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使用智能手机的吸烟人群的戒烟方式、戒烟意愿及对戒烟APP的认知等情况,为帮助吸烟者戒烟和增加戒烟干预手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19名拥有智能手机的吸烟者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吸烟者基本情况、戒烟方式、戒烟意愿以及对戒烟APP关注等。应用SAS 9.3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戒烟意愿的影响因素采用有序多分类的累积优势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9名调查对象中,256名吸烟者为了身体健康而戒烟,132名是因为家人原因而戒烟;尝试过戒烟的吸烟者占58.6%(187名);71.2%的吸烟者选择靠自我意志力来戒烟,其次是咨询门诊或者戒烟热线方式(16.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吸烟人群的戒烟意愿受到吸烟者所在地区规模(OR=1.224,95%CI:1.026~1.460)和尝试戒烟(OR=3.202,95%CI:2.079~4.930)两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吸烟者戒烟原因和意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戒烟方式更倾向于靠自我约束,且目前戒烟APP使用者较少,可以加大戒烟APP宣传力度,完善戒烟APP的干预方法,更好地帮助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2.
目的描述我国≥15岁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及尝试戒烟行为, 探讨影响其戒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我国≥15岁现在吸烟者。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200个监测点, 最终完成调查19 376人。数据加权后, 使用SAS 9.4软件复杂抽样设计方法进行分析, 采用频数和加权构成比进行描述, 使用Rao-Scottχ2检验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6.63%的现在吸烟者准备在1个月内戒烟, 男性为5.44%, 女性为8.49%。17.96%的现在吸烟者在过去12个月尝试过戒烟, 男性为17.80%, 女性为22.1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偶尔吸烟(OR=3.42, 95%CI:2.09~5.59)、尝试过戒烟(OR=4.91, 95%CI:0.33~0.52)以及知晓吸烟导致3种疾病(OR=2.24, 95%CI:1.48~3.40), 戒烟意愿较高。偶尔吸烟(OR=1.68, 95%CI:1.20~2.34)、接受过医务人员的戒烟建议(OR=1.96, 95%CI:1.62~2.37)、知晓吸烟导致3种疾病(...  相似文献   

3.
戒烟干预对吸烟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戒烟干预对戒烟门诊求助者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知、信、行)的影响。方法 以2008年10 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戒烟门诊就医的未使用戒烟药物的吸烟者为研究对象,戒烟门诊医师首诊时为吸烟者进行≥30 min的面对面咨询和心理干预,之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共进行4次随访电话干预(每次15~20 min).对照组为2012 年8月至2013 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健康医学中心某病区常规查体的吸烟者,基线和随访时均不进行干预。比较基线和1年随访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烟草相关知、信、行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14例和213例研究对象。意向性分析显示,干预组1年随访烟草相关知、信方面共有5个变量的知晓/同意率高于基线。两组的1年随访时点戒烟率分别为4.7%和27.3%.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年随访时戒烟率与暴露于戒烟干预、女性、尼古丁依赖评分低和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正向变化(吸烟导致心脏病、应该禁止各种形式的烟草产品推广、吸烟浪费金钱和酒楼、饭店应该全面禁烟)共7个变量呈正相关,其OR值(95%CI)分别为2.85(2.00~4.07)、3.34(1.23~9.07)、2.78(1.64~4.72)、2.30(1.03~5.15)、5.33(1.47~19.32)、6.32(1.56~25.62)和10.47(2.25~48.84).结论 戒烟门诊求助者的烟草危害认知水平普遍较高,通过系统化戒烟干预,部分吸烟者知识及态度有了一定提高。烟草相关知识及态度的有益转变,有利于提高戒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伐尼克兰辅助戒烟治疗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2008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戒烟门诊就诊的吸烟者,将使用伐尼克兰治疗组56例与对照组68例做对照分析,观察开始治疗后6个月时持续戒烟率。结果 56例治疗组中1例因出现严重恶心、呕吐,1例出现胸闷、心率增快停止治疗,54例接受伐尼克兰治疗2~3个月,6个月随访结束时,29.6%的吸烟者已经持续戒烟;68例对照组6个月随访结束时,吸烟者持续戒烟率为10.3%。治疗组戒烟率为对照组的2.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1)。结论伐尼克兰能显著提高戒烟率,且安全性、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天津市戒烟门诊就诊吸烟者的人群特点、吸烟情况、戒烟情况,为更有效的开展戒烟门诊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来三家戒烟门诊就诊的158名吸烟者,并于一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 就诊吸烟者中50%(79/158)是通过医生推荐或转诊至戒烟门诊,47.5%(75/158)决定戒烟的原因是自身患病,59.5%(94/158)的人尝试过戒烟;就诊吸烟者的平均烟龄为19.5年,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6.3支;一个月随访的应答率为86.7%(137/158),一个月随访的时点戒烟率为43.1%(59/137),未戒烟者的一个月时点减烟率为56.4%(44/78);27.0%(37/137)的人认为医生或药物对其戒烟帮助最大。结论 天津市戒烟门诊能提高吸烟者的戒烟率,但目前就诊人数较少,还应继续加大戒烟门诊的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戒烟门诊吸烟者戒烟意愿及相关戒烟行为,以期发现控烟中存在的不足。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形式,在全国16个城市的戒烟门诊随机选择447名吸烟者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47名吸烟者,男性占85.23%,年龄40岁的占62.86%,52.80%的人吸烟时间≤2年,每天吸烟量39.15%在半包至1包。67.11%的吸烟者出于健康因素想戒烟,大多数吸烟者有戒烟的想法,但43.18%的从未采取戒烟行动,38.26%的调查者尝试过1~2次戒烟行动,戒烟持续时间在3个月内占77.56%。戒烟方式以完全依靠意志力一次戒断最多(占55.70%),电子烟、戒烟药物较少。戒烟后有45.41%的吸烟者渴望再吸,并自述有戒烟后的烦燥、焦虑等神经症状,而且近一半的戒烟者难以忍受戒烟后的不适。未用戒烟药原因以不相信有用(占31.32%)和害怕副作用(占31.32%)最多。大部分使用过戒烟药的都觉得戒烟药物效果一般,认为服用戒烟药物出现的副作用以体重增加(占31.54%)和情绪低落(占29.75%)较多。结论吸烟人群戒烟意愿不高,主动戒烟比例较低,戒烟方式单一,戒烟成功率低。今后需从增加吸烟成本和降低戒烟代价两个方面推进控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福建省成人戒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全省≥15岁成人6 001人,用入户方式问卷调查。按2010年第六次普查人口进行加权计算,用戒烟率描述戒烟行为,用复杂抽样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吸烟者戒烟的影响因素。结果福建省成人吸烟者戒烟率为15.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吸烟者戒烟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和家中室内有无禁烟规定。家中室内有禁烟规定者戒烟率更高(OR=2.21);44~65岁组比15~24岁组戒烟率更高(OR=7.10)。结论福建省吸烟成人戒烟率较低,应提高戒烟服务的可及性和专业性,制定有效的控烟策略,以促进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中医理论,探讨耳穴压豆戒烟的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探索有效实用的中医戒烟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社会招募被试者的方法。共招募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160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应用王不留行籽粘贴取耳穴压豆法实施戒烟,治疗3个月共4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总体显效率为7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1,P=0.05)。每日吸烟量15~20支的观察组显效率高达8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P=0.02);烟龄在10~15年的观察组显效率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P=0.01);吸烟味道改变早、成功戒烟次数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8,P0.001),且不出现戒断综合征。结论:耳穴压豆戒烟法对有戒烟意愿、烟量15~20支、烟龄10~15年的吸烟者戒烟成功率高,疗效肯定,是一种安全、可靠、可行和适宜的治疗技术,易于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组织改变理论模型在中国工厂戒烟干预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于2008~2009年对上海市两家工厂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246人(男204,女42),平均年龄(34.7±13.2)岁,干预组233人(男203,女30),平均年龄(31.1±11.9)岁。将组织改变理论模型的4个阶段应用到干预组的戒烟干预中。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以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收集员工每日吸烟量、吸烟率、危害认知和戒烟意愿等方面的改变。在干预6个月后以戒烟者尿液中可的宁浓度的生物学检测判定是否成功戒烟。结果干预组的现在吸烟率由干预前的59.8%下降到干预后的39.1%(P<0.01),每日吸烟量由(15.0±8.6)支/天下降到(11.9±7.9)支/天(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干预组吸烟者中愿意接受同事戒烟帮助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7%上升到干预后的15.6%(P<0.01),认为吸烟对健康有严重危害的比例也由干预前的36.5%上升到干预后的64.4%(P<0.05),对照组则均无显著改变(P>0.05);干预组吸烟者中打算在1个月内戒烟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1.0%提高到干预后的41.5%(P<0.01),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8.5%vs9.5%);干预组和对照组6个月的戒烟成功率分别为24.6%和6.4%(P<0.01)。结论组织改变理论模型在中国工厂开展戒烟干预中的应用是可行的;该模型的应用对降低工人的吸烟率和每日吸烟量,提高吸烟者的戒烟意愿是显著的,6个月的戒烟成功率也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成年吸烟者的尝试戒烟行为及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8月,基于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答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的社区吸烟者,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烟草使用情况、尝试戒烟行为、烟草相关知识的认知、戒烟支持环境评估等;采用描述性分析统计调查对象的戒烟尝试行为,并采取χ2检验对其戒烟尝试行为与其社会人口学指标、烟草使用情况、烟草相关问题认知、戒烟支持环境等因素进行关联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一步探讨各因素与尝试戒烟行为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49名调查对象,其中男性410人(91.3%),尝试戒烟与未尝试戒烟的分别为272人(60.6%)和177人(39.4%);月收入水平、烟草相关知识评估得分、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程度、过去1年是否就医、就医次数、过去1年是否有医务人员规劝戒烟、是否被医务人员询问过吸烟情况等因素为尝试戒烟行为的相关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使尝试戒烟行为可能性提高的因素有月收入水平(OR=1.271,95%CI:1.081~1.493)、周围人对戒烟的支持(OR=1.251,95%CI:1.035~1.512)、过去1年有医务人员建议戒烟(OR=2.382,95%CI:1.054~5.381)。结论健康状况、环境支持、危害认知、经济水平、医生劝导等因素皆影响着尝试戒烟行为,自我毅力不足和他人影响是导致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将社区场所作为干预基本单位,结合专业指导,形成医院-社区-线上综合联动的戒烟干预模式,是烟草依赖管理模式优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估中央补助地方戒烟门诊项目实施效果,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成功的因素,以指导戒烟服务的提供和戒烟门诊工作的开展。方法 采用人群现场干预研究,由经过项目培训的医务人员,对吸烟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完成调查问卷,并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已配备戒烟药物的医院,为患者开具相应药物。首诊1个月后开展随访干预,获得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结果 1个月随访7 d时点戒烟率为34.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 ≥60岁患病人群戒烟可能性最大;自身患病、首诊非每天吸烟、准备在30 d内戒烟、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的患者,戒烟成功的可能性更大;未就业者相对于就业者更不利于戒烟;每日吸烟量越大、吸烟年限越长、晨起后第一支烟越急迫的患者,戒烟的可能性越小;是否有戒烟史对戒烟可能性没有影响。结论 从1个月随访时7 d时点戒烟率看,央补戒烟门诊项目戒烟干预有效。应加大对吸烟者的宣传,戒烟越早越有效。使用酒石酸伐尼克兰和盐酸安非他酮等药物能增加戒烟的可能性,应加强戒烟门诊有效药物的配备率。戒烟门诊医务人员帮助患者在戒烟过程中克服戒断症状很重要。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2006年国际戒烟竞赛1个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福建省2006年国际戒烟竞赛的效果,探讨影响戒烟的因素,为今后目标人群进行戒烟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竞赛1个月后对全省4 619名报名参赛者进行等级抽样调查。[结果]1个月内戒烟率为51.9%,吸烟量比以前减少的为24.2%。复吸的主要原因有缺乏支持116人(28.9%)和周围人吸烟106人(26.4%);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态度和参赛目的是影响戒烟成功的因子。[结论]国际戒烟竞赛是一项以减少吸烟的有效的群体性干预活动,为吸烟者控制吸烟行为、尝试戒烟到最终成功戒烟提供了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影响戒烟门诊男性吸烟者成功戒烟的相关因素。方法 由经培训的医生对自愿在戒烟门诊就医的吸烟者进行面对面咨询和心理干预, 之后进行1 周、1 个月、3 个月和6个月4 次标准化的电话随访干预。6 个月随访时主要分析指标为“7 天时点戒烟率”和“3 个月持续戒烟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8 年10 月至2012 年12 月共有355 人入组, 其中255 人完成6 个月随访。符合方案样本(n=255)的“7 天时点戒烟率”和“3 个月持续戒烟率”分别为34.9%和25.5%, 而意向性分析样本(n=355)则分别为25.1%和18.3%。logistic 多元分析结果显示, 戒烟成功与首诊呼气一氧化碳测试水平低、戒烟信心自评分高、买烟费用低、伴有医生诊断的烟草相关慢性病呈正相关。戒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克服烟瘾、需要用吸烟缓解工作压力、受到身边其他吸烟者的影响, 以及缺乏戒烟的心理准备和毅力等。结论 吸烟量较少、戒烟自信心强、患有烟草相关慢性病的男性吸烟者较易成功戒烟, 应为吸烟者提供定期的随访干预服务, 增强其戒烟动机和创造良好的戒烟环境。  相似文献   

14.
简短戒烟干预研究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简短戒烟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4年9月中外生物医学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电子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简短戒烟干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9篇文献,随机效应模型合并RR值(95%CI)=1.57(1.01~2.44) .与未进行干预的吸烟者相比,接受了简短戒烟干预的吸烟者,其戒烟的可能性提高了57%.研究对象为孕妇和就诊患者,干预时间≤10 min的亚组更易戒烟,但各亚组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简短戒烟干预可提高戒烟率,但该结论尚需纳入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天津市居民吸烟状况、戒烟想法及戒烟方法的应用,为有针对性地在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同时为制定相关控烟政策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使用 PPS 法(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在每个区抽取3个街道,共计16个区。使用 PPS 在每个街道抽取2个居委会抽样单位,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在每个居委会抽取70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采用 KISH 表抽取1名调查对象,每个居委会完成50份调查问卷。结果男性现在吸烟率为42.35%,女性现在吸烟率为10.32%,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χ2=760.956,P <0.05),不同文化程度居民吸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605,P <0.05)。男性与女性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9,P >0.05),不同吸烟量的现在吸烟者戒烟意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434,P <0.05),随着吸烟者吸烟量的增大,想戒烟的比例也在逐渐降低。89.18%现在吸烟者选择靠自己毅力戒烟,7.06%选择拨打戒烟热线。在过去12个月,有42.25%医护人员建议吸烟者戒烟。非吸烟者对主动吸烟及吸入二手烟的危害知晓率高于吸烟者,有戒烟想法的人主动吸烟及吸入二手烟的危害知晓率高于吸烟者。结论应积极开展控烟工作,有针对性地对男性、女性吸烟者开展控烟干预工作,加大戒烟门诊、戒烟热线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的戒烟知识和戒烟技巧,广泛宣传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的危害,同时政府部门加强控烟法律执行力度,保证人民群众不受二手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戒烟热线的有效性。方法使用中国戒烟热线咨询方案在中国四城市中开展电话戒烟干预。共干预226例研究对象,成功评价137例。结果干预完成1个月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显示,通过电话戒烟干预的1个月戒烟率为27.4%,尝试戒烟率为70.2%。未戒烟者的吸烟行为变化显著,每日吸烟支数均值从19.4支下降到13.8支,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807,P0.05);吸烟强度指数(HSI)均值由2.3下降1.6,干预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8.148,P0.05)。结论戒烟热线能够有效地帮助吸烟者戒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方法,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通过社区动员征集119名吸烟者进行以社会认知理论为指导的小组式戒烟干预,并在干预完成半年、一年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随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一年后学员的戒烟率维持在37.3%,每日吸烟量平均减少了11支,学员的戒烟意愿普遍提高;自我效能有明显提高。对吸烟危害的认识和缺乏毅力分别为学员自我总结的戒烟成功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时对自己戒烟成功的预测成为是否戒烟的影响因素。结论:“我能戒烟”小组式戒烟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社区门诊简短戒烟干预和热线戒烟干预相结合的戒烟模式。方法:社区医生采用2A+R模式对吸烟患者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并将患者转诊至北京12320卫生热线进行戒烟干预。结果:社区转诊患者烟龄较长、重型吸烟者多、成功戒烟者少,在过去一年尝试过戒烟的患者的2周戒烟率(34.0%)高于未尝试过戒烟的患者(23.2%),主动寻求戒烟干预服务患者的2周时点戒烟率(60.0%)高于被动接受戒烟干预服务的患者(2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采用社区门诊简短戒烟干预和北京12320卫生热线戒烟干预模式为吸烟患者提供戒烟帮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信息通信技术对青少年戒烟干预的短期效果,为开展青少年戒烟干预活动提供参考。方法在上海市6所中专和职业高中募集179名吸烟青少年,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研究。对干预组利用手机短信、即时通信和互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施戒烟干预,而对照组接受戒烟宣传手册自行阅读。通过干预前后烟草相关知识、态度、吸烟行为、尼古丁和烟草依赖指数等的变化评价干预实施的短期效果。结果 12周后,干预组对于烟草的部分知识和态度增强程度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7d和30d戒烟率分别达到14.1%和9.8%,高于对照组的8.0%和6.9%。干预组的日均吸烟量平均减少4.1支,而对照组平均减少1.9支,干预组减少吸烟率(66.3%)显著高于对照组(34.5%),尤其表现在与朋友相处时减少了吸烟行为;行为改变阶段分析显示,63.2%的干预组对象朝着成功戒烟方向前进,而对照组为34.8%。期间干预组的尼古丁依赖指数和烟草依赖指数分别下降了0.5和3.8,而对照组却分别上升了0.3和1.6。结论运用手机短信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进行双向、互动的青少年戒烟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对戒烟的认同感,减少吸烟量和对烟草的身心依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评价成都市戒烟门诊戒烟效果,探讨有效戒烟行为干预方法。方法:1个月后对在6家医院戒烟门诊接受戒烟干预的344名吸烟者进行电话随访,随访内容为个人吸烟习惯的改变、戒烟进度、戒烟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对提供的戒烟服务满意情况等。结果:共有314人接受随访,1个月戒烟率为7.6%,随访者每天吸烟者的所占比例由基线时90.6%降低到48.1%,吸烟量也明显减少。76.1%随访者在过去7天内出现了戒烟症状,72.9%随访者认为门诊提供的辅导服务对其帮助最大。结论:戒烟门诊应充分发挥戒烟专业机构戒烟专业指导作用,为吸烟者提供更好的戒烟建议;在吸烟者戒烟1个月后应强化"帮助"和"随访"策略,预防复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