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腹壁窦道多因腹部手术后切口感染所致腹壁慢性感染而形成 ,管壁为不健康的肉芽组织及瘢痕组织 ,长期不能愈合。治疗方法有多种 ,如窦道搔刮、窦道部分切除及无水酒精注射等 ,大部分窦道可闭合。但也有用以上方法多次治疗难以治愈者。我院近 3年来收治 7例腹壁窦道患者 ,时间最长的已 3年 ,最短的时间也已 4个月 ,均有一次以上手术治疗史。其中 1例患者已行手术治疗3次 ,均失败。本组患者入院后 ,我们应用窦道切除及术后换药治疗 ,均一次成功。随访 2年 ,无一例复发。现报告如下。1.手术前准备 :术前行血常规、生化检查以及胸部透视检查。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扩创术治疗久治不愈腹壁切口窦道的体会和疗效.方法 对18例久治不愈的腹壁切口窦道先行窦道造影,排除腹壁瘘管.麻醉后通过窦道口注入亚甲蓝染色并在钝头探针导引下行扩创术治疗,对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小结.结果 扩创术后,全部病例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无近期并发症发生,随访3~5 a,无1例复发.结论 对久治不愈的腹壁切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腹壁窦道与腹腔瘘管的病因机制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涿州市医院收治的慢性腹壁窦道、瘘管患者54例的临床资料。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经过局部手术切除或者探针探查窦道并刮除窦道壁炎性组织后切除等方法。经银质探针和窦道、瘘管X线造影检查进一步确诊。全组患者均在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下行窦、瘘道切除。结果53例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手术治疗及抗炎等对症处理后获痊愈,1例患者因恶性肿瘤术后复发。结论沾染切口和无菌技术的不严格是导致慢性腹壁窦道切除术形成和瘘管发生的主要原因,治疗应在非急性炎性反应期行规范性切除及其相应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 自1997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21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其中15例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提示耐药。术前排除窦道混合感染,根据脓肿的大小,一期窦道切除、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前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1例;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0例。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9.7个月。术后16例获得治愈,5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23.8%(5/21),前路固定的复发率为18.2%(2/11),后路固定的复发率为30%(3/10)。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影像学检查提示术后6个月植骨融合15例,术后9个月植骨融合4例,术后12个月植骨融合2例。术后后凸畸形纠正至平均5.7°(2°~12°)。结论 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复发原因主要与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病灶清除不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失败、合并其他脏器结核有关。有效的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脊柱稳定的重建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病例报告 例1 女性,44岁。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右侧腹壁切口迁延不愈4月于1997年3月入院。4月前患者因胆囊结石在在某市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有上腹肋缘下小切口迁延不愈,形成一窦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不断流出。2个月前去该院行右上腹壁窦道切除术,术后20天切口裂开,之后切口又迁延不愈形成窦道,有少许脓性分泌物不断流出,但无大便、食物残渣流出,无腹痛、发热等不适,一直在门诊换药治疗。起病以来,无潮热、盗汗,精神、饮食、睡眠和大小便正常。患者否认结核病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 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体型偏胖,浅表淋巴结不大。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并窦道形成的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的复发因素及临床治疗方式。方法:1997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患者,对其中的2l例术后复发且合并窦道形成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22~58岁,平均38.8岁。15例患者结核菌培养及药敏实验提示耐药。根据脓肿的大小,一期窦道切除、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1例,一期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植骨融合,二期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10例。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平均29.7个月。术后16例获得治愈,其中5例再次复发,再次复发率为23.8%(5/21),其中前路固定的复发率为18.2%(2/11),后路固定的复发率为30%(3/10)。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再次行病灶清除术后治愈。结论:复发性复杂脊柱结核合并窦道形成的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复发的原因主要和耐药结核菌株出现、病灶清除不彻底、脊柱稳定性重建失败、合并其他脏器结核有关。有效的化疗,彻底的病灶清除,脊柱稳定的重建是保证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高渗糖治疗慢性窦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窦道在外科临床上较常见,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且效果不好。作者试用高渗糖局部灌注治疗慢性窦道6例,效果满意,且方法简便。病例介绍:例1女,50岁,阑尾炎切除术后切口窦道形成3个月入院。经窦道切除、搔刮,庆大霉索稀释液冲洗等治疗1个多月无效,改用50%葡萄糖液自窦道灌入,并松松放入浸透高渗糖的明胶海绵一块,隔2日重复1次,经两次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未复发。例2男,23岁,因左臀部脓肿破溃1个月转入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及颈部窦道形成原因及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例甲状腺术后切口感染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伴颈部窦道形成的临床病例资料,并检索国内外文献以分析切口感染原因,总结临床诊治要点。结果本例患者因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状腺腺瘤在外院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及颈部窦道形成且经久不愈(4年),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为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遂收治于笔者所在医院,在加强抗感染基础上应用术中神经监测和精细化被膜外操作技术行窦道脓腔及基底部腺体组织一并切除术,术后11 d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随访半年无复发。抗坏血酸克吕沃尔菌是一种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本例患者的感染可能系因异物置入所致。结论甲状腺手术应谨慎应用止血填充物;对于颈部窦道,手术彻底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在高风险、复杂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神经监测技术、进行精细化被膜外操作,有助于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材料修补腹壁切口疝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以单丝编织聚丙烯网片修补的80例腹部切口疝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术后24h内出现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经对症处理后治愈。全组无切口感染,无血肿形成;拔除引流管后皮下血肿形成1例,无窦道形成。平均住院(14.3±6.5)d。获随访者73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人工材料腹肌后筋膜前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切口疝的优良术式;对于疝环横径>10cm或疝内容物多、突出时间较长的巨大切口疝病人应予充分的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的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再次采用补片进行修补,其中13例除去旧补片置入新补片修补,2例新补片与原补片重叠并扩大范围修补,1例在原补片上直接重叠新补片修补。术后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例发生补片上方积液,经穿刺加压后治愈。术后住院时间7~16 d,平均9 d。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2~7 d,平均4 d。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36个月,平均20个月,1例有轻微腹壁异物感,无修补区慢性疼痛,无疝复发。结论补片修补术后复发性切口疝再次手术时需综合考虑复发疝的位置以及既往选用的补片类型和修补方法,再次手术需选用合适的补片及修补方法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raumatic abdominal wall hernia (TAWH) can occur after blunt trauma an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low- or high-energy injuries. Low energy injuries occur after impact on a small blunt object. High-energy injuries are sustained during motor vehicle accidents or automobile versus pedestrian accidents. We present six cases of high-energy TAWH cases that were treated at our trauma center. All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abdominal tenderness with either abdominal skin ecchymosis or abrasions, which made physical examination difficult. CT scan confirmed the hernia in each patient. All six patients had associated injuries that required open repair. The abdominal wall defects were repaired primarily. Three patients (50%) in our series developed a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or abscess.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low-energy TAWH shows no associated abdominal injuries. In conclusion distinction between low- and high-energy injury is imperative in the management of TAWH. Hernias following low-energy injuries can be repaired after local exploration through an incision overlying the defect. TAWHs following high-energy trauma should undergo exploratory laparotomy through a midline incision. The defect should be repaired primarily and prosthetics avoided because of the high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原因。结果78例病例中,腹部纵行切口54例,切口感染24例,合并糖尿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14例,贫血、低蛋白血症12例,切口疝发生在6个月以内者51例(65.4%)。结论腹壁切口疝的主要原因与腹部纵行切口、切口感染、缝合技术及各种合并症有关。横向切口以及围手术期预防切口裂开、感染可以减少切口疝的发生。术后半年内应注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与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治疗(切口开放搔刮组)20例,行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切除袋形缝合组)23例。结果:切口开放搔刮组、切除袋形缝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40±5.22)min、(43.49±7.45)min,住院时间分别为(7.70±1.42)d、(8.17±1.47)d,愈合时间分别为(34.45±7.72)d、(24.48±5.96)d,术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4.15±1.09)、(4.74±0.96)。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6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治愈骶尾部藏毛窦的关键,急性感染期选择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慢性窦道期选择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治愈骶尾部藏毛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病原因。方法从切口类型、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年龄、营养状况、发生时间等方面对54例切1:3疝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腹内压增高及高龄、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的存在易诱发切口疝。54例切口疝患者中,6例小切口疝及5例中切口疝采用传统方法直接缝合修补,余病例均采用材料修补,随访0.5~3年,1例复发,经材料修补后痊愈。结论(1)围手术期应积极预防感染;(2)在不影响手术操作及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横向切口;(3)术后半年内注意防护,尽量避免一切诱发因素;(4)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控制血糖,治疗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合并症。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总结巨大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53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采用聚丙烯网片行巨大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除出现4例切口皮下积液,5例切口感染, 3例低蛋白血症,2例伤口活动性渗血致切口延迟愈合外,其余患者均顺利恢复,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9.5 d。本组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无复发,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人工补片行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采用SUBLAY修补法的改良方法挤接法(Bridge)进行手术,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 vs.129.7,90.8 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 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 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腹壁巨大缺损的修复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带蒂大网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手术切除致腹壁巨大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994年~2004年,采用带蒂大网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12例因腹壁肿瘤切除致腹壁巨大缺损的患者,缺损范围10cm×7cm~25cm×17cm。结果1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获随访1~5年,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肠粘连、肠梗阻和肠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带蒂大网膜代替腹膜加聚丙烯网片修复腹壁缺损的方法疗效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刘念  余阳  张应天 《腹部外科》2014,27(5):381-384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防治方法。方法对61例腹壁切口疝病人的高危诱因、治疗和随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1例切口疝,腹部纵行切口52例,切口感染37例,合并糖尿病15例,慢性支气管炎16例,营养不良15例;切口疝发生在6个月以内者33例。61例病人均采用肌鞘前修补方法(Onlay法)进行手术修补,并发症发生率为16.4%,其中血清肿7例,切口感染2例,复发1例。结论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糖尿病、腹内压增高及营养状况等因素是腹壁切口疝的危险因素,术后半年内是腹壁切口疝发生的高峰期,Onlay术式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腹壁切口疝的易发因素、补片修补方法、修补术后预防感染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间收治的腹壁切口疝29例,从疝的大小、修补方法、伴发病以及术后感染等方面对切口疝的修补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9例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切口感染2例(7%),未出现补片排异反应.随访6个月~4年无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