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我院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84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84例ADR中,男39例,女45例;5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占60.71%;涉及抗肿瘤药物7大类、52种,抗肿瘤植物药的ADR发生频率排首位;变态反应43例和消化系统反应27例,分别占36.13%和22.69%。结论应加强对肿瘤患者ADR的监测工作,以保证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赣州市肿瘤医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本2006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收集到的76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6例ADR中,涉及造血系统5例(占6.58%)、消化道反应17例(占22.37%)、变态反应21例(占27.63%)、神经系统反应9例(占11.84%)、心血管系统4例(占5.26%)、呼吸系统3例(占3.95%)、泌尿系统6例(占7.89%)、50岁以上43例(占56.58%)。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对于突出的不良反应要有预防措施,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本院2009~2010年抗肿瘤药物(西药)的不良反应,促进合理、安全地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收集本院2009~2010年抗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 178例ADR中,男性91例,女性87例,50岁以上127例(71.35%);涉及抗肿瘤药物6大类58种,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中抗肿瘤植物药有64例排在第1位,占35.96%;消化系统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占46.07%。结论临床应该充分重视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以提高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检测水平,及时发现、诊断和预防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临床抗肿瘤药品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以本院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的298例肿瘤病患的临床病例为研究对象,来观察抗肿瘤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特点和原因。结果 298例病患中产生不良反应者为148例,占总比的29.66%,药物主要为环磷酰胺、奥沙利铂、阿霉素、顺铂、紫杉醇等,临床的表现主要为消化性系统反应和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女性高于男性,高发年龄段在6069岁。结论抗肿瘤性药物的不良反应所发生的比例较高,毒副作用较大,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合理用药,适量,疗程足,从而在得到最大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5.
韩一萱  张士勇 《安徽医药》2011,15(1):115-117
目的该院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深入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该院2007~2009年收集的250例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表进行分析。结果在250例不良反应中,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为228例,占91.2%;生物碱类抗肿瘤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见,共62例,占24.8%;严重药品不良反应12例,占4.8%;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应重视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发现,诊治和预防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目前临床常见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发生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128例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主要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进行原因分析,总结预防及处理措施。结果:在抗肿瘤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中,胃肠道症状所占比例最大,其余可见心血管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肝肾损害及过敏反应、发热等。不同种类的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特异性,药物引起患者不良反应的几率和严重程度与给药方式有很大关系。结论:抗肿瘤药物普遍具有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用药种类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严密监测患者各项症状,以期尽早发现并做处理,将不良反应对患者的伤害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7.
王儒强 《淮海医药》2014,(3):225-227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和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安全使用抗肿瘤药物。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各种途径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表,分别从资料的来源,患者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 339例ADR中男性195例,女性144例;40岁以上300例;细胞毒类药物的发生率居首,占60.18%;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为主,其次为骨髓抑制。结论通过进行相关的分析,可促进抗肿瘤药物合理、有效的应用。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对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8.
孙志国  冯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27-228
目的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的报告,为临床抗肿瘤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发生的154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资料,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给药途径以及药物种类的关系。结果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女性的发生率高于男发生;其中静脉给药患者的发生率最高,占90.26%,口服给药占6.49%,其次为肌内注射给药、鞘内注射给药以及皮下注射给药;抗肿瘤植物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到38.31%,其次为抗代谢药;不良反应可以累及患者的多种器官,其中最多为皮肤黏膜,其次为血液系统、肌肉骨骼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结论在抗肿瘤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抗肿瘤药物进行治疗,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以达到提高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该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65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抗肿瘤药物种类、代表药物及不良反应累计的器官或系统情况。结果 65例ADR中,男24例(36.92%),女41例(63.08%);年龄23~89岁,其中以50~59岁年龄段和60~8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静脉注射给药62例(95.38%)是最易引起ADR的途径。最易引起ADR的抗肿瘤药物为辅助治疗类7种,22例(32.85%);植物来源类1种,11例(16.92%);中成药4种,16类(24.62%)。ADR最易累及的器官系统前3位为神经系统损害31例(47.69%),消化系统27例(41.54%),皮肤及附件损害28例(43.08%)。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通过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减轻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年—2020年我院上报的533例抗肿瘤药物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累及系统、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33例抗肿瘤药物ADR中,男性256例,女性277例;发生ADR的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61~70岁(28.5%)和51~60岁(25.7%)。ADR涉及的抗肿瘤药物种类占比最高的依次为抗肿瘤植物药(23.3%)、新型抗肿瘤药物(23.3%)和抗代谢类药物(22.0%)。ADR临床表现例次排名前3位的抗肿瘤药物分别为紫杉醇、多西他赛和奥沙利铂;排名前3位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分别为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ADR主要累及血液系统损害(30.6%)、胃肠系统损害(19.4%)、全身性损害(15.5%)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4%)。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81.2%);给药后1 d内更易发生ADR,15 d内发生的ADR约占86.8%。严重的ADR有102例,主要涉及多西他赛、表柔比星和紫杉醇;新型抗肿瘤药物引起的严重ADR共13例,...  相似文献   

11.
彭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427-428
目的总结肿瘤患者在使用抗肿瘤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其特点,为临床医疗的合理用药提供重要的数据参考。方法对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我院收集的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60份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肿瘤药物涉及的不良反应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由抗肿瘤药物索拉非尼、厄洛替尼以及吉非替尼导致的不良反应位居前三位,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也是常见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疗上应不断加强对抗肿瘤药物的监测,减少或者避免肿瘤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我院281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张艳华 《中国药房》2011,(38):3607-3610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的281例ADR报告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281例ADR共涉及抗肿瘤药52种,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260例(占82.02%);其中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有248例(占88.2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为心脑血管系统,有172例(占25.04%);ADR报告排名前13位药物的发生频次占总数的64.35%,其中奥沙利铂的ADR发生率居首位。结论:我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更应加强抗肿瘤药致ADR的监测工作,规范抗肿瘤药过敏的常规预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特点和一般规律,为促进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马鞍山市2013年收集的306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作回顾性分析,分别按报告类型、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剂型、给药途径、ADR/ADE累及系统-器官等项目统计并分析。结果:3062例ADR/ADE报告中,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24例(0.78%);40~49岁、50~59岁、60~69岁3个年龄段ADR/ADE构成比居于前三位;性别比例基本相当;引起ADR/ADE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46.57%);剂型分布以注射剂(50.88%)和片剂(29.26%)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发ADR/ADE最多,共1726例(56.37%);ADR/ADE累及的系统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最多见(34.13%)。结论:提示临床应用中应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重点监测及高发群体不良反应的监控,尽可能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胡东梅 《北方药学》2015,(4):156-158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中心收集的1585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评价。结果:1585例不良反应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1327例(83.7%),大环内酯类160例(10.1%);静脉注射(含滴注)1364例(86.1%)。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7):1315-1318
开放性骨折是外科常见急诊,多发生于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机械绞轧、枪弹伤等高能量损伤之后,患者可同时伴有烦躁、精神萎靡、虚汗、手足发冷、心率加快、血压进行性下降等创伤性、失血性休克表现.  相似文献   

16.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雪  蔡林  蒋帆  龚敏  石姗平  徐伟佳  张应辉 《中国药师》2012,15(9):1315-1318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规律及易发原因,为临床预防ADR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0~2011年上报的157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以抗菌药居多,占40.76%;引起ADR最主要的给药方法为静脉滴注,占72.61%;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3.95%。结论: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精神科药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收集到的精神科药品致ADR报告64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5例ADR报告中,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最多,有565例(占87.60%)。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损害最常见,有234例(占34.26%),主要表现为锥体外系病;消化系统的损害居次,有93例(占13.62%)。结论:临床应加强对精神科药品ADR的监测工作,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保障精神疾病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江亮  肖律 《中国药房》2012,(2):156-15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收集到的442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159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138例,占31.2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349例,占78.96%);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209例,占47.29%),其次为中药制剂(64例,14.48%);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223例,占50.45%),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新的ADR11例,以中药制剂引发的为主;严重ADR32例,以过敏性休克较多(7例,占严重ADR病例的21.88%),其次为肝功能异常和高热。结论:临床应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集的407例抗菌药引起的ADR/ADE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7例ADR/ADE报告中,ADR362例(88.94%),ADE45例(11.06%),涉及抗菌药36个品种,其中以头孢菌素类构成比最高(41.28%),其次为青霉素类(21.87%)和喹诺酮类(14.50%);ADR/ADE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3.49%);构成比前5位药品为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克林霉素,阿奇霉素,阿洛西林;严重ADR/ADE构成比为4.42%,无死亡病例。结论:抗菌药引发ADR/ADE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提高医护人员对ADR/ADE的警惕性与监测水平,以保证用药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的情况.方法: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用药情况及ADR的主要表现、发生时间、严重程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4例ADR报告中,男78例,女36例,涉及药品53种,主要为抗感染药物(42.11%),其次为中药抗感染药物(25.44%).ADR主要表现是皮疹,其次是过敏样反应、嗜睡.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