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睑撕裂伤伴下泪小断裂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睑的撕裂伤往往伴有下泪小管的断裂 ,近期疗效的报道较多 ,但远期效果鲜有报道。我院在 1993年 4月 1日至 1996年 8月 31日共收治 40例 ,并长期随访 ,平均随访时间 5年 ,远期临床痊愈率 77 5 % ,有效率为 92 5 % ,兹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下睑撕裂伤伴下泪小管断裂而急诊入院 40例 ,其中男 37例 ,女 3例 ,最小 2岁 ,最大 46岁。工人 (含农民工 ) 2 5例 ,农民 7例 ,机关干部 6例 ,学生 1例 ,学龄前幼儿 1例 ,均单眼受伤。外伤原因中 ,车祸有 15例 ,脚踢或拳击伤 16例 ,工伤 7例 ,宠物咬伤 1例。外伤后到入院手术的平均时间为 2 5 3…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儿童青少年外斜视手术联合或不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9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按照常规外斜视手术量住院行外斜视矫正手术的连续性病例179例,根据其外斜视矫正手术是否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分为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组(A组,48例)和不联合下斜肌减弱术组(B组,131例),比较2组术后近期(1~3 d)及远期(≥6个月)随访时的眼位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近期随访A组眼位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分别为73%、23%和4%,B组分别为72%、21%和6%(χ2=0.276,P>0.05);术后远期随访A组眼位正位率、过矫率、欠矫率分别为62%、6%和31%,B组分别为69%、5%和26%(χ2=0.807,P>0.05),2组术后近期及远期随访手术疗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儿童外斜视矫正手术中,联合下斜肌减弱术对外斜视的矫正效果可能无影响,可按术前水平斜视度设计手术量。  相似文献   

3.
泪囊鼻腔吻合口远期阻塞的鼻内窥镜下修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鼻内窥镜下修复泪囊鼻腔吻合术后远期吻合口阻塞的效果。方法 对38例44眼行鼻内窥镜下吻合口瘢痕组织切除,吻合口留置支撑物2~3周,定期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月至3年,平均1.6年。治愈40眼,占91%;好转2眼,无效2眼,各占4.5%。结论 鼻内窥镜下修复泪囊鼻腔吻合术后吻合口远期阻塞,手术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小,不扩大面部切口瘢痕,手术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6年度征订启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997~2004年,我科对3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进行内痂下愈合,随访1~2年1例复发,治愈率97%.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1997~2004年,我科对35例先天性耳前瘘管在感染期进行内痂下愈合,随访1~2年1例复发,治愈率97%.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5-FU)对预防术后造孔口远期瘢痕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42例48眼慢性泪囊炎随机分两组.在施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手术中冷光源的引导下联合应用5-氟尿嘧啶置于造孔口骨窗处(治疗组)21例25眼;及单纯行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对照组)21例(23眼).共治疗42例(48眼)慢性泪囊炎,随访3-12个月.结果 治疗组3-6个月,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96.00%、92.00%,对照组3-6个月、6-12个月治愈率分别为78.26%、69.56%.经x2检验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联合术中联合应用5-FU有利于提高术后远期疗效,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8年,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均为透明(95.4%);视力>0.3者14眼(63.3%,脱残率).结论通过2~8年(平均为5.8年)的随访,并未见移植片的周边部发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混浊现象,而且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证实角膜穿透性移植术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院对治疗5年以上资料完整的弱视儿童,随访观察共74例,125眼。根据弱视眼弱视性质的不同,综合各家的疗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以压抑疗法、遮盖疗法、CAM治疗。其结果125眼中痊愈85眼,治愈率68.8%,基本治愈率80%,进步25眼,进步率20%。所有患眼均有效。与以往报道比较其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以玻璃酸酶结膜下注射,治疗各类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共68例84眼;随访3个月~7年,平均观察2年零6个月。近期疗效明显,有效率达82%,远期疗效76.4%,术后高眼压在一个月以内者,注射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10.
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re keratomileusis,LASIK)矫治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 随访2年,行Epi-LASIK的48例(90眼)为Epi-LASIK组;随访2年,行LASIK的44例(88眼)为LASIK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在术后1周、1、3、6个月,1、2年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情况.结果 术后1、3、6个月,1、2年Epi-LASIK组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77眼(85.56%)、76眼(84.44%)、78眼(86.67%)、78眼(86.62%)、78眼(86.62%),LASlK组为61眼(72.62%)、60眼(71.43%)、62眼(73.81%)、62眼(73.81%)、62眼(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1、2年屈光度在预计值±1.00 D以内的眼数,Epi-LASIK组为82眼(91.11%)、83眼(92.22%)、83眼(92.22%)、83眼(92.22%);LASIK组为60眼(71.42%)、58眼(69.04%)、64眼(76.19%)、64眼(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SIK组无haze发生,Epi.LASIK组术后3个月haze达高峰,术后1年及2年均为0.5级,6眼(6.66%).结论 随访期间,Epi-LASIK组在视力和屈光度预计值方面优于LASIK,Epi-LASIK是一项很有发展前景的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1.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中、低度近视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PRK)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远期疗效。方法 应用日本 NIDEKEC- 5 0 0 0型准分子激光仪治疗屈光度≤ - 6 .0 0 D近视眼患者 172只眼 ,随访 4年 ,其中 5 3只眼随访 5年以上。结果 术后 1年、4年、5年时 ,裸眼视力≥ 0 .6者分别为 98.3%、95 .9%和 94.3% ;≥ 1.0者为 91.8%、88.9%和88.6 % ;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为 92 .4%、87.2 %和 86 .7% ;等值球镜度为 - 0 .0 9± 0 .44 D、- 0 .18± 0 .2 6 D和 - 0 .18± 0 .2 4D;屈光度在± 1.0 0 D以内者为 94.2 % ,93.6 %和 93.2 %。在第 4、5年时 ,最佳矫正视力无下降者 ,角膜混浊度 (Haze)均小于或等于 1级。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是治疗中、低度近视眼较简单、安全的手术方法 ,远期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小儿共同性内斜视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小儿共同性内斜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我院1987年3月~1992年2月间以内直肌后徙加外直肌缩短的手术方式治疗的小儿共同性内斜视病例进行跟踪随访,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与随访终止时的眼位、屈光状态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34例(男性12例,女性22例)小儿共同性内斜视,平均发病年龄为2.5±1.5岁,术前戴镜内斜程度均≥10°,平均手术年龄为7.6±2.4岁,平均随访时间为8.4±1.0年.手术的近期有效率(100%)与远期有效率(70.6%)之间有显著的差异(P<0.01),手术前后与随访终止时的屈光状态有极显著的变化(P<0.01)而弱视状况没有改善(P>0.05).本组病例中术后复视的发生与眼球运动障碍无关(P=0.88).结论手术矫治小儿共同性内斜视前必须经过全面的视功能检查,明确病例的分型,制定恰当的手术方案,并重视弱视的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用额肌瓣悬吊法矫治上睑下垂,已屡见报道作者利用上睑提肌腱膜瓣和额肌瓣悬吊的手术方法,矫治上睑重度下垂8例14眼,近期观察及远期随访(最长时间一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经Mohs法控制手术切除范围及即期修复的 46例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远期随访 ,观察其术后的复发率及生存率。方法 :对眼睑恶性肿瘤进行Mohs法控制手术切除范围、即期修复缺损的手术方法 ,随访 2~ 10年 ,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46例中 2例睑板腺癌患者术后 3年复发 ,占 4% ;再行局部切除 ,5年内无一例死亡 ,生存率为 10 0 % ;10年生存率为41%。结论 :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范围 ,尽可能保留了眼睑正常组织 ,有利于缺损修复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经随访观察疗效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吻合口留置导尿管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及远期疗效。方法对415例(432只眼)慢性泪囊炎在行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吻合口处留置导尿管3周。其中284例(297只眼)术后随访3个月~8年(平均随访2.6年)。结果随访3月以内者全部治愈。297只眼远期随访疗效:治愈268只眼(90.24%),好转25只眼(8.4%),无效4只眼(1.35%),总有效率98.65%。结论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留置导尿管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方法,可有效的防止吻合口再阻塞,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高度近视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PRK)治疗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04例183眼屈光度>-6.00D患者分两组,Ⅰ组-6.25~-10.00D,Ⅱ组≥-10.25D,对PRK术后3年患者的视力、屈光度、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进行随访分析.结果:3年时Ⅰ组裸眼视力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为73.3%(96眼),Ⅱ组为38.5%(20眼);屈光度在预期矫正度±1.00D以内者,Ⅰ组为76.3%(100眼),Ⅱ组为42.3%(22眼);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3年时0~0.5级的Ⅰ组为100%,Ⅱ组为90.4%.结论:PRK治疗-6.25~-10.00D的高度近视远期疗效较好,大于-10.00D的远期疗效不理想.  相似文献   

17.
显微镜下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吻合的有效方法。方法:63例均为外伤引起的下泪小管断裂。利用手术显微镜在粘弹剂与美兰混合液帮助下均一次性吻合成功,术后随访6mo~2a。结果:远期治愈47例,好转9例,不成功3例,未回访者4例,主要并发症为睑外翻,瘢痕增生导致失败。结论:显微镜下行泪小管断裂修复有效可行,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进行临床研究,并评估此术式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运用脉络膜上腔引流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37例(37眼).手术成功的判定标准:不用或仅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眼压控制在5~21 mmHg,且视力稳定、角膜透明者视为手术成功.结果 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平均随访(34.3±13.7)月.术后平均眼压(18.2±6.3)mmHg,较术前平均眼压(58.4±23.8)mmHg明显降低(P<0.05);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虹膜及前房角新生血管术后2周内完全消退;12例(32.43%)浅前房;9例(24.32%)低眼压;8例(21.62%)脉络膜脱离;1例(2.70%)眼球萎缩.25例(67.57)术后2d前房积血吸收.手术成功率1、2、3a分别为86.49%、81.08%、75.68%.结论 长期随访观察及临床研究显示脉络膜上腔引流术设计合理,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用甘油冷冻带Tenon's膜的结膜移植治疗睑球粘连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带Tenon's膜的异体结膜移植治疗睑球粘连28例30眼.结果平均随访3年1个月,睑球粘连彻底分开,眼球恢复自由活动者25眼(83.3%),排斥率为16.7%.结论甘油冷冻保存带Tenon's膜的异体结膜移植可修复睑球粘连分离后的结膜缺损,并长期有效.  相似文献   

20.
袁玮  张健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81-2184

目的:探讨并比较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及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5-01/2018-02在我科接受手术治疗的退行性下睑内翻患者79例91眼,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46眼,行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和对照组(38例45眼,行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对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术后3mo随访,两组患者治愈率无差异(100% vs 98%,P=0.495)。术后24mo随访,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98% vs 84%,P=0.030)。观察组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11%,P=0.026)。

结论:下睑缩肌复位联合外侧睑板条固定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较单纯下睑缩肌复位术远期治疗效果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