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吸毒者在戒毒期间进行戒毒前后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治疗。方法对246例吸毒者在强制戒毒期间,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试。结果吸毒者戒毒前SCL-90测试结果示其抑郁、焦虑、敌对3项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及偏执等因子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精神病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恐怖因子分无明显差异。吸毒者戒毒后SCL-90测试结果显示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6项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偏执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恐怖及精神因子分无明显差异。吸毒者戒毒前后SCL-90测试结果显示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5项因子分戒毒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强迫症状明显好转,人际关系敏感、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问题以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最为突出,因此对于戒毒者不能仅限于解除躯体依赖,更重要的是心理治疗,以促进他们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2.
边海防官兵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边海防地区官兵的心理及精神症状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方法 使用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边海防地区的军人。结果 146名边海防官兵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结果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忧郁、偏执三因子分相差不显著(P>0.05),总分相差显著(P<0.05),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及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与中国常模比较,除阳性均分相差不显著(P>0.05),其余因子如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忧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总分、阳性项目数的得分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结论 边海防官兵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及精神病性症状较中国军人高,而症状自评量表的所有9个因子均较中国正常人高,显示在边海防地区服役的军人与中国军人群体及中国正常人群体相比较,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及心理压力,因此,重视边海边防官兵的心理卫生,将有利于边海防官兵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2010年6—7月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236名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SCL-90的偏执、敌对、抑郁、人际关系和躯体化等5项因子分均低于成人常模(P<0.01),焦虑因子分低于成人常模(P<0.05),恐怖因子分高于成人常模(P<0.01);对护理工作满意者的SCL-90总分低于不满意者(P<0.01),精神病性、偏执、抑郁、人际关系和强迫症状等5项因子分低于工作不满意者(P<0.01),焦虑因子分低于工作不满意者(P<0.05);护理专业自选者的SCL-90总分低于非自选者(P<0.05),敌对因子分低于非自选者(P<0.05),躯体化因子分低于非自选者(P<0.01);社会支持利用度与SCL-90精神病、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症状和躯体化等因子分呈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习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全国成人常模,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对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手术前后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手术前后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对120例未婚先孕女性分别在人工流产手术前后进行测定.结果:人工流产术前,除精神病性因子、强迫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人工流产术后,除精神病性因子、强迫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分、总分、总均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P<0.01),但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仍高于国内常模(P<0.05,P<0.01).结论:未婚先孕女性人工流产术前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偏执等心理问题,人工流产术后有明显改善,但抑郁、焦虑、敌对等心理问题仍存在.因此,护理人员应重视其心理支持,对未婚先孕女性于人工流产手术前后进行有的放矢的心理指导,有利于调整其心理状态,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武汉地区大专院校学生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的心理状态,选择2003-01/2004-01在解放军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已确诊且正在治疗的甲亢患者111例,均为武汉地区大专院校学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结果表明①武汉地区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甲亢患者症状自评量表阳性项目总均分、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1)。②女性患者焦虑及精神病性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显著性(P<0.01)。男性患者躯体化,敌对因子分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城镇学生躯体化、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农村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农村学生偏执、强迫因子分高于城镇学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大专院校在校大学生甲亢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卫生障碍。  相似文献   

6.
黎荔  张森兰  龙茜  岳锦春 《护理研究》2013,(30):3348-3349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女性术前的心理状况,探讨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在术前1d对人工流产女性200例进行SCL-90量表调查,调查结果与中国正常人SCL-90常模比较。[结果]未婚组心理状况与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组心理状况与常模比较: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和已婚组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已婚组。[结论]人工流产女性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应根据不同人工流产女性进行侧重、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身心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人工流产女性术前的心理状况,探讨人工流产女性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在术前1d对人工流产女性200例进行SCL-90量表调查,调查结果与中国正常人SCL-90常模比较。[结果]未婚组心理状况与常模相比,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组心理状况与常模比较: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和已婚组比较: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婚组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已婚组。[结论]人工流产女性普遍存在心理问题,未婚人工流产女性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因此,应根据不同人工流产女性进行侧重、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身心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8.
李波 《家庭护士》2009,7(18):1623-1624
[目的]了解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的精神症状特点及护理.[方法]填写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一般情况问卷.对29例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和29例正常人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因子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其强迫、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虽高但无差异(P>0.05).[结论]冰毒所致精神障碍者的精神症状具有以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症状为主,伴有躯体依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心理状态。方法国内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查。结果症状自评量表中的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P<0.05),敌对和偏执因子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国内常模(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2周内)的心理状态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石河子市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本调查于2006-06完成。随机抽取石河子市二中、农八师高级中学和石河子市五中3所高中每个年级1个班,共计536名学生;于石河子大学理工类、文史类和艺术类各选取1个专业,农学院和医学院本科2005~2003级的全部少数民族学生,共计564名学生。其中男生493名,女生607名,少数民族学生243名。应用症状自评量表,对纳入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定。本量表9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以任意1项因子分≥3分认为有心理问题发生。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1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4份。①石河子市964名在校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160名(16.59%)。②石河子市在校学生各因子分均大于中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男女生抑郁和恐怖因子2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其他各因子和心理健康总分均未出现明显差异(P>0.05)。③大学生总均分明显高于高中生。高中生阳性均分,躯体化,强迫,恐怖和敌对性因子分与大学生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各项均明显低于大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不同专业学生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和阳性项目均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其余6个因子得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石河子市在校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基础较薄弱,学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 对54例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观察组)和50名正常大学生(对照组)采用(1)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LESU),计算1a内生活事件总刺激量。(2)社会支持量表(SSS),计算社会支持总分。(3)90项症状核查清单(SCL-90)10个因子分及总症状指数。(4)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5)简式个性问卷(SPQ),反映内外向及神经质倾向。5项量表均由患者自评。所有数据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观察组总体心身健康水平及躯体化、焦虑、抑郁、敌意、恐怖、附加因子等评分较对照组高。生活事件较多而社会支持少。且较多地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个性倾向内向、神经质。结论 应注意大学生肠易激综合征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评价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择初次在本院进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的34例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择在本院门诊检查的84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 SAS 量表、SDS 量表、SCL-90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心理特征,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比较评价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 SAS 总标准分、SDS 标准分和 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社会支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6、4.531、9.522和-10.914,P<0.01);研究组护理干预后 SAS 总标准分、SDS 标准分和 SCL-90总均分显著降低,社会支持总体评分显著提高,护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352、15.727、12.945、5.143,P<0.01)。结论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治疗的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等不良心理状态,采取对症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3.
胃癌术后患者心理问题调查与心理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心理问题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64例胃癌术后患者按照等对匹配原则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干预组在接受常规医疗和护理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医疗和护理,两组疗程均为15d。采用症状白评量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和胃癌疗效评估标准评价两组心理适应、生存质量和躯体症状。结果干预组经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除恐怖因子分外,总均分及其它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生存质量量表干预组糇体健康水平及生存质量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躯体症状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 临床心理干预能减轻胃癌术后患者的心理不适,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短期内能改善患者的部分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2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观察6w。心理干预前及干预6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成人常模(P〈0.01);心理干预6w末除偏执因子分无显著变化外,其他各因子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0.05),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除恐怖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各因子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其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SARS时期被隔离乘客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 随机抽取在防治非典型性肺炎(SARS)时期被群体隔离的乘客(研究组)143名,未被隔离乘客(对照组)133名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的评定,比较两组中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SCL-90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症状均分显着高于对照组(P均<0.01)。各因子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附加项5个因子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从研究组心理健康水平分布状况来看,80(55.94%)名有轻度的心理困扰,55(38.46%)名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13(9.09%)名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研究组SDS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31(21.68%)名,对照组有11(8.27%)名存在抑郁症状,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研究组SAS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37(25.87%)名,对照组有15(11.28%)名存在焦虑症状,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 突发性重大卫生事件中的特殊群体存在显著的心理卫生问题,需要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和心理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16.
慢性疾病患者陪护亲属的生活质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慢性疾病患者陪护亲属的生活质量。方法对49名慢性疾病患者的陪护亲属(研究组)与随机抽取相匹配的55名健康人(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进行健康状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评定研究组躯体化、忧郁、焦虑因子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综合生活质量量表评定研究组躯体健康维度中睡眠与精力、躯体不适感、进食与性生活三个因子,社会功能维度中的娱乐与学习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心理健康维度中精神紧张度、正负性情感因子,社会功能维度中社会与社会支持、工作因子,物质生活维度中的经济状况、社区服务因子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各因子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慢性病患者陪护亲属显示出较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是精神健康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给予相应的心理干预,有助于他们的心身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传染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与人格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抽取西安市4所三甲医院传染科护士98名和内科护士118名,分为研究组(传染科护士)和对照组(内科护士),两组护士均接受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研究组护士另加测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应付方式问卷(CSQ),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SCL-90各因子与中国常模女性健康成人比较,人际关系敏感、偏执评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2.95,P<0.05或P<0.01).其余各因子与中国常模健康成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CL-90各因子得分和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采用求助的应对方式与SCL-90中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呈负相关(r=-0.28,-0.29,P<0.05或P<0.01),采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SCL-90绝大多数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研究组EPQ的P维度除与SCL-90的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三个因子呈正相关性(r=-0.26,0.34,0.28,P<0.05或P<0.01);研究组EPQ的N维度与SCL-90的各因子均呈正相关(P<0.01),E维度与SCL-90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均呈高度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 西安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良好;西安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与内科护士之间无差异;西安市4所三甲综合医院传染科护士心理健康与人格和应对方式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2a后灾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创伤、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对180名灾区医务工作者(研究组)和144名非灾区医务工作者(对照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埃森创伤问卷以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埃森创伤问卷总分及闯入、回避和分离症状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两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维度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研究组消极应对维度分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和埃森创伤问卷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积极应对维度分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4个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 P<0.05或0.01),对照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经历过地震的灾区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灾区医务人员,不同应对方式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症状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应激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疑病性神经症临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结论对疑病性神经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临床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心理应激理论为基础制定心理干预策略,评价该策略在管理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早期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类实验研究法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干预组患者采用以应激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心理干预策略,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于干预前和术后2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从而评价该干预策略的有效性。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多个维度得分和医院焦虑抑郁(HADS)两个分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多个维度得分和医院焦虑抑郁(HADS)两个分量表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心理应激理论为基础制定的心理干预策略在改善断指再植患者术后早期负性情绪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