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48例围产儿死亡的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树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10-2611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与产科相关的孕期保健、分娩情况,提出改进孕期保健建议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4年6月围产儿死亡资料。结果:本组围产儿死亡率为38.32‰,65%的病例来自农民,未进行过产前检查或产前检查次数少于2次者占45%。死亡因素中,死胎组以脐带因素为首位,死产组多为妊娠并发症,新生儿死亡组多为早产及新生儿窒息。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保健意识,及时处理妊娠并发症,正确处理分娩中的各种异常,防止早产及新生儿窒息,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6年9月119例围产儿死亡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7.06‰,构成比最高的为死胎,占总死亡数的59.66%;其次分别为早期新生儿死亡和死产,占30.25%和10.08%。死亡因素中以胎儿畸形居首位,其次为早产、新生儿窒息、脐带缠绕等。结论: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保健意识,进行产前筛查,避免各种致畸因素的影响;正确处理分娩中的各种异常,防止早产及新生儿窒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期医疗保健质量。方法:按照围产期Ⅰ的标准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死亡的围产儿1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死胎、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的原因及构成比。结果:11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中死胎、死产的主要原因为妊娠并发症、胎儿畸形及不明原因;新生儿死亡主要与新生儿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密切相关。结论:完善孕产期系统保健,提高基层产科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及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广州市海珠区555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海珠区2003年10月~2008年9月死亡围产儿555例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内围产儿平均死亡率11.50‰,其中死胎占38.20%、治疗性引产占30.63%、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3.60%及死产占7.57%。导致死胎的原因以脐带、胎盘因素为首位,胎儿畸形是治疗性引产的主要原因,分娩期并发症及胎儿因素是死产的两大原因,新生儿疾病是引起新生儿死亡发生的重要原因,后者与早产有密切关系。结论: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避免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强化管理流动孕产妇及贫困孕产妇的分娩救助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公明地区近10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96~2005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10年围产儿死亡率18.6‰,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19.7‰,高于常住人口2.5‰,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类型前3位为死胎(50.40%)、早期新生儿死亡(24.19%)和死产(14.11%).围产儿死亡原因依次为畸形、胎盘异常、脐带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原因不明死胎、出生窒息及院外分娩等.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重视围产期保健,及时诊断处理各种畸形及妊娠期合并症,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6.
703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 2002~2003年宁波市围产儿死亡分布情况、原因及其相关因素, 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有关统计数据。方法: 依托三级保健网, 资料来源于市辖各县 (市)、区妇保院 (所 ) 上报的围产儿死亡个案表、评审表及各种监测报表, 并经质量控制保证资料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结果: 两年中围产儿死亡 703例, 其中死胎 252例、死产 29例、早期新生儿死亡 263例、治疗性引产 159例, 围产儿死亡率为 0 890%。在死胎原因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原因不明、脐带因素、胎盘因素; 在死产原因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胎儿因素、胎盘因素、出生缺陷; 在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中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早产、出生缺陷、窒息。因出生缺陷死亡的围产儿共 239例, 占死亡原因的首位, 排在前 3位的分别是脑积水、总唇裂、泌尿系畸形。结论: 2003年的围产儿死亡率较 2002年有所下降。出生缺陷已成为围产儿死亡的首要原因, 产前筛查时间掌握不合理, 应努力加强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 减少先天畸形儿出生。早产和窒息仍是早期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努力提高产科质量、积极治疗导致早产的疾病, 减少早产儿和窒息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245例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1~2004年的死亡围产儿245份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25.02‰,死胎占64.49%,死产占9.80%,早期新生儿死亡占25.7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胎儿畸形、早产及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胎盘因素和脐带因素为主。死产以畸形、脐带因素和忽略性横位为主。新生儿死亡以早产为主。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流动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产检意识,加强孕期筛查及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妊娠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121例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年1月~2008年9月我院围产儿死亡发生率为9.26‰,死胎死产原因以先天畸形居首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原因以早产居首位.[结论]规范产前检查,积极开展遗传咨询、产前诊断,早期发现胎儿畸形,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减少早产,才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及研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的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北京市门头沟区2002—2011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围产儿死亡率7.04%。死胎占66.26%,死产占6.75%,新生儿死亡占26.99%。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为早产、胎儿畸形、妊娠并发症,死胎中以畸形、脐带因素为主,新生儿死亡以RDS及缺氧综合征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萧山区2001-2005年围产儿死亡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围产保健质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对2001-2005年的442例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5年围产儿死亡率为7.86‰,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78‰、0.36‰、2.72‰,其构成比分别为60.9%、4.5%、34.6%。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分别为胎儿畸形、脐带或胎盘异常、早产。结论提出要进一步降低萧山区围产儿死亡率,关键是有效地控制先天畸形的发生和出生。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水平及主要原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4年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评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显著。流动人口中死产与常住人口存在显著差异。流动人口围产儿死因主要是胎儿畸形、胎盘因素、脐带因素、原因不明死胎、窒息。流动人口孕妇孕期保健覆盖率低。结论:制定相应政策,实行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的孕期保健和健康教育,并制止非法接生,对流动人口进行妥善管理,有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常丽梅  陈叙  洪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14):107-109
目的:分析及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以提高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法:按围产期Ⅰ标准,对我院1999~2003年间89例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89例,其中死胎56例,占62.92%;死产7例,占7.87%;新生儿死亡26例,占29.21%.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死胎中以脐带因素居多,其次为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以早产儿RDS及畸形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探讨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2009—2014年如皋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比较各年份围产儿死亡率及死亡类型构成变化情况,围产儿死因及不同级别医院围产儿死亡类型构成情况。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2014年如皋市共有围产儿死亡26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3.56‰,呈逐年下降趋势,2014年围产儿死亡率为2.90‰,低于2009年的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产儿死亡类型中死胎166例(63.60%)、死产12例(4.60%)、早期新生儿死亡83例(31.80%),死胎、死产死亡率及构成逐年下降,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不稳定,2014年有抬头趋势。死胎死产前3位死因依次为胎儿畸形(37.08%)、脐带因素(28.09%)、原因不明(18.54%)。早期新生儿死亡前3位死因依次为新生儿窒息(31.33%)、畸形(26.51%)、早产(15.66%)。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围产儿死亡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健康宣教,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尤其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提升,有望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不同级别的医院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第一汽车制造厂职工医院,1990~1992年住院分娩的4 811例围产儿进行了调查分析;围产儿死亡率为17.04‰,其中死产死亡率明显低于死胎及活产新生儿死亡率。围产儿死亡原因前6位依次为畸形、早产、脐带因素、过期妊娠、妊高征、肺部疾患。文章对如何降低围产儿死亡率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6例死亡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82‰。其中新生儿死亡占25.58%,死胎占58.14%,死产占16.28%。新生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占40.91%,为新生儿死因之首;死胎中胎盘脐带因素占30.00%,为死胎主要原因;死产中早产较低体重儿占26.67%。结论:提高并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孔栋玲  范继青  裘谨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5-1826
目的:了解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回顾2001年8月~2003年6月间围产儿死亡病例207例,进行死亡原因分析。结果:围产儿病死率为3.09%,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构成分别为35.75%、26.09%、38.16%。早产、胎儿畸形、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因素。35岁以下孕妇新生儿死亡占首位,35岁以上孕妇以宫内死胎为主。结论:加强孕期监护及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产前诊断技术,有效治疗妊娠并发症,以及提高新生儿抢救水平,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三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密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7年所有围产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胎占第一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占第二位,死产占第三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 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此外,定期产检,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产、儿科配合,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怀柔区1993~2006年围产儿死亡监测与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怀柔区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各项干预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方法:对1993~2007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连续监测,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通过分阶段干预,围产儿死亡率从1993年的15.18‰下降至2006年8.49‰,下降幅度为55.94%。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先天畸形、脐带因素、早产、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窒息等;死胎死产前5位死因为畸形、脐带因素、不明原因、重度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早期新生儿死亡前5位死因为早产、畸形、窒息、吸入性肺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等。结论:14年来怀柔区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娟  马冬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36-2537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病例(69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4.46‰。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死产,早产,脐带因素。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