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内耳局部植入对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内耳病理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的调节与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钥孔嘁血蓝蛋白(KLH)抗原在已致敏的豚鼠圆窗龛局部免疫,造成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动物模型33只.分为IL-4基因修饰BMSCs组(A组)、空载慢病毒感染的BMSCs对照组(B组,即BMSCs空载对照组)和模拟手术对照组(C组),均将BMSCs细胞悬液经鼓阶开窗植入内耳. 提取豚鼠BMSCs,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体外转染BMSCs,成功后鼓阶开窗植入内耳.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和免疫酶组织化学法 分别观察导入内耳的BMSCs 及IL-4基因产物在内耳组织结构中的分布和表达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测试观察血清抗KLH特异性抗体水平和听觉功能变化,并行内耳石蜡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局部KLH免疫后与内耳局部BMSCs植入后2周,特异性抗KLH抗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ABR Ⅲ波阈值不同程度降低,但前者阈值降低更为明显,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MSCs(荧光反应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鼓阶、前庭阶,酶反应阳性(IL-4基因产物)部位主要集中于螺旋神经节、骨螺旋板唇部、Corti器、血管纹、耳蜗骨壁以及蜗管中的BMSCs的细胞和其周围.内耳光镜观察结果显示:A组和B组仅在鼓阶内有絮状物,注射部位有少量红细胞和白细胞;C组可见螺旋神经节和蜗轴小血管周围有单个核细胞浸润,部分听损耳还可见螺旋神经节细胞数目减少、不同程度的膜迷路积水、蜗管内有絮状物和漂浮细胞. 结论:重组IL-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植入内耳后,可在内耳迁移并产生基因产物IL-4.经IL-4基因修饰的BMSCs和空载在体外成功地转染BMSCs.经鼓阶途径BMSCs内耳移植均可明显减轻免疫性感音 神经性聋动物的内耳免疫炎症反应和听觉功能损伤,前者作用更为显著.从而提示BMSCs(包括经IL-4基因修饰的BMSCs)局部应用可对免疫性内耳病的免疫炎症损伤产生一定的调节和治疗作用,并有向病变部位迁移、聚集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局部应用IL-10基因与慢病毒重组载体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纯化同种内耳抗原免疫豚鼠,造成ASNHL动物模型,再将重组载体分别经鼓阶、内淋巴囊和圆窗龛局部注射或渗透,观察听觉功能和内耳病理形态学变化,同时行免疫组织化学试验了解慢病毒转染和基因产物在内耳的分布。结果:治疗前后ABRⅢ波阈值的均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各实验组局部基因治疗后均降低;治疗后各实验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病毒主要转染部位是血管纹、Corti器、蜗轴小血管周围及其内淋巴囊等处。基因产物表达部位与转染部位基本相同。结论:重组载体经不同途径均可转导入内耳,并在内耳表达基因产物,对ASNHL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雌性豚鼠子代内耳听觉生理功能及组织结构病理变化,探讨内耳自身免疫因素与子代内耳听觉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CIEAgs)免疫,造成雌性豚鼠ASNHL,妊娠后持续抗原强化免疫,对其所产子鼠进行相关指标测试和观察,包括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阈值、幅值和耳蜗微音器电位伪阈,血清抗CIEAgs抗体水平以及内耳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ASNHL雌鼠的子代36只中有18只(22耳)出现听力损伤,血清抗CIEAgs抗体增高,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数目减少,蜗螺旋管内炎性细胞浸润。结论:ASNHL所产子鼠可出现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和内耳病理损伤,其发生可能与特异性体液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4.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豚鼠的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观察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ASHL)母豚鼠所产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变化 ,探讨针对内耳的自身免疫因素对子代内耳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改变特点。方法 :同种内耳抗原 (CIEAg)持续免疫孕豚鼠 ,采用耳蜗电图 (记录cAP、CM )和眼震电图仪 (记录自发性眼震和冷热空气试验 )测试母鼠和子鼠的听觉和前庭功能 ,并检测血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ASHL模型母豚鼠所产子鼠血清中发现有特异性抗体水平升高 ,部分 (3 /9)出现听觉损伤。非ASHL母鼠和对照组母鼠所产子代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ASHL雌鼠所产子代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聋 ,其内耳损伤和功能障碍极可能与针对内耳组织的自身免疫反应 (尤其是体液免疫 )有关 ,从而提示内耳自身免疫因素可能为部分先天性非遗传性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证实孕豚鼠针对内耳组织抗原特异性抗体是否可以通过胎盘进而造成其子鼠自身免疫性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方法:采用同种粗制内耳抗原免疫豚鼠,造成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ASNHL)动物模型[ELISA法测定示血清抗体水平升高和耳蜗电图(EcochG)示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和(或)耳蜗微音器电位阈值或伪闽升高],取其血清(含特异性抗内耳组织抗原的抗体)持续转移免疫妊娠豚鼠,采用EcochG测试被动免疫妊娠母鼠和子鼠的听觉功能,再采用颞骨火棉胶切片和HE染色,光镜观察内耳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各组出现听觉损伤的动物情况是:采用ASNHL模型动物血清被动免疫的8只妊娠母鼠中有5只(7耳)和其所产子鼠8只中有6只(10耳)、采用非ASNHL模型动物血清免疫的妊娠豚鼠所产子鼠5只中有1只(2耳)。出现听损的被动免疫母鼠和子鼠内耳病理形态学改变主要为螺旋神经节细胞变性和Rosenthal管中炎症细胞(以单个核细胞为主)浸润,部分动物出现膜迷路积水。结论:同种体液转移免疫可造成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变:子鼠产生听觉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母鼠所产生的特异性抗内耳组织抗原抗体经胎盘到达子鼠体内所致。  相似文献   

6.
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目前临床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内耳毛细胞不可逆的损伤和丢失是导致永久性感音神经性聋的主要原因。如何使内耳毛细胞损伤和丢失后修复和再生,是近年来听觉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技术等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基因调控内耳毛细胞再生方面的研究逐步深入,为治疗感音神经性聋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现就内耳毛细胞再生的基因调控和基因治疗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彭宏 《医学综述》1998,4(7):337-339
<正>内耳由于存在血迷路屏障、缺乏淋巴管,外淋巴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仅为血清的1/1000,所以内耳曾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器官.1958年Lehnhardt首先针对特发性突聋提出免疫反应的病因学说.1979年McCabe基于对1例乳突根治术后进行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的病理研究和全身类固醇治疗使听力提高这一现象,首次提出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概念.以后的研究发现自身免疫性损害不仅可累及耳蜗,也可累及前庭,故McCabe又称之为自身免疫性内耳病(autoimmune innerear disease,AIED).后来发现其损害还可累及第八对颅神经.AIED是以进行性、波动性、双耳或单耳感音神经性聋为特点,可伴有耳鸣、眩晕、病程为数周、数月或数年,听力检查结果为耳蜗性,蜗后性或混合性聋.随着内耳免疫学的发展,为进一步探讨某些不明原因的内耳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内耳病的发病机制开辟了新的途径,并为AIED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有关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免疫介导的感音神经性聋的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小琴  洪苏玲 《重庆医学》2007,36(3):222-224
感音神经性聋是指内耳、耳蜗神经、脑干听觉通路及听觉中枢病变所致听力损失的统称,其中耳蜗听觉感受器的病变导致感音障碍引起的聋为感音性聋.目前,占人类10%以上的成年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耳聋,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耳聋占人类群体的比例会进一步升高,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老龄化人群所占比例会进一步上升[1].感音神经性耳聋主要表现为双耳或单耳的听力下降,可伴有耳鸣、眩晕等症状.其病因主要有:感染、中毒、创伤、噪声、代谢异常、听神经病变、免疫因素等.随着内耳免疫学的深入开展,免疫因素在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所发挥的作用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内耳并非免疫"豁免"器官,它具有免疫防御系统的解剖学组成和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特性[2~4].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与内耳免疫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占先天性聋的很大比例,对其探索和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者主要就母体自身免疫对子代影响的相关性研究及其与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及内耳免疫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迟发性膜迷路积水(DEH)的临床特征及发病机制中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的作用。方法:对26例(同侧性19例,对侧性7例)DEH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听觉功能测试、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学试验及疗效分析。结果:导致先期耳聋的常见病因有突发性聋,脑膜炎,麻疹,乳突手术等;6例病人出现针对内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4例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结论:DEH与原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间隔期差异大,导致先期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较多,内耳自身免疫性病理因素在DEH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侧性DEH病人特异性免疫反应阳性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的结果提示其可能为交感性迷路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杆状病毒作为内耳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及其转染特点。方法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制备重组杆状病毒Bac-GFP,建立新生大鼠耳蜗Corti器体外模型,加入携带报告基因的病毒悬液,观察外源基因表达情况,并将其通过圆窗直接显微注射进入豚鼠内耳,观察杆状病毒在体内的转染特点。结果Bac-GFP联合丁酸钠可以高效转染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但并没有改变Corti器的正常结构。体内试验显示杆状病毒可以忠实和长效转染螺旋神经节细胞,而未被补体系统灭活。结论实验证实杆状病毒有希望成为内耳基因治疗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2.
转染的FasL基因诱导HCC9204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构建含FasL基因的腺病毒载体,转染肝癌9204细胞株,观察FasL基因对9204细胞株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作载体,把FasL基因克隆入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含FasL基因的转基因载体并酶切鉴定,用脂质体包裹法把含FasL的腺病毒载体转染HCC9204细胞株,用RT-PCR方法证实转染后有无FasL基因表达,采用电镜观察9204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含FasL基因的转基因载体构建成功;RT-PCR显示转染后9204细胞株FasL基因表达水平显高于未转染细胞株(P<0.01);肝癌细胞株9204转染FasL基因72h后,在光镜下可见调亡细胞体积缩小,生长不良,染色质浓度,密度增高,胞核中出现颗粒样物质,电镜下可见调亡小体。结论 成功地构建了FasL基因的转基因载体;转染FasL基因可诱导肝癌9204细胞株出现凋亡。  相似文献   

13.
奥曲肽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Fas/FasL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a Q  Meng LQ  Liu JC  Hu JP  Ge J  Wan YL  Ji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10):716-718
目的 探讨奥曲肽对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机制,为奥曲肽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用奥曲肽4、7、10 μ g/ml作用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24、48、72 h,以空白作为对照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凋亡;直接标记单克隆(CD95/CDl78)抗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SMMC-7721 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奥曲肽在4、7、10 μg/ml d作用 SMMC-7721 24 h后,SMMC-7721凋亡率从8%升高为40%(P<0.05),Fas表达率从57%升高为76%(P<0.05),FasL表达率从54%升高为63%(P<0.05).结论 奥曲肽能诱导肝癌细胞(Hep SMMC-7721)凋亡的发生,而且能促进肝癌细胞Fas/Fasl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The effect of FasL expression on pancreatic islet allografts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探究睾丸细胞FasL表达能否对共移植的胰岛移植物提供免疫豁免作用以及胰岛细胞FasL基因转染对同种胰岛移植的影响。方法 将同种大鼠胰岛及睾丸细胞同时移植于糖尿病受体 ,重组腺病毒AdV FasL感染胰岛细胞后移植 ,观察移植物存活情况、胰岛功能 ,并检测移植物内浸润淋巴细胞以及基因转染胰岛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单纯移植胰岛组平均存活期为 (6 3± 0 6 )d。与胰岛细胞同时移植的睾丸细胞数增加至 1× 10 7时 ,存活期大于 6 0d(P <0 0 5 )。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在移植物内诱导浸润淋巴细胞凋亡。FasL基因转染组出现排斥加速 ,存活期缩短至 (3 4± 0 2 )d。FasL转染的胰岛细胞在移植后 2 4h见FasL表达 ,4 8h表达增强 ,移植后FasL转染胰岛细胞凋亡。结论 表达FasL的睾丸细胞与胰岛同时移植可诱导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 ,使胰岛移植物获得免疫豁免、存活期延长 ,但通过FasL基因转染使胰岛细胞直接表达FasL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和粒细胞浸润 ,导致排斥加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离与纯化豚鼠内耳抗原 ,为寻找内耳特异性抗原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冻融法提取豚鼠内耳抗原 ,制备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与纯化内耳抗原的亚组份 ,快速染色和脱色定位蛋白区带 ,将主要蛋白区带切下匀浆回收 ,并与分析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结果 豚鼠内耳抗原的加样量为 3mg时 ,各亚组份仍能有效分离 ,三种主要亚组份 (31、4 2 - 4 5和 60kD)的相对含量分别为 2 5 99%、2 1 91%和 2 1 1%。结论 制备性PAGE可以用于纯化内耳抗原的主要亚组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用FasL重组慢病毒载体通过大鼠肾动脉转染SD大鼠肾脏,观察转染后目的基因表达,为进一步进行移植实验奠定基础。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经肾动脉注入10 ng FasL重组慢病毒载体,对照组注入10 ng空白慢病毒载体,于转染后第3、7、15、25、40天分别采集标本,HE和IHC染色,观察组织形态、测定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时段HE染色未见细胞形态改变及炎细胞浸润。IHC染色示转染后表达高峰出现于转染后第15天组。15天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成功转染大鼠肾脏并表达目的基因。  相似文献   

17.
转FasL基因卵巢癌HO-8910细胞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表达转FasL基因卵巢癌细胞系,为以FasL为靶点治疗卵巢癌提供理想细胞模型。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将人FasL cDNA片段正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质粒pL(hFasL)SN,转染包装细胞PA317收获假病毒上清,磷酸钙法转染卵巢癌HO-8910细胞筛选建系,酶切PCR鉴定、流式细胞仪(FCM)法检测。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质粒pL(hFasL)SN中存在FasL,PCR方法从转染细胞HO-8910-FasL基因组中扩增出0.86kb片段,FCM检测显示FasL表达增加40.32%,HL-60细胞与HO-8910-FasL细胞共培养HL-60细胞凋亡增加25.65%。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法建立了稳定高表达FasL并具功能的HO-8910-FasL细胞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携带FasL的非增殖腺病毒载体,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人FasL全长cDNA克隆到非增殖腺病毒载体pSuCMV中,获得pSuCMVFasL重组子,经293包装细胞包装,获得氨苄青霉素抗性克隆,命名为pSuCMVFasL。体外感染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72h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在HK-2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携带FasL非增殖腺病毒,滴度为7.3×109pfu/ml;Western blot法检测在其感染的HK-2细胞中能检测到重组的蛋白表达。结论将FasL基因导入非增殖腺病毒载体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基因转染途径,制备的非增殖腺病毒在体外能有效感染HK-2细胞,为进行体内移植免疫耐受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