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韩银风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47-147
目的:探讨预防使用浅静脉留置针输注血管活性液体所致静脉炎的方法。方法:通过在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点上方贴水胶体透明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壁的损伤。结果:在输注血管活性液体的浅静脉留置针上方张贴水胶体透明贴减小了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潘洁 《新中医》2015,47(10):236-237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高营养输注的8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单双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干预组患者在穿刺针孔周围约2 cm用如意金黄散外敷于静脉穿刺向心端走向部位,并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保持药物湿润;对照组患者在穿刺针孔周围约2 cm予50%硫酸镁浸湿纱布覆盖,外敷方法同干预组,2组均干预5天。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干预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并比较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结果:干预5天后,干预组静脉炎发生率为6.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浅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较显著,可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减轻静脉炎的严重程度,改善静脉炎所出现的局部红肿、热痛症状,延长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输注静脉营养液导致的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将72例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患儿按照使用静脉营养液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腋静脉组和外周浅静脉组各36例,观察2组留置针在留置期间局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置管后24 h,腋静脉组液体外渗肿胀发生率12%,静脉炎发生率为3%,外周浅静脉组液体外渗肿胀发生率58%,静脉炎发生率21%,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小儿经外周不同部位输注静脉营养液时,腋静脉留置与外周浅静脉留置相比留置时间长,液体外渗、静脉炎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蒋丹红 《新中医》2016,48(4):171-172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取行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55例,2组均采用22G静脉留置针行静脉穿刺。中医组予如意金黄散外敷,西医组予单纯50%硫酸镁湿敷。2组均干预7天。观察并记录2组干预后静脉炎发生例数、级别及发生率,比较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静脉滴注疼痛程度。结果:干预7天后,中医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西医组(P0.05)。中医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西医组(P0.05),静脉滴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散外敷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效果确切,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静脉滴注疼痛程度,使用方法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结核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68例老年结核患者,采用单双号分组的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予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予普通钢针进行输液。结果:留置时间最长为4天,最短1天,平均2-3天。8例使用浅静脉留置针的老年患者出现静脉炎,9例出现液体渗漏。l例使用普通钢针患者出现静脉炎,6(31.6)例出现液体渗漏。观察组发生静脉炎和液体渗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浅静脉留置针在老年结核患者中应用的不良影响大,推荐老年结核患者使用普通钢针进行输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增强防范意识,减少影响因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留置针的作用,使所有接受静脉穿刺留置针帔术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得到安全和舒适护理,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通过临床1056例静脉留置针的运用观察,进行经验总结。结论: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去除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和降低留置针的并发症;加强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的护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7.
手术患者为了便于治疗、抢救,在手术中常需大量快速输注各种不同的药液。手术室常规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但静脉留置针比较容易发生静脉炎。为防止术后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促其早日康复,我科采用中药局部外敷治疗术后静脉炎,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观察脑梗塞患者健患侧肢体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堵塞率等,总结脑梗塞患者健患侧留置针的留置天数,为脑梗塞患者临床静脉输液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观察60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选健侧肢体予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对照组患者选患侧肢体予封闭式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留置针的堵塞率,总结两组留置针留置天数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留置针堵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留置针的留置天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健侧使用封闭式留置针静脉输液,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静脉留置针的堵塞率,从而延长留置针的留置天数,并且有利于保护脑梗塞患者患侧的静脉的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脑梗塞患者的痛苦,更有利于脑梗塞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三七散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脑出血、脑梗死或脑炎而使用甘露醇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和复方三七散治疗组。2组在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20%甘露醇治疗时,硫酸镁治疗组穿刺静脉局部给予50%硫酸镁溶液浸湿纱布外敷;复方三七散治疗组给予复方三七散药粉和70%酒精混合的药糊外敷。对2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进行观察。对已发生静脉炎患者按静脉炎的程度分为Ⅰ级患者和Ⅱ级患者。每级患者又分为硫酸镁治疗组和复方三七散治疗组。每组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外敷治疗,以5天(120小时)为期,观察2组效果。结果:2组患者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比较显示酸镁治疗组的留置时间(71.0±18.8)h少于复方三七散治疗组留置时间(98.0±14.3)h(P0.05)。已发生静脉炎的Ⅰ、Ⅱ级患者的治疗效果显示复方三七散治疗组优于硫酸镁治疗组(P0.05)。结论:复方三七散外敷具有防治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时所致的静脉炎的作用,且效果优于硫酸镁湿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浅静脉留置针在救治病人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与钢制头皮针穿刺成功率和渗透率及单位时间内输入液体量相比较。结果:静脉留置套管针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创伤性小,渗漏率低,单位时间内输注量快,适应于抢救治疗的需要。结论:静脉留置套管针适用于救治病人时的需要,具有可保留性,可调节单位时间内输注液体量,为病人的救治赢得了时间,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避免病人疼痛。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应用现状,为发挥静脉留置针使用优势和提高患者输液治疗质量提供探究信息。方法跟踪观察留置针使用的整个过程,记录穿刺部位、加固方法、局部观察、并发症等相关内容。结果观察60例患者142例次浅静脉留置针置管,常用部位为手背和前臂;渗出和静脉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较细的导管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P〈0.05),输注甘露醇者易发生静脉炎(P〈0.05)。结论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里针留1期间的相关并发症及产生的原因,为临床有效预防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急诊科,1L外科接受静脉留里针的患者共73人,从穿利部位,愉入液体及药物的性质和留置时间进行临床观察,并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原因.结果: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以液体外渗发生率最高占35.6%,非关节穿刺部位、输入非刺激性液体或药物、采用肝素封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症的发生与穿刺部位、输入液体及药物的性质及留置时间的长短有关.因此,在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选择非关节部位、合理用药、加强输液期间的监护,是减少并发症的关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对70例危重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分析其效果。结果:70例危重患者,穿刺平均时间2min,66例一次性穿刺成功,4例二次穿刺成功;无一例套管滑出、仅1例局部红肿、2例针管堵塞;输液后收缩压上升到80mmHg平均时间11min,留置针留置时间6~18d,平均12d,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具有穿刺所需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液体通畅良好、液体流速快、收缩压回升到80mmHg所需的平均时间短、导管不易脱出、液体不易渗漏、置管保留时间长及静脉炎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在新生儿疾病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主要的给药途径,通常会采用头皮静脉和四肢的浅静脉进行穿刺,但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头部和四肢的浅静脉细小,血管壁通透性高,输液易外渗,尤其是输注高渗液体和血管活性药,留置针保留时间短,静脉炎发生率较高.而腋静脉粗、直、容易穿刺,并发症少,且留置时间长,便于护理.我科从2009年7月开展新生儿腋静脉留置针穿刺以来,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型号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临床上不同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与留置时间的长短致静脉炎的关系;方法:将18、20、22、24号静脉留置针各25例分一组,选择前臂头静脉为试验血管,留置时间为1~3天、4~7天、7天以上,观察它们发生静脉炎的情况;结果:型号大的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可能性大,留置时间长发生静脉炎的机会多;结论:临床上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选择22号、24号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在4~7天为宜,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制芦荟红花中药搽剂湿敷预防静脉留置针输注思他宁并发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接受思他宁静脉滴注的住院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自制芦荟红花中药搽剂、75%酒精从穿刺点始沿近心端10cm处湿敷,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6.67%、27.59%;观察组发生静脉炎的4例均为留置时间超过7天的患者。结论:采用自制芦荟红花中药搽剂湿敷可明显降低浅静脉留置针输液并发静脉炎的发生率及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对留置针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从而为个性化健康教育在临床中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某三甲医院2014年5月到7月220例静脉留置针使用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10例,对照组11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为期一周。比较两组患者留置针使用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留置针使用时间74.58±0.26h,对照组留置针使用时间57.12±0.33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延长了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时间,进一步减少了留置针使用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正>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是临床输血、输液、静脉给药、测定中心静脉压等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的临床应用日趋广泛,尤其在抢救重危患者、输注化疗药物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用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还具有减少血管穿刺、降低静脉血管损伤、安全迅速、提高护士工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防治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静脉留置针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同时输入多管液体、避免反复穿刺、输液速度快、方便给药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静脉炎 [1].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影响治疗.因此,静脉炎应以预防为主.近几年来,静脉炎的防治取得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余泽卫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4):136-137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化疗,对照组实施健侧前臂静脉留置针置管化疗。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化疗对乳腺癌患者具有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发生率低、减少患者痛苦的特点,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