抽血法比向心性静脉抽血法节省时间、操作方便,能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且符合静脉穿刺由远端向近端的保护原则,有利于血管的保护。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经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与股静脉采血的成功率与副作用。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对照组采用股静脉采血,分别记录一次穿刺成功率、损伤程度、操作时间。结果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6%,对照组88%;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6%,对照组20%;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4.1±1.04min,对照组6.4±1.41min,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比股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高、损伤程度轻、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应用于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效果。方法将108例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抢救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选择四肢静脉留嚣针穿刺术,比较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穿刺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穿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能有效提高静脉注射毒品患者抢救时的1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成功率、液体通畅率,缩短穿刺时间,认为颈外静脉可作为静脉流向毒品患者抢救的首选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先心病患儿术前准备中简单易行的动脉血样采集方法。[方法]选取准备接受手术治疗的住院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血气标本采集时机选择在应用水合氯醛镇静后;对照组在常规入院后次日上午清醒时,比较两组患儿采血前、中、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情况、成功采集血气标本时患儿哭闹持续时间及完成采血时间。r结果]两组患儿采血前心率、血氧饱和度无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采血中及采血后1rain、5rain、10rain的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一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穿刺部位皮下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成功采集血气标本患儿的哭闹时间及完成采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合氯醛镇静后采集血气标本增加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术前护理操作的安全性,减少了患儿的痛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次性小号针头在小儿动脉血标本采集中的采血效果。方法将100例1岁内需行动脉采血的患儿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实验组采用取下BD预没型采血器原配针头,将一次性小号针头换在BD预设型采血器上进行采血,对照组采用BD预设型采血器进行采血。比较两组患儿在血肿及淤斑发生率、压迫时间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淤斑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x^2=6.35,P〈0.05)、血肿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x^2=5.98,P〈0.05)、一针穿刺成功情况高于对照组(x^2=6.78,P〈0.05)、压迫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6.14,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小号针头采集小儿动脉血标本,与使用BD预设型采血器针头相比,其淤斑血肿发生率低、一针穿刺成功率高、压迫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负压真空采血法在幼儿股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2008年4月以来门诊采血的1岁以上的幼儿共126例次,按照门诊号的不同设单号为实验组,共66例次;双号为对照组,共60例次。实验组采用静脉采血针连接负压采血管斜刺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取血,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垂直穿刺法行股静脉穿刺取血,观察比较2组护士操作时间、采血量、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实验组的采血时间、采血量合格率、穿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负压真空采血法在幼儿股静脉穿刺中可减少操作时间,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幼儿血液污染,较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高、效率高,家长容易接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门诊采血婴幼儿361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1例和对照组180例,实验组采用肘静脉采血法,对照组采用股静脉穿刺法;比较两组采血一次成功率、平均时长和婴幼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婴幼儿静脉采血一次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58,P〈0.05);两组婴幼儿采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3,P〈0.05),两组婴幼儿家长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6,P〈0.05)。结论婴幼儿肘静脉采血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张秀霞 《全科护理》2013,11(2):157-158
[目的]探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应用于婴幼儿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要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方法选择头皮或四肢静脉采血,观察组采用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比较两组婴幼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标本达标率、皮下淤血率及婴幼儿家属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采血达标率高于对照纽(P〈0.05),皮下淤血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婴幼儿家属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头低位颈外静脉采血较传统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标本达标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集新生儿静脉血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减轻患儿痛苦,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将246例低体重儿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5.5号小儿头皮针行股静脉斜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5ml注射器直刺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儿头皮针行股静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高,特别是暖箱内的低出生体重患儿,操作方便,缩短了穿刺操作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一次性采血针行动脉采血兼做多种检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一次穿刺同时采集动脉血气以及其它多项检测项目的可行性。方法将1679例次接受操作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动脉穿刺)和对照组(分别穿刺动、静脉),比较2组患者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所需时间以及血气标本合格率。结果在平均穿刺次数、采血所需时间以及血气标本合格率方面,试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均p<0.01)。结论应用一次性采血针行动脉采血,是一种方便快捷、减少患者痛苦的采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器材,提高采集标本的合格率和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的痫苦。方法:将我院2006年6月~2009年1月住院需采集静脉皿的204例婴幼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采血,对照纰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在采血量相同的情况下,记录每次采血成功和血标本合格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标本合格率和一次穿刺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头皮采血针行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简单易行,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过挤压输液管产生负压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需静脉输液的6个月~6岁的急诊患儿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2组,试验组采用改进方法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穿刺效果。结果试验组回血时间短于对照组(u=25.33,p〈0.01),回血量少于对照组(u=10.0,p〈0.01),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5.5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负压技术能明显提高穿刺效果。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采血针具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采血针具的选择。方法 2007年1—3月来院体检,在门诊抽血室接受静脉采血的0~3岁的婴幼儿共6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两组操作人员均为本体检中心工作5年以上的操作技术熟练的护理人员,试验组采用静脉头皮针采血;对照组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两组均取肘正中静脉,采血量在4 ml以上,观察并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1次采血成功280例,成功率为93.3%,对照组1次采血成功125例,成功率为41.6%。两种方法 1次采血成功率经检验,χ^2=180.18,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静脉头皮针采血1次穿刺采血成功率明显高于真空采血针采血。建议婴幼儿静脉采血选择静脉头皮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在新生儿头皮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将120例新生儿分为观察组60例,行一次性真空采血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60例,行一次性注射器垂直定位法股静脉穿刺采血,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4.88,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一次性真空采血器,经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采血,方便经济实用,首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监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两种采血途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监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较佳采血途径。方法对65例HBV感染产妇所分娩的65例新生儿均留取脐静脉血和股静脉血进行自身对照分析。结果两组HBV血清标志物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采血穿刺成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操作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脐静脉采血组比股静脉采血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结论采集脐静脉血监测HBV宫内感染符合临床检测目的,是一种较佳的采血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对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选择行腋静脉留置针且需采血行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的新生儿60例,同时采用腋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标本(观察组)和常规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对照组),比较两种采血方法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以及对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采血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为86.6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采血法成功率高,对血常规与血生化检测结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提高股静脉穿刺采血成功率及减轻患儿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04例行股静脉穿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50例采用联线定位法。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采血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联线定位法定位准确,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8.
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在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边维娜 《当代护士》2008,(12):69-69
目的 探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300例患儿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血,实验组采用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穿刺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4.67%,标本合格率99.3%,血肿发生率1.33%,平均采血时间21s,均优于对照组指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次性采血针接真空采血管穿刺采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采样合格率高,用时少,血肿发生率低并且操作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从脐静脉导管采集血液标本对导管使用情况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留置脐静脉导管的早产儿,随机分为采血组和非采血组各40例,比较2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和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血组40例分别经脐静脉导管采血作为实验组、经外周血管常规穿刺采血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及对患儿的影响。结果采血组和非采血组患儿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实验组和采血对照组采血时间、采血成功率、采血时患儿出现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结论脐静脉导管采血只要方法正确、操作程序规范对导管正常使用无明显影响,并具有无痛苦、成功率高、保护外周血管等优点,可作为危重新生儿采集血标本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垫枕高度对肘部浅静脉显露和穿刺采血成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燕芳  罗银秋 《护理研究》2006,20(2):525-526
[目的]探讨垫枕高度时肘部浅静脉显露和穿刺采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500例浅静脉充盈不起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50例采用垫枕高度为6cm,对照组250例采用垫枕高度为3cm,比较两组病人静脉显露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采血耗时。[结果]两组静脉显露率、一次采血成功率和采血所需时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垫枕高度影响肘部浅静脉显露,对于充盈不起的浅静脉,采血时调高垫枕有助于肘部浅静脉充分显露和一次采血成功,且节省时间,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