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市江东区1991-2003年伤害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伤害死亡状况,为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江东区1991-2003年的死亡登记资料,采用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YPLL率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991-2003年江东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36.2/10万,居死因顺位第四位,但伤害YPLL率为9.49‰,居死因顺位第二位,占总死亡减寿率的18.7%。男性伤害死亡率和YPLL率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伤害死亡率和减寿率前三位依次均为交通事故、跌落和自杀;女性伤害死亡率前三位依次为跌落、交通事故和自杀,减寿率前三位则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和跌落。不同年龄伤害死因不同。45岁以下居民伤害死亡率有降低趋势。结论伤害尤其是交通事故对江东区居民的健康和生命有重大危害,亟需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松江区2002-2006年伤害死亡和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居民伤害死亡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化死亡率、标化潜在寿命损失(SYPLL)、YPLL标化率(SYPLLR)等指标对松江区2002-2006年居民死因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居民伤害的标化死亡率为47.80/10万,伤害死亡位居SYPLL构成比的第一位。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中毒效应、淹死和自杀占总伤害死亡的87.66%,除意外跌落和其他意外事故和中毒效应之外,男性伤害死亡率高于女性。位居YPLL标化率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淹死、自杀,其YPLL标化率分别为5.45‰,1.73‰和0.99‰。位居平均减寿数排序前三位的依次为淹死、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和自杀,其平均减寿数分别为33.13年,25.21年和23.67年。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威胁松江区劳动力生命的重要问题,有必要积极开展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2004年死因统计报表,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0~2004年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6/10万、29.3/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值为1.7∶1。YPLL为11 999.5人年,减寿率为9.5‰。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伤害死因是铜陵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对交通事故等的综合防治力度,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哈尔滨市南岗区2006-2014年居民伤害的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伤害对居民寿命的影响。方法 依据2006-2014年间哈尔滨市南岗区常住人口中对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全死因期望寿命、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潜在减寿年数(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YPLL)、标化潜在减寿率(standard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SYPLL‰)、平均减寿年数(average years of life lost,AYLL)等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伤害是南岗居民第4位死亡原因,南岗区 2006-2014年,伤害各年龄组的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不断上升(χ2=566.607,P<0.001)。该地区的居民伤害死亡,性别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大于女性(χ2=320.389,P<0.001)。伤害对哈市南岗区居民造成的潜在减寿年数为53 286人年,标化潜在减寿率为112.25‰,平均减寿年数为22.34人年,伤害对居民造成的寿命损失占全死因寿命损失的14.25%。由此可见,伤害是导致居民早死主要原因之一。结论 2006-2014年哈尔滨市南岗区伤害的死亡率较高,其造成的寿命损失较大,其中交通事故、意外跌落以及自杀的发生率较高。因此,进行必要的交通事故安全教育对于预防伤害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宁海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3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按ICD-9、ICD-10分类,进行伤害致居民死因分析。结果:伤害死亡率71.45/10万,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是主要原因。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是淹死、交通事故,中青年组为交通事故与自杀,老年人是意外跌落和自杀。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最大,平均减寿率为13.89‰,居死因首位。结论:伤害是导致居民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开展伤害干预已成紧迫工作。  相似文献   

6.
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及控制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 了解伤害死亡对各年龄组人群的危害程度及变化趋势 ,探讨伤害预防控制的对策。[方法 ] 按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 (ICD -9)进行死因分类 ,统计分析伤害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YPLL)、标化YPLL、YPLL标化率。[结果 ] 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仅次于呼吸系统病、循环系统病和肿瘤 ,居第 4位 ,占全区居民死亡人数的 7.0 3 %~ 8.77% ,前 4位伤害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 ( 3 4 .2 1% )、自杀 ( 2 0 .10 % )、意外跌落 ( 14 .18% )和溺水 ( 13 .75 % )。全人群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 40 .71/10万、9.95 /10万。经YPLL分析 ,伤害死亡死因位次由原来的第 4位升至首位 ,1~ 14岁儿童潜在寿命损失为 64 .61年 /千人 ,居各年龄组之首。 [结论 ] 伤害死亡对居民的危害和潜在寿命损失不容忽视 ,应当建立伤害报告信息管理系统 ,采取以社区为基础的干预对策控制伤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伤害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2 - 2017年蒙自市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等指标。结果 2012 - 2017年蒙自市居民伤害死亡率为94.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2.91/10万,占全死因死亡总数的15.42%,居全死因顺位第2位。男性死亡率是女性的2.84倍。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中毒、自杀和淹死。0~14岁年龄组伤害死亡率最低,为10.06/10万,机动车交通事故为首要死因;60岁以上年龄组最高,死亡率为23.62/10万,意外跌落为首要死因。居民的平均去伤害死因期望寿命为76.89岁;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64 984.29人年,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54‰;标化潜在减寿年数为63 859.25人年,标化潜在减寿年数率为25.16‰。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蒙自市居民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伤害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201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谱及疾病负担,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YPLL)指标, 分析广西居民伤害死亡谱及所致的疾病负担。结果 2014年广西疾病监测点居民伤害死亡率为45.58/10 万、标化死亡率46.45/10 万,男性伤害死亡率为女性的2.36 倍。居民伤害死因前5 位依次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伤害、溺水、自杀及后遗症。伤害首位死因0~14岁组为溺水、15~64岁为道路交通事故、≥65岁年龄组为意外跌落。伤害死亡前5位YPLL为道路交通事故、溺水、其他意外伤害、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因伤害“早死”导致的YPLL为269 651.9人年、28.59年/人。结论 伤害给广西居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不同性别及城乡之间伤害谱不尽相同,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伤害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居民伤害死亡发生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程度,为进一步开展伤害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2-2009年大连市居民死因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居民2002-2009年伤害是大连市第四位死因,粗死亡率为4 0.40/10万,其中男性为54.12/10万,女性为26.49/10万,男性死亡率是女性2倍;伤害死亡数占总死亡数6.41%,其中男性7.61%,女性4.83%。伤害的前3位死因均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前3位分别是交通伤害、自杀、意外跌落,平均减寿年(AYLL)的前3位分别是触电、被杀、砸死。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大连市主要死因之一,应根据伤害死亡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汉源县居民近6年全人群居民意外伤害原因,为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汉源县居民近6年报告死因资料,按国际疾病ICD-10标准进行分类编码,运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进行录入,用Deathreg 2005版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近6年监测人口1 929 930人,居民粗死亡率6.33‰,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率1.21‰,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居全死因死亡的第4位;报告全死因男性寿命69.46岁,女性寿命76.41岁,去除伤害后寿命分别是增加4.2岁和1.86岁;居民伤害死亡前五位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砸死、溺水。结论提示我们要加强健康促进工作,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同时改善居住环境,尽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温州市居民伤害死亡分布特点,为开展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温州市卫生监测区死亡报告数据,以ICD-10进行死因分类。[结果]2010年温州市伤害死亡率为46.30/10万,校正死亡率37.51/10万,在减寿顺位中居于第2位。伤害死亡的前4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淹死,占全部伤害死亡的72.81%。[结论]伤害是温州市居民的主要死因之一,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是温州市城乡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意外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年龄、性别等),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开展伤害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朱晓云  陶莉  乔国良 《职业与健康》2012,28(9):1029-1032
目的了解1990—2010年上海市金山区居民伤害致死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寿命损失,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Microsoft Excel 2003对1990—2010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中伤害死因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计算各类伤害死因别死亡率、年龄组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PYL)和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等指标。结果 1990—2010年,金山区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1.28/10万,占总死亡的7.58%,位居全死因顺位的第4位。金山区居民前4位死因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死因别死亡率在6.19/10万~22.25/10万之间。男性和女性前4位伤害死因与全人群相同,死因别死亡率分别在7.28/10万~31.13/10万和5.11/10万~13.48/10万之间。0~14岁组前4位伤害死因为溺水、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15~44岁和45~64岁组前4位伤害死因均为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和溺水,65岁及以上组前4位伤害死因分别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溺水和自杀。按寿命损失率排序,前4位伤害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溺水和意外跌落,潜在寿命损失率在1.16‰~7.26‰之间。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威胁金山区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宜按具体工作目标来确定各类伤害危害的严重程度和防治的优先顺序,以期用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伤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特征的分析,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cess/DeathReg2005软件和Excel对2011年昆明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昆明市居民伤害死亡个案3222例,死亡率为60.29/10万,占全人群死亡的9.48%,居全死因谱的第四位。伤害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其他伤害,其中男性死亡2298例,死亡率为84.85/10万;女性死亡924例,死亡率为35.06/10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是女性的2.49倍。不同年龄、性别伤害死亡原因差异较大,儿童组主要死因为溺水、交通事故和意外跌落;青年组以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为主要死因;中年组以交通事故、意外跌落和自杀为主要死因;老年组以意外跌落、自杀和交通事故为主要死因。城市居民伤害死亡725例,死亡率为33.66/10万,农村人群死亡2497例,死亡率为78.28/10万,是城市的3.44倍。伤害造成潜在减寿损失75196.50人年,前5位减寿顺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和其他伤害,分别占伤害潜在减寿损失的36.85%、12.44%、11.88%、10.65%和6.76%。结论伤害已经成为影响居民生命安全的主要原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应根据不同地区、年龄和性别的伤害死亡特点,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1990-2016年金山区伤害死因及其所致寿命损失,为制订伤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监测资料分析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潜在寿命损失率、标化减寿率等指标。结果 1990-2016年,金山居民伤害死亡率为51.39/10万,占总死亡7.36%,位居死因顺位第4位。伤害所致潜在寿命损失率为13.24‰,按寿命损失率排名,位居全死因第2位。27年间,伤害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率和标化减寿率均呈下降趋势,前4位死因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和溺水。0~岁组首位死因为溺水(死亡率为11.24/10万),15~岁组为交通事故(死亡率为21.21/10万),65岁及以上组则是意外跌落(死亡率为59.78/10万)。按寿命损失率排序,前4位死因为交通事故、自杀、溺水与意外跌落,寿命损失率在1.12‰~6.36‰之间。结论 伤害已成为威胁金山居民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宜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防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岱山县居民意外伤害死亡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开展综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死因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岱山县2009—2014年居民意外伤害年均死亡率为62.68/10万,标化死亡率为37.25/10万,居全死因第5位;男女性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意外伤害死亡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和淹死。潜在减寿率前5位死因依次为机动车外运输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淹死、意外中毒和意外跌落。结论意外伤害是岱山县居民的主要死因,应针对不同年龄、性别的伤害死亡原因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提出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通过余杭区2007-2009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发现区域内居民意外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07-2009年共发生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 064人,3年平均死亡率42.65/10万,造成意外伤害死亡的死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溺水、自杀、意外跌落,>60岁老人自杀死亡53人,占自杀死亡人数的45.2%,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结论: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居全死因顺位的第四、五位,平均减寿年数列第二位,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对居民进行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和影响居民的行为,2009年因伤害致死呈下降趋势,表明意外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安徽省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和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 - 2018年安徽省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用SPSS 20.0和Excel 2007软件分析伤害死亡率及其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减寿率(PYLLR)、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结果 2013 - 2018 年安徽省伤害标化死亡率47.40/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t = - 6.77,P <0.01)。伤害死亡率男性>女性,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伤害是全人群第5位死因(占7.94%),是0~44岁组首位死因。伤害死因前5位依次是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溺水和意外中毒。溺水、交通事故、自杀分别是0~14岁、15~64岁、≥65岁组首位伤害死因。伤害PYLLR为10.73‰,AYLL为26.53年,居全死因第1位。其中交通事故PYLL最高,溺水AYLL最高。结论 安徽省伤害死亡疾病负担较重,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死亡特征制定相应的防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温州市2003-2007年居民自杀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已成为世界范围内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杀已成为世界全人群第13位死因,14~44岁年龄段第4位死亡原因。在中国,自杀是全人群第5位死因,15~34岁年龄段第1位死因[1~2]。本文对温州市2003-2007年居民自杀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资料与方法1资料死亡资料来源于2003-2007年温州市卫生监测区(鹿城、乐清、平阳)上报的常住人口的死亡监测报告;人口资料由各监测区公安局提供。标准人口构成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方法死亡原因编码标准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规则要求,本组资料中自杀死亡人数不包括因精神疾病发作的自杀死亡人数。死因归类按国家卫生部(CCD-87)17大类归类。3统计指标主要的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YPLL=Σ(L-ai)×di;YPLLR=YPLL/N×1000‰[3]。结果1伤害死亡率2003-2007年温州市共监测6515614人(男3361562人,女3154052人)。死亡35097人,其中伤害死亡3301人,伤害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为50·66/10万、44·33/10万,意外跌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提出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通过余杭区2007-2009年居民意外伤害死亡分析,发现区域内居民意外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07-2009年共发生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 064人,3年平均死亡率42.65/10万,造成意外伤害死亡的死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溺水、自杀、意外跌落,〉60岁老人自杀死亡53人,占自杀死亡人数的45.2%,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结论:意外伤害造成的死亡居全死因顺位的第四、五位,平均减寿年数列第二位,伤害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健康和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全民健康促进行动,对居民进行健康素养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和影响居民的行为,2009年因伤害致死呈下降趋势,表明意外伤害是可以被认识、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东莞市厚街镇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的变化趋势,为厚街镇伤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6年厚街镇户籍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伤害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死因顺位等评价指标分析伤害死亡特征;用潜在减寿年数(YPLL)、减寿率(YPLL‰)和平均减寿数(AYLL)评估伤害的疾病负担;用GM(1,1)残差修正模型对死亡率和AYLL数据拟合并进行动态预测。结果2010-2016年厚街镇居民伤害粗死亡率为19.29/10万,标化死亡率为16.67/10万。全死因潜在减寿年数(YPLL)为2873人年,标化YPLL为2948人年,减寿率(YPLL‰)为27.34‰,标化YPLL‰为28.05‰,平均减寿年数(AYLL)为20.82年/人。死亡率的GM(1,1)残差修正模型:X_(1k)~((0))=38.3720e~(0.0842k)-7.9812e~(-0.2964k)-25.7779,后验差检验其模型精度为优;AYLL值的GM(1,1)残差修正模型:X_(1k)~((0))=-148.7146 e~(-0.0363k)-12.4735e~(-0.1446k)+167.0353,后验差检验其模型精度为良;预测2017-2018年厚街镇居民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1.16/10万和33.81/10万,AYLL值分别为18.14年/人和16.87年/人。结论未来厚街镇伤害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应重视伤害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