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作为挽救方案治疗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的顽固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pure red cell aplasia,PRCA)的疗效.方法 2 例顽固性PRCA患者均经中心静脉输入AMSC(剂量为1.5×106/kg).结果 2例接受AMSC治疗的患者病情很快得以缓解,均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AMSC有望用于治疗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的顽固性PRCA.  相似文献   

2.
目的:监测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IgM型和IgG型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在移植患者血型转变中的作用。方法:用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监测32例移植患者ABO血型,IgM型和IgG型ABO血型抗体的变化。结果:32例ABO血型不合患者血型全部转变为供者型,造血重建时间结果分析表明血型不合对于粒系和血小板的恢复无影响;患者血型转为供者血型后,其血清中缺乏相对应的抗体;32例ABO血型不合患者中有6例供受者移植模式为A→O,其中有3例发生PRCA,且均检出IgG型抗A抗体,其余29例未检测到IgG血型抗体;3例PRCA患者红系造血恢复时间明显延长。结论:IgG型ABO血型抗体可能会抑制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患者的红系分化成熟,在PRCA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监测ABO血型不合移植患者体内的ABO血型抗体变化可指导输血治疗,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治疗.方法:3例HLA配型完全相合、ABO血型主要不合的患者进行同胞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获得成功,但移植后均出现PRCA.1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2例经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结果:3例血型均转为供者血型.血色素逐渐恢复正常,红系造血恢复.结论:大剂量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是治疗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PRCA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主要ABO血型不合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NST)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发生的机制及治疗对策。方法对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行NST治疗,2例患者血型均为O型,供体为HLA完全相合的同胞(血型均为A型)。结果2例患者NST获得成功,但分别于移植后2、3个月出现PRCA,经强的松、雄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PRCA均无明显的改善。2例患者停用环孢菌素A(CsA)后均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经普乐可复(FK506)免疫抑制治疗后,cGVHD控制,同时抗A凝集素很快下降至0,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上升。结论EPO、大剂量丙球对该组病例治疗无效。NST后一旦发生PRCA,应尽早停用CsA,cGVHD控制与PRCA的恢复相关。  相似文献   

5.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 )的影响.方法: 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148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受者按不同的移植方式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85例ABO血型相合的受者作比较.结果:主要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BMT)组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时间长.ABO血型不合的BMT、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以及BMT PBSCT患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巨细胞病毒(CMV)发生率及5年无病存活率与ABO血型相合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主要合并症及预后.ABO血型不合的PBSCT与BMT相比,红细胞输注量少,红系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6.
ABO血型不合脐血移植后血清抗体转变9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血干细胞移植已广泛应用于恶性血液病、实体瘤的治疗。ABO血型不合的供受者之间可以进行脐血干细胞移植,移植期间及移植后红细胞血型抗原和抗体逐渐发生变化。现对9例ABO血型不合脐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血清抗体转变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非血缘移植比例增加、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增加、免疫抑制剂用量加大的情况下,分析ABO血型不合对HLA相合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BPSCT)的影响。方法将43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PBSCT患者与同期49例ABO血型相合的受者进行比较。结果 ABO血型不合组与相合组输注红细胞量分别为(7.73±7.61)u和(4.33±3.24)u(P=0.040),ABO血型不合组与相合组血红蛋白恢复到100g/L的时间分别为(54.08±45.24)d和(32.46±16.95)d(P=0.009)。ABO血型不合组较相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时间长。两组间移植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BO血型不合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植活、主要合并症及预后。ABO血型不合组较相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型及血型物质转变的临床特点,指导临床输血.方法 对17例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移植后红细胞、血小板输注量,移植后植活时间、RBC生长周期及完全转型时间;抗原抗体转换期及转换后血型抗原和抗体效价,比较ABO主侧不合、次侧不合、主次侧均不合患者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并观察唾液血型物质的转换情况.结果 移植后患者血型均转换为供者血型,ABO主侧不合者移植后原抗体减弱后逐渐消失;ABO次侧不合者和ABO主次侧均不合者移植后抗体效价减弱,维持较低水平不变;唾液血型物质长期不变.结论 对AB0血型不合患者移植后输血,应根据ABO血型抗体效价选择合适血型的血液制品,对临床疑难血型鉴定,应考虑是否为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而选用不同的辅助血型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红细胞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 2017 年 4 月—2022 年 3 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51例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入院后均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筛查,记录其Ⅴ波潜伏期耳间差值(ILD)。分析研究组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儿Ⅴ波ILD情况,分析影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的因素,Ⅴ波ILD诊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情况的价值。结果 重症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波ILD高于轻症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酸中毒■、Ⅴ波 ■是影响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的影响因素(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Ⅴ波ILD诊断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和G6PD致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损伤的敏感性为73.33%(95% CI:0.538,0.870),特异性为84.30%(95% CI:0.763,0.9...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4例ABO血型不合骨髓移植,2例为ABO血型主要不合,2例为ABO血型次要不合。ABO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前用羟乙基淀粉自然沉淀去除供者骨髓血中红细胞,2例患者的有核细胞回收率分别为44.89%及65.79%。ABO血型次要不合移植前去除供者骨髓血浆。4例患者骨髓均植活,移植后患者一直未发生溶血反应的临床和实验室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鉴定的新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建立4℃吸收56℃放散盐水介质试管法用于检测 A/O 、B/O 体外模拟红细胞微嵌合体和 ABO 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同时将其与常规盐水介质试管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吸收56℃放散盐水介质法 A/O 嵌合体模型组中 A 型红细胞、B/O 嵌合体模型组中 B 型红细胞最低检测限均为1∶12800,ABO 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标本检到 B 抗原;常规盐水介质试管法 A/O 嵌合体模型组中 A 型红细胞以及 B/O 嵌合体模型组中 B 型红细胞最低检测限均为1∶100,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未检到 B 抗原。结论4℃吸收56℃放散盐水介质试管法对红细胞(微)嵌合体血型的最低检测限明显小于常规盐水介质试管法,可用于 ABO 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红细胞血型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的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临床危险因素。结果 56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病因主要为母乳性黄疸(37.7%)、ABO血型不合溶血(16.4%)、感染相关因素(15.2%)、围产期相关因素(12.1%)、胆汁排泄障碍(6.3%)、红细胞增多症(5.0%)和先天性因素(4.5%)。母乳性黄疸、ABO血型不合溶血、感染相关因素、围生期相关因素、胆汁排泄障碍、红细胞增多症、先天性因素和其他不明原因为危险因素(P〈0.05),而与性别无关(P〉0.05)。围生期的危险因素有孕母年龄、胎龄、出生体质量、1 min Apgar评分、产式、宫内窘迫、催产素、出血、开奶时间、胎粪排出时间和喂养方式(P〈0.05),而性别和胎次则不是危险因素(P〉0.05)。结论母乳性黄疸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母乳性黄疸和ABO血型不合溶血等;围生期危险因素为孕母年龄、胎龄和出生体质量等。  相似文献   

13.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克服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临床上常见的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克服办法。方法 根据ABO血型正反定型的原理。从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及血清中相应抗体2方面分析。结果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常见原因有4种: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减弱(封闭)或出现未知的抗原,血清中血型抗体减弱(缺失),出现假或不规则抗体凝集反应。结论 在临床血型定型工作中正确分析影响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可解决常见的ABO定型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Rh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免疫性溶血性疾病。临床以ABO血型系统引起的HDN最为常见,其次是Rh血型系统。Rh血型不合引起的HDN发生早,症状突出,病情重,常危及到胎儿或新生儿生命。Rh血型不合并主要由Rh(D)不合引起(母为Rh(D)阴性,胎儿为Rh(D)阳性)。本就Rb(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动员对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HSCT)的影响。方法对51例供者( G-CSF+EPO联合组)应用G-CSF+EPO联合动员的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供者干细胞采集次数、受者红系恢复时间、血型转换时间、输血量、移植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选用同期44例ABO血型不合单用G-CSF动员的受者( G-CSF组)作比较。结果 G-CSF+EPO联合组供者干细胞采集次数少于G-CSF组[1.86±0.35 vs 1.95±0.21,P<0.05];G-CSF+EPO联合组血红蛋白大于100 g/L的时间短于G-CSF组[(44.30±24.41) d vs(60.26±45.30) d,P<0.05];G-CSF+EPO联合组血型转换时间短于G-CSF组[(47.45±20.66)d vs(76.76±40.23)d,P<0.05];G-CSF+EPO联合组红细胞输注量少于G-CSF组[(5.37±5.67) U vs (8.35±9.38)U,P<0.05]。 G-CSF+EPO联合组与G-CSF组间移植相关并发症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G-CSF+EPO联合动员后,能加快红系植入,减少输血量,不增加移植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造血重建,特别是红系造血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了4例ABO主要不合和8例ABO次要不合的HLA相合的allo-HSCT患者造血恢复情况,着重观察了这两组病人移植后溶血现象、血型转变时间、输注红细胞量以及血红蛋白恢复情况来比较分析其红系造血重建.结果:12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受者在输入造血干细胞悬液时无1例发生急性溶血和输血相关性溶血,主要不合和次要不合对allo-HSCT骨髓植活和血小板恢复均无影响,但主要不合组红系恢复有延迟的趋势,有1例发生迟发性溶血.结论:供受者ABO血型主要不合可能影响红系的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17.
梁梅梅 《广西医学》2002,24(12):2114-2115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 allo- PBSCT)是目前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在 HLA相合的异基因干细胞移植中 ,供者与受者 ABO血型不合的发生率为 1 0 %~ 1 5 % ( 1) 。我院于 2 0 0 2年 3月至 2 0 0 2年 5月进行 2例 ABO血型不合的 allo-PBSCT,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例 ABO血型不合者均为男性。例1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 ,2 6岁 ;例 2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45岁。例 1为主要血型不合 ,供受者血型分别为 B型、O型 ;例 2为次要血型不合 ,供受者血型分别为 O型、 A型。预处理方案 :BU-CY (马利…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ABO溶血病与孕妇抗体效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方法对ABO血型不合的510对夫妇作ABO、RH(D)血型检查及血型抗体效价检测。以抗体效价〉64为观察对象,观察254例孕妇血型抗体效价的变化,了解新生儿HDN发病情况,并对165例怀疑有高胆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检测。结果510对夫妇中,妇夫血型为O-A的204对(39.92%),血型为O-B的240对(46,96%),O—AB的59对(11.57%),A—B的2对(0.39%),A-O、B—O、AB—B共5对(9.80%)。ABO血型效价〉64的占49.6%。抗体效价〉256的HDN发病率高达31.25%,HDN者20例(12.12%),均为ABO溶血。结论孕妇血型IgG抗体效价高,HDN发病可能性大。孕妇夫妇血型检查和夫妇血型不合者的孕妇血型IgG抗体检测,有助于HDN的产前预测。  相似文献   

19.
ABO血型不合溶血病是在1954年由Halbrecht首先报告,因红细胞的A或B因子进入人体后激发抗A和抗B抗体产生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它与Rh血型不合溶血病的发病原理相同.我国北方ABO血型不合妊娠率为27.7%,而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发病率为11.9%,其中母亲为O型者占90.5%,婴儿以B型最常见(52.3%),A型次之(38.2%),而在南方则A基因频率高于B基因.  相似文献   

20.
杨华 《中外医疗》2014,(8):180+182-180,182
目的对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实验室检测进行探讨,为新生儿溶血病(HDN)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选取疑为HDN患儿不抗凝血液标本364例,均展开Rh、ABO血型鉴定、游离液抗体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与放散液抗体试验。结果364例患儿HDN总阳性率60.16%,其中ABO—HDN99.54%,非ABO—HDN0.46%;ABO—HDN患儿中A型42.20%,B型57.80%。在多种检测方法中,释放试验阳性检出率为100%,对新生儿溶血病具有最高敏感度,是对新生儿溶血病进行准确判定的有力依据。结论母婴血型不合所致HDN中以ABO—HDN居多,尤其是母体血型为O型、新生儿血液B型最为常见,且释放试验是HDN最有效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