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放置各种体腔管道如引流管、尿管、胃管、气管导管、输液管等,在麻醉恢复室苏醒期,小儿或躁动的成人患者常发生自行拔除管道或坠床等意外.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人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5.
洗胃及留置胃管是新生儿科常用的一项护理操作技术,此2项操作均涉及到胃管置入长度的问题.<实用新生儿学>[1]对鼻饲(经鼻留置胃管)的体表测量方法进行了说明,但迄今为止经口置入胃管的体表测量方法仍无统一标准.本研究将3种经体表测量的胃管置入长度进行比较,旨在探讨新生儿经口置入胃管的最佳体表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6.
胃管盘曲在咽喉部的处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留置胃管是一项基础护理操作,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营养支持.在临床上常用硅胶胃管因质地柔软,插胃管时胃管前端经咽喉部极易嵌入咽部梨状窝内,如稍用力则胃管前端形成夹角而盘曲在咽喉部.  相似文献   

7.
高鹃 《护理学杂志》2012,27(17):51-52
目的 减少新生儿留置胃管脱管率,延长有效置管时间.方法 将54例需经口留置胃管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传统组(24例)和改良组(30例).传统组采用常规置管与固定方法;改良组先用3块敷料分别固定于上唇、下唇和一侧嘴角,之后从固定敷料嘴角置入胃管,再用Y形胶布固定胃管.结果 改良组留置胃管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1).结论 采用改良经口留置胃管固定法,胃管不易脱出,减少反复操作对患儿造成的痛苦,且易于操作,可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高波 《护理学杂志》2011,26(23):48-49
目的 探讨鼻腔四步检查法应用于经鼻留置胃管前评估鼻腔状况的作用.方法 将需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1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1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检查评估鼻腔状况,观察组采用鼻腔四步检查法,即一问、二看、三比较、四检查.结果 观察组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97.80%)显著高于对照组(74.72%,P<0.0...  相似文献   

9.
留置贮尿袋     
1.取材:透明聚氯乙烯塑料袋(容量500ml)、塑料管。2.制备:取透明塑料袋标有刻度容尿(500ml)用塑料管长约80cm,一端与塑料袋上端正中相通、压紧,将长约10cm塑料管弯曲后压于输液管两旁(用于固定床边)输液管上端用硬塑料呈螺旋状,边接导尿管,下端正中用长约5cm,内径约0.8cm硬塑管,接一塑料活塞,管头均套活帽,灭菌备用。此法取材价廉,制作简单;螺旋接头可与各种规格导尿管紧密连接尿液不外溢;由于整个装置处于闭密状  相似文献   

10.
经口腔置胃管在新生儿破伤风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避免诱发抽搐。方法对31例新生儿破伤风予地西泮0.5~0.8mg/kg肌内注射30min后,自口角一侧插胃管,证实其在胃内后固定并行管饲。结果3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胃管16~28d。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经口腔置入胃管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的治疗性痛苦。  相似文献   

11.
表面麻醉置胃管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胃管,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及舌根部,麻醉生效5 min后置胃管.结果观察组置胃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对照组血压、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表面麻醉置胃管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手术后大部分患者会放置各种体腔管道如引流管、尿管、胃管、气管导管、输液管等,在麻醉恢复室苏醒期,小儿或躁动的成人患者常发生自行拔除管道或坠床等意外。为避免这些意外事件的发生,笔者设计制作手腕一体固定带,在麻醉恢复室应用1000余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危重新生儿由于吸吮、吞咽反向减弱,甚至消失,不能直接喂哺。为保证及时供给患儿足够能量,增强抗病能力,常需留置胃管注入奶液。通过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86例患儿的观察,经口留置胃管不涉及鼻腔,易于操作,对患儿影响较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2年3月至2008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中,需留置胃管86例,经口腔留置46例,经鼻腔留置40例,均为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其中中度74例,重度12例,男54例,女32例;胎龄35~43周;平均胎龄39周;出生时体重2136~4800 g,平均体重3102 g;均采取持续氧气吸入、对症支持疗法、心电监护仪监护等措施。1.2操作方法:用内径为3.0 mm,外径4.2 mm的硅胶胃管,总长度50 cm。经口插管长度为前额到剑突距离,用石蜡油润滑骨管,插时一手持管,一手托起患儿肩、颈、枕部,头稍后仰,助手持压舌板轻压舌中下段暴露咽部,从口腔轻轻插入胃管;鼻饲法经鼻腔插管至胃内[1]。插入后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妥善固定。1.3结果:46例经口留置胃管者均1次插管成功(100%);40例经鼻腔留置胃管者,22例1次成功(55%)...  相似文献   

14.
1例易性癖男变女变性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后经鼻腔置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例需行胃肠减压的患者随机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置胃管,观察组用1%盐酸丁卡因滴鼻厦舌根部,麻醉生效5min后置胃管。结果 观察组置胃管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置管后对照组血压、心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 表面麻醉置胃管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已插胃管病人的改良式面罩董佳林消化道手术前已插入胃管而需全麻的病人,在注入肌松药后行气管插管前,用麻醉面罩行正压人工辅助呼吸时,由于胃管的存在,使得面罩不能很好的与口、面部位吻合。为此,我们对面罩作了如下改进。在透明的塑料面罩上打一侧孔,孔经稍...  相似文献   

16.
在清醒病人插胃管时,只要食管内无阻碍因素,病人主动配合吞咽动作,多能顺利插入,但在全麻病人需要插入胃管时却比较困难。多年来我们所采取的办法是:放松气管内插管的套囊,选择较硬韧的胃管,在喉镜直视下或用盲探法将F30或32一般气管导管,作为“引导管”经口或经鼻(易损伤出血)插入食管,然后将胃管外涂液体石腊,经引导管插入超过45cm时,用注射器抽吸证实已插入胃内,右手继续插入胃管同时左手将引导管拔出。如经口插入后,再用一细软胶管(吸痰管即可)经鼻孔插入口腔,把胃管口侧端导出并固定。在不便用喉镜而向食管探插引导管时,如插至梨状窝可感到阻力,应略加旋转改变方向。在侧卧位多需探插,引导管应从下侧口角插入比较顺利。  相似文献   

17.
全麻中经鼻腔插胃管常遭失败。今介绍一法,成功率相当高。操作步骤是先把胃管外壁用油滑润,象平时一样先插鼻胃管经后鼻孔至后咽腔,然后用食、拇两指握住甲状软骨的左右两翼,向前提起。正常时食管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新生儿破伤风一次性置入胃管成功率.避免诱发抽搐。方法对31例新生儿破伤风予地西泮0.5~0.8mg/kg肌内注射30min后,自口角一侧插胃管,证实其在胃内后固定并行管饲。结果31例均一次置管成功,留置胃管16~28d。结论新生儿破伤风经口腔置入胃管成功率高.有利于减轻患儿的治疗性痛苦。  相似文献   

19.
<正>全麻苏醒期谵妄是一种围术期急性脑功能障碍,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意识紊乱,主要表现为突然起病,意识模糊,思维混乱,定向力丧失,甚至狂躁。患者往往躁动不安,不顾后果地去拔除身上的各种导管,如输液管、导尿管、胃管、胸管等。处理不当,容易引发意外和医疗纠纷。现总结我院26例全麻苏醒期谵妄患者的临床资料,从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处理及预后几个方面探讨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胃管固定新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鼻饲是将胃管插入胃内,供给营养、水分或药物的一种基础技术操作。常规胶布固定时存在固定不牢、易脱出等缺点。鉴此,笔者于2000年采用以下新法固定胃管,效果良好,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①材料。胃管、橡胶塞(如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的橡胶塞)、2个头皮针(剪去针柄)、剪刀。②方法。将橡胶塞中间剪一圆形小孔,其直径与胃管粗细相当,在橡胶塞两边平行穿过已剪去针柄的头皮针,剪去针头,仅留塑料小管。用75%乙醇消毒橡胶塞,再将胃管前端穿过橡胶塞的小孔,滑至60~65 cm处,进行插管。插管成功后,将橡胶塞轻移至鼻部,将两侧塑料管分开系于患者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