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搜集、整理9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分布人群及发病规律;对于单纯第Ⅰ支三叉神经痛采用眶上孔入路射频热凝术,单纯第Ⅱ支三叉神经痛采用眶下孔或卵圆孔入路,单纯第Ⅲ支三叉神经痛采用下颌孔入路;对于第Ⅱ、Ⅲ支合并的三叉神经痛采用卵圆孔入路行射频热凝术。结果手术顺利,均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效果:优良78例,良好15,无效4例。1a后随访93例,复发10例,复发率10.75%;2a后随访91例,复发19例,复发率20.88%。结论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1一般资料本组三叉神经痛患者63例,男40例,女23例。年龄20~73岁,平均51岁。病程2个月~30年,平均5.7年。右侧39例,左侧23例,双侧1例。疼痛分布:单纯第1支18例,第Ⅱ支30例,第Ⅲ支8例,第Ⅱ、Ⅲ支同时受累7例。本组病例术前曾服药物治疗均效果不明显或药物反应不能耐受;  相似文献   

3.
电脑射频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 1996年开始采用电脑射频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 10 8例 ,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男性 4 6例 ,女性 6 2例。年龄2 4~ 85岁 ,平均 5 8 8岁。病程 5个月~ 31年。右侧 6 8例 ,左侧 38例 ,双侧 2例。Ⅱ、Ⅲ支 4 7例 ,单纯Ⅱ支 2 8例 ,单纯Ⅲ支 2 5例 ,Ⅰ、Ⅱ、Ⅲ支 3例 ,Ⅰ、Ⅱ支 5例。术前均常规做头颅CT ,颅底摄片。在进行电脑射频术前所有病例均经药物、针灸等保守治疗无效。其中 78例还接受酒精封闭 ,2例进行过Dandy氏枕下入路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 ,3例接受过Frazier氏颞部硬膜外入路…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2002 年7 月至2009 年7 月采用经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5 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6 例,女19 例.年龄32 ~ 81 岁,平均63.0 岁.左侧26 例,右侧39 例.病程3 月~32 年,平均7 年.其中第Ⅰ支痛8 例,第Ⅱ支痛17 例,第Ⅲ支痛22例、第Ⅰ、Ⅱ支痛6 例,第Ⅱ、Ⅲ支痛9 例,第Ⅰ、Ⅱ、Ⅲ支痛3 例.均表现为一侧面部发作性剧痛,缓解期无特殊不适,洗脸、刷牙、吃饭可诱发.本组病例术前均曾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部分病人曾行针灸、封闭、射频等治疗,无效或复发.术前均行头颅CT 及头颅MRI 检查排除肿瘤等继发性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5.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姚兴发孙念胜王连元郭国华卢明我院自1985年以来,主要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共1102次:第Ⅰ支痛者152例次,第Ⅱ支痛者305例,第Ⅲ支痛者313例次,第Ⅱ、Ⅲ支均痛者342例...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技术辅助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卵圆孔重建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手术技巧.方法 对26例第Ⅱ、Ⅲ支疼痛的三叉神经痛病人,于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虚拟现实重建,根据针尖靶点与卵圆孔的关系,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进行温控热凝射频治疗.结果 VR技术可清楚显示射频针与卵圆孔的三维成像关系,经1~2次调整后针尖位于卵圆孔.本组26例病人疼痛全部消失,优良率100%,优于常规治疗方法的78.8%,无严重并发症.随访2-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VR技术提供了穿刺过程的实时三维成像,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热凝治疗射频针与卵圆孔的关系提供了可靠的解剖学依据,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并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正>本科对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了微血管减压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并探讨提高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方法。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48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8例;年龄46~67岁之间,平均年龄60.2岁;病程4.5~12年,平均病程7.3年;疼痛部位右侧32例,左侧16例;疼痛分布于第Ⅰ、Ⅱ支者1例,第Ⅱ支者13例,第Ⅲ支者16例,第Ⅱ、Ⅲ支者18例。所有病例均经过药物、封闭、射频等多种  相似文献   

8.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8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目的对1860例采用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进行分析,并探讨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难治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及技巧。方法对单纯第I支、第II支和第III支疼痛者分别进行眶上孔、眶下孔或侧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第II支合并第III支疼痛者应用改良的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温控射频热凝靶点毁损。同时对42例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465例,良好326例,无疗效69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52例,1年内复发117例,2年内复发261例,1年复发率为11.1%,2年复发率为24.8%,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一种常见疾病。以往治疗方法虽很多,但因疗效低,复发率高,或因并发症重,故无一令人满意。我院于83年6月开始应用国产EB301型射频机,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4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64例,男 41例,女23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84岁,平均56.2岁,平均病程4.8年。右侧者38例,左侧者26例。单纯第Ⅰ支痛2例,Ⅱ支14例,Ⅲ支15例,疼痛同时累及Ⅱ、Ⅲ支33例;均接受过药物,针刺或封闭等治疗,其中3例经手术切断Ⅱ、Ⅲ支后根,术后1~2年复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卵圆孔定位仪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卵圆孔定位仪在选择性经皮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应用方法和技巧。方法对三叉神经第Ⅱ、Ⅲ支疼痛者或第Ⅰ、Ⅱ、Ⅲ支同时疼痛者应用Hartel前入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其中260例患者应用三叉神经卵圆孔定位仪辅助定位,对39例患者术中应用X线或三维CT进行卵圆孔靶点验证。结果所有病例穿刺成功。术后即刻疗效:优良206例,良好42例,无疗效12例,总有效率95.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卵圆孔定位仪可用于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辅助定位,可以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89年以来应用经皮穿刺卵圆孔,甘油封闭三叉神经半月节后根技术治疗三叉神经痛45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男34例,女11例;年龄29~81岁;病程3月至12年。病变于右侧26例,左侧19例。疼痛部位于第Ⅰ支2例,第Ⅱ支4例,第Ⅲ支4例,第Ⅰ、Ⅱ支2例,第Ⅱ、Ⅲ支31例,第Ⅰ、Ⅱ、Ⅲ支2例。其中33例经过1次或数次酒精封闭,2例经过射频热凝治疗。 方法 术前可服适量镇静剂。病人仰卧于床上,用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二者同时发病少见.辽宁省人民医院从2000年12月至2009年8月,共收治了27例此类患者,经手术治疗,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本组27例均为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舌咽神经痛.男12例,女15例;年龄34~79岁,平均58.6岁;病程2-30年,平均6.6年.既往均经卡马西平治疗,5例行封闭治疗,2例行射频治疗.疼痛部位:主要是面颊部伴口咽、舌根处或外耳道、耳后疼痛.其中三叉神经痛位于Ⅱ+Ⅲ支者11例,Ⅰ+Ⅱ+Ⅲ支者6例,Ⅲ支者5例,Ⅰ+Ⅲ支者2例,Ⅱ支者2例,Ⅰ+Ⅱ支痛者1例.舌咽神经痛中疼痛主要位于口咽、舌根处者15例;疼痛主要位于外耳道、耳后者12例.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1996年至1998年采用经皮穿刺半月神经节射频加甘油封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6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1例,女39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2岁。病程4~30年,平均10.3年。单侧三叉神经痛58例,双侧2例,单纯Ⅰ支4例,Ⅱ支17例,  相似文献   

14.
1对象与方法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476临床部神经外科2008年7月-2010年10月采用反戴立体定向仪射频毁损治疗带状疱疹后三叉神经痛31例,其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4~91岁,平均63.4岁;病史2~28年,平均l3.2年。右侧21例,左侧10例,无双侧同时受累者。疼痛分布:三叉神经第1支18例,第2支4例,第3支6例,第2、3支同时受累3例。所有病人术前经系统药物治疗无  相似文献   

15.
伽玛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随访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院自1994年10月至1998年10月用伽玛刀(γ刀)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21例,女27例,年龄36~73岁,平均513岁。病程4~36年,平均89年,10年以上共26例。疼痛发作有扳机点37例(其中固定扳机点有31例,不固定扳机点6例)。本组右侧26例,左侧20例,双侧2例。第Ⅰ支2例,第Ⅱ支3例,第Ⅲ支11例,第Ⅰ、Ⅱ支3例,第Ⅱ、Ⅲ支16例,第Ⅰ、Ⅱ、Ⅲ支13例。本组入院前口服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无效,其中43例曾行无水酒精或甘油封闭,25例做过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12例行神经血管减压术。以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穿刺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收治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40例,采用经颌下-卵圆孔入路20例,采用Hartel前入路20例。两组均在三维CT定位下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各有1例治疗无效,有效率均为95%,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其他神经损伤。两组手术时间大致相同(P>0.05)。术后6个月随访,疼痛缓解效果相同(P>0.05)。结论 三维CT定位下,经颌下-卵圆孔入路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第Ⅲ支病变导致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可弥补Hartel前入路方法的局限。  相似文献   

17.
我科自2002年5月-2005年5月对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锁孔入路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0~76岁,平均56.3岁,病程2 ̄12年,平均5.3年。疼痛分布区域:第1支1例,第2支3例,第3支3例,第2、3支6  相似文献   

18.
自1991年3月以来,我们用自行研制的RF-A型射频治疗仪治疗三叉神经痛120例,现报告如下。资料 本组男52例,女68例。年龄35~82岁,其中50岁以上者91例。本组均为单侧疼痛,其中右侧96例,左侧24例;Ⅰ支 Ⅱ支25例,Ⅱ支 Ⅲ支76例,Ⅱ支8例,Ⅲ支11例。病程3个月~15年,平均5年。本组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治疗无效,73例还曾行半月节酒精封闭,5例作经颅手术而复发。治疗方法:1半月神经节穿刺:选用特制的9号绝缘穿刺针,针尖非绝缘部分长3~5mm,用前酒精浸泡。按Hartel氏法穿刺,深度6~7cm。当穿至卵圆孔时,有轻微的落空感,此时病人面部有电…  相似文献   

19.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 ,治疗方法很多 ,我科采用经卵圆孔穿刺 ,三叉神经半月节药物阻断及射频温控热凝治疗189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89例 ,男 91例 ,女 10 8例 ,年龄最大 82岁 ,最小 46岁 ,平均 5 7岁 ,病程最长 14年 ,最短 1 5年 ,平均 4 5年。左侧 10 3例 ,右侧 86例 ,第Ⅱ支 13 1例 ,第Ⅲ支 14 5例 ,其中Ⅱ、Ⅲ支并发者 89例。 15 7例有拔牙及牙髓治疗史 ,45例周围支撕脱或周围神经封闭后复发。 88例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治疗 ,10 1例行神经节无水酒精封闭。1 2 治疗方法 射频治疗组采用国产BR Ⅲ型…  相似文献   

20.
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是一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对于单纯三叉神经第Ⅱ支痛一直以来采取眶下孔或卵圆孔穿刺射频热凝治疗,眶下孔人路往往存在毁损范围过小、疼痛缓解不明显,而卵圆孔人路因容易累及第Ⅰ支或第Ⅲ支导致相应并发症产生[1].我们探索了一种精确定位三叉神经第Ⅱ支(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并取得满意成绩,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选择本院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原发性三叉神经第Ⅱ支痛患者36例,男15例,女21例,年龄45~93岁,平均66岁.病变在右侧22例,左侧14例.病程6个月-8年,平均4.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