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160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术后血清肿的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共发生术后血清肿27例,其中Ⅰ型14例、Ⅱ型7例,经理疗、中药外敷治疗后好转;Ⅲ型4例、Ⅳ型2例,经穿刺抽液后恢复良好。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与年龄、合并症、疝分型、术者经验、补片类型等因素相关,围手术期预防措施及术中精细操作可减少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发生临床血清肿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并施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术患者67例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个月内发生临床血清肿情况,分析血清肿的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共发生术后临床血清肿11例,以0-Ⅰ型患者较常见,多数患者在术后无需干预,Ⅲ-Ⅳ型出现在术前疝反复突出、疝囊颈粘连严重患者。仅少数Ⅳ型患者需抽液并加压治疗。结论 TAPP术后血清肿发生因素与患者腹股沟区病变程度相关,术中精细操作及术后早期加压有助于减少血清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隐匿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减少单侧腹股沟疝术后对侧假性复发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1 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行手术治疗的2 155 例病人,其中1 105 例病人行开放性疝修补术,927例病人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收治的72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试验组38例,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对照组34例,行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二组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组尿潴留、伤口感染、血肿、血清肿、伤口疼痛、术后复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腹腹膜前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及开腹腹膜前疝修补术都是安全有效的,各有其优点,术者应该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腹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中采用横断疝囊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及优缺点。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120例成人Ⅲ型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63例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中横断疝囊,57例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肩部疼痛、会阴疼痛、恶心呕吐、血清肿、阴囊水肿)及2年随访情况(慢性疼痛、鞘膜积液、疝复发等指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43.5±7.3)min vs.(55.2±6.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5,P=0.00),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横断疝囊的手术方法治疗Ⅲ型腹股沟疝可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疗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聚桂醇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后并发Ⅳ型血清肿及残壁囊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疝囊残壁囊肿患者10例,经抽净液体后注入适量聚桂醇注射液,并留置囊内或术区,术区加压。 结果本组10例患者注药治疗后出现1例阴囊疼痛、注射针孔少量渗血,通过对症处理后24 h症状消失。9例患者未发生注药后出血、疼痛、感染、补片与聚桂醇相互反应及不缓解等症状及现象。分别于治疗1、3、6、12个月后复查,均未见复发。 结论聚桂醇在腹股沟疝术后并发Ⅳ型血清肿或残壁囊肿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复发率低的特点,是治疗腹股沟疝术后并发血清肿或残壁囊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经验,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4年9月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葛洲坝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30例LIHR手术病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A组和B组,以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治疗的127例腹股沟疝患者为A组,应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的103例患者为B组,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探查对侧及隐匿疝、术后疼痛、术后血清肿及术后复发率情况。结果 2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A组(45±10)min,B组(35±8)min,2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探查对侧隐匿疝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8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与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治疗腹股沟疝均是安全、有效的,两者手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653侧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总结控制血清肿发生的方法。 结果2014至2016年血清肿发生率逐年下降(16.7%比11.8%比9.6%,P<0.05)。Ⅲ型血清肿共4例。Ⅳ型血清肿共9例,其中7例经穿刺抽液后痊愈,2例经穿刺抽液多次无效于术后1年后行鞘膜反转术。1例痊愈,1例术后再次出现积液。 结论可通过提高手术技巧、减少损伤及合理的补片选择降低血清肿发生率。血清肿如不引起患者明显不适,可仅给予观察直至其自行消失,无需主动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侧腹股沟疝腹腔镜下腹膜前修补术的效果。方法 2011年7月~2012年6月我院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17例,全麻后建立气腹,回纳疝内容物,切开腹膜并分离腹膜前间隙,游离疝囊和腹膜返折,分离耻骨后间隙(Retzius间隙)和腹股沟后间隙(Bogrus间隙),将补片完整覆盖双侧的耻骨肌孔,补片的内缘在耻骨联合处重叠,并使用钉枪固定确切,随后关闭腹膜裂口,关闭气腹完成手术。结果 17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时间73~115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9~53 ml,平均24 ml。术后疝囊内血清肿1例,皮下穿刺抽吸后包块消失;术后下腹壁疼痛1例,未特殊处理,术后1个月疼痛消失。无补片排异反应,无肠梗阻,肠粘连等发生。16例随访19~26个月,平均22个月,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双侧腹股沟疝修补术安全有效,在修复复发疝和巨大疝有独到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意外出血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完成的464例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14例行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250例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结果:464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术中意外出血28例,其中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2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8例;出血部位中腹壁下血管区出血6例,耻骨下膀胱前区出血10例,生殖血管区出血8例,穿刺孔出血4例。28例意外出血均在术中得到有效处理,无中转手术。术后出现腹股沟区血肿2例,浆液肿4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生术后再出血、补片感染。结论:意外出血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效处理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恢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TAPP治疗的82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患者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相关高危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显示网片固定方式、腹股沟疝缺损大小及腹股沟疝类型对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P<0.05),而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ASA评分及是否合并内科疾病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缺损大小分级越高及未固定网片均是皮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APP治疗腹股沟疝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与网片固定方式及腹股沟疝缺损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中应用超声刀对减轻术后术区血清肿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行TAPP治疗的腹股沟疝85例。根据手术器械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超声刀组(n=35)和电凝钩组(n=50)。根据Morales提出的血清肿分类,比较2组患者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 结果85例患者术后通过门诊复诊及电话随访1年均未复发。其中超声刀组术后出现血清肿2例,发生率为5.71%;电凝钩组出现血清肿9例,发生率为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刀组没有出现Ⅲ型及以上的严重血清肿;电凝钩组发生Ⅲ型血清肿1例(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PP术中应用超声刀进行操作,可以减少术后血清肿的总体发生率,但对Ⅲ型以上严重血清肿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及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及术后血清肿发生率,并分析血清肿发生原因及预防治疗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北京市顺义区医院腹股沟疝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TAPP组(45例)及TEP组(30例)。分别监测2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及术后血清肿发生情况。 结果相对于TEP组,TAPP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50±4.25)min比(65.36±6.52)min,P<0.05]。但TAPP组住院费用高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5±0.07)万元比(1.25±0.05)万元,P<0.05]。TAPP组和TEP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5±1.34)d比(3.55±1.20)d,P>0.05]。TAPP组术后血清肿发生率低于T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1/45)比13.33%(4/30),P<0.05]。 结论相对于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TAPP与TEP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TAPP住院费用相对较高。TAPP相对于TEP可降低术后血清肿发生概率。合理的术式选择,准确的术中操作可能是减少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负压引流管对减少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患者术后血清肿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TAPP术式的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50例。引流组患者26例,将十字形负压引流管放置于疝补片与腹膜之间,经过腹膜外从同侧戳卡孔引出接负压;对照组患者24例,未放置引流管。对比分析引流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血清肿发生率。 结果50例患者中直疝11例、斜疝39例。引流组平均手术时间[(69.04±3.49)min]较对照组[(64.38±3.41)min]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5)。引流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仿[(1.69±0.09)d vs(1.71±0.0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4)。术后短期(2 d),引流组的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7.69%)vs 8(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引流组与对照组术后长期(7、14 d)的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d:2(7.69%)vs 5(20.83%),P=0.181;14 d:0 vs 1(4.17%),P=0.302]。 结论负压引流可减少TAPP术后早期血清肿的发生,对长期血清肿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复发性腹股沟疝应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手术(TAPP)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采用TAPP术式治疗的52例患者资料,通过术中观察、有无中转及术后并发症(血清肿、术后疼痛)、术后留院时间等,分析复发原因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 结果52例中原位复发18例(34.62%),新发34例(65.38%),TAPP术中转开放手术3例(5.77%),并发症发生5例(9.6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顺利出院。 结论腹腔镜下TAPP疝修补术应用于前入路腹股沟疝修补术后的复发疝是安全可靠的,具有可行性,仔细操作可以避免副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Ⅰ、Ⅱ型腹股沟疝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TAPP)中缝合固定补片与不固定补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为123例成年初发单侧Ⅰ、Ⅱ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的临床资料,其中71例术中采用3-0可吸收线缝合补片于耻骨梳韧带、联合肌腱与腹直肌(缝合组),52例未固定补片(未固定组),对比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腹股沟疝的类型与分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均成功完成。与未固定组相比,缝合组术中出血量[(14.5±0.8)ml vs.(7.7±0.7)ml]较多(P<0.001),手术时间、疝囊处理(横断vs.剥离)、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肿、慢性疼痛与复发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P术中缝合固定补片会增加术中出血的风险,不固定补片同样可取得满意持久的修补效果。同时缝合固定补片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增加慢性疼痛,是值得考虑的补片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膜前间隙放置引流管是否能有效预防双侧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prosthetic,TAPP) 后血清肿的发生。方法:回顾我科 2017 年 6 月—2019 年 3 月收治的 64 例双侧腹股沟疝患者的情况,根据是否在腹膜前间隙放置引流管分为 A 组(放置引流管组)30 例,B 组(未放置引流管组)34 例。A 组在行TAPP 术中于腹膜前间隙放置引流管;B 组在行 TAPP 术中未放置引流管,比较两组术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的变化。结果: A组血清肿的发生率为3.33%,B组血清肿发生率为23.53%,AB两组血清肿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B 两组术后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膜前间隙放置引流管能有效预防 TAPP 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同时并没有延长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斜疝疝囊横断与完全剥离对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66例男性单侧腹股沟斜疝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疝囊横断组(86例)与完整剥离组(80例)。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复发及血清肿等指标。 结果2组之间的术后急性、慢性疼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疝囊离断组术后2 d和7 d的血清肿发生率(18.6%和27.8%)高于疝囊完整剥离组(7.5%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血清肿自行消失。术后随访6~3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复发。 结论TAPP术中,疝囊完整剥离与疝囊横断术疗效相当,医师可根据患者的术中情况选择横断或者剥离。尽管疝囊横断术后血清肿会增加,但是在3个月内会自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放置腹膜前引流对术后血肿及血清肿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单侧腹股沟疝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TAPP手术。试验组放置腹膜前引流管,对照组不放置引流管。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者术后血肿及血清肿发生率差异。 结果全部患者均完成手术及随访。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疝位置、疝分型、手术时间、住院花费、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术后发热发生率、急性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和3个月血清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1年随访均观察到1例复发的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的病例。 结论TAPP中,放置腹膜前引流管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血肿和血清肿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